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动脉粥样硬化症(中部分)
动脉粥样硬化

5. 遗传因素: 约200种基因可能对脂质的摄取、 代谢、排泄产生影响。 HDL受体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6. 年龄与性别:
〔1〕 年龄: 年龄↑→接触致AS因素时机多
动脉壁本身增生性改变
〔2〕 性别: 雌激素影响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水平, 绝经后与男性一样
二、发病机制
★心绞痛
1. 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紧迫感,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和左臂,持续十几秒到几分钟;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
2.临床分型
〔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心绞痛性质、强度、部位、发作次数和诱因等在1-3日内无明显改变者,多伴稳定的冠状A AS狭窄〔>75%〕
〔2〕恶化性劳累性心绞痛: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根本病变及发病机制
教具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适当举例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直接导入,
一、导入
二、讲授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2.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三、小结
5分钟
8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
批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 AS)
腹主A下段、冠状A、肾A、胸主A、颈内及脑A
(二) 根本病变
1. 脂纹(fatty streak):
早期病变
〔1〕 肉眼: 淡黄色条纹, 1-2mm, 长短不一, 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或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2〕 镜下:
① 泡沫细胞(foam cell)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病理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76期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病理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动脉粥样硬化症主要发生于问题1选项A.大、中动脉B.细动脉C.小动脉D.微小动脉【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解析】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内膜,最好发于主动脉,其次为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脑底Willis环。
动脉分又、分支开口、弯曲凸面为好发部位。
故本题选A。
【点拨】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坏死组织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使动脉壁增厚。
临床上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血栓、脑出血和四肢坏疽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2.名词解释转移【答案】答: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肿瘤-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转移【点拨】常见的转移途径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3.单选题患者出现发热、畏寒、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应考诊诊断为问题1选项A.急性肠类B.细菌性痢疾C.肠伤寒D.肠结核【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传染病-细菌性痢疾【解析】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大量纤维素渗出,在黏膜表面形成假膜,假膜易脱落而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血便。
故本题选B。
【点拨】急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休克。
肠伤寒:有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肝脾大等症状。
肠结核:表现为腹痛、盗汗、发热、排便习惯改变。
4.单选题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可形成问题1选项A.大红肾B.大白肾C.颗粒性固缩肾D.土豆肾【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解析】慢性小球肾炎又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病理学教学课件:心血管系统疾病-1

0小时
2小时
24小时
5、病变:
地图状,贫血性梗死 (1)病理形态变化: 呈动态演变过程。 6h内:无 6h后:苍白 8—9h后:土黄色、地
图形
新鲜心肌 梗死灶
镜下:
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 胞核:碎裂、消失 胞浆: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 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心 肌 梗 死
正常心肌
正常心肌
4d后:充血、出 血带
斑块内钙化
(6)血管腔狭窄 正常冠状动脉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1)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2)腹主A>胸主A>主A弓>升主动脉 (3)早、广、重 (4)管径大、血流急→不易发生血流障碍及
血栓 (5)溃疡、A 瘤
i Xuenong
髂
腹主动
动
脉血栓
脉 瘤
形成
3、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40岁以上出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习惯上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炎症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只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变时才可称为冠心病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疾病:
Cerebral Infarction
4、肾A粥样硬化
肾A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 狭窄:
高BP 萎缩
合并血栓形成:
梗死 反复瘢痕 动脉粥样硬 化性固缩肾。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上肢; 间歇性跛行 坏疽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斑块 闭塞 梗死
足 干临床症状: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等 性 坏 疽
(1)常见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 中动脉、Willis环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

发病机制
平滑肌增殖和突变学说:
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 平滑肌的突变
慢性炎症学说: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参与AS的形成,引起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 c-反应蛋白(CPR): 一种炎性介质,可信性最 高的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检测指标
发病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MC吞噬作用 MC促进增殖作用 MC分泌氧化代谢产物
定 义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
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多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高度狭窄(>75%)并多
有复合病变及痉挛 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缓 解,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类型
依病变范围、深度分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特 点
心室壁内侧1/3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AS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多见 间歇性跛行:狭窄→缺血→下肢疼痛→休息→好转 萎缩:长期慢性缺血 干性坏疽:管腔完全阻塞,侧枝循环不能代偿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后 果:
麻痹性肠梗阻 肠梗死 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器官 缺血
粥样
斑块
形成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 好发于中老年人 40-50岁发展最快 弥漫性病变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遗传因素 年龄和性别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试卷4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试卷4(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哪项属于真性肿瘤(分数:2.00)A.畸胎瘤√B.动脉瘤C.错构瘤D.迷离瘤E.结核球解析:解析:畸胎瘤属于真性肿瘤,而动脉瘤、错构瘤、迷离瘤都不是真性肿瘤。
结核球是炎症性病变。
2.哪种是原位癌(分数:2.00)A.小肝癌B.胃黏膜内癌C.大肠黏膜下癌D.早期食管癌E.乳腺导管内癌√解析:解析:原位癌是指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的癌,包括子宫颈原位癌、食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癌。
3.哪种肿瘤是恶性肿瘤(分数:2.00)A.畸胎瘤B.错构瘤C.精原细胞瘤√D.多形性腺瘤E.纤维腺瘤解析:解析:虽然精原细胞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是以“瘤”为词尾,但是并不反映这些肿瘤是良性肿瘤。
恰恰相反,这些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4.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分数:2.00)A.腺癌B.鳞癌C.黑色素瘤D.基底细胞癌√E.乳头状腺癌解析:解析:基底细胞癌是由皮肤基底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面部皮肤等日光照射的部位,局部形成溃疡,侵犯邻近组织,很少发生转移。
5.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时,下述哪项支持食管癌的诊断(分数:2.00)A.出现大量鳞状上皮细胞B.出现中性粒细胞C.出现大量腺上皮细胞D.出现核大、深染、核仁明显的细胞√E.出现大量红细胞解析:解析:脱落细胞中癌细胞的特点是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失调。
6.误位于异常部位的分化正常的组织叫(分数:2.00)A.错构瘤B.迷离瘤√C.绿色瘤D.畸胎瘤E.尤文瘤解析:解析: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迷离误位的组织可形成瘤样肿块,叫做迷离瘤。
如胃内的异位胰腺、胸骨后的甲状腺均属于这一类。
7.下列肿瘤中,属于恶性肿瘤的是(分数:2.00)A.血管瘤B.软骨母细胞瘤C.纤维腺瘤D.多形性腺瘤E.精原细胞瘤√解析:解析:在肿瘤命名中,良性肿瘤的名称是起源组织后面加瘤,如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纤维瘤,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脂肪瘤,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平滑肌瘤等。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

一、患者,男性,70岁,因轻度偏瘫、失语两天入院。
患者既往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史。
脑CT检查见左侧额叶、颞叶部位脑实质中出现数个低密度病灶。
脑MRI(磁共振)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近端管腔狭窄,脑血管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减少。
临床诊断为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额叶、颞叶部位脑梗死。
请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病情资料,受累脑组织可能发生了哪些病理变化?①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逐渐缩窄,脑细胞可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色素沉着(脂褐素);②脑梗死导致脑发生液化性坏死(脑软化)。
2、脑组织受损死亡后如何再生修复?答:神经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几乎不具有再生能力,故坏死后不可再生,只能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瘢痕(类似肉芽组织)取代、机化与包裹坏死脑组织,实现不完全修复。
二、患者,男性,34岁,建筑工人。
中午在工地食用盒饭后,继续工作约1h,突感下腹部疼痛,伴恶心、不适,去厕所解稀便后自觉好转,遂回家休息,并口服两片黄连素。
下午4点钟,患者出现多次反复水样腹泻,伴恶心、呕吐及发热,来院急诊。
体查:体温38.5℃,中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大便检查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脓细胞,伴粘液及片状膜样物。
医生即给予输液,加入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病情缓解。
1、患者肠道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什么?显微镜下肠道会有哪些病变?病理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性肠炎)。
显微镜下改变:患者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在黏膜层内浸润,有大量黏液渗出,黏膜浅层部分黏膜上层和腺体坏死脱落,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在坏死黏膜表面,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坏死黏膜上皮和红细胞混合形成一层膜样结构。
黏膜下层也明显充血、水肿及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病变的发生发展如何?为什么大便中有片状膜样物?病变发生发展:患者因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痢疾杆菌感染。
当人体因抵抗力下降及细菌数量较多时,细菌就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繁殖,释放毒素,吸引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肠黏膜炎症和黏膜上皮坏死,并有大量黏液渗出,加上炎症刺激引起肠道蠕动加强,产生水样腹泻。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绒毛心: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外表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搏动牵拉而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2.动脉硬化: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症。
3.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内膜粥瘤、粥样化或纤维斑块形成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使动脉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减弱。
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缺乏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5.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和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6.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
△7.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动脉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的改变,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X压≥90mmHg被定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8.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响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病变。
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和血管等。
△9.Aschoff小体:是由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并有少量渗出的淋巴细胞共同构成。
Aschoff小体的形成是在纤维素样坏死的根底上,附近的组织细胞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使胞体变形转变为风湿细胞。
Aschoff小体对诊断风湿病有意义,提示有风湿活动。
△一、名词解释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14 动脉瘤〔aneurysm〕15 风湿病〔rheumatism〕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17 绒毛心〔cor villosum〕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20 扩X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四、问答题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病变。
病理学-动脉粥样硬化症(下部分)

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
在冠状血管近侧端分支开口处重 靠近心室壁侧,斑块呈新月形增厚可 伴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 1级 :<25%
狭窄程度分
2级: 25~50%
3级: 50~75%
4级 :>75 %
3、病理变化:
强调冠状A粥样硬化最常好发左前降 支,次右后降支,再其次右主干、左主干 及左旋支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五)冠状A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1、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概念 广义——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或中断,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由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狭义——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2、病因
冠状动脉 AS致冠状动脉狭窄(最常见) 部位:最常好发左前降支,次右后降支, 再其次右主干、左主干及左旋支 冠状动脉痉挛 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
正常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
4、冠心病的类型:(三种表现形式)
概 念
(1)心绞痛
诱 因
临床表现 类型
心 绞 痛 病 人
(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cyion) 概 念 原因及诱因 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 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
肉眼观(心肌梗死)
镜下观(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 ①心律失常 ②心力衰竭(左心衰) ③心源性休克
④心脏破裂
⑤室壁瘤
急性心包填塞
猝死
⑥附壁血栓形成
栓塞
心肌梗死伴破裂
心室附壁血栓
(3)心肌硬化(myocardial fibrosis) 概念:广泛的心肌纤维化称为心肌硬化。 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心肌 长期慢性缺血,心肌萎缩,间质纤维组织 增生,致心肌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脑基底动脉环 (Willis环)
基底动脉环硬化
脑萎缩
大脑基底部动 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部位:肾动脉开口处 病变:肾动脉狭窄——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 合并血栓形成 肾梗死 机化瘢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详见后述)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足 干 性 坏 疽
动脉瘤形成
粥样溃疡形成
血栓形成
主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四)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病变:一般不引起症状
严重
破裂
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形成 致命性大出血
主动脉粥样硬化
夹层动脉瘤
脑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病变主要累及大脑中血
3、粥样斑块期(atheromatous plaque)或粥瘤(atheroma)
肉眼观:灰黄色隆起斑块,大小不一。切面 厚的白色纤维帽,下为黄色粥糜物。 纤维帽 镜下观: 深层:主要坏死物质及胆固醇结晶 边缘及其底部
粥样斑块形成
镜下观
胆固醇结晶 坏死物质
4、复合性病变(继发性改变) 1)粥样溃疡形成 栓塞 2)血栓形成 3)斑块内出血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