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析例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2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析

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 为突发高热 、 剧烈 头
痛 、 繁呕 吐、 频 皮肤 黏膜淤 点、 斑及脑 膜刺激征 , 重者 可 淤 严
例) 血培 养阳性率 2 . %( 3 9 , 3 9 2 / 6例 ) 脑脊液培养和血培养 , 均阳性者 1 6例 。脑 脊 液 涂 片镜 检 阳 性 率 1. % ( 39 35 1/ 6 例) 皮肤 淤 点 、 , 淤斑 涂片 阳性 率 1 . % (0 9 0 5 1/ 5例 ) 8份 。6 标本送 市疾 病预 防控制 中心 血清分 型 ,6份 培养 出脑膜 炎 3
压, 对暴 发型 流脑休 克型 给予扩容 、 纠酸、 改善微循 环、 防治 DC和多脏 器衰竭 ; I 脑膜 脑炎 型重 点 防治 脑疝 、 高热 惊厥 和 呼吸衰竭 。住院天数平均 1. 3d 5 0 。治愈 9 8例 (6 O ) 死 9.% ; 亡 4例( .% ) 40 均为暴发型流脑患儿 , 中混合型 2例 , 其 休克 型 1例 , 脑膜脑炎 型 1 。死亡 病例均未接种过流脑疫苗。 例
份标本送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血清分 型有 3 6份 培 养 出脑 膜
12例 中有 3 (9 4 ) 0 0例 2 . % 患儿未 接种过流 所有 患儿均 有发 热 , 中 ≤3  ̄ 其 9C 19例 ( 1
16 临床表现 .
8 6 ) > 9 3例 ( 14 ) 呕 吐 8 . % , 3 ℃8 8. % , 4例 (2 4 ) 皮 肤 淤 8.% ,
版的《 传染病诊 断标准 及相 关法 规汇 编》中的《 流行性 脑脊
髓膜炎诊 断标 准与处理原则》 。 12 发 病 季 节 以 春 季 ( . 2~4月 份 ) 主, 有 7 为 共 0例
( 86 ) 夏 季 ( 6.% ; 5—7月 份 )0例 ( . % ) 秋 季 ( 1 98 ; 8—10月 份) 7例 ( . % ) 冬 季 ( 1 至 次 年 1 份 ) 5 (4 7 ) 69 ; 1月 月 1 例 1.% 。
感染病例流脑讲诉

病例分析—治疗
4)DIC治疗:肝素能抑制血管内凝血三个阶段 的过程。我们应用普通肝素5-10u/kg.h持续静 脉滴注,
同时在血小板低于5万凝血因子缺乏时,补充血 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DIC过程中消耗的 血小板、凝血因子,维持PT、APTT的正常值的 1.5倍,临床无高凝或低凝表现,
上述肝素用法即使在低凝期也未见出血加重。部 分严重病例出血大面积紫癜,对称性指端坏疽, 可与DIC严重度无关,而与血管炎致栓塞形成, 免疫复合物沉着和渗透性增高有关。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病儿可从轻症或无特异性表现到出现完全 衰竭仅为数小时,防治重点在于早期发现。
本病的流行季节多从冬末开始,2-4月份 达高峰,5月份后明显减少。易感人群大部 分为5岁以内患儿。高峰年龄在6-12个月。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以发热起病,伴或不伴 上呼吸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幼儿易 出现惊厥,
病例分析—临床
病例摘要—体格检查
体温38.5℃,呼吸58/min,心率160/ min, 血压70/40mmHg,
患儿神志模糊,面色发绀,呼吸急促,三凹征阳 性,无脱水貌,皮肤可见大小不等暗红色边缘欠 规整的瘀斑,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融合成 片。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球结膜水肿,颈抵抗阳 性,
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肝肋下5cm, 肠鸣音消失,肌张力不高,四肢末梢凉至腕、踝,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5秒(正常小于2秒)。 胃管内吸出50ml咖啡样液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1李某,女性,42岁,广西人,因头痛、发热4d,全身皮下出血2d于2002年2月9日入院。
患者于2月5日自觉周身不适、疲倦,次日突感畏寒、发热,体温39.5℃,头痛明显,食欲下降,恶心伴有频繁呕吐,但非喷射状,吐出胃内容物,服“退热片”体温下降不久又复升。
2月8日发现身上有出血点,9日明显增多呈片状,当地疑流行性出血热而由家人送入医院。
患者既往健康,患者有一兄弟因同样病史于2月3日死亡,死因未明。
死前一直由患者照顾生活,有密切接触史。
体查:T39℃,BP136/88mmHg(18.1/11.7),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出血斑,大部分融合成片呈紫黑色。
无黄疸。
颈部有抵抗,心率稍快,节律整齐,两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能触及,凯尔尼格征(+)。
血象:白细胞计数21×109/L,N 0.93,L 0.07,血小板112 ×109/L。
问题:(1)该病人有何临床特点?应考虑诊断何种病?(2)该与哪些疾病鉴别?(3)为了确诊进一步该作什么检查?(4)如何治疗?病例2张某,男性患者,10岁,因实发寒战高热,烦燥不安8h于2月3日入院。
体查:体温40℃,脉搏122次/min,血压50/32mmHg(6.7/4.3),昏迷,压眶有反应,瞳孔等大,对光反应正常,全身有大小不等出血点及瘀斑。
四肢冰冷,脑膜刺激征阴性。
血象:WBC 21×109/L,N 0.91,L 0.09。
问题:(1)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B.中毒型菌痢C.流脑,普通型D.暴发型流脑休克型E.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2)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A.大剂量青霉素B.干扰素C.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D.物理降温+抗休克治疗E.大剂量青霉素+抗休克治疗病例3赵某,男性患者,15岁,因实发寒战高热、头痛、呕吐5d于元月18日急诊入院,体查:体温39.5℃,脉搏118次/min,血压14.4/8.0kPa(108/60mmHg ),神清,躯干及四肢有散在皮下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的病例分享

与其他医生的交流与讨论
分享诊疗经验
与其他医生交流分享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的诊疗经验,有助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通过讨论不同病例的诊疗过 程,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诊疗方法。
诊断依据
患儿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 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
治疗方案
首选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以杀灭病原菌;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如降温、止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重症患儿,还需给予支持治疗, 如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的最有效措施。疫苗可以 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
传播的风险。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 手、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减少 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呼吸道健康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呼 吸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早期识别与诊断的重要性
探讨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与其他医生探讨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有助于拓展治疗思路,提高治疗效果。在讨论过程中 ,医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
与同行交流时,关注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及时了解新的诊疗方法和技术, 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05
针对该病例的医学知识普及
辅助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结果
01
02
03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2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85%。
• 脑脊液检查
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 细胞计数1000×10^6/L ,蛋白质2.0g/L,糖 1.1mmol/L,氯化物 95mmol/L。
化脓性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女性,4岁,因发烧,头痛和出现脑膜刺激症,被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分析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是什么?
2、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几种类型?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是化脓性炎。
化脓性炎的特点是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脓液由液化坏死组织、脓细胞、细菌和少量浆液组成。
2、化脓性炎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指的是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
积脓指的是浆膜腔或内脏空腔的被复粘膜化脓。
②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③脓肿: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伴有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好发于皮下和内脏。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如疖或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填空(共5题)1、按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流脑的潜伏期一般为_______天。
(2~3)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流脑疑似病例报告后_______小时内,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4)3、发生流脑流行时,对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时间为最后接触之日起至少______天。
(7)4、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______个月。
(3)5、流脑聚集性疫情病例为:当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7天内发现_______________流脑病例。
(2例或2例以上)二、单选题(共7题)1、流脑的临床诊断病例为_________。
(A)A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及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B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及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C 多在冬春季发病,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D 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检测,在中性粒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2、以下关于流脑脑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 糖↓、氯化物↓、蛋白↑B 糖↓、氯化物↑、蛋白↑C 糖↑、氯化物↓、蛋白↑D 糖↑、氯化物↓、蛋白↓3、流脑的传染源为__________。
(C)A 带菌者B 患者C 带菌者和患者D 隐性感染者4、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脑为_________类传染病。
(B)A 甲B 乙C 丙D 以上均不对5、最后一例流脑病例发病_______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B)A 5B 10C 15 D206、流脑密切接触者包括_________。
(D)A 看护者B 同住者C 同班同学D 以上都是7、根据流脑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脑病例后城市必须在____小时以内报告。
(A)A 6小时B 24小时C 12小时D 48小时三、多选题(共8题)1、流脑的普通型按病情可分为哪几期?(ABC)A 上呼吸道感染期B 败血症期C 脑膜炎期D 暴发期2、以下不可诊断为流脑确诊病例的为____________。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二)-病例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二)-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儿,女性,6岁,因发热伴畏寒、呕吐、抽搐、两侧肋部疼痛3天,于1956年8月13日入院。
体格检查:急性重病容,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缓,肺呼吸音粗糙、心率快,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凯尔尼格征(+),左肘部和左膝部有创伤、已结痂。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3×109/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7,嗜酸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3。
脑脊液:蛋白(+),糖(++),细胞575×106/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96。
尿液检查:红细胞(++),上皮细胞(+),脓细胞(+)。
X线检查示双肺纹影增多。
临床诊断:乙型脑炎?脓毒血症?入院后经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等。
死亡前昏迷,呕吐6~7次,发绀,治疗无效于入院后18小时死亡。
尸检摘要死者身高103cm;右肺230g,左肺190g,双肺散在暗红色、实变区,约0.2cm×0.3cm~2cm×2cm,光镜下见此区肺组织结构的轮廓保存,但细胞核呈固缩、或碎裂、或溶解,大量红细胞充填于肺泡腔和支气管腔内。
这种病变区的中央或边缘见直径0.1cm、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区、光镜见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心脏90g,右心室前壁脏层心包增厚,约2cm×2cm 大,呈灰白色;肝620g,表面和切面呈暗红色与淡黄*色相间,亦见多个直径0.1cm~0.3cm的黄白色、圆形或卵圆形病变,镜下见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呈空泡变,卵圆形病变区肝组织结构消失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所代替;脑1470g,蛛网膜下腔有黄白色渗出物,镜下见由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等构成,脑组织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软化,血管内并查见细菌性(革兰阳性球菌)栓子;左膝局部皮肤急性炎症;急性脾炎;急性扁桃体炎;肾上腺充血和出血;局限性慢性心包炎;陈旧性肺结核。
讨论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2.其死亡原因是什么?3.本病例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一)脓毒血症(G+球菌)1.化脓性脑膜炎和脑梗死2.双肺多发性出血性梗死伴脓肿形成3.肝多数性脓肿4.急性脾炎5.急性扁桃体炎6.肾上腺充血和出血7.左膝局部急性炎(二)局限性慢性心包炎(三)陈旧性肺结核。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分享

防治策略与建议
1 2
疫苗接种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有效手段是疫苗接种 ,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如儿童、青少年等,应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视 程度,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以便早诊 断、早治疗,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异性表现。
并发症严重
小儿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 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等, 病情较为严重。
诊断困难
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加上 症状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 困难。
治疗及时关键
一旦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立即就医,早期足量使用敏
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02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与性别
患儿为一名5岁男性。
04
经验教训与总结
病例的启示与思考
早期诊断重要性
该病例强调了对疑似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的重 要性,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临床症状识别
准确识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 床症状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医生应警惕不典型表现,避免漏
诊或误诊。
多学科协作
针对复杂病例,多学科团队协作 能够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
01
02
03
04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 内的婴幼儿是高危人群。
流行季节
冬春季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 高发季节。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的有效手段。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例摘要]男性,15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天,于1月10日来诊患者3天前突然高热达39℃,伴发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
查体:T39.1℃,P11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在少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两肺叩清,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Brudzinski征(+),Kernig征(+),Babinski征(-) 化验:血
Hb124g/L,WBC14.4?109/L,N84%,L16%,plt210?109/L,尿常规(-),大便常规(-)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可能性大(二)诊断依据 1.冬春季节发病(1月10日),当地有本病发生(学校有类似病人) 2.急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 3.化验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二、鉴别诊断(5分)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病毒性脑膜炎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腰穿: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 2.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 3.胸片除外肺炎和结核四、治疗原则(3分) 1.病原治疗:尽早应用细菌敏感及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应用氯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 2.对症治疗:(1)甘露醇降颅压(2)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