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解除情形大全
合同解除的七种情形

合同解除的七种情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双方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提前终止
合同关系的行为。
在法律上,合同解除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否则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
以下是合同解除的七种情形:
1. 合同期满,合同到期后自动解除,双方不再具有履行合同的
义务。
2. 双方协商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协商一致提前终止
合同,可以签订解除协议,明确解除的条件和方式。
3. 违约解除,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反了合同约定,
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能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4. 不可抗力解除,当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可
以根据不可抗力条款解除合同。
5. 法律规定解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可能会因特定情形
而被解除,如破产、合法合同无效等。
6. 合同附条件解除,合同中可能会约定某些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当条件发生时,合同自动解除。
7. 合同期限解除,合同可能会约定在特定期限内可以解除,一方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解除合同。
以上是合同解除的七种情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和处理。
在解除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如果您需要针对特定合同的解除情形进行范本撰写,请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读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主要规定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以下是该条款的解读内容:1. 劳动者解除合同的一般情形: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 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导致解除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有上述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3. 经济补偿: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4. 劳动者违法解除合同的责任:如果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 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6. 用人单位的解除权:即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情况下,依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7. 合同解除后的手续: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8. 争议解决:劳动合同解除后,如果双方发生争议,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请注意,本解读仅供参考,具体法律适用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
在制定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哪些《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指的是在不可抗拒力的作用下,合法的解除合同。
那么这些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呢?现在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下一、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相关法条具体解释(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可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时履行。
如供货方甲公司(生产性企业)因天灾造成生产线全部毁损,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毁损可以视情况确定为不能完全履行;因天灾也可能导致不能如期履行。
(二)预期违约。
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
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以通知或声明的方式表示到期将不履行合同。
所谓默示预期违约,是债务人以行为表明其到期将不履行合同,比如债务人将惟一的标的物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地取得了标的物的所有权,此时,预期违约人到期不可能履行合同,这就是默示毁约。
(三)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未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履行债务。
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如果继续履行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债权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债权人不能径直通知债务人解除合同,而应催告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
司法考试民法重点:合同的解除

司法考试民法重点:合同的解除一、一般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特殊法定解除之一:双方享有任意解除权的情形下列二类合同,"双方当事人'都享有任意解除权:①委托合同。
②不定期租赁合同。
不定期租赁合同有三种情形:(a)租赁期限6个月以上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法》第215条);(b)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合同法》第232条);独角兽司F 考试网(c)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合同法》第236条)。
所谓"任意解除权',即不以违约行为、不可抗力为成立条件的法定解除权。
不过,如果行使任意解除权给对方造成了损失,解除权人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三、特殊法定解除之二:特定一方享有任意解除权下列合同,合同的"特定一方'当事人享有"任意解除权'或者"任意变更权',因行使任意解除权或者任意变更权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①加工承揽合同的定作人。
②货运合同的托运人(在货交收货人之前)。
③保管合同中,寄存人享有任意解除权;没有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保管人也享有任意解除权。
④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保险法》第15条)。
(2023-3-52)下列关于合同解除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答案】ABCDA.委托人或者受托人都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B.不定期租赁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C.承揽合同中的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D.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托运人可以解除运输合同(2023-3-11)关于合同解除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A.赠与合同的赠与人享有任意解除权B.承揽合同的承揽人享有任意解除权C.没有约定保管期间保管合同的保管人享有任意解除权D.居间合同的居间人享有任意解除权四、特殊法定解除之三:《合同法》分则规定的几种重要特殊法定解除下列四类合同,一方实施特定违约行为时,"非违约方'享有法定解除权:①分期付款买卖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32种情形

解除劳动合同的32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后,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意解除的,否则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赔偿损失,那么你知道解除劳动合同的32种情形是什么吗?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32种情形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13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与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同。
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在法定解除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不与另一方当事人协商,也无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就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与另一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40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40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应当遵循以下条款:1. 劳动合同的解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书面通知对方。
2.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劳动者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5. 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日通知。
6. 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7. 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合同的法条

解除合同的法条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或法律实体签订,以设立、变更、终止一些权利与义务。
在合同中,签约方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约定的行动。
这些行动通常都涉及合同的履行,即一方或双方根据约定提供物品、服务或付款。
当一方无法或不愿继续履行合同时,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是一项涉及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事情,因此在法律上应该非常慎重和谨慎。
解除合同的法条包括了民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根据这些法条,有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1、违反合同条款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例如,如果买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支付货款,或卖方未按约定的时间交付商品,则对方可以申请解除合同。
该情况下的民法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企图公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约定的,所订立的合同无效。
2、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当中出现的,非该当事人的错,同时也不能避免或者克服,从而导致该当事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情况。
例如,当一方因自然灾害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该情况下的民法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合同无法履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原则,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其因此不得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3、合同期限到期合同期限到期是指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已到期,当事人无须再履行合同。
例如,一份工程合同签订了一年期限,到期时便会自动终止,不需要解除。
该情况下的民法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合同期限届满,当事人未通知对方是否续签或者重新订立合同,该合同期满即视为不再履行。
4、双方协议解除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而不必走法律程序。
例如,一方被另一方骗取签订合同时,可以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并不再履行。
该情况下的民法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概述二、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1.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3.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5.因劳动合同无效而解除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三、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2.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正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在以下六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首先,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其次,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同样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如果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最后,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劳动者也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另一方面,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二、法定解除(第94条)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2、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第45条)5、合同附解除条件的,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合同解除。
(第69条)不安抗辩权6、合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恢复履行能力并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买卖合同(第148、164-167条)7、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
8、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物。
9、标的物为数物,其中一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可以就该物解除,但该物与他物分离致使标的物价值显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
10、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交付不符合约定:(1)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合同;(2)致使今后其他各秕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及今后各批标的物解除合同;(3)该批标的物与其他各批标的物互相依存的,买受人可以就已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标的物解除合同。
11、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总额的1/5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借款合同(第203条)12、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中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
租赁合同(第219、224、227、231-233条)13、承租人未按约定的方法或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14、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15、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迟延支付租金的,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16、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租赁物部分或全部毁损、灭失的,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17、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同,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18、不定期租赁的,当事人双方均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在合理期限前通知承租人。
融资租赁合同(第248条)19、承租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
承搅合同(第254、259、268条)20、承搅人未经定作人同意,将其承搅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
21、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搅工作不能完成,经承搅人催告并顺延履行期限后仍不履行的,承搅人可以解除合同。
22、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搅合同,造成承搅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建设工程合同(第287条)23、未规定的适用承搅合同的有关规定。
即合同解除情况与承搅合同类同。
技术开发合同(第337条)24、因作为技术开发合同标的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致使合同继续履行没有意义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委托合同(第410条)25、委托人或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
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
三、其他1、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时有违法行为的;2、情势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