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2

分析比较表: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长城—昆仑山脉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
—祁连山脉以北
祁连山以南
自然环 境特征
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气候突出“干旱” 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 400mm 左右 减少到 50mm 以下
地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 拔在 4000 米以上,气候突出“高寒”特征, 气温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
南部,珠江下 次的开放系统。①区位因素:地势 创汇为主导产业目标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
与东南亚地区 水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隔海相望,被称 人口稠密;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 城镇发展:城镇化速度快,非农业人口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2012 高考地理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2
三、区域差异比较
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
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
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
省相望,主要包括台湾岛、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 发达
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 小流急;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
等
森林、水能、矿产、海盐等资源
(2)大尺度区域差异综合分析:对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要从具体的地理要素特征上
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区域的具体特征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综合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和 西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华北平 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 较多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12 区域差异分析

类型12 区域差异分析思维建模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如下表所示:1.自然地理要素差异【提醒】区域差异比较的注意事项(1)运用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观点,对比不同区域的要素差异,探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可将所分析的内容列成表格,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简单明了,直观形象。
(2)对区域的分析不要面面俱到,要先找出最明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要注意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要注意目前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状况,从而探究区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典题示范[2013·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图12-1)。
图12-1材料二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9.3 4.77月气温(℃)17.1 25.7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题分析(1)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棉花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和洪积扇地区,地形较为平坦;美国棉花带纬度低,光热资源充足,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条件和技术装备等(2)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布,分析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3)甲城市位于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大,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较为温暖,同时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乙城市位于大陆东岸,受暖流和夏季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答题要领(1)分析两地农业区位因素必须体现“光照”“地形”“生长期”等方面的共同点(2)描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要从宏观上把握大的变化趋势,从微观上分析某小区域的变化特点(3)分析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要体现冬季、夏季气温的高低和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

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作者:杨志青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第02期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区域差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地形: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等进行分析。
地形特征:可根据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等进行分析。
地势特征:可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等。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可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气候特征;二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根据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水力资源等。
开发利用:在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的河流中上游地区开发水能资源;在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中下游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高中地理-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 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 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 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河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 水文特征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 水系特征 (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要素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类型及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 土壤
肥力状况 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 覆盖率 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 资源 种类、数量 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
(短缺)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工业 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工
业
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 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规范答题能力】
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
要素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
纬度位置
地理
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
海陆位置
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降水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一、区位分析类试题的特点1. 综合考察能力:区位分析类试题常常涉及地理学科的多个领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种试题既有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又有地理地图的解释和利用,还可能要求进行地理现象的判断和归纳。
这类试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考查地理思维:区位分析类试题常常是关于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问题的深度分析和研究。
学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具备地理思维,能够从地理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3. 需要运用地理数据和地理技能:区位分析类试题通常以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给出考察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地理数据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解题技巧1. 熟练掌握地图分析方法:在解答区位分析类试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图上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地图上地理现象的判断与解释等。
熟练掌握地图的读图能力和图上信息的分析能力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基本技能。
2. 善于分析综合素材:区位分析类试题一般会以多种形式的地理信息素材为题材,包括地图、表格、图片等。
学生需要善于对这些综合素材进行分析,根据图表和文字材料判断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运用地理概念和理论:在解答区位分析类试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
解答新课标高考地理中区位分析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只有在日常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试题的挑战,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希望广大地理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迎接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规范答题能力9.1——规范答题能力—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

要素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 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 状况 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 (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3)据图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10分)
[失分之鉴] 1.考生答案
2.阅卷评点 (1)地理专用名词掌握不准确。如把“海洋运输”或“海 运”简单描述为海洋;把“管道运输”简单描述为管道,不得 分。 (2)答题要点把握不全面,回答时应结合题目信息,从地形 种类和地势两方面分析,海南没有描述出地势特点,新疆地形 种类把握不全,均不得分。 (3)答案的完整性不够。海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方向应从 海洋(油气、生物)、气候、旅游资源等方面回答;新疆应依托气 候、油气资源等方面发展,所以只能得部分分。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 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 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规范增分培养] [典例] (2014·海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2012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 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规范答题能力】
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
规范答题能力(四)——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 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 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 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 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 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高考地理主观题常考的15个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答题模板一、地理位置特征类题目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答题模板]思索方向答题思路肯定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东、西、南、北)经纬度(点)、纬度范围(面)特殊纬线所处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相邻地区的位置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经济位置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交通位置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限制××海峡二、地形特征类题目角度一地形的推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模板] 思索方向规范答题术语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坎坷(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三、气候特征类题目[题型解读]1.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类型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干脆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缘由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肯定要留意从气温柔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2.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气候特征的缘由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模板](1)气候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柔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 ~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解题流程]
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典例](2014·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运往。
材料二、两省区相关地图。
(1)岛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还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应用流程]
[答案](1)B
(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3):中部高,四周低;: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4):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
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
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陆
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
[应用体验]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地区图。
材料二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均降水量
16.2 ℃28.6 ℃ 3.8 ℃ 1 435 mm
布宜诺斯艾利斯16.6 ℃23.6 ℃10.8 ℃970 mm
(2)列表比较甲乙两图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比较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的不同点,应结合材料二从气
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降水(平均降水量)两大方面分析。
原因可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从海陆位置、洋流等要素分析即可。
第(2)题,
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展开比较,同
时分开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答案:(1)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最热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
斯艾利斯高,气温年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多。
原因: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大,
冬季受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强,气温更低;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湿润气流影响大,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
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季风环流影响小、
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
甲乙
农业地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域类型
区位有利水热条件充足,雨热同期,劳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土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