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战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一、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击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

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

三年十月,宋玉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46日不进,想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

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

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皆不敢战。

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

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

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

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

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

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

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

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

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

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

秦军主力遂告覆灭。

--------------------------------二、官渡之战三国形成时期,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国北部,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进行决战。

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

镇压起义军的豪强,纷纷拥兵割据。

建安四年春,占有冀、青、并州的北方最大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后,急欲南攻曹操。

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继击败吕布、袁术等,占据豫、兖、徐州,亦稳步向黄河以北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战争特点?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军队数量是否庞大、战争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都需要有充足的物资保障。

冷兵器时代战争双方的攻击和防卫手段不外乎刀、矛、枪等武器,其攻击范围和杀伤力不及现代枪炮,那么,人数多的一方在战争中的优势便十分明显。

大国兼并小国,强国战胜弱国,这是古代战争进行的常态。

中国古代战争的一大特点便是对劳动力和土地的重视和争夺,哪个政权人多,兵源就多,在战争中便占优势;同时,哪个政权土地广阔,则物产丰富,物资充足。

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依据便是人口和土地多少。

中国古代战争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宣称战争的正义性和兴“仁义之师”,做到“师出有名”。

发动和进行战争的一方总是会强调己方为“仁义之师”,是“伐无道”:或者是借助皇帝名义进行战争,如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讨不臣”,或者宣称接到皇帝密诏率军讨伐,等等。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做到政治上的主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以少数精兵强将战胜强大敌人的战役显得格外耀眼。

在这些战役中,尤以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巨鹿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最为著名。

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在秦末大起义中,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公元前209年秋,在大泽乡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反抗秦朝暴政,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因形势进展顺利而骄傲,加上秦军反扑和镇压,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各地反秦斗争已风起云涌。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场著名战争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场著名战争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场著名战争1、阪泉之战,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从黄帝成为中原领袖。

2、涿鹿之战(约前4600年),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使炎黄成为中华民族祖先。

3、鸣条之战(约前1766年),商汤讨伐夏桀,夏亡商立。

4、牧野之战(约前1027年),商亡周兴。

5、繻葛之战(前707年),郑庄公挑战,周室势衰。

6、长勺之战(前684年),春秋时期鲁国以弱胜强齐的战例。

7、晋灭虞、虢之战(前655年),假途伐虢、唇亡齿寒成为启示。

8、泓水之战(前638年),宋楚对阵,宋襄公迂腐式的仁义成为笑柄。

9、晋楚争霸,从城濮之战(前632年)经邲之战(前597年)到鄢陵之战(前575年),春秋经历了晋楚两强称霸的时期。

10、秦晋争霸,秦晋先后经历崤之战(前627年)和麻隧之战(前578年)等,秦国占不到便宜,转而向西发展。

11、吴楚战争。

从鸡父之战(前519年)到柏举之战(前506年),在伍子胥、孙子的协助下,吴国击败强楚实现霸业。

12、吴越战争(前510—前475年),越王勾践臣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13、晋阳之战(前455年),奠定了韩、魏、赵三家分吴的局面。

14、魏齐战争,桂陵之战(前353年)齐国成功实施“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前342年)齐军采孙膑之计大败魏军。

15、济西之战(前284年)和即墨之战(前279年),乐毅统帅盟军几乎灭了齐国,田单取得即墨防守战的胜利才使齐国幸而复国。

16、长平之战(前260年),秦名将白起坑杀赵国大军,秦国从此独霸天下。

17、赵破匈奴(前244年),赵边将李牧以步兵大兵团全歼匈奴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18、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前230年灭韩,前228年使用反间计诛杀李牧后灭赵,前225年水淹大梁灭魏,前224年大将王翦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从而统一中国。

19、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消灭秦朝主力军。

20、楚汉战争(前205—前203年),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占领关中,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成皋会战汉胜楚败,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巴黎公社战役平壤海战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巴黎公社战役平壤海战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巴黎公社战役平壤海战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战役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其中五大战役影响深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战役分别是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巴黎公社战役和平壤海战。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五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一、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末汉初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一场重要战役。

此战中,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率领楚军展开激烈的对决。

巨鹿之战的胜利为刘邦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使得刘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二、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

该战役由曹操率领的中原联军与袁绍率领的北方联军展开。

官渡之战以曹操联军的胜利告终,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并为他日后统一北方、建立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东晋与太平公主领导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战役。

此战中,东晋军队在以谢安为首的指挥下,击败了前秦军队,维护了东晋的统一和稳定,巩固了东晋的政权地位。

四、巴黎公社战役巴黎公社战役发生在187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役。

此战是巴黎公社起义的武装镇压战役,标志着法国反动势力彻底镇压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尝试。

巴黎公社战役的失败对19世纪末法国革命运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平壤海战平壤海战发生在189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海战。

此战中,中国清朝的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展开对抗。

平壤海战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强国进行正面军事对抗的战役。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的劣势和内部矛盾,中国最终战败,这场战役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战役,包括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巴黎公社战役和平壤海战,每一场战役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战役展示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影响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第一位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第二位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

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

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

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第三位利格尼茨与邵约河之战时间:公元1241年4月博弈:蒙古军(速不台)vs 波兰联军马札尔军(贝拉)结果:蒙古军大胜,斩杀10万欧洲精锐评价: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战役波兰联军统帅亨利力战身亡,圣殿骑士团无一生还,条顿骑士团首领奥施特恩重伤故去,马札尔国王贝拉远遁亚德里亚海;今日的波兰、匈牙利地域沦丧... ...这是一次令欧洲贵族与民众们,在久远的时段里谈虎色变的战役。

冰天雪地之中,人数劣势、远离后方支援的蒙古骑兵以极少的伤亡,缔造出了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杀伤率。

中华古代经典战役排行榜,赤壁之战排第五,第一名不虚传

中华古代经典战役排行榜,赤壁之战排第五,第一名不虚传

中华古代经典战役排行榜,赤壁之战排第五,第一名不虚传展开全文1、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

相信大家都看过封神榜,它的原型就是武王伐纣。

最终武王在吕尚也就是姜子牙的辅佐下大败商纣王,然后商纣王返回朝歌自焚而死,上周灭亡,周朝建立。

2、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孙武也就是兵家孙子等,出动全国之兵与楚国决一雌雄。

最后吴军在孙武等人的率领下大败楚军并一举攻破楚国国都,现任楚王逃之夭夭,前任的在坟墓里就没有来得及逃掉于是被挖出来鞭尸。

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也奠定了吴国的霸地位。

3、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

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项羽的军事过人,但是他的政治却不能军事才能差得多。

竟然将这20万降卒给坑杀了,大失民心,这也是他是给刘邦的重要因素之一。

4、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

中国历史100战争

中国历史100战争

1.涿鹿之战:炎黄联军打败蚩尤——炎黄子孙
2.鸣条之战:商汤灭夏桀——夏灭
3.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纣王——商灭
4.繻葛之战:郑打败周室联军——周王朝名存实亡
5.长勺之战:齐鲁大战,鲁胜,曹刿论战
6.泓水之战:宋楚大战,宋败,宋襄公墨守成规
7.假途灭虢:晋灭虢、虞
8.城濮之战:晋楚争霸第一战,晋胜,先轸出谋,退避三舍——晋文公,中原
霸主
9.邲之战:晋楚争霸第二战,楚胜——楚庄王,中原霸主
10.鄢陵之战:晋楚争霸最后一战,晋胜——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11.鸡父之战:吴楚争夺江淮,吴胜
12.柏举之战:吴楚大战,吴胜——吴王阖闾,霸主地位
13.越灭吴:越王勾践——霸主地位
14.晋阳之战:韩魏赵灭智,三家分晋——进入战国
15.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孙膑战庞涓
16.马陵之战:齐救韩,孙膑战庞涓
17.济西之战:燕功齐,燕将乐毅——起因:齐灭了宋,引起众怒
18.即墨之战:齐反攻燕,齐将田单
19.长平之战:秦赵大战,秦白起,赵赵括,秦军大胜——促进秦统六国。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最经典战役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最经典战役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最经典战役10、钓鱼城之战——攻不破的坚固堡垒,固城坚守的典范主要相关人物:蒙哥、王坚在蒙、宋联合灭金后,公元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公元1242年,宋理宗派率立战功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上任后积极构筑了以钓鱼城为中心的山城防御体系……公元1251年,骁勇善战的蒙哥(拖雷的长子)登上大汗宝座……1257年,蒙哥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他亲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与蜀中蒙军汇合,分三路入蜀……一路势如破竹,1259年2月,蒙哥亲统诸军兵临钓鱼城下,7日,开始攻城,但由于防守严密,屡攻不破……4月,下了持续20来天的雨,雨停后,蒙军重点进攻护国门,一度攻上外城,但还是被顽强的宋军民打退……5个月,钓鱼城守军在王坚的率领下顽强固守,加上钓鱼城内可自给自足,钓鱼城越发显得高不可攀……其间,曾有人建议蒙哥绕开此城,以少量之兵牵制,而顺江东进,但心高气傲的蒙哥和众将哪里听得进去……随着久攻不克,饱受酷暑、疾病困扰的蒙军损失惨重,加上爱将病死,气急败坏的蒙哥病倒在钓鱼城下(病?受伤??不详……)……7月,蒙军开始撤退,蒙哥死于回军途中………………9、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主要相关人物:晋文公、尹子玉春秋时期,晋、楚作为两个强大的诸侯国,为成为中原霸主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导火索是曾在“泓水之战”中战败而归附楚国的宋国,公元前634年,因为宋国看晋国崛起便转而依附晋的保护,从而导致楚起兵攻宋,晋便借次机会与楚决战……公元前633年冬,楚率领郑、陈等多国联军围困宋都商丘,宋赶忙向晋求救,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亲统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曹(楚的保护国),以迫使楚北上,但楚不为所动……晋文公见此情况,一面用占领的卫、曹领土分给宋一部分以坚定宋抗楚的决心,一面又利用外交手段挑拨齐、秦与楚的关系。

逐渐掌握的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被动的楚军在其统帅子玉的骄傲自负下,还是要与晋决战,气势汹汹杀奔曹境内的晋军,晋文公为避开楚军的锋芒,以还早年欠楚国人情为借口,退避三舍,以逸待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战役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文弱小书生,却行逆天改名之事。

当然在他们一生当中,这种事只出现一两次,可如果没有他们,历史的车轮可能就驶向另一个方向了。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战役
一、赤壁之战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曹操一方兵力号称80万,实际40万,战将千员,谋臣无数,艨艟舰船数百。

反观蜀吴联军,兵力5万,战船数十,只有长江天险一大优势。

从纸面上的数据,很明显,这不是一个档次的级别,相当于lol 的王者去单挑青铜。

曹操当时或许在想,我就是让士兵每人吐口唾沫,也把你这江东小儿淹死。

可现实却给曹操狠狠一个大嘴巴子。

曹操几十万大军铁索连舟,被公瑾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只剩到几千人马败逃回许昌。

周瑜也一战成名,跻身三国一流人物之列,文武双全!
东坡先生一首《念奴娇》生无限向往之情: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二、淝水之战
苻坚建立的前秦,在经过各种武力或政治兼并后,苻坚终于在淮
河以北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政权,然而他的统治还未稳固,便急不可耐的带领刚刚东拼西凑的几十万大军南下,号称百万,准备席卷南朝,一统天下。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大都有两个特点,一、大手笔,出兵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要知道欧洲人打仗都是几万几千而已;二、吹牛逼,十万非要说二十万,二十万要说五十万。

但是呢,牛逼吹过头的往往要遭雷劈。

苻坚也是一样,双方对峙淝水两岸,此时南朝正值东晋时期,建康朝野一片惊慌,战降不一。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吓破胆。

其中有个人就不信邪了,他就是谢安,作为有着诗酒风流宰相第一人之称的东晋宰相,此时不但是乌衣巷也是南朝上下唯一的精神支柱,为了表示决心,他委任自己的心弟弟谢石为最高统帅,侄儿谢玄辅之。

纸面上,苻坚是占了绝对优势,可是要知道,这种拼凑的杂牌军,表面上看着强大,实际上是中看不中用,万强中干。

于是,谢玄率8万北府兵,暗渡淝水,得朱序暗中策应,在前秦后军大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好吧,古人都知道舆论的重要性。

谢玄率兵猛攻,秦军兵败如山倒,只得燕慕容垂三万兵马逃出生天。

三、采石矶之战
金主完颜亮亲自率17万大军,起兵伐宋。

此时宋朝上下人人自危,江岸防线节节败退,生活太好了,都怕死,负责江防的建康都统制更是不战而退,虽坐拥长江天堑,眼看就要国破家亡了。

此时的金主完颜亮可谓是意气风发,面对纷纷而降的南宋城池,
不禁诗兴大发,赋诗云:“万里车书何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好了,人一得瑟就喜欢吹牛逼,一吹牛逼就要倒霉了。

在他眼里征服宋朝,好像已经手到擒来,探囊取物一般。

这个时候宋朝出了个人物,就是虞允文,这个人呐,本来是受命来前线犒劳部队的,看到有人吹牛逼,就看不惯了,于是毅然挺身而出。

要知道,这事本来压根就轮不到他管,因为朝廷把王权撤了以后,派的李显中上任,可是他却迟迟未到任。

为什么呢?还用说,怕死呗!这要是放在平时,这建康都统制可是个肥缺,估计和现在的军区司令员一个级别,可此时谁派去上任,都好比往火坑里跳。

当此之时,宋军无主帅,军心涣散。

虞允文虽然一腔热血,可是刚到采石时,路上随处可见宋兵将们丢盔卸甲地坐在路边,眼神充满了绝望。

于是,点燃士兵士气是第一位的!他召集了众将士开战争动员大会说:“兄弟们呐,金贼完颜亮就在北岸,想霸占我宋朝大好山河,他们一旦过江,不但我们会被杀,还有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老婆、孩子等等都会死于贼军铁蹄之下。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家庭,更为了国家而战。

皇帝叫我带来的金银玉帛和委任令都在这,有本事你们就把完颜亮的20万大军消灭在江北,那时候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光耀宗里。

我虽然是来慰问的,但国家危亡之际,我不担当谁来呢。

如果害怕的就自动退出,我不勉强。


好嘛!这一通话谁受得了啊,如果跑了或者打输了,不仅自己死,老婆孩子父母也得死,奸淫掳掠更不用说,可万一打赢了,就可以论
功行赏,钞票名声都有。

这肯定热血沸腾啊。

虽然这个时候宋军不剩不到2万人马,战船5艘。

金军20万,战船70。

虽然看起来宋军是有点low,可是宋军的战船都是名为“海泥鳅”的船,听这名字就知道了,灵活性肯定是杠杠的,而且船头用铁皮包裹。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宋军大将时俊之率船冲击金军,如入无人之境,随便就把金军半数以上的战船撞毁,损兵折将。

好了,这下完颜亮发火了,因为前面刚吹了牛逼,这边就吃了败仗,所以就把罪责怪到造船的人身上还有建议渡江的梁汉臣给杀了。

真是躺着中枪啊!于是,下面的人能容忍这样的领导?所以完颜亮被部下给杀了,采石矶之战也就到此结束了。

四、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事变后,明朝上面群龙无首,下面百姓惶恐。

而此时朝野之内,都说要逃往南京。

此时的大明王朝真的累如危卵,面对刚击败20万明朝精锐的也先大军,能提起反抗勇气的人真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