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合集下载

助人为乐名言_名人名言

助人为乐名言_名人名言

助人为乐名言1、每天要想着不计报酬地为别人做点事情。

2、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访记》3、人是要有帮助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4、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狄更斯5、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6、我为人人,人人为我!7、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

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奥黛丽赫本8、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

9、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佚名10、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马致远《陈情高卧》11、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鲁迅12、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谁能够脱离周围的1 / 5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

13、帮助别人成功,你才会更成功。

——无名14、人是要有帮忙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5、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16、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佚名17、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18、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王梵志《全唐诗补逸》19、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陈寿《三国志·蜀志》20、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21、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自己就会梦想成真。

——陈安之22、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

——毛姆23、给予是快乐的。

24、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浅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近日在课堂上看了三部视频,不禁让人引发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考。

遂将个人浅薄理解陈述如下。

一、关于个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尊严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了极端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的其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压抑感、郁闷感也随之出现,这就使我们的个人中心人生取向变得沉甸甸与僵化;第二,是我们的道德变成虚无主义;第三,个人主义很容易使我们变成一个只懂得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第四,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远离群众与同学,交际关系恶劣,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害处。

所以,个人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日益强大,为了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个人主义、摒弃个人主义。

面对个人主义,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变得冷漠,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待同学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主义的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高尚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生。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到个人主义的危害,及时从个人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誉,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我们大学生的最高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关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互动目标取向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认同。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4“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理性现实的道德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观上逐渐由社会本位过渡到个人本位或二者兼顾。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可以说是对现实的正视,也是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理性修正。

一方面,“我为人人”的前提是我的存在,我的生存,假如我的基本生存条件都不满足,便危及我的存在,我为人人则成了无稽之谈;另一方面,强调“人人”的存在是“我”的存在的必要条件,从而“我”要帮助“人人”,自觉地为社会服务。

并且,人们从顾自己、帮助邻人和维护周围的小环境,发展到维护全社会的利益,懂得了自己周围环境和全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懂得了如若用牺牲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因整体的衰败而自己得不到多大的幸福,心灵也不宁静。

必须指出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虽然只是顺序的颠倒,但在道德的价值取向上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强调“交换”的前提是“为人”才能“为我”,依然显露出浓烈的道德意味;而后者“为我”是“为人”的前提,只是普通的商业交往了。

由此可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表明了利他、利国、利民和利己是对立统一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关名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关名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关名言
1.人人生而平等,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

2. 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念,助人为乐。

3. 没有人是孤独的岛屿,我们都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

4. 真正的成功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5. 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6. 只有当我们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我们才能共同实现更大的目标。

7. 无论我们的身份、种族或性别如何,我们都应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机会。

8.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带头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9. 只要我们共同团结、合作,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10.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邪恶,只有让每个人都受益的改变才是最好的。

- 1 -。

《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

《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

《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

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相关内容,供大家欣赏。

《纪念白求恩》原文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3)

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3)

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3)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篇3]■ 雷锋精神的现代意义在于,增强人们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义务感和奉献社会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人们主观上懂得和自愿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的精髓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国家。

雷锋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核心或者说是高层次蕴含,就是当时——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期所倡导的,也成为全社会信奉的思想与道德的律令与信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产主义道德”。

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优秀社会心理的人格化、个体化的体现。

它曾经也一直感动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教育着人们、影响着人们。

然而,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至在新世纪,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提出疑问:“现在,还需要学雷锋,需要雷锋精神吗?”甚至有的人提出:“现在,雷锋式助人为乐的无报酬、不求回报的付出,是不是和市场经济原则,和利润原则相矛盾?” 我的回答是,现在仍然需要雷锋式人物、需要学习雷锋、需要雷锋精神。

这不仅不与当前的社会道德需求矛盾,而且,在当前社会体制变革的时期,更加需要雷锋式人物、雷锋式行动,需要学习雷锋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它的新的意义,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需求。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期,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利润原则、有酬劳动等等,都是发展经济、商业机制、财富增值的基本原则。

但是,它们都是经济领域里的原则,虽然也是社会活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的通行原则,但却不是,也不应该是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必守原则,不是统帅、规定全社会所有领域、所有行为的准则。

整个社会的运行,还有也需要非商业化、非利益化的准则,还需要社会化的、公益性的、福利性的、利他的、慈善的等等社会道德准则,这不仅是社会维持运行的需要,也是人性自身产生的需要。

正因为社会分层化的发展,各阶层间的利益分殊化、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因此,除了国家体制内的收入分配的调控、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公众慈善事业的发展等等之外,还需要企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社会投资”、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

帮助他人的谚语

帮助他人的谚语

帮助他人的谚语帮助他人的谚语11、施比受更有福。

2、给予是快乐的。

3、人心齐,泰山移。

4、众人拾柴火焰高。

5、助人为快乐之本。

6、吃水不忘挖井人。

7、多点关心多点爱。

8、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9、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10、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1、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1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3、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4、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1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6、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7、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9、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20、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21、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22、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2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4、只有付出你才能拥有更多。

25、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26、帮人帮到底,送人送到家。

27、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28、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29、柴多力量高,人多力量大。

30、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31、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32、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33、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3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5、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帮助他人的谚语21、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让你我的生活更美好。

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3、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4、关爱身边的一切,让生命绽放光彩。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关爱别人就是关心自己。

7、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8、给予是快乐的。

9、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10、多帮助一点他人,多制造一些快乐。

11、众人拾柴火焰高。

12、施比受更有福。

1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4、该出手时就出手。

15、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6、千里送鹅毛,物轻礼重17、勿以他人之事而不为之,勿以个人之小事而唯为之。

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19、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它并非高不可攀,远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提到为人民服务,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是党员、干部的事,与我们五年普通百姓无关。

”果真如此吗?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同志间、同事间、同学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帮困、扶残助残也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存在于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之中。

那种认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那种认为为人民服务只适用于党员干部而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的看法是一种误解。

当然,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阶段,实践为人民服务是可能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为人民服务高层次的要求,表现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这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

在这方面,我党老一辈革命领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中,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为人民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日理万机,废寝忘食,每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超过二十小时。

所以人们说,周总理是累死的。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人们以最隆重的方式悼念他,十里长街,数十万人垂泪为总理送行,诉不尽对总理的悼念之情。

周总理已经和人民永远融为了一体,他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所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的评价。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加强自身党性、道德修养的典型口号。

毛泽东推崇“毫不利己”,“大公无私”,时刻不忘教育他的人民要“斗私批修”,要“狠批私字一闪念”,容不下任何人有自我和私心。

在毛泽东心中,人们的“我”,或者说是“小我”,是不应该被提倡的。

如果一个人有自我和私心,就不符合共产主义道德,就是道德低下,腐化堕落,应该被谴责。

但是,人的自我和私心真地就是这个社会的毒瘤,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吗?
诚然,在战争年代,特别需要人们团结一心,激发出无私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步调一致地去争取战斗的胜利。

我们从历史故事中也真地了解道,确实有无数勇敢无畏的人为了掩护战友,或者为了保卫首长,为了整个群体的利益,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所有财产甚至生命。

这种伟大的“利他”的精神,是民族面临危亡时刻人们所迸发出的一种本能,是植根于人这种高级生命体内的一种巨大的生命力量。

但是,在脱离了战争环境之后,还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这种“利他”的张力,是否是合理的呢?
除了“利他”的本能,人更多时候表现出的是“利己”的本能。

作为一个生命体,人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保证自己的生命能延续下去,生存,是人的最核心利益,为了达到活着的目的,人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为自己着想,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就是说,人首先是“利己”的。

每个人对自己负责,有一大好处:做事效率高。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这样的社会也会很温馨,很和谐。

抛开“温馨和谐”暂且不说,单说做事的效率,经由为自己着想而做事情和经由为他人着想而做事情,哪种方式效率高?作为一个生命体,人对自己需要什么是直接感知的,感知到自己的需要后马上采取行动来满足这种需要,是最近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要依靠他人来为自己着想,他人感知自己的需要即使是可能的,也是间接的,这种满足个体需要的方式无疑绕了一个远道,费了一些周折,因此肯定是效率低下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利己”本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利他”本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效率高。

当然,我并不是说“利他”本能就一无是处,很多情况下,生命个体之间需要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生存。

爱就是一种利他的本能,在人幼年的时候,父爱和母爱呵护着幼小的生命个体,使得人在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到了青年时期,为了生殖和繁衍,男性和女性又会因爱而结合到一起,共同繁育后代。

然而,利己本能和利他本能虽然都是人的本能,其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性却是不同的:利己本能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利他本能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利他虽然在客观上
表现为利他,但从本质来讲,其终极目的仍然指向利己,是通过利他的形式达到利己的目的。

这就是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本性。

国家或者其他组织的管理者在制定政策、规则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本性对政策规则的反应,顺应人的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政策和规则的可行性和被认同遵守的程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重新提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与毛泽东推崇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肯定了人性中的自我,不否定人的利己之心,没有在每个人面前树立一个敌人:自己;同时,又强调了人作为生命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密切联系。

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要对自己这个生命体的生存负责,人又是群体中的个体,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群体中的他人的互动。

承认和包容人的自我和私心,是邓小平和毛泽东的一大不同。

在战争年代,强调个体对群体的坚决依附,强调群体和民族利益高于个体利益,显然更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在和平建设时期,仍然不允许人表现出私心,就是不合时宜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带上面具,表面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增加了每个人的生存成本,也使得整个社会象没上润滑油的机器,运行不畅。

因为,人性只能被压制,被隐藏,却不能被消除。

包容和不压制人的利己之心,是邓小平时代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不仅把整个国家从虚伪的说教中解放出来,也解放了生产力。

一般情况下,自我这个概念指的是生命个体自身,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自我”这个概念的外延却会扩大。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社会曾经流行过两个词:“小我”和“大我”,意思就是说,同样是“我”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最受欢迎的赞美别人的方式,就是夸奖他们的孩子:“你的儿子比你聪明!”“你女儿比你漂亮多了!”“被贬低了”的父母不仅不会生气和懊恼,心里反而会比吃了蜜还甜,为什么?通常,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比较很容易导致嫉妒,为什么子女和父母的比较结果却不一样呢?这是因为父母们早已经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就叫做自我的放大。

把自我的范围拓展到子女,是最常见的放大自我的方式。

作为生命体,要实现生命的延续,获得永生,就需要基因的传承,而孩子,就是人的基因的载体。

人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其实是在用利他的形式来完成利己的使命。

不过,人不计回报无私付出的范围一般也仅仅限于自己的子女,这符合生命的伦理,其他的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兄弟姐妹,也不符合“不计回报无私付出”的规律。

生命是利己的,这是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最本初的设计,利己是生命体运行的一种方式,利己不是罪恶。

邓小平时代不避讳一个“私”字,愿意遵循人性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给人性中的“利己”保留存在的空间,是顺应了人性的大势,是对人性的解放,是务实和明智的做法。

邓小平时代还打破了毛泽东时代人们谈论物质财富的禁忌。

在毛泽东时代,社会流行“越穷越光荣”,人们不敢也耻于谈论物质财富。

其实,物质财富是生命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存条件,如果整个社会都不创造和生产物质财富,而是忙于内斗,全国上下搞政治,抓运动,整个社会就一定会陷入物质匮乏的境地。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中国正是处于物质极度匮乏,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时代的政府,纠正了整个社会流行的对物质财富的轻视,鼓励人们大胆追求属于个人的物质财富。

有句话叫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说明人本性中就有追求物质财富的内在动力。

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这是生命体存在的基础,如果这社会没有人创造物质财富,那大家都喝西北风吗?消除了对物质财富的政治偏见,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人们创造和追求物质财富的热情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才有了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的中国。

可贵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包容了人性中的利己本能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人与社会和群体的联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不仅仅强调了生命个体的自我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生命个体对社会和群体的责任。

人是高度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人的自我的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环境。

每个人,不仅应该从社会获取归属感和安全感,也应该为这个有序有机的社会群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利己和利他,都是人的本能,个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邓小平时代的政治理念,更加贴近人性,更加健康,解放了人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伟大的舞台,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伟大政治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