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摘要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应明确财务管理目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断的被完善。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必然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元的权力结构,目的是形成决策权力、监督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的目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确定了企业的目标,并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手段。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来把握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变化,进而归结到根本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当前我们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如果不从根本上把握公司法人治理的内在逻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其架构下运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一切管理活动也就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Abstract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should be clear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goal of being 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will be subject to impact business goal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 diversified power structure, aimed at the formation of decision-making powers to oversee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of each other,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in order to achiev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vides a means to an end.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grasp a high degre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then comes down to fundamental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the curr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corporate system to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f we do not grasp the fundamental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internal logic, it can not be well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peration of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s,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all financi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英美法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1)1.3日德式公司治理结构 (3)1.4美国一元式结构对日本的影响 (3)第2章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4)2.1财务管理目标 (4)2.1.1企业目标 (4)2.1.2财务管理目标 (5)2.2公司治理结构 (6)2.2.1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6)2.2.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6)第3章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8)3.1不同治理结构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8)3.1.1股东至上模式 (8)3.1.2共同治理模式 (9)3.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 (10)3.3国际性准则的制定 (11)3.4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12)3.4.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12)3.4.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13)3.4.3两种目标的比较 (13)结论 (16)致谢 (18)参考文献 (17)附录 (19)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受公司管理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大会等方面。
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公司的决策更加透明和规范,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并提高公司的价值。
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保证公司的财务安全和发展,提高公司股东权益的价值。
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系统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使财务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强化公司财务管理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公司治理结构通过透明化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决策程序,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使公司更加公开和规范。
提高透明度可以获得股东、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公司更加有竞争力,为公司实现保持财务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第三,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火灾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使公司的财务稳定得到保证。
第四,提高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确定有计划的投资战略、落实成本控制措施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等,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这样可以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保持财务稳定,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公司财务稳定、透明度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制定公司治理结构时,应该充分考虑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推进。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逐渐成为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同时,财务管理目标则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旨在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探索财务管理目标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架构,通常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
它们共同制定公司的决策方向,管理公司的运作。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最重要的机构,它是决策层面的最高权力机构。
监事会是主管公司监督工作的机构,主要负责监督经理层的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
而经理层则是公司实际的管理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结构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
公司的股东通常追求的是资本增值和股息收益,而董事会则需要为股东创造回报,同时保护公司的财务、法律和商业利益。
监事会和董事会的目标则更多地是保持管理的透明度和完善性,防止公司内部的失误和违规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通常非常重要,在这种管理结构下,财务管理目标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资产利润率资产是公司的重要财务资源,提高资产利润率可以加强公司的利润增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通常需要优化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2. 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利润和投资之比,也是公司财务健康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避免浪费和损失。
3. 提高现金流量现金流是公司的重要财务指标,是公司经营活动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
提高现金流量需要优化供应链和资产管理,减少质押和无形资产的占用,控制负债风险和资金成本。
4. 提高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公司成败的重要因素。
提高企业价值需要优化业务布局和资产配置,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商业影响力,实现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浅析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浅析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是公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护股东利益,提高公司股东权益的价值;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公司价值,实现最大化股东财富增值。
如何平衡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对公司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分配等问题的管理。
对于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股东利益的保护。
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应该是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股权滥用,实现公司的稳定运营。
在公司治理的目标选择上,应该注重增强公司股东信任和满意度。
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决策流程,确保公司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该注重公司社会形象的塑造,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维护公司的公信力。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资金管理,提高公司的收益水平和财务状况,实现最大化的股东财富增值,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在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应该注重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核算,以便有效地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还应该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监管,从而提高公司的稳健性。
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是公司管理的基础。
在选择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时,应该从公司债权人、股东、员工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坚持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公司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相统一。
在实践中,有时候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存在重心偏向的问题。
这时候,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协调各方面利益,实现最优化的经营效果。
要实现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沟通,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内部合作模式。
同时,还需要注重公司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专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是指一个公司如何管理和控制公司内部的事务,以确保公司达到长期稳定的财务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良好,就能保证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和独立监管机构等。
在董事会中,应该有独立的监管机构或者董事来监察并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时,董事会中管理层应该以股东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并且表现出诚信和勤勉的态度。
当董事会的决策与公司长期的财务目标不符时,股东可以对其进行投票,去推选不同的管理层来改变公司的财务方向。
但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代价很高。
所以,在投资公司时,我们需要注意公司的治理结构,看看它是否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并且管理层是否正确地与股东沟通。
财务管理目标包括的主要元素如下:1. 盈利。
盈利是公司最基本的财务目标。
一个公司必须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来赚取利润,以便为股东和债权人带来回报。
2. 稳定。
稳定的财务目标是指公司能够在长期运营中保持稳定的盈利水平,并确保企业能够继续运营。
3. 成长。
公司应积极寻求增长,来实现更高的长期回报率。
这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线或在新的地区扩展业务来实现。
4. 资本效率。
这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司资源来创造价值。
如果管理层能够优化资本结构,使资产产生更高的回报率,那么公司就能够实现更好的财务结果。
5. 风险控制。
公司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公司的盈利不受到严重的风险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息息相关。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管理层能够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定、安全的财务目标。
一旦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管理层的不负责任,进而导致公司的财务目标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投资公司而言,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财务数据,还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类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相关主体以及其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决策程序,是用于约束并管理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通常由公司章程、董事会规则、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构成,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下,财务管理目标受到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影响,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加以考虑和平衡。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等高级决策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决策,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体制下,财务管理目标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各项决策都是经过权威机构的审议和决策,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效率和可靠性。
公司治理结构也规定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各类财务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和执行程序,保证了财务管理目标朝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
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责明确来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规定了各个管理层次的职权范围,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得以贯彻落实。
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公司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分配和动员资源,推动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断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还规定了公司内外部沟通的流程和机制,使得管理层和股东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协商和沟通,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
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为公司提供成长发展的动力和条件,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了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了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了他们对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认同和追求。
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通过股东大会等环节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为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为公司提供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有助于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确保公司风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对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公司所有者及管理者构成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机构。
它通过建立透明、有效、公正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的运营和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利益,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使公司能够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提高公司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持续性。
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地创造价值和盈利。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运营,并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策略和方案,确保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的状态。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公司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建立公正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财务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防止公司利益被侵害。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风险控制。
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要合理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确保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将社会责任纳入考虑范畴,确保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公司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透明、有效、公正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持续性、透明度和公正性、风险控制以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下,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公司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浅析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浅析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机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利益的最大化。
而财务管理是指对公司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的管理活动。
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是公司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浅析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公司治理目标的选择是指公司制定公司治理政策和规则,以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过程。
公司治理目标的选择应该以保护股东权益、提升公司价值、加强风险管理和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
保护股东权益是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因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的权益受损会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发展。
提升公司价值是公司治理的根本目标,因为公司的市值是公司持续发展和增值的根本动力。
加强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目标,因为风险是公司发展的最大隐患,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是公司治理的长远目标,因为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是指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和理念。
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效率性、稳健性和增长性。
盈利能力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因为只有盈利才能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效率性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因为只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才能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稳健性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因为只有稳健的财务状况才能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增长性是公司财务管理的追求目标,因为只有实现持续增长,公司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选择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目标时,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内外环境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公司的内外环境包括公司发展阶段、行业竞争状况、市场供求关系、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摘要] 现代公司的多层次相关利益主体治理结构,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兼顾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多方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考虑最佳的社会贡献率。
以现金流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较好地体现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价值,引导企业整体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相关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现金流量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理财观念、技术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直接制衡和影响着企业理财行为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本文拟从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的角度,探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
一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结构。
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
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型。
公司作为法人实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各利益主体为了营利达到各自目的而组合的一种有效率的契约组织。
[1]这里的相关利益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股东、债权人、职工、关联方等。
基于这一原则,财务是实行分权管理的,财务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属股东会、董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
由于利益均沾,每一个利益关系人都要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影响并操纵着公司的治理。
公司作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当然就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目前此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二)以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模型。
在公司的资产中,部分来自股东投资转换成为权益性资本,部分来自债权人资本。
由于负债取得资金而形成的债权仅行使求偿本金与收益的权利,不直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因而就决定了债权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而股东作为公司的主人,要求获得巨额利润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所以股东最在乎企业的兴衰成败,当然地成为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
此种治理模型的关键问题在于运用何种机制迫使经营者将公司的利润真实地返还给股东,以及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其实质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和监督问题。
二财务管理目标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效果的基本标准。
经济学认为,任何理性人的行为都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财务主体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任何一家公司的经营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以下几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
(一)股东。
在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中,股东以其投入资产的份额,依法享有对公司的所有权。
换言之,股东即为公司主人,当然要求财务目标实现的愿望最为强烈。
在制定财务目标的过程中,股东考虑的因素也最多,往往趋向于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也符合公司制企业生存发展的初衷。
这一财务目标往往运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两个指标来体现。
我们知道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数,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普通股数。
每股收益并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其收益高低仅反映潜在的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同时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考虑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而每股净资产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仅从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其净资产价值高低仅为每股市价提供参照。
所以对于普通股东来讲,为了多得眼前利益,就不考虑企业长远利益。
往往在税后利润分配中很难做到留存收益和股利分配的合理兼顾,也不关注公司的资产质量,特别是对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顾及不够。
(二)债权人。
债权人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由于企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该债权本金和收益能否如数归还的问题。
所以在企业举债之初,债权人一般要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比如投资方向、投资规模、资金用途等,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量,以保证该债权能够得到求偿。
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保守性经营,只能投资于一些低风险、稳健型的项目或行业,同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这必然影响到财务目标的制定。
(三)职工。
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虽然没有公司的所有权,但一切最基本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他们来完成。
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有权分享收益。
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需要物质报酬来激励。
这就需要巨额利润予以保障。
制定财务目标时,利润最大化成为首选的一种。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和可控性,较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但利润最大化指标未能反映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获得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大小,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而且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是静态指标,不利于动态评估企业经营状况。
故存在较大缺陷。
(四)政府。
在很多上市公司背后,大部分是通过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实施国有股配售及股权置换后,部分产权换取了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尽管这一步伐走得很大,但底线是国有股必须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这就使得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考虑员工就业、国家税收、资源配置及环境保护等社会因素,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
基于此,在制定财务目标时,考虑社会效益比较多一点,更注重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目前社会资源配置最大化的观点较为流行。
该财务目标,既要做到投资者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薪金收入最大化,还要满足政府期望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和公众期望的社会责任与绩效最大化。
在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开发利用和分配时,应遵循社会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三本文赞同现金流量最大化。
用现金净流量来替代利润指标,其合理性有三:1、我们知道利润的形成,在会计核算中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而得来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随着诚实信用、现金至上观念的逐步确立,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往来账项,利润中部分未变现,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账面数字远没有现金带来的直观效应好。
所以目前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用现金流量取代利润指标的趋向。
2、会计核算中的一个前提是会计分期。
如果从企业整个经营年度来看,各年度利润或盈或亏相抵消,利润总计与现金净流量总计是相等的。
这从会计核算上看也是符合实际的。
3、我们强调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而我国利润核算模式受折旧方法、税目税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约束较大,核算的口径在企业间、地区间和行业间不大一致。
相反在投资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利润盈亏状况更重要,用现金流量指标能更好地客观评价企业实际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它是一种通用的概念,极少受到各国政策的影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间的横向与纵向的可比性。
以上是从会计核算的微观专业角度探讨用现金流量指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
我们还可以从企业的经济体制、组织形式和理财观念及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目标的影响等层面来探讨这种合理性。
1、从财务本质来看,投资者、债权人从事投资与信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
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利息的收取及本金的偿还、股利获得的保障程度。
而股东的财富、公司的利润、职工的薪酬以及社会资源都要通过最一般的等价物—货币来衡量与体现,这些均取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
企业只有牢固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并以此为目标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努力收现,加快资金流通,才有能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
2、从财务经营的角度看,现金流量多寡为企业利用各资本要素展开有效的财务经营提供了最直接的市场导向。
[4]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取得现金流入还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但筹融资的成败、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取决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
因此利用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支付股利能力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
这是其他财务目标无法统摄的。
3、现金流量指标具有更广泛的经济意义。
股东财富的多寡,仅能反映企业潜在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但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投机性。
企业利润信息,虽然也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但它只表明企业会计期间最终生产经营成果的优劣。
[5]而现金净流量的多少,能清楚表明企业经营周转是否顺畅、资金余缺状况、偿债能力的大小、对外投资是否恰当等,更为直接客观。
同时通过分析本期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异及其原因,便于投资者、债权人更合理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4、从财务管理主体来看,无论是股东、债权人,还是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经营成果的多寡是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现金流量来衡量的。
股东宁愿获得直接的现金股利,而不愿配给多余的股票股利。
债权人希望尽早收回本金和利息,投入到更高回报的项目中去,而不愿付出过多的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来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
经营者宁愿尽早收回现金,加快物流、信息流,而不愿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和存储费用。
广大职工群众宁愿获得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现金及等价物,将其投入到消费领域中,也不愿怀抱变现较差的有价证券及其他形式的报酬。
根据相关利益主体治理模型,不同主体所制定的财务目标势必会影响其他利益者的经济利益。
而使用现金流量最大化指标,能使经济利益变为硬资源,客观上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顾及到了各方的经济利益。
以上分析表明,将现金流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机制,能够将所有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其货币性、可控性和统一性较好,可以为企业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刘艳玲.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J].财会月刊,2002,(11):9-10.[2]方立亚.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J].财会月刊,2002,(11):57.[3]李冬生,刘凤艳.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的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2002,(3):26-28.[4]娄尔行.中级财务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592.[5]陆正飞.财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