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合集下载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温聚香尹鸿涛(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摘要:《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精准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文化生态自身平衡的需要,其英译面临着多维度的、全新的解读。

以其英译策略研究为出发点,对比分析和解读其经典英译,结合海外读者的需求、评价及其销售等情况的分析得出:文化负载词的多角度阐释有助于重建原作的风貌,其英译应加入适当的诠释和备注,译者需要考虑交际情景和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论语;文化负载词;跨文化传播0.引言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文 化开始向国际传播,我国也进入了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转型期。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提出,文化复兴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对外交流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决心。

”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软实力,也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在历史转型中“文化兴盛、文化繁荣”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人民网,2018)。

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兴盛与繁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态自身的平衡迫切需要中国典籍的英译。

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历史转型中“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众多典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记载了先贤孔子的言语行事,深受海内外的读者推崇。

近年来,在诸多项目的推动下,《论语》在海外的英译及出版成果显著,如何使其既“走出去”又能有效“走进去”已逐渐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焦点。

1.《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任何语言均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它们具有浓厚的本民族色彩、文化特征和特殊内涵。

职前职后一体化视域下的新教师培训做什么怎么做

职前职后一体化视域下的新教师培训做什么怎么做

2021年4月第39卷第219期当代继续教育Contemporary Continuing EducationApr. ,2021Vol.39 NO.219职前职后一体化视域下的新教师培训:做什么?怎么做?黄雯,周凯,毕诗文,(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山东济南,250013)摘要: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目前已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师范生培养是职后合格教师 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四年师范生培养与入职后四十年专业发展如何有效衔接,新教师的发展是关键。

新教师培养和发展是教师教育同一逻辑序列上的一个节点,是连续的、终身性的。

本文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透析新教师在适应期内包括身份、角色、心理、知识、经验等改变带来的新发现,根据这些新发现,对培养培训工作提出四点新任务与新要求,最后归纳出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新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三条策略与路径,以期教师培养培训机构在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职前职后;新教师;路径策略;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5510(2021)02 - 035 - 06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基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 准》的乡村学校发展现状及改进路径研究”(编号:YC2019096)、齐鲁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县域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7JX23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On Novice Teacher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Pre - service and Post - service Integration :What to do? How to do?HUANG Wen, ZHOU Kai, BI Shi - wen(Teacher Training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 Training Center ofShando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Jinan,Shandong,250013)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e- service foster and post-service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The training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asisfor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teachers after service.How to effectively link the four- year teachertraining with the forty - yea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ice teachers.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vice teachers is a node on the same logical sequence of teachereducation,which is continuous and lifelo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discoveries brought bynovice teachers during the adaptation period including changes in position,role,mentality,knowl­edge,experience,et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 - service and post - service integration.In ac-**收稿日期:2021 -03 -11作者简介:黄雯(198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学校管理 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选题指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2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选题指南一、重大招标课题选题指南(一)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山东省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2016—2025年)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山东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山东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二)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重大招标课题学校体育过程评价体系研究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三)教育招生考试专项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高考改革的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省教育考试网上评卷质量监控模型与安全认证技术研究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信息安全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研究(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二、专项课题选题指南(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和人才库建设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列化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潜在课程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融合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融合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研究鲁、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提升研究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机制研究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作机制研究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研究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体系研究(二)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创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研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累积与转化模式研究基于专业门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校、政、企、资”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校公益(社会)创业教育研究高校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机制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发展与能力测评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研究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三)教育扶贫专项革命老区教育针对性发展战略研究区域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研究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结构性浪费治理研究贫困(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状况测评研究贫困(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贫困(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政府服务创新的贫困(欠发达)地区学师资均衡配置研究薄弱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研究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政策与路径创新研究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设研究高校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研究(四)教育招生考试专项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面向未来的招生管理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教育考试题库建设的机考系统开发研究教育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考生身份认证技术与试卷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招生考试中的应用研究网上评卷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考试改革研究试卷安全管理综合改革研究视频监控技术在考试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无线信号作弊防控技术研究春季高考制度改革研究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定位、内容和评价方式研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研究体育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艺考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外语教育教学专项中西文化课程建设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外语基础、行业、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型”外语教师的发展策略在线课程对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研究在线课程在英语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大学英语主干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在线开发与应用研究不同版本高等学校英语数字化教材比较研究基于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外语教学协同创新研究数字化技术在英语考试中的应用研究ESP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项目式学习方式(PBL)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慕课/微课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对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测试(竞赛)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高职高专英语在线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职业英语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六)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管理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的管理机制研究学校运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研究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体系建构研究中小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及管理研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高校体育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研究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小学体育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中小学体育中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山东省中小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审美教育学科渗透研究大中小学贯通的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高等学校在中小学建立美育基地案例研究农村中小学校美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美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高校艺术教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七)职业教育有效教学专项职业教育教学效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职业教育有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师发展与职业教育教学效能提升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有效教学融合研究数字化学习对职业教育教学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中慕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中微课制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中“做学教合一”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创客理念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职业院校创新教学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测评理论与实践研究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职业院校分层教学效能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精品课程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研究模拟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创新研究现代职教体系学段贯通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研究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职业教育课堂管理效能提升研究职业院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途径创新研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的模式案例研究职业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课程对接的实效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创新研究教学工作室在职业教育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研究三、重点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选题指南(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方式创新研究学校组织变革及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研究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研究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山东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学前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研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高等院校分类发展研究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随迁子女升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随迁子女升学体制机制变革研究(二)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的要素、结构、机制的分析研究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研究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学校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市县级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研究(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跟踪研究山东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涵与路径研究山东省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综合改革的典型案例研究省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研究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山东省德育工作特色研究学生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改进研究不同学段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大中小学学校德育综合改革研究学校德育课程整合研究区域推进学校德育与数学、科学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研究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研究招生考试改革背景下德育评价改革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与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研究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监测与心理辅导介入机制研究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创新使用研究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案例研究(五)课程与教学研究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区域、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基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协同教学和教研创新研究“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策略优化研究特殊教育个别化教学典型案例研究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研究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研究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特殊教育融通课程建设研究游戏化、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模式创新研究普通高中个性化课程建设研究普通高中大学先修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教普教课程融合贯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衔接研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国外优质职教课程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应用研究中高职校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支撑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研究高等院校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研究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六)教育评价与监测研究山东省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山东省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小学学校效能评价研究中小学教师、校长绩效评价研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研究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监测研究山东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制研究山东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山东省高校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评价标准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质量和社区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山东省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教师教育多元化招生选拨机制研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建构研究各级各类教师分层、分类专业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配置标准及动态调整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教师合理流动和退出机制研究全科教师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多元化研究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研究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标准研究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康教、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学前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升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优化研究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研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背景下的教师资源优化研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效能研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研究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实证研究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高等院校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研究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八)教育信息化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研究在线教育服务发展体制机制研究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组织结构和课程体系变革研究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研究微课程、空间教学、3G实景课堂、慕课、微课堂等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研究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研究(九)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及外部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建设研究继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学段和类型衔接融通的继续教育发展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市、县、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县(市、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社区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路径、策略、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九)民办教育研究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山东省民办教育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研究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扶持政策研究山东省民办学校发展典型案例研究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及使用情况研究(十)教育对外开放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与评价研究山东省教育国际化案例研究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研究山东省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山东省高校完善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研究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高校外籍教师选聘、管理和评价机制研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借鉴研究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行动计划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行动计划

附件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行动计划(草稿)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内涵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的工作方针,结合山东实际,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发挥已有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率先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为实现山东省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 / 20二、现状与问题1. 现有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截至到2015 年3 月底,全省17 市140 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教育城域网,连接覆盖了超过85%的中小学。

100%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96%的高等职业学校和88%的中等职业学校均建成了相对完善的数字校园基础设施。

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持续推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普遍开展,成效显著。

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础教育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库已初步建成并得到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建设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开展了信息化教学和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普遍推进。

信息化应用系统研发、应用和推广得以推进,初步形成了一支研发、应用推广的技术支持队伍,对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初步实现了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初步部署,信息化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得以推进。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铺开,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普遍部署,统一认证、信息门户等信息化集成平台初步建成,业务系统初步融合,信息化建设成效初显。

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研究——基于obe理论的视角

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研究——基于obe理论的视角

49OCCUPATION2020 05编辑 祁 娜TALENT TRAINING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研究——基于OBE理论的视角文/曹慧英 张政梅 丁明伟摘 要:在新时代下,学徒制是激活人力资本、引导企业充分参与职业培训的有效模式。

为了进一步解决学徒制中“政府热,企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问题,本文针对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将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构建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人才素质与市场岗位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以期为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 OBE理论 人才培养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实践比较研究”(项目编号:ZZ2017022,主持人:崔秋立),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重点课题“新型学徒制实践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RSJY2017-Z033,主持人:崔秋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教育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RW12,主持人:张政梅)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正值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急需大量的一线工人。

而企业招聘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很难短期内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用工容易出现“断档”的困局。

教育部2014年8月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人社部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预示着新型学徒制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学徒制的应用现状虽然近几年我国学徒制发展迅猛,但“壁炉效应”在发展进程中也愈加突出。

这种“政府热,企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严重影响学徒制的实施,制约了工匠人才队伍的建设。

经过调研发现,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展的难点如下。

1.企业的赢利点不清晰目前,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参与度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部分试点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出现了热度下降的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的强化训练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强化训练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

第30卷第6期 身4取在我本奪沁学报 Vol. 30 No. 6 2017 年 11 月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Nov.2017以学生为中心的强化训练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崔成红,隋新安,丛晓娟(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山东威海264210)摘要:传统的高职课程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学效 能,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强化训练法能够适应这一目的,有 效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成绩,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课程;强化训练法;教学效能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2-2698(2017) 06-0055-04查询目前文献报道量可知,教学方法改革已 经成为各类学校,包括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 量研究的热点。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下简 称“本学院&必修课“药物合成设计与分离纯化技 术”课程团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座谈和师生 座谈发现,师生都希望采用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 与学习的方法。

“药物合成设计与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是本学 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多 年来经过强化过程考核教学方式改革、立体化校 本教材建设、校内网络资源建设和以任务驱动教 学为主的教学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教学效能还不够高,多数学生对于课程所需的 关键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掌握不够好,自行进 行药物及中间体合成路线设计的能力不强。

因此 课程团队决定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以提升课 程的教学效能。

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以学生 为中心”的强化训练法(DeliberatePractice)在高 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强化训练法简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与传统的“以教师 为中心”的教学相对而言的,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仅限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

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重在:结合“大国工匠”与“工匠精神”,培养敬业、担当的职业理想;瞄准“工业4.0”与“2025中国制造”,培育诚信、合作的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训中渗透激情、协调的职业态度影响;在“文化育人”中养成勤奋、守正的职业良心;在产学研结合中强化求精、创新的职业使命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精神培育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8)11-0123-05·教育改革研究·2018年11月社科纵横Nov ,2018总第33卷第11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11从职业教育适应服务“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改革、“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职能看,高职院校要培育出跨境作业的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人才,就必须实现从突出“技能育人”、培养服务地方的本土化实用型人才,到突出“文化育人”、培养“走出去”的外向型适用性人才的转变。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从立足培养“中国工匠”到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的内涵发展的急迫要求,但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文化、职业精神方面,还远不能达到新型和涉外行业企业、职业的需求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只有大力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才能造就大批有科技文化、有现代职业精神的中国工匠。

一、问题的提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甚至走出国门就业的职业人,要在日益快速发展的新型国家制造业中生存并发展起来,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文化,牢固树立良好的现代职业精神。

对于现代职业精神建设的研究,从理论上看,学界普遍认为,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文化覆盖,不能够在职业生活甚至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德行涵养。

针对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难点问题,加强对学生现代职业精神培养,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文化培育机制,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1.10•【文号】国发〔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1.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7年1月10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好,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进入均衡发展新阶段,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升,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全民终身学习的态势初步形成。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表现良好,我国成为国际工程联盟本科教育互认协议成员,一批高校和学科世界排名显著提升。

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有所缓解,国家助学制度更加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XX—20XX年度
课题选题指南
一、重大招标课题选题指南
(一)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
山东省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20XX—2025年)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山东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山东省高校本科教案质量提升研究
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二)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学校体育过程评价体系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三)教育招生考试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高考改革的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
山东省教育考试网上评卷质量监控模型与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信息安全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研究
(四)区域教育教案改革重大招标课题
区域推进中小学思维导图课堂教案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专项课题选题指南
(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和人才库建设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列化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潜在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研究
鲁、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提升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机制研究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作机制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研究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专项
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创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案方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研究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累积与转化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门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校、政、企、资”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公益(社会)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机制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与能力测评体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研究
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三)教育扶贫专项
革命老区教育针对性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结构性浪费治理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状况测评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政府服务创新的贫困(欠发达)地区学师资均衡配置研究薄弱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研究
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政策与路径创新研究
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设研究
高校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研究
(四)教育招生考试专项
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面向未来的招生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教育考试卷库建设的机考系统开发研究
教育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考生身份认证技术与试卷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招生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网上评卷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考试改革研究
试卷安全管理综合改革研究
视频监控技术在考试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信号作弊防控技术研究
春季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定位、内容和评价方式研究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研究体育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艺考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五)外语教育教案专项
中西文化课程建设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外语基础、行业、实训一体化教案设计研究
“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型”外语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线课程对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研究
在线课程在英语教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主干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在线开发与应用研究
不同版本高等学校英语数字化教材比较研究
基于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外语教案协同创新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英语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ESP课程建设及教案模式研究
项目式学习方式(PBL)在外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案方法在大学英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
慕课/微课在高等学校英语教案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案法在外语教案中的实证研究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对高等学校英语教案影响的实证研究测试(竞赛)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在线课程教案探索与实践
职业英语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案研究
小班化教案在高职高专英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
(六)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
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管理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的管理机制研究
学校运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专项化教案模式及管理研究
高等学校体育教案综合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研究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中小学体育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中小学体育中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
山东省中小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审美教育学科渗透研究
大中小学贯通的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高等学校在中小学建立美育基地案例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美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美育教案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