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留园详解

合集下载

苏州市留园简介

苏州市留园简介

苏州市留园简介
留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的名字源于园主刘恕的谐音,寓意希望园中的美景能留得住游客的心。

留园始建于明代,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留园占地面积约2公顷,园内有湖泊、亭台、楼阁、厅堂、桥梁等景观,布局紧凑,富有变化。

园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的建筑,也有模仿皇家建筑的宫殿式建筑。

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开,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

留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了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留园不仅是一个供人们游览的景点,也是研究中国园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基地。

苏州留园分析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留园介绍

留园介绍

古木交柯 向西透过门洞, 窗口看绿荫及 华步小筑庭院, 特别由于穿过 以柱、栏杆、 挂落组成的两 重“框槅”, 从而使空间显 得更加深远。
2、连通, 使人的视线从 一个空间穿透 至另一个空间, 从而使两个空 间互相渗透, 显现出空间的 层次变化。
满开窗洞, 从室内可透过 巨大的窗口而 看到整个庭院, 内,外空间既 有分隔又互相 连通,从而使 两者互为渗透。
• 5.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 崇尚的是“自然美”, 讲究的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 求曲折。每经过一次曲 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 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 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 种玩味不尽的妙趣。
曲折性是通过 各种要素相互之 间的组合形成的 。 以建筑 以及由建筑围合 而形成的空间所 起的作用最为显 著,则借廊的连 接可形成极富变 化的群体组合。
• 2.空间的对比
即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 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突出各自的 特点。 曲折、狭长、封 闭的空间极大地压 缩来人的视野,过 此,则使人感到豁 然开朗。
留园的入口既曲折狭长, 又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很 巧妙,不仅不使人感到沉闷、 单调,相反,正是由于充分利 用它的狭长,曲折和封闭性而 使它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 对比,从而有效地突出来园内 的主要空间。
别致的交通流线——廊道
廊道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一大艺 术特色。它不仅可以使园子的 主人无论阴晴雨雪都可以尽情 地观赏园子,还是贯穿整个园 林的主线。 留园中的廊道布局随意,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将园中一处处 景物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廊道分布
主要人流分析
D处以其所处位置、面积 上的绝对优势,及亭台楼 阁、山水骨架的精心布置 ,成为全园的核心。理所 当然地成为人流汇集的中 心。 E处和F处是由回廊、楼 阁围合成的小型院落。布 局精细而巧妙,并附以奇 石、花卉的点缀,也是令 人心旷神怡的好去处。

留园(苏州古典园林)详细资料大全

留园(苏州古典园林)详细资料大全

留园(苏州古典园林)详细资料大全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留园•外文名称:Lingering Garden•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开放时间:7:30-17:00•景点级别:AAAAA级•门票价格:淡季45元,旺季55元•著名景点:冠云峰、楠木殿、雨过天晴图等•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园林历史,园内布局,建筑特色,主要景点,旅游信息,票价,自驾游,公共运输, 园林历史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书法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临近石林小院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留园分析34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留园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清代私家园林——留园

清代私家园林——留园

•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 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 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 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 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 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 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 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 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 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平
•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 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 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 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 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 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 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 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 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 •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 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 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 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 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 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 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 地形利用 • 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 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 堆山、 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 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 建筑布局 • 留园的建筑分布形式很具特色,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 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 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 稀疏、平淡,从而使人弛而不张。当然这种疏密的对比与 变化,不仅体现在平面布局上,而且还关系到园林建筑的 立面处理。留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 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 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 谢谢 您
廊:爬山廊、曲廊,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一绝。
亭、置石、廊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配置
对植、丛植、孤植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主从与重点 渗透与层次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处的空间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的视野, 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
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 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 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 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
闻木樨香轩
可亭 汲古得绠处 明瑟楼 涵碧山房
可亭
闻木樨香轩
涵碧山房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中区效果图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
冠云峰区
中部为鸳鸯厅——林泉耆硕 还我读书处区
之馆,柱梁装修精致。北
面为浣云沼水池,后面有
三座石峰。冠云峰居中,Fra bibliotek高5.6米,为苏州诸园现存 湖石之冠,相传为宋花石
纲旧物。两旁的瑞云、岫
苏州留园
目录
一、留园历史以及简介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三、留园小品及植物配置 四、留园空间处理手法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一、 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 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 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 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 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云二峰,也很劲秀。峰北
有冠云楼,高二层,登楼
可观园外景色。
五峰仙馆区
揖峰轩区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五峰仙馆庭院
揖峰轩庭园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馆 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 的特点。
留园北部
北部景观以盆景为主,还有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石。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留园西部 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宛若自 然山林。
亭: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赏荷。
置石:冠云峰,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 出半岛,立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