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8课时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课件)

13 + 5 = 18
20 - 5 = 15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 也可以用画图法。
再过13年小象多少岁?
我今年4岁啦!
13 + 4 = 17(岁)
8.
爸爸在网上给我买了故
小力 事书,4天后就能收到。
小力 11 月 18 日能收到故事书。
小力收到故事书那天是星期 六 。
变式训练
明明和乐乐之间有( 5 )人。 我排第11。
我排第17。
明明
乐乐
17 - 11 - 1 = 5 (人)
思维训练
每种水果各代表几?
(1) + =20
- =2
=( 10) 10+10=20
2.算一算。
10+1=11 4+12= 16 12-2= 10 8+12=20 16-5=11 19-7= 12 15-3= 12 7+11=18 17-1=16 4+10= 14 15-4= 11 16-9=7
3.小鸭子回家。(连线)
15
10
18
12
10+8
12+3
17-5
16-6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认识了11~20,会读、会写它们 了,还知道了它们的顺序。
十位
1
个位
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20各数都是用两个数字来表示。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 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数的正确理解和运用;(2)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运用游戏、操作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1-10第2课时:数的比较第二单元:加减法第3课时:10以内的加法第4课时:10以内的减法第三单元:几何图形第5课时:认识圆形第6课时:认识正方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的认识;(2)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3)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数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读写和比较;(2)讲解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3)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图形。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5. 游戏互动:(1)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2)学生分组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书写规范等;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第四单元:简单应用题第7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第8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七、第五单元:认识时间第9课时:认识钟表第10课时:认识时钟八、第六单元:认识空间第11课时:上下第12课时:前后九、第七单元:认识货币第13课时:认识人民币第14课时:学习计算钱数十、第八单元:总复习第15课时:复习数的认识第16课时:复习加减法第17课时:复习几何图形第18课时:综合练习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2)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和时钟。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画图解决问题练习-1教案

第四单元第18课时:画图解决问题练习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经历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审清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答案,并且初步接触了如何审题,如何运用画图、分析数的组成、操作学具等帮助思考解题的策略,在检验时学生也理解了不同的检验方法。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众多,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领悟与掌握。
本节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基础上,对解题策略与方法进行巩固与强化,同时通过问题分析提高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数学能力,继续加深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数数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等方法的学习,同时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感。
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发展数感。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1.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说一说,下面的问题该怎样解决?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我们的思考是从读懂题目开始的,读题时就想“我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在思考怎样解答时要先计划一下: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圈一圈、画一画图的方法;也可以摆一摆学具来研究;还可以写一写数表示出题目中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计划好了,就可以才动手解答了。
老师相信你已经做出答案了:“能装满8袋,并且知道还剩2块饼干不能装进袋子里。
”答案做出来之后还要问自己:我的解答正确吗?也就是对答案进行检验,我们学到了多种检验的方法:可以把问题用原来的方法重新做一遍;也可以换一种方法再做一遍;还可以用得到的答案“能装满8袋,还剩下2块饼干”算一算,看看是不是一共有82块饼干。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去研究新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4.2 11~20的认识课件(共22张PPT)

1个十
探究新知
11 十一
12 十二
13 十三
14 十四
16 十六
17 十七
18 十八
15 十五
19 十九
探究新知
20 19
读作:二十 十九
19 十九
探究新知
2
十位 个位
11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17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2
0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有几个 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 写几。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 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基础练习 【书本P78做一做】
3 按顺序填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拓展练习
猜一猜,填一填。
我的年龄比较接近小 冰的年龄,在下面三 个数中,你猜我会是 多少岁?(12、5、15)
小丽
我的年龄比10大而比12小。
我比小冰小1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11~20的认识
情景导入
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 的十几的数吗?
探究新知
1 抓一把 ,数一数有多少根。
可以怎么数?
数出十根小棒,捆成 一捆 , 接着数下去。
探究新知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
1个十
10个一是1个十。
探究新知
再接着数一数,摆一摆。
1个一 11 读作:十一
有了十位和个位,就可 以用0~9表示更多的数。
探究新知
3 把0~20按顺序排一排。
14比13大。 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8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8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2.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练习。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4.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
2. 练习(15分钟)(1)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同时,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件(共8课时)60-18

课件PPT
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时,先数出这 幅图的两部分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再把这两个 数相加,然后交换位置相加;列两道减法算式时, 数出总数,先让总数减去左边的个数等于右边 的个数,或者让总数减去右边的个数等于左边 的个数。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5+4= 9 4+5= 9 9 - 5= 4 9 - 4= 5
课件PPT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件PPT
3 8和9的认识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会 读、写,并掌握8、9的组成。 2.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3.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景导入1
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浇水。
课件PPT
图中哪些物 体的数量是8, 哪些物体的数 量是9?
求总数做加 法,求部分做 减法。
1.根据6和7的组成的知识能很快算出得数是6或7 的加法及6或7减几的减法。
2.列“一图两式”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列两个加法 算式还是减法算式。如果求两部分的和,列加法算 式;如果表示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列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时,如果两部分的数量不相等,可以列两 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果两部分数量相等 ,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课件PPT
6 <8
典题精讲
2. 分一分。
课件PPT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课件PPT
利用数的组成来解答此题。8分解成 2个数后,其中一个数要和6分解出来的 一个数合成9,另一个数再分解。6分解 的另一个数也要分解。答案不唯一。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教学课件

16. 你能按2、4、6、8、2、4、6、8 …… 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吗?【课本110页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
备选练习
二、填一填。
1.
8
12 15 18
(1)上面的数中,最接近20的数是( 18),这个数里面有 ( 1)个十和( 8)个一,它再添( 2)个一是20。
6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读一读这些数
12345
6 7 8 9 10
小组讨论:还有比10更大的数吗?
想一想: 这个数是多少呢? 1个十和5个一
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个呢?
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就是 1个十 。 举手发言:你知道是多少吗?
1个十 1个一
11 读作:十一
的 认
18 20
14
识
数的顺序
分与合
比较大小
摆一摆 拨一拨
16
1个10,6个1组成
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课本105页第1题】
(1)14前面一个数
是( 13),14后面 一个数是(15)。
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课本105页第1题】
(2)第9行,从左边
数第7个数是( 15), 它是由( 1 )个十和 ( 5 )个一组成的。
(2)从10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一共数了( 11)个数。 (3)大于10小于20的数一共有( 9 )个。
2.
10 4
10 8 3
1~20各数的认识
这学期学习了什么?
这学期学习了什么?
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图形的拼组 很有趣。
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6.4 应用提升、练一练课件(共28张PPT).ppt

2.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 (2)15里面有( 1 )个十和(5 )个一。 (3)20里面有( 2 )个十。
3. 长方体(1 )个 正方体(1 )个 球(4 )个 圆柱(9 )个
4.
8+7=15 8-6= 2 9+4= 13 9-7= 2
6+9= 15 7-3= 4 2+8= 10 4+8= 12
第10行 10 12 14 16
出口
入口
第1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5行
234 345 45 6 5 67 678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12(3)填写空格中的数,你能
7 8 9 10 11 12 13
按1~19的顺序从入口
8 9 10 11 12 13 14 9 10 11 12 13 14 15
5+5 5+6 5+7 5+8 5+9 5+10
6+0
6+2 6+3 6+4 6+5
6+7
6+9 6+10
7+0 7+1
7+3
7+5 7+6
7+8
7+10
8+0 8+1 8+2
8+4 8+5 8+6 8+7
8+9 8+10
9+0 9+1
9+3 9+4
9+6 9+7 9+8 9+9 9+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问: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问: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
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谁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问: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问:(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问:(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课外活动
1、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2、主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地的某大超市、商场的设计家或管理人员,你将怎么摆放物品和划分商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