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探讨工学论文

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探讨工学论文

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探讨工学论文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技术措施地震的危害性特别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当患病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连续使用,当患病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连续使用,当患病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早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峻破坏。

目前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其中砌体结构由于选材便利、施工简洁、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

多年来是我国多层住宅和多层小型公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

一、多层砌体建筑抗震常用途理措施砌体结构是采纳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其是通过砌块和砂浆的相互作用及纵横墙的拉结而到达具有肯定整体性和承重力量。

但砌体的抗拉、弯、剪的强度又较其抗压强度低,导致建筑变形力量小,抗震性能差等缺点,使砌体结构的应用受到肯定限制。

因此改善砌体的延性,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砌体建筑抗震处理措施,应留意以下几类。

〔一〕合理布局。

建筑平面、立面应尽可能简洁、规整,使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全都。

建筑立面应避开头重脚轻,房屋的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开采纳错落凹凸的立面,突出建筑屋面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掌握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匀称性。

如在实际工程中,在不行避开的状况下,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抗震缝,将体型冗杂、平面不规章的建筑分割成几个相对规整的单元。

〔二〕掌握建筑高度及层数。

历次震害证明,砌体建筑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其地震破坏就越大。

由于建筑层数及高度值越大就意味着侧向地震作用就越大,同时也加大了建筑底部的倾覆力距。

因此在地震中,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和剪力而被破坏。

所以掌握砌体结构高度及层数对削减地震灾难有很大的作用。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摘要:本文针对多层砌体结构主要震害特征,分析震害发生的原因。

设计中应注意砌体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字:多层砌体震害特征; 抗震概念设计;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是多层住宅,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尽管汶川大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比例约为20%--30%。

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抗震设计的的砌体结构在经过了远超出设防烈度的情况下,仍有相当比例的砌体房屋达到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有的甚至经过维修加固仍能使用。

映秀镇漩口中学框架结构的教学楼由于只有一道防线完全倒塌,倒塌的教学楼后面一栋五层的住宅楼在地震烈度高达11度的情况下仍屹立不倒,也说明了砌体结构经过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的砌体结构完全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鉴于目前我国国情,砌体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方便取材,仍是我国中小城市或县镇建设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为提高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性,必须重视概念设计,做好抗震构造措施,从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严格按照抗震规范控制层数和高度历次地震都证明:二,三层房屋震害要比四,五层的震害轻得多,六层及六层以上的砌体房屋震害明显加重。

海城和唐山地震中,相距不远的房屋,四,五层比二,三层的破坏严重,倒塌比例也高得多。

如果阁楼仅仅为层高不高且不住人,只是屋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可不作为一层,若层高较高可住人,则屋面阁楼计入层数,高度计算至阁楼层山尖墙的1/2处。

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起算高度,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起算高度。

横墙较少的总高度应比抗规表7.1.2降低三米,层数相应减少一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再减少一层,高度再减少三米。

地震烈度相对较低的6,7度,按照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验算时,其高度和层数可不减小。

多层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该超过3.6米层高。

如学校确实需要较高的层高时,在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后层高仍不能超过3.9米。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摘要:文章论述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发生震害的现状、原因和规律,最终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抗震的设计要点。

通过合理的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0引言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但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

1宏观震害统计最近统计分析表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6度区内,主体结构一般处于基本完好状态;7度区内主体结构将出现轻微破坏,小部分达到中等破坏;8度区内,多数房屋达到中等破坏程度;9度区内,多数结构出现严重破坏。

上述事实说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的抗地震破坏能力较低。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2震害发生的现象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从地震动的角度考察,地震波包括有水平、垂直、扭转等方向的分量。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大体一致的墙体会产生斜裂缝,因地震力的反复作用形成交叉裂缝;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的墙体,尤其是房屋的纵墙则会因出平面的弯曲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墙体甩落;受垂直方向地震力会使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楼梯间、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容易发生破坏。

3震害发生的规律①刚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②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③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④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⑤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严重;⑥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严重。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多采用砖和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整体连接性,这种组成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虽经几次规范修改,加强措施,但抗震性能,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因此在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改善结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意义极其重要。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当前城镇民用建筑中使用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比例有所减少,但仍有不少应用。

不少地方的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即以砌体结构为主。

我认为,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在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建筑平面和立面的科学布局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是建筑平面、立面的规整性。

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不易重合,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立面不规则的房屋,错落的立面,突出的结构,则容易发生鞭梢效应。

因此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平面形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作用;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即参与进来,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房屋的顶层不建议设置空旷大房间,房屋的底层不宜设铺面等通敞开大门洞等等。

当确需设置时,应采取弥补薄弱部位的加强型措施或进行专门研究。

二、材料的采用砌体房屋通常采用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在我国住宅建筑中所占比例高达80%,但这种结构的材料整体性差,易发生脆性破坏,抗震性能低,未经合理抗震设计和正常施工的砌体结构更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布置,提出了对附属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列出了多层砖房构造柱及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以完善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柱;圈梁前言砌体结构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在我国城镇建设中,这类房屋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但是这类房屋建筑,由于是由脆性材料的粘土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在未合理的抗震设计时,其抗震性能一般来说是较差的。

尽管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此之差,然而在城镇建设中,由于我国人口集中,土地有限,所以我们不可能把砌体结构限制过严,而是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研究和总结震害的基础上,改进砌体的抗震性能,提高它的建造层数和高度,满足抗震需要。

1震害在砌体结构中的表现地震震害表明:6、7度区房屋破坏较轻,少数墙柱出现弯曲水平裂缝:8度区出现倒塌或局部倒塌。

主体结构发生破坏:9度区房屋破坏较为严重,倒塌率很大。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类型和抗震措施的不同是造成砌体结构房屋破坏情况不同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种。

1、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坏房屋在受到地震的横向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大部分是通过楼盖传给横墙,再传到基础和地基,这时横墙承受着主要震力,当地震作用所产生的震力大干砌体抗震承载力时,墙体上的交叉裂缝或斜裂缝便随之产生;当水平地震纵向影响房屋时,水平地震作用大部分是通过楼盖传给纵墙,再传给基础和地基。

2、由构件间连接不牢而引起的破坏有的砌体结构的房屋承载力很高,构件的尺寸也比较大,可往往由于支撑系统不完善、:睦接不牢靠、整体性较差而破坏。

地震时这种破坏也比较常见,如厂房中的砖柱如果没有与楼盖屋盖连接牢靠,就会导致局部砖柱发生弯曲断裂,致使整个厂房倒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房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房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房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多层砌体房屋作为一种常见的住宅形式,其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层砌体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常用设计方法、结构加固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多层砌体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地震中,房屋因地震力的作用会产生震动,若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使用材料不符合要求,将导致房屋倒塌,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确保房屋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是保障居民安全的关键。

其次,多层砌体房屋地震抗震设计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安全性分析、抗震设计参数确定、结构模型选择和计算模型建立等。

在地震安全性分析中,需要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了解地震力的作用方式和强度,确定设计地震力。

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包括选择适当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设定结构形式和材料强度等。

结构模型选择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形状和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计算模型的建立则是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了解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情况。

此外,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抗震设计还可以采用结构加固技术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原有结构上加设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加固剪力墙,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承载力。

另外,可以采用预应力技术或者增加构造柱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延性,使其在地震中发挥更好的抵抗能力。

此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加强对砌体墙、屋顶和地基等关键部位的处理,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居民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并确保居民在地震中的安全。

因此,在多层砌体房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抗震性能的考虑,确保房屋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摘要:在四川发生的汶川8度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使得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关注。

据统计,砌体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80%以上。

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所以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砌体房屋是指用普通粘土砖、承重粘土空心砖、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粉煤灰中小型砌块和毛石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

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等建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砌体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80%以上。

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所以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率是相当高的。

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7000幢砖石房屋,大部分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仅有1000余幢平房可修复使用。

又如,苏联阿什哈巴地震,砖石房屋破坏率达70%~80%。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破坏性地震,特别是的唐山大地震,砖石结构的破坏率也是相当高的。

据对唐山烈度为10度及11度区123幢2~8层的砖石结构房屋的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的为23.6%,尚可修复使用的为4.2%,实际破坏率,高达91%。

另外根据调查,该次唐山地震9度区的汉沽和宁河,住宅的破坏率分别为93.8%和83.5%;8度区的天津市区及塘沽区,仅市房管局管理的住宅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占62.5%;6~7度区的北京,砖混结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另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

据报道,受灾特别严重的北川县老县城的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北川县城基本已经被夷为平地。

在此次地震灾区完全垮塌的房屋中,砌体结构占了绝大多数。

代写论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今后一定时间,砌体结构仍然将是城乡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因此,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的特点,其在抗震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布置等方面探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首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性,将建筑结构、构造形式、材料选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要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减少房屋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2.强度设计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分级,在设计中要确保房屋的强度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增大房屋断面或加固结构的方法来增加强度。

3.刚度设计原则:在设计中要保证房屋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位移。

可以采用增加墙体、柱子等构件的截面尺寸或加固节点的方法来增加刚度。

其次,材料的选择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砌体材料有红砖、轻质砖、空心砖等。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砖,以保证房屋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加固砌体结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最后,结构布置也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长条形布置形式,应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使结构力线合理分布,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墙体与柱子、墙体与屋面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接牢固,防止在地震中发生脱离。

总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注重整体性、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布置结构。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工程项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摘要:砌体结构作为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砌体结构抗震计算、构造中需注意的问题的阐述,根据对规范的理解,并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方案,为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结合我国多次地震灾害结果来看,砌体结构房屋破坏非常严重,这主要由砌体材料的脆性特点所致。

砌体结构不利于抗震人所共知,但由于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良好的保温性能等优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砌体结构仍是近期或相当一段时期内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

因此,改善砌体结构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一、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分析
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

③房屋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因此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质点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墙体上、下层各半的重力荷载。

二、砌体结构的布置
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中与水平地震作用平行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从以往的地震调查资料显示,承重横墙的破坏主要剪切破坏,且一般是底层比上层严重。

纵墙的破坏往往是因为横墙间距过大或者楼(屋)盖刚度较差而使平面外受弯受剪,在窗口上下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

建筑物墙角的破坏也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应力集中和地震的扭转作用造成的。

楼梯间的破坏一般比较严重,原因是楼梯间没有一般房间的楼盖形成空间的盒子结构,致使空间刚度较差。

因此,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几点:①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②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③依据《规范》合理的设置防震缝。

④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⑤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三、房屋的高度
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不应超过表1规定。

表1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
《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①半地下室顶板的板顶标高不高于室外地面约1.
5m,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内墙的延伸,如此形成加大的半地下室底盘有利于结构的总体稳定性,半地下室在土体中具有较有利的嵌固作用。

②半地下室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高的1/2,无窗井,且地下室部分的纵横墙较密。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带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若半地下室的层高较高,或有较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与纵横墙连接,不能起到扩大基础底盘的作用,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现今城市住宅设计很多顶层为坡屋顶,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当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规范》7.1.2 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顶)。

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四、对附属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规范》在第三章关于概念设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结构体系的选型应防止刚度和强度的突变。

突出屋面结构明显存在刚度突变的问题,其抗震设计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

例如,在计算分析时候,第5.2.4 条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
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已考虑鞭梢效应。

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进行计算。

同时还要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五、合理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大大改善。

据研究,若配筋墙体两端设置构造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

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1/2高度处。

柱,由于水平钢筋锚固于柱中,使钢筋的效应发挥得更为充分,则可比无构造柱同样配筋率的墙体的承载能力提高13%左右。

设置了构造柱和圈梁的砌体结构形成两道防御:第一道是砌体墙只出现宽度不大的裂缝,层间变形不大,构造柱尚未开裂;第二道是砌体裂缝大幅度地发展,靠构造柱及圈梁对砌体约束使墙体大变形消耗输入的地震能量。

试验研究发现,砖墙增设构造柱后,位移延性系数增大很多,可达4~6。

构造柱除了能够约束墙体的变形,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之外,还能增强墙体之间的连接。

这些对砌体的抗震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圈梁应封闭连续,使其形成近似矩形或圆形的箍。

《规范》7.3.2 条例第4 款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

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
相对标高+ 0.00m的墙体圈梁。

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表2 中较大洞口两侧要设置构造柱,一般说,内墙的较大洞口指2. 0m以上的洞口;外墙的较大洞口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口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但要注意的是当较大洞口两侧轴线处均已设置构造柱,且轴线距洞口边墙长不大于1.0m 时,较大洞口两侧可不再设构造柱,但轴线处构造柱截面尺寸和纵向钢筋宜适当加强。

结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还会在中小城镇、广大农村,尤其是广大民居建筑中还将广泛采用。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和相应的构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设计质量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还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充分挖掘技术潜力,努力克服材料弱点,进而提高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周锡元,吴育才. 工程抗震的新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