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练习(含答案)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选择题1、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
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C.90 km/h D.120 km/h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t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4、如图所示,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1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
则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6、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B.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C.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D.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1B.根据公式v =st,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C.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D.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8、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 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牛顿B. 全家5月份自来水用量26立方米,换算成质量为26千克C. 沿楼梯登上教学楼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0焦耳D. 参加800米跑步的成绩是4分10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2米/秒9、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在这3 s内()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10、一列队伍长40m,经过一座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的速度为()A.2m/s B.1.3m/sC.0.67m/s D.2.3m/s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可以通过什么仪器可以显示声音的波形?•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声”。
•通过示波器等仪器可以显示声音的波形。
•2、解释下列现象1,室内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比在室外的声音要大? 2 、在山谷里大喊一声为什么会听到多次声音?•1、室内说话时,声音遇到墙壁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原声和回声在一起,使声音变大,在室外,由于没有障碍物,声音分散,不发生反射也没有回声,所以声音小。
•2、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山谷会发生多次反射,所以我们会听到多次回声。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C 我们没有听到声音,所以物体没有振动•D 振动停止还会发出很小的声音•F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A正确。
B错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声音还会传播,不会消失。
C错误,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有些声音不一定被听到。
D错,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F错,物体振动一定会产生声音,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到4、课本第26页活动3•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中,我们是否能听到声音吗?•2、用抽气机把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时,手机的铃声有什么变化?,当抽气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我们能听到声音吗?4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中,我们能听到声音。
2、用抽气机把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时,手机的铃声会变小。
3、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我们又能听到声音。
4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把石头放在水中相互敲击,我们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什么?能听到声音。
这说明液体(水)可以传声•6、让一位同学在教室外敲墙体,教室里的同学耳朵贴着墙上,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什么?当耳朵离开墙时,听到声音的效果是什么?这表明什么?•能听到声音,这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与时间的关系时,通常要用到的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理想模型法 D. 等效替代法2、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 参照物必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 参照物必须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D. 参照物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的物体3、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 B.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C. 自行车在路口等红灯 D.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4、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哪一种车更容易停下来?() A. 轿车 B. 货车 C. 两种车一样容易停下来 D. 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二、填空题6、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1、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车的惯性大。
611、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乙车以10m/s 的速度向南行驶。
则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比为_______。
6111、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火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
6111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的外力突然完全消失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停下来。
三、解答题1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如果物体某时刻开始反向运动,且摩擦力变为原来的2倍,求物体经过10s通过的位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B解析: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我们才能听到;(3)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其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及据声源的距离有关;A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并且速度不同,故A错误,B 正确;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我们才能听到,故C错误;D.响度是声音的强弱,其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与频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B解析:B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3.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A解析: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但是不同乐器可以演奏相同的曲调,也可以发出一样大的声音,所以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A。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故B 错;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应选C.考点:声现象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B解析:B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2分)1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说明:声波具有。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判断方法: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02 基础题1.(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2.(宜昌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房屋D.河岸3.(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划船时,桨往后划,船就会向前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最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册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1. 振动2. 物质介质3.介质传声不能4. 波声波5.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340m/s课堂练习1.振动空气和水2.振动空气3. 17004-6 C A C课后巩固1.(1)振动(2)翅膀(3)空气2. 固体气体3. (1)振动(2)大于(3)真空不能传声4. 铁轨铁中的声速5. 340 不能6.C7. B8.A9.实验器材: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细线设计实验: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实验现象:乒乓球明显地跳动起来结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总结:音叉的微小振动小球明显地跳动10.据题意知:S=1.4*10^4 m , t=10s则水中的声速v=s/t= 1.4*10^4 m/ 10s=1.4*10^3 m/s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 高低高低2.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赫兹3. 20~20 000高于 20 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4. 强弱大小5.材料结构课堂练习1.音调快2.音调频率3. 440 蚊子蝴蝶4.大响度大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5. B6.C7.C课后巩固1. 振动音调2. 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 音色4. 次声波5. 振动音调6. D7.C8.C9.B10(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较高(解析:随着瓶内水柱的升高、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增高。
)11.(1)A B C (2) A D F (3)80 1.02第三节声的利用课前预习1. 信息能量2. 声呐探测 B超诊断(答案合理即可)3. 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体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4. 听信息5. 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课堂练习1. 振动能量2. 诊断疾病检测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清洗物体3. A4. C5. B课后巩固1. 人耳听不到超声波2. 传递能量传递信息3. 30004. -6 . D A B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前预习1.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2.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3. 分贝为单位4.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人耳鼓膜的振动5. (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课堂练习1. 声源2. 分贝 30~40 90 70 503. B4.B5. B6.答案合理即可课后巩固1. 分贝2. 传播3. 噪声响度音色4. D5. C6. A7. C8.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9. 传播过程甲图设计合理(提示:声的传播是向四面八方的,甲图的设计方案反射或吸收的噪声多于乙图的方案) 章末小结全章学习要点网络振动介质真空波单位时间(或每秒)种类温度 340 < < 高低频率强弱材料结构规律无规则产生传播人耳 20~20 000 20 000 20 回声定位能量章末回顾1. B2. D3. 音色响度4. C5. C6. C综合练习1. 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空气2. 振动振幅3. 甲、乙甲、丙4. 音调响度5. 传播过程声源6. D7. D8. A9. B10. D11. B12. (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C、15C、20C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s=vt/2 1531m(3) 013. (1)固体能够传声(2)金属的传声性能优于棉线(3)棉线停止振动(4) 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没有保持琴弦的材料相同,存在多个变量或没有控制变量14.(1)20.50 (2)3 (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作为()传播.在()中不能传声。
2、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有关,还与发声体的()有关.
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是指()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D.上述都可能
4、在15℃的气温下,人对高墙喊话,能听清回声,人与墙之间的距离至少是()
A.17米B.大于17米C.小于17米D.无法确定
5.第一次测定声音在铸铁里的传播速度是在巴黎用下述的方法进行的:从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管长931米;两次响声相隔2.5秒,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求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6.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秒后,司机听到回声。
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声现象同步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中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的是能传声的性质。
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
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
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
三、计算题
1.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拍手后0.5秒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声,问人与墙壁间距离是多少?
3.把恰好设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0秒,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米/秒,问海水的深度?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振动 2. 340米/秒 3. 液体,固体 4. 月球上没有空气 5. 水,固体6. 0.1
二、选择题
1.A
2.A
3.B
4.B
5.A、B、D
6.D
三、计算题
1.1870米 2. 85米 3. 1500米
练习答案:
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真空2.振幅,远近 3.A 4.B 5.3908米/秒6.487.5米,3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