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种智能控制

浅谈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种智能控制

浅谈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种智能控制摘要:针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空调系统中引入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几种智能控制方法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亦称为V A V系统,它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从而与空调区负荷的变化相适应。

其工作原理是当空调区负荷变化时,系统末端装置自动调节送入房间的送风量,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下降,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

空调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不确定的系统,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

为了使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够在随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以最优、最节能状态运行,这就对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控制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控制手段,它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利用模糊集理论设计的,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

变风量空调系统由冷热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风阀及风管、送(回)风机以及空调房间构成。

控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五部分:室内温度控制;室内正压控制;送风静压控制;送风温度控制;新风量控制。

这五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间有很强的耦合性。

当某个房间的温度下降,该房间的末端装置的风阀就会关小,从而导致总风管内的送风静压升高,其他房间的送风量增加。

此时这些房间末端装置的风阀就会关小以恒定各自的送风量。

这又导致系统静压进一步升高。

当静压达到一定程度时静压控制器就降低送风机的转速以减小风量,回风机风量也随之减小。

系统静压又回到原来的水平,这样各末端装置的风阀又开始开大。

由于系统的压力变化必将影响到新风量的变化,从而导致送风温度的变化。

这时,系统处在一种频繁的调节当中。

送进室内的风量也是忽大忽小。

因此变风量系统对控制的要求比定风量系统要高,要建立一个合适那些工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

目前V A V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PID算法的DDC控制。

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s e a s o n , t h e e n e r y g s a v i n g r a t e i s 1 7 . 1 9 %; i n h e ti a n g s e a s o n , t h i s n u mb e r i s 1 4 . 9 6 %, t h e ot t a l e n e r y g s a v i n g r a t e
[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y t h e a i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o f V A V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o f a b u i l d i n g i n Wu Ha n ,
o f wh o l e y e a r i s 1 6 . 5 8 %. h e T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u g g e s t t h a t he t o p t i ma l c o n r t o l s ra t t e g y o f a i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p r o — p o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s e fe c t i v e , c a n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t h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o f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i t p r o v i d e s s o m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d e s i n g o f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分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分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总风量控制实例分析摘要:在介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目前采用的主要控制方法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总风量控制系统设计及具体实现。

关键词:变风量系统总风量控制工程实例节能一.VAV系统的概念变风量空调系统简称VAV系统(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它根据被控区域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从而保证室内参数达到要求。

变风量空调系统通常由空气处理设备、送(回)风系统、末端装置(VAV-BOX)及送风口和自动控制仪表等组成。

二.VAV系统的特点对于一个风系统服务于多个房间时,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可以使每个房间的变风量末端装置随该房间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送风量,使得空调房间过冷或过热现象得以消除,也使能量得以合理利用。

采用一个定风量系统负担多个房间的空调时,系统的总冷(热)负荷是各房间最大冷(热)量之和,总送风量也应是各房间最大送风量之和。

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时,由于各房间变风量末端独立控制,系统的冷、热量或风量应为各房间逐时冷、热量和风量之和的最大值,而非各房间最大值之和。

因此在设计工况下,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冷风量及冷(热)量少于定风量系统的总送风量和冷、热量,于是使系统的送回风管减小,空调机组减小,冷热源装机容量减小,机房占地面积减少。

在空调系统全年运行中,只有极少时间处于设计工况,绝大多数时间均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

当各空调区域负荷减少时,各末端装置的风量将自动减少,系统对总风量的需求也会下降,变风量空调系统总送风量的改变是由调节系统送风机的频率实现的,降低空调机组送风机的转速,使其能耗降低,节省系统运行耗能。

变风量空调系统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节约系统风机能耗;空调房间没有没有风机盘管凝水问题和霉变问题;室内无过热过冷现象;系统的灵活性较好,易于改、扩建;能实现局部区域(房间)的灵活控制等。

变风量空调系统因其节能显著、易于多区控制及舒适性高在欧美、日本等国已广泛使用。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变风量(VAV)空调系统以其高效、节能、舒适等优点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这对智能控制系统解决VAV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掌握精确的控制技术,才可以起到发挥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作用,更好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应用1 前言传统意义的空调系统虽然能够有效的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但是其存在能耗高、空气品质差等缺点诟病。

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是保持送风温度恒定,通过改变进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来适应区域内负荷变化的一种空调系统;风量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自动分配平衡,房间温度能够单独控制,改善房间空气品质的效果;负荷变化较大时,节能效果尤为显著。

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是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或室内温度设定值的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的送风量,使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全空气系统。

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诞生于上世纪60时年代的美国,8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地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空调系统的主流。

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类及控制原理3.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类变风量空调系统一般由冷热源机组(负荷调节)、供水系统(变流量输送)、集中空气处理机组(变频控制风机)、送回风管路、变风量末端装置(调整每个空调区送风量)及其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维持空调房间的空气参数。

变风量控制器按房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差值,以此输出所需风量的调整信号,调节变风量末端的风阀,改变送风量,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

风道压力传感器检测风道内的压力变化,采用PI或者PID调节,通过变频器控制集中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机的转速,消除压力波动的影响,控制送风量的大小。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探讨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探讨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探讨【摘要】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来保证房间温度的,同时相应变频调节送、回风机来维持有效、稳定运行,并动态调整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及有效利用新风能源的一种高效的全空气系统。

本文将围绕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字】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tu83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最小新风量控制1、风速控制法在新风入口处设置风速传感器,通过控制器调节新风阀来维持恒定的风速。

可控制回风阀保持全开,送风量由变频风机调节。

当采用这种控制时,最小新风设定值可在控制器里随时调整,过渡季节则控制新风阀完全开启,回风阀完全闭合,因此回风阀可采用开关控制即可,这样过渡季节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外新风的冷量。

2、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法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新风量控制法,它用二氧化碳变送器测量回风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转换为标准电信号,送入调节器控制新风阀的开度,以保持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新风量。

这种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不足之处是不能控制非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其它有害物质所需要的最小新风量。

如voc 浓度、氡浓度等。

所以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局限性。

3、室内湿度控制法由于舒适性空调对湿度的要求不是很高,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因此,可以将ahu 对应的所有房间作为整体进行控制,即在总的回风干管上设置湿度传感器,据此信号,冬季调节蒸汽加湿器二通阀开度或电加湿器功率,夏季调节表冷器露点温度维持回风温度设定范围,这样各个房间湿度偏差也不会太大,足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性要求。

二、变静压控制法1、控制方法的理论依据变静压的控制方法弥补了定静压控制方法能耗大、噪声高的缺点。

变静压控制是在定静压控制运行的基础上, 阶段性地改变风管中压力测点的静压设定值, 在适应所需流量要求的同时, 尽量使静压保持允许的最低值, 以最大限度节省风机的能耗。

由于变静压控制方法运行时的静压是系统允许的最小静压, 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小静压法。

变风量空调系统不同控制方法下的实测分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不同控制方法下的实测分析
( 1 .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2, C h i n a ; 2 . S w i r e P r o p e r t i e s Ma n a g e m e n t L t d . , H o n g k o n g C h i n a ;
2 0 1 3 年第 4 1 卷第 4 期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3 2 9 ( 2 0 1 3 ) 0 4— 0 0 6 5— 0 5
流 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5
变风量空调 系统不 同控制方法下 的实测分析
刘 健 。 , 程 时柏 , 陈友 明 , 陈永康 , 秦 建 英 。 周 强
中图 分 类 号 : T H1 3 8 . 7 ; T U 8 3 1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0 3 2 9 . 2 0 1 3 . 4. 0 0 1 6
Pe r f o r ma nc e Me a s ur e me n t o f VAV Ai r S y s t e m wi t h Di fe r e nt Co nt r o l Me t hod s
用定静压定送风温度控制方法和改造后的变静压变送风温度控制方法进行测试 。比较 了两种控 制方法下系统 的运行 情 况 。引入输送系数评 价节能效果 , 采用 A D P I 值评价室 内热舒适性 。结 果表 明, 采用变静 压变送 风温度控 制方法后室 内
热舒适性得到明显提高 , 且变静压变送风温度控制方法在部分负荷下节能效果较 为明显 。 关键词 : 变风量 系统 ; 变静压控制 ; 变送风温度控制 ; 试验 测试 ; 节能率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若采用压 力无关型 末端装置 ,则 可进行温度 的串级 控 制。根据室温测定值和设定值 的偏 差向风量控制 回路 给 出设定风量 ,风量控 制回路再根据设定风量和测定风 量 的偏 差给 出风 阀的阀位信号 ,从而调节送风量 ,达到 对室温 的控制 。其 中温度控制 器为主控制器 ,风量控制 器 为副控 制器 ,二者构成 串级控制环路。 当房间温度变 化 时 ,室 内温度控制器输 出偏 差信号不再直接调整风 阀
在定静压控制中, 静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即压力测点
的位置决定 系统 的能耗和 稳定性 。 测压 点距风机 出口越
近, 当负荷减 小时, 不利于风 机 的节能运 行, 同时由于此
时末端装置在较大进出口的压差下工作 ( 即较小风阀开度 下工作 ) 会使 系统 的噪音增大 ; , 如果测压 点靠近系统的 末端 , 当系统 负荷减小 时, 由于定压点前管路 阻力随风量 减小 , 风机实际工作静压 小, 故该 方式有利于节约风机能
若采用压 力有关型末端装置 ,则只能实行单回路控 制 ,根据室 内温度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直接输 出控 制 信号来调节末端装置的风阀 ,从而调节送风 量 ,达 到对
室内温度的控制。
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 以下的特点 :① 能实现局部 区
域 的灵活控制 ,可根据负荷的变化或个人的舒适要求 自 动调节 自己的工作环境。不用再加热 方式 或双风 管方式
现的。根据末端装置类型 的不同 ,控制方式分为压 力有
关型和压力无关型。
1概述
变风量空调系统 ( A ) VV 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 送入房 间的风量或新 回风混合 比来保证房间温度 的,同 时相应 变频调节送 、回风机来维持有效 、稳定运行 ,并 动态调整新风量保证室 内空气品质及有效利用新风能源 的一种高效 的全空气系统…。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三种控制方式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三种控制方式

V A V变风量空调系统三种控制方式
V A V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正是通过改变送入各房间的风量(改变风量调节温度)来满足室内人员对房间不同温湿度的要求,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下降,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而降低,并自动适应室外环境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的影响,真正达到所需即所供,据国外多年成熟工程案例测算,总能耗相比FC+新风空调系统可节约30%~40%,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而对于Comifo康美风做的VAV变风量系统控制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一、定静压控制:其工作原理是在系统中由于VAV BOX 控制器根据室内负荷变化来调整末端出风量满足负荷要求。

出风量的变化引起系统管路中静压变化,静压传感器测量静压变化并传递给风机变频器DDC,变频器DDC根据静压变化信号,去控制空调机电机转速,调
整总出风量,维持送风管路系统的静压恒定。

二、变静压控制:其工作原理是系统在满足室内负荷变化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使VAV BOX处于全开状态(85-100%),保持系统静压降至最底。

三、总风量控制:其工作原理是让VAV BOX 控制器根据室内负荷变化,来调整末端出风量满足负荷要求,并将风量信号传递给变频器控制器。

变频器控制器将所管辖范围内的每个末端风量搜集起来进行解偶分析计算后累加,去控制变频器,调整空调机电机转速,使送风量等于总末端风量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 = λ N1
G2

N2
(3)
制时,如果知道了末端装置的风阀全开时的开度— 压差—流量特性,风管的流量—阻力特性,风机的
要得到 λ ,先引出相对设定风量 Ri 的概念:
转速—扬程—流量特性,就可以根据风量求的满足
(下转 101 第页)
最小静压控制的送风机转速。其步骤如下:
第 23 卷第 2 期
伍震洲,等:建筑空调的节能设计
[2]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主编. 空气调节[M]. 北京:中 国建筑出版社,1994:156-168.
[3] 张祯,周治湖.空调自控设计基础及图例集[S].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1993:12-16.
(上接第85页)
Ri
=
Gs,i Gd ,i
(4)
式中,Gs,j 为第 i 个末端的设定风量,由房间温 度 PID 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设定;Gd,j 为第 i 个
(1) (2)
其中,N 为风机的功率;Q 为风机输送的风量;P 为风机所产生的风压;n 为风机的转速。当空调负 荷变小时,风量 Q 从正常工况点 Q1 减少到 Q2 时,
如图 4[4]所示:
(1). 定静压控制法的风机工作曲线
(2). 变静压控制法的风机工作曲线
图 4 静压控制法的风机工作曲线
很明显,由于变静压控制法的 n2 小于定静压
末端的设计风量。使用误差理论中的均方差,来消
除相对风量 Ri 的不一致。
n
∑ Ri
R = i=1 n
(5)
( ) ∑n
2
Ri − R
σ=
i =1
笔者将在变静压控制这部分加以分析和比较。 1.2.2 静压传感器的设置位置
对这个问题,尚存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将 静压传感器设于风机出口后管路的 1/2 处,更多 的人认可将静压传感器设于风机出口后管路的 2/ 3 处。笔者认为,还应考虑流体流场的分布,如图 2[2]所示
在图 2(1)中,流体质点受到与流动方向一 致的正压差作用,成为一个减压增速区,紧接减缩 管之后,出现一个不大的旋涡区。图 2(2)所示 的分流三通上的旋涡区,也是这种减速增压过程造 成的。图 2(3)中,虽然过流断面沿程不变,但 弯管内流体质点受到离心力作用,弯管前半段沿外 壁是减速增压的,弯管外侧出现旋涡区;在弯管的 后半段,由于惯性作用,弯管内侧出现旋涡区。因 此,在设置静压传感器时,至少应离开这些部位 4D,并尽量避免离静压传感器最近的 VAV Box 流 量变化对传感器的影响。 1.2.3 静压传感器的设置数量
虽然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相当于建筑物 总投资的0.5~1%,但年运行费用的节约率约10%,
一般4~5年可回收全部投资费用。 当然空调系统节能方式还很多,有待于我们去
合理地运用。在能源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节能措 施应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首先要考虑。
参考文献:
[1] 陈沛霖,岳孝方主编.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S].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84-209.
在复杂的管路,应设置一个还是多个静压传感 器,如果设多个静压传感器,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 怎样,是取最大值,或最小值,还是平均值,或赋 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是值得商榷的。
2 变静压控制法
2.1 变静压控制方法 所谓变静压控制,就是使用带风阀开度传感
器,风量传感器和室内温控器的变风量末端,根据 风阀开度控制送风机的转速,使任何时候系统中至 少有一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开的。变静压 控制法的控制原理图如图 3[3]所示:
(1) (2)
(3) 图2
图 3 变静压控制原理图
从变静压控制法的控制原理图中,我们可以推 知其控制方法:
(1)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部处于中间 状态→系统静压过高→调节并降低风机转速。
(2)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部处于全开 状态,且风量传感器检测的实际风量等于温控器设 定值→系统静压适合。
(3)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部处于全开 状态,且风量传感器检测的实际风量低于温控器设
第 23 卷第 2 期 2009 年 4 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文章编号:1671-6612(2009)02-083-03
Vol.23 No.2 Apr. 2009.83~85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对比研究
何建平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成都 621010)
·101·
回风干球温度及其露点或相对湿度自动进行比较 计算,自动控制空气来源,室外新风、回风及二者 混合空气的比例,达到节能的目的。 3.4 系统设备运行控制
通过预测室内、外空气状态参数(温度、湿度、 焓、二氧化碳等)以维持室内所需舒适环境的约束 条件,把最小耗能量作为评价函数,来判断和确定 所需提供的冷热量、冷热源和空调器、风机、水泵 的运行台数,工作顺序号运行时间及空调系统各环 节的操作方式。
【摘 要】 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四种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特点及其优缺点。定静压控制简单,但节能 效果差;变静压控制方法与定静压控制方法相比,节能效果明显,但增加了阀开度控制,使控制 更加复杂,风阀开度信号的反馈对风机转速的调节有一个滞后的过程。直接数字控制法通过末端 装置的风阀全开时的开度—压差—流量特性,风管的流量—阻力特性,风机的转速—扬程—流量 特性,满足最小静压控制的送风机转速。风机总风量控制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风机相似律,在空 调系统阻力系数不发生变化时,总风量和风机转速是一个正比关系,并使用误差理论中的均方差, 来消除相对风量的不一致。
0 前言
一个好的变风量空调系统,除了精确的设计计 算,合理的系统布置,到位的施工安装外,选择一 个最佳的控制方法也很关键。在工程实际运用中,
采用较多的有:定静压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直 接数字控制法(DDC);风机总风量控制法。以下 将就这四种方法加以一一论证。
作者简介:何建平(1976-),男,讲师。 收稿日期:2008-07-29
·84·
制冷与空调
2009 年
1 定静压控制法
1.1 定静压控制方法 所谓定静压控制,就是在风管静压最低点安装
静压传感器,测量该点的静压,并调节风机的转速, 使该点的静压恒定在变风量末端的最低工作压力。 定静压控制法的控制原理图如图 1[1]所示:
图 1 定静压控制原理图
从定静压控制法的控制原理图中,我们不难看 出,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是控制简单。 1.2 定静压控制法存在不少缺点 1.2.1 定静压控制的节能效果差
端装置要求风量之和各末端。
2.3 变静压控制方法的缺点
(5)控制,根据送风机转速的设定值控制送
(1)增加了阀开度控制,相应增加了投资成 风机的转速,并对风机转速的变化率加以限制,以
本,使控制更加复杂,调试更加麻烦。
免电机过载。
(2)风阀开度信号的反馈对风机转速的调节 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房间负荷变化后要达到房间设
控制法的 n1,风机功率 N 与风机转速 n 成 3 次方
关系,故变静压控制法的节能效果比定静压控制法
(1)给出各末端要求风量。 (2)计算风管的阻力。 (3)选择最不利环路和计算最小静压状态的
好。
送风机扬程;计算送风机转速。
(2)控制精度高
(4)计算送风机的转速,送风机风量为各末
(3)房间的温湿度效果更好
【关键词】 定静压控制;变静压控制;风机总风量控制法 中图分类号 TU831 文献标识码 A
Changes the amount of wi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contrast research He Jianping
(southwes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institute, Chengdu, 6210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changes the amount of wi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four kind of control method contro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Decides th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to be simple, bu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is bad; Changes th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with decides th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to compare,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is obvious, but increased the valve opening control, makes the control to be more complex, the wind valve opening signal's feedback has a lag process to the air blower rotational speed's adjustment. The direct digital control method all opens when through end equipment's wind valve the opening - differential pressure -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air hose's current capacity aerodynamically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air blower's rotational speed - lifting -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satisfies the smallest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the air feeder rotational speed. The air blower total amount of wind control method's basic principle is according to the air blower law of similarity, when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riction coefficient does not change, the total amount of wind and the air blower rotational speed are direct proportion relations, and uses in the theory of error the standard deviation, eliminates the relative amount of wind not to be inconsistent. 【Keywords】 Decides th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Changes th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Air blower total amount of wind control meth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