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_发展方向探讨_胥卫平

合集下载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资源管理、环境政策、生态经济学等多个方面。

资源管理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而资源的稀缺性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环境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供需关系、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以及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政策是环境经济学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环境经济学家通过评估环境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研究环境政策的设计与改进,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支持。

生态经济学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除了以上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还涉及到环境评估、环境成本估计、环境效率分析等多个方面。

环境评估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预测,它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

环境成本估计是对环境损失与补偿成本的评估,它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效率分析是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效果。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管理、环境政策、生态经济学、环境评估、环境成本估计和环境效率分析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资源配置问题:环境经济学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以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它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以最大化社会利益。

2. 环境效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通过经济模型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环境政策和治理: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经济奖励和处罚机制,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环境经济学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包括经济分析、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

1.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环境保护措施的成本和效益,评估环境政策的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决策,选择最具成效且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

2. 经济模型:环境经济学使用经济模型来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预测环境政策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3.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研究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提供有关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和政策制定。

1. 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经济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税费和排污交易:环境经济学提出了环境税费和排污交易等经济工具,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环境评估和风险分析:环境经济学可以评估环境项目和政策的影响和风险,对环境保护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

CHAPTER 03
环境政策工具与手段
命令与控制手段
总结词
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直接限制和规定。
详细描述
命令与控制手段通常包括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排放限制和具体的操作规程,要求 企业或个人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其他惩罚。这种手段具有强制性, 能够直接控制污染排放,但实施成本较高,且可能阻碍技术创新。
详细描述
生态补偿机制通常包括对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投入、对 生态破坏的赔偿以及对生态服务的付费等方面。政府 或相关机构会制定补偿标准和规则,对生态保护和恢 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奖励措施。生态补偿机制能够 激励相关方采取环保行动,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绿色税收政策
总结词
绿色税收政策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征收环境税 和其他与环保相关的税费,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环境政策研究
总结词
全球环境治理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 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通过分析全球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原理、国际环境协议的制定与执行、跨国环境 政策的协调等方面,为国际社会提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和合作方案。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 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重要和必要。
特点
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中,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人们 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之间的关系。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 用和配置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减少浪费。

环境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环境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环境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讨论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对新时期环境经济学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展望。

在新的时期,环境经济学应更加注重以环境问题表现的社套利益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实证分析,并对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和微观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环境经济学;中国;发展。

1 引言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早兴起于20世纪50、6O年代,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环境污染激起了社会的强烈抗议,引起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重新考虑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从而把环境和生态科学的内容引入到经济学中。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两个方面为人类知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二是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而这二者又都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环境经济学虽仅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境经济学是在本世纪7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的,其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是一致的。

十多年来,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但其一般理论和前沿成果得到及时引入和传播,而且结台中国实际所进行的环境经济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总体上看,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沿着两条路径来追寻:一是环境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理论发展和学科教育的完善;二是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所起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在这两个方面,环境经济学都表现出它鲜明的特点,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来对待,从而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政策选择。

环境经济学是联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桥梁。

2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1环境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简要回顾比较正式地提出在中国开展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应用,是在1978年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上,当时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和环境理论工作者提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必须运用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法展开分析。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经济学研究】一、引言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环境经济学的概念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着重于解决环境问题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失灵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替代性理论等。

三、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市场、环境资源和环境政策等。

首先,环境市场研究探索环境品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如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状况、环境影响评估等。

其次,环境资源研究关注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如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最后,环境政策研究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以达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 研究方法环境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模型构建和政策评估等。

实证分析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环境问题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模型构建则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建立理论模型,以预测和解释环境经济行为。

政策评估则评估不同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1. 环境税环境税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它通过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产业征收税费来内部化环境成本。

环境税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污染成本促使企业改善生产过程,同时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财政资源。

然而,环境税实施需要考虑到税负分配和行业转型等问题。

2. 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它通过对污染排放权进行分配和交易,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减少排放或购买排污权。

排污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激励。

然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执法机制。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摘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内容、性质,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中国环境经济学界经过多年的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提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等五种理论,并对制订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人类离不开环境,他们的活动又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周围的环境。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的损失在迅速增加,恢复和消除污染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和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与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并列的世界性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经济学家们意识到传统经济理论已经难以解决环砍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于是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环境与经济问题,建立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经济学。

中国环境经济学起步相对较晚,197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978年才诞生了第一篇题为《应当迅速开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的环境经济论文,同年制定了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并开始组织人力研究。

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分散研究到整个学科构造的研究,从理论到应用研究,都产生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学论著。

一、关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研究1.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大体有四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中的经济问题,它是为治理环境,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研究环境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与破坏产生原因、控制途径及污染防治的经济评价等问题。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发展方向探讨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发展方向探讨

运 用投 入 产出法 就排 放废物对 环境 所产 生的影 响进 行分 析 ; 用 费 用效 益 分析 法 以及其 它 方 法评 运
价 环境工程 方 案与 环境标 准的选 择 ; 运用线性 规划 对 环境 决策 的多 目标问题 进行 最优 选择
环境经 济 学研 究环境 的污染 和治 理 、 破坏 与恢 复 , 但是否 应该 研 究 自然 资 源的 合 理 利 用 , 内外学 国 者存 在 三种 不 同意 见 : 一种意 见认 为 , 第 自然 资源 的合理 利用 , 属于环境 经济 学 的研究 范围 , 此 自然资 因 源经 济学 是 环境经 济学 的一个分 支 ; 二种 意见认 为 , 第 环境所具 有的容 纳和 自然净 化废 物 的能力 本身就 是一 种资 源— — 环境 资 源 , 因而认 为应该 把专 门研究 环境 污 染与 治理 问题 的环 境经 济 学 视 为 自然 资源 经济 学 的一 个组成 部分 ; 三种 意见 认为 , 第 将环境 经济学 和 自然 资源 经济学视 为 两个 彼此独 立 的经济学 分 支 因为 , 自然 资源经 济学 以可进 行商 品性 开发 的 自然 资源 为研究 重 点 , 而环 境 经 济 学 的研 究 重点 ,
是 无法 进行 商 品性 开发 的环境 , 其是 以外部 性为 学形 成一 门独立 学科 , 是产生 于实践 的需要 。在 16 90年 代 , 般 认 为 环境 问题 是 一 个污 一 染 问题 。一些 经济 学家也 仅仅把 它看 作是公 共福利 问题 , 仿佛 由生 产者 承担 环 境 费 用 , 纳人 生 产成 本 , 使 外部不 经 济 内在化就 可 以 了。然而 , 大量 的事 实说 明 , 环境 问题是 相当复 杂 的 另 外环境 污染 仅仅 是 环境退化 的一个方 面 , 世界 各地 , 而 特别是 发展 中 国家 , 了追求 经 济增长 , 为 环境破 坏 比环境 污染 更为严 重 。到了 16 代末 , 90年 由于二 战 之后 , 达 国家 的经 济迅速 恢复 和发 展 , 业 规模 的迅 速 扩 张和经济 的 发 工 快 速增 长 , 造成 了严 重 的环境污 染 , 自然 资源也 形 成 了巨大 的压 力 。与此 同时 , 展 中 国家人 口的 迅 对 发

学术研究中的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与挑战

学术研究中的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与挑战

学术研究中的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与挑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例如,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税费制度、环境市场机制、生态补偿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为环境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环境税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效果评估、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环境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

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环境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依据。

二、环境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尽管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收集和统计方面的问题。

由于环境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然而,目前的环境数据往往存在统计口径不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这给环境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给政策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此外,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性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环境经济学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需要考虑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科融合度是环境经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未来研究方向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口径的统一性;二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加强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科融合,提高研究水平;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环境经济学的国际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2月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Feb.,2002第11卷第1期 Journal of Xi’an Petroleum Institute(S ocial Science) Vol.11No.1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发展方向探讨胥卫平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49)曹子栋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 要: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入手,首先对其发展简史做了概述,接下来就其研究的内容,发展过程的特点等做了叙述,并且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的具体现实情况,对环境经济学今后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2)01-0008-030 引 言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环境污染激起了强烈的社会抗议,引起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重新考虑传统经济教义的局限性,从而把环境科学的内容引入到经济科学研究中。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使经济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分析工具。

环境经济学这门由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虽然仅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它却产生出了明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概况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拥有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环境经济学作为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产物,严格说来没有自己独有的理论内核,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基本理论。

西方学者的环境经济学,大都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来解释环境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其主要论点为: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污染实际上是对这种资源的一种消耗;环境是个特殊商品———公共商品,它的价格应由边际效益与边际费用的平衡点来确定;应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其所探讨的中心的议题是: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交替关系,即是先污染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微(零)污染;环境保护中的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以及由其产生的后果;发展环境产业能否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重视水土保护、净化水体,利用清洁能源对国民经济将发生什么样影响。

其所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环境保护中经济评价问题的主要方法有:收稿日期:2001-11-01作者简介:胥卫平(1954—),男,甘肃秦安人,西安石油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管理方向方面的研究。

——8运用投入产出法就排放废物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法以及其它方法评价环境工程方案与环境标准的选择;运用线性规划对环境决策的多目标问题进行最优选择。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破坏与恢复,但是否应该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内外学者存在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属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此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第二种意见认为,环境所具有的容纳和自然净化废物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环境资源,因而认为应该把专门研究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的环境经济学视为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种意见认为,将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经济学分支。

因为,自然资源经济学以可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无法进行商品性开发的环境,其是以外部性为主要功能的环境资源。

环境经济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是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在1960年代,一般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污染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也仅仅把它看作是公共福利问题,仿佛由生产者承担环境费用,纳入生产成本,使外部不经济内在化就可以了。

然而,大量的事实说明,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另外环境污染仅仅是环境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环境破坏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到了1960年代末,由于二战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自然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68年4月,意大利成立了罗马俱乐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工作使全世界对人类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为警觉。

在这种背景下,瑞典政府于1968年提议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将人类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由D.L.米都斯等人撰写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作者利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世界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五个因素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零增长论”的著名论点,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作为经济增长极限论的主要论据。

虽然作者的结论被批判为带有悲观感,但是他们把五个变量作为有机统一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这不能不说是经济学史上的新尝试,推动了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研究。

随着经济学研究的发展,1970年代开始出现了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的论文与著作。

为了加大国际环保力度,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在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20周年时,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这是一个有关环境与发展方面国家和国际行动的指导性文件。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兴起了,并迅速发展成为公认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2 我国环境经济学所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思考当今世界大规模的环境恶化是消极的外在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说明需要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对利益的格局进行分析。

另外,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后,其所强调的资源利用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问题,也为环境经济学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机遇。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内,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环境经济学可能需要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环境管理责任与权利的确定。

由于存在“政府失灵”,国家管理环境的职能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行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府)调节环境冲突的作用可以适当地由市场机制所替代,环境经济分析要为这种替代提供理论说明和提供实施方案。

(2)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经济评价。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下,经济体系必须向着对环境无害或有利的方向转变和发展,这种转变不是盲目的和自然的,必须由环境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

环境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出非持续的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指出改变的途径,制定出判定经济体系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3)对以下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冲突和均衡进行实证与理论分析。

运用冲突分析法,揭示大量严重的环境问题现象后面所存在的各自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制定协调这种关——9系所需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4)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过程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决策过程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宏观经济决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表现为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资源政策、金融政策(财政、税收、价格政策等)、国际贸易政策、地区政策等等。

(5)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评价。

对环境做出价值评估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环境经济学要对其评价的理论进行调整,以体现公平和持续性的内涵。

因为评价参数的选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范围,它包括了许多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的内容。

(6)环境管理的经济评价和政策设计。

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管理的对象实施监督与管理是要支付管理成本的,而管理成本的高低是决定管理是否能够实施的决定因素,环境经济学就是要用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或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给予解决,做出经济评价和政策设计,为决策者决策提供依据。

(7)建立具有可比性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尚无关于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普遍能接受的说法。

当前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很少被定量化衡量,城市经济与环境的联系还没有得到清晰完整的体现,社会指标很少被真正地利用。

因而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将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定量化衡量,建立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使之与其他国内发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为城市宏观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3 结束语环境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的重大领域。

因此,在我国开展关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对从事环境经济学问题研究的工作者提出了挑战,那就是一定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夏 光.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动态,1998,(3).2 颜世黉,赵旭东,祁 兵.环保浪潮与中国对策[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3 郑易生,钱薏红.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Z].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4 张 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手册[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董 瑾)E nvironmental E conomics in China:Future T rends ExploredX U Weipi ng(Graduate school,Xi’an Jiaotong U niversity,Xi’an,S haanxi,710049,China)CA O Zi dong(College of Energy&Dynamic Engineering,Xi’an Jiaotong U niversity,Xi’an,S haanxi,710049,China)Abstract:The disciplinary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s defined first and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briefly surveyed.Then,the main concerns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ly-born dis2 cipline are described.Finally,in light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hina’s specific condi2 tions,some thoughts are given to the issues that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will deal with in the future.K ey w ords:environmental economic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