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评估-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教案评价标准及注意事项

教案评价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教案评价标准教案评价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教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评价,更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同时,教案评价也是对课程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案的评价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1.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案的编写应该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把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清晰明确、有条理:教案的编写应该简单明了,逻辑清晰,体现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具有可操作性:教案的编写不仅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更应该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包括教学流程、时间分配、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清晰明确地进行教学。

4.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案的编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案的编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具有不同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教学结果更加实效。

二、教案评价注意事项1.评价要全面:教案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师编制的教案,而是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多个方面。

2.评价要客观:教案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忽略一些主观感受和个人偏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3.评价要及时:教案评价应该及时地进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4.评价要针对性:教案评价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同的班级或学生群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5.评价要具有实际操作性:教案评价应该具有实际操作性,即评价结论能够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认识word全套教案

认识word全套教案

认识word全套教案教案标题:认识Word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和排版。

3. 掌握Word中常用的编辑、格式设置和插入功能。

4. 培养学生对Word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实验室或教室配备有电脑和安装了Microsoft Word软件。

2. 学生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可选)。

3. 教师准备好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

2. 提问学生对于Microsoft Word的了解和使用经验,并激发他们对于学习Word的兴趣。

知识讲解:3. 介绍Microsoft Word软件的界面和基本功能,包括菜单栏、工具栏、文档视图等。

4. 分步骤演示如何创建新文档、打开已有文档和保存文档。

5. 解释字体、字号、段落和页面设置等基本格式设置的方法。

6. 演示如何插入图片、表格、超链接和页眉页脚等常用功能。

实践操作:7. 要求学生打开Word软件,并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8.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练习材料,练习文字处理、格式设置和插入功能。

9.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Word的其他功能,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巩固练习:10. 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1. 分组或个人展示学生制作的Word文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总结回顾:1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排版。

拓展延伸:14. 提供一些拓展资源和学习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Word应用能力。

15.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培训或考取与Word相关的认证,如Microsoft Office专业认证。

评估反馈:16. 设计一些评估任务,检验学生对于Word的掌握程度。

17.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状况研究-教育文档1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状况研究-教育文档1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状况研究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要包括三类评估: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合格评估,评估工作已经开展了近30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些评估的指标体系中,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均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要求。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必须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兼顾行业企业发展背景。

因此,研究高校如何做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1三大评估体系中对实践教学开展及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1.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包括四个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对实验开出率、实验类型、实验室开放、实验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等方面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

质量监控观测点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校建立了自我评估制度,并注意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库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

1.2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要求高校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训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

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每个专业均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中,要求建立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切实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要求各主要教学环节都建立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且实施效果好。

1.3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合格评估。

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和实验、实习和实训两个主要观测点,要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较科学,注意内容更新,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如何评估和提高教案的实施效果?

如何评估和提高教案的实施效果?

教案的实施效果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评估和提高教案的实施效果,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教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反馈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评估和提高教案的实施效果。

一、教案的设计教案的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

合理的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评估和提高教案的实施效果,必须先从教案的设计入手。

(一)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

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

(二)教学内容:必须生动、有趣、实用。

教学内容应该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实效。

教学方法应该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具有多样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实效性,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

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将教案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呈现:必须生动、形象、直观。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可视化和具体化的特点,能够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演示、案例讲解等形式进行。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灵活、多样、有效。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方法,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学生反馈的收集:必须及时、准确、全面。

学生反馈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教案评估:如何评估一份教案的质量?

教案评估:如何评估一份教案的质量?

教案评估:如何评估一份教案的质量?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编写教案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教学中教案的质量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之一,如何评估一份教案的质量呢?一、评估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的是教案设计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评估教案的首要标准。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当兼顾教师的自身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必须是实际可行,可以衡量教学成效,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2.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比较好的办法是先制定出教学目标,再制定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步骤和方法。

3.教学步骤的清晰性:教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步骤。

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当注意步骤的清晰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设置步骤时避免遗漏、重复或者是次序不当的问题。

4.教学策略的合理性: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发挥创造力,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评估教案的实施过程1.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在实施教学过程时,教案的流畅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流畅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无冗余且有层次地推进。

2.教学策略的适用性:教学策略是区别各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评估教案的实施过程时应当对教学策略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3.教学效果的显著性: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则取决于教学实施的效果。

在评估教案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三、评估教案的适用性在评估教案的适用性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1.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教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调整和改进。

2.教学资源的充足性: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资源以及学校人力资源等。

如何评价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如何评价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如何评价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重要时期,评价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既要考虑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又要关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下面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来评价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这体现了学生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实验流程设计以及安全防护的意识。

首先,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他们需要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操作的目标,并能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其次,学生需要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试剂。

他们应该能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同时掌握试剂的性质和用途,确保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符合实验要求。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

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二、实验操作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应具备准确、细致、规范、仪器操作正确的特点。

首先,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操作中的细节。

他们应该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地控制实验操作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失败或者产生危险。

其次,学生需要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

他们应该按照实验指导书和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需要正确处理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和解决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及时记录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

三、实验结果的评价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合理的结果判断。

首先,学生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整理。

他们需要能够按照数据的不同性质,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处理,准确计算和统计实验数据,并能够绘制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教育文档资料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教育文档资料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xx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目标,系统调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指出学生和教师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参考措施。

大凡来说,科学教学评价包括两个过程的评价:科学教学的评价和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评价)。

科学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用手段。

评价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中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用性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科学教学评价不仅是监控、评定、改进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工具,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

如何有用地建立科学性、导向性、人本性、综合性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环节。

因此,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四要素以及科学教学评价的原则探究建立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反思教学行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四个xx合理性分析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全部学科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

相比于其他学科,科学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试图超越各个学科界限,将各个学科知识领域整合。

科学课程内容强调“整合”和“探究”。

科学课程一方面不是简单综合各科知识,而是将各学科知识融会整合成科学学习内容,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概念。

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生活,认识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将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激发创造能力,形成社会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与渗透,此外还要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因此科学各领域的详尽内容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目标统一设置。

评价教案: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

评价教案: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

教育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领域之一,而教案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方式。

本文将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对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优势。

测验作为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

同时,通过测验,可以很直观、很立体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通过测验的结果,可以明确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加强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测验的结果,还可以对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进行修正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结果,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解析,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测验结果也可以成为学生自我评估的依据,促进学生增强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还可以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

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测验,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同时,测验结果也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有助于教师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

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增加教学灵活性、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等诸多优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和全方位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和因时施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评估#TRS_AUTOADD_1274342634293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4342634293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74342634293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4342634293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74342634293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 "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 -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74342635339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4342635339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4342635339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4342635339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4342635339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4342635339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4342635339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74342635339 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274342635339 UL{MARGIN-BOTTOM: 0cm}: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评估这一探究要素。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探究实验为例浅谈如何从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功能等方面引导学生评估,希望对探究实验教学有一些指导和帮助。

:实验教学评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大力倡导探究性教学,因此新课改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实验。

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评估环节。

致使实验不够完善且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实评估就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更严密的角度反思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探究要素。

下面以“探究实验”为例谈一下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评估:一、评估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有不同的实验方案。

由于实验仪器精确度不同或实验方法不同导致实验误差也不同。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评估实验方法,比较每一种方案的优劣,使实验方案达到最优化。

例如:在探究“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典型的有如下三种: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将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V;③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方案三:①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同时测出倒出盐水的体积V;③求出盐水的密度ρ=(m2-m1)/V。

上述三个实验方案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是不同的,方案一中向量筒中倒盐水不可能将盐水全部倒尽,烧杯内壁要残留一些盐水,使测量的盐水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方案二中向烧杯中倒盐水不可能将盐水全部倒尽,量筒内壁要残留一些盐水,使测量的盐水质量偏小,密度偏小;方案三则不存在前两种方案的弊端,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二、评估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小组实验完成的非常出色,而有的小组由于实验操作技能差,不能成功的完成实验。

通过对实验操作细节进行评估,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成功。

例如: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由于滑轮实质是杠杆的变形,我们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先引导学生理论分析: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所用的力与物体重大小相等。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因此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省一半力。

然后按照课本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在最后分析数据时,并不能得出理论分析的结果。

此时可引导学生评估实验的操作过程: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弹簧测力计的值不仅有提升重物的力而且包含弹簧测力计本身的重,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研究动滑轮特点时,没有考虑到动滑轮重,操作时应先测出动滑轮重,看拉力是不是总重的1/2。

特别应指出的是大多数同学没有沿竖直向上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而是斜向上拉动,如果这样的话,动滑轮的动力臂就不是阻力臂的2倍了,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再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各小组实验数据差异较大。

此时积极引导学生评估并改进实验操作:实验时弹簧测力计不易保持匀速,运动中的弹簧测力计也不易读数。

如果把弹簧测力计用手拉的那端固定在一固定处,人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下端的木板上,当拉动下端的木板运动时,上端的木块相对下端的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木块受到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

而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的运动速度并没有关系,只要木块相对木板有发生相对运动,木块所受的即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也容易读数,实验误差小。

三、评估实验现象,加深实验认识在做实验时可能有一些意外的实验现象被学生捕捉到,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评估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获取意外的收获,使实验得到深化。

例如:在探究“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由于学生不小心把小灯泡玻璃外壳摔坏了,但灯丝没有损坏,于是把这个小灯泡又重新接到了电路中,发现灯丝发红,但灯泡并不发光。

针对此现象可引导学生评估:玻璃外壳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提出各种猜想,比较集中的是:可能与灯丝的电阻有关。

接下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结果发现玻璃外壳坏了灯丝电阻将显著减小。

最后讨论总结出:灯泡外壳破碎,由于散热使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变小,达不到白炽状态而无法发光,所以玻璃外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提高灯丝温度。

再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学生都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但有的观察仔细的同学提出,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这是什么缘故呢?此时教师可让学生重新做一下沸腾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温度计测一下不同水层的温度,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水在沸腾前,上层水温度低,下层水中的气泡内空气压强小且在上升过程中泡内水蒸汽温度降低凝结,压强又变小,气泡内压小于外压,故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时,各层水温度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内部的水蒸汽达到饱和,内压大于外压,故气泡由小变大。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沸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四、评估实验功能,拓展思维空间为了达到某一实验目的,我们都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进行。

如果我们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是不是同一实验可以达到多个实验目的,使实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探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实验中需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利用公式R=U/I求出电阻,最后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但根据公式P=UI,上述实验测出来的物理量也可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只不过应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测量结果不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