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佛家谈爱情48句.

1 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两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 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5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 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 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 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
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10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 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12 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 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 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6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8 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 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20 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
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 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佛家夫妻之间相处之道

佛家夫妻之间相处之道:
佛家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相互尊重:佛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括在婚姻关系中。
夫妻双方应该彼此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个性和信仰,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
2.包容和接纳:在婚姻关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
佛家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学会包容和接纳彼此的不足之处,不要过于苛求对方。
同时,也要接受彼此的缺点和错误,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沟通和理解: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夫妻之间应该保持开放、诚实和坦率的沟通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和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4.爱与关怀:佛家认为,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可以使人超越自我和世俗的束缚。
夫妻之间应该彼此关心、爱护和支持,为对方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5.修行与成长:佛家认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修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处理婚姻中的问题。
总之,佛家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以平等、尊重、包容、理解和关爱为基础,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修行来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佛说!夫妻姻缘,一切皆是因果

佛说!夫妻姻缘,一切皆是因果
走遍千山万水,我的心却驻足于你的面前。
自从与你遇见,我的心不再漂泊。
你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对你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仿佛看到了前世的我们。
依稀记得,前世,我们非常相爱,但是,因为你家境贫寒,我的父母极力反对我们在一起,把我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一户人家。
你为了我,削发出家,从此与青灯相伴。
你对我的痴情,让我刻骨铭心。
我在佛前许下誓言,来世,一定等你,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是我感到了佛,所以,让我遇见了你。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缘。
我一直以为你就是我今生要等的那个人,然而,你对我并不在意。
我对你一见倾心,可是,你却对我说,你的心早有所属。
看来,你早已不记得我了。
所以,你才那样的对我,让我痛彻心扉。
难道,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因果。
前世,你为我饱受相思之苦,今生,我为你孤独守候。
佛说,夫妻姻缘,一切皆是因果。
或许,你就是我前世欠下的债。
今生,我只是路过你的世界,而你,却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也许,命中注定,我们今生有缘无分,所以,我也不必苦苦追寻一个结果。
有一种爱,叫相思的债。
有一种情,是前世的缘。
这种爱,永远没有结果,却无怨无悔。
这种情,刻骨铭心,也痛彻心扉。
佛家谈爱情48句重点

1 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两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 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5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 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 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 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
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10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 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12 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 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 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6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8 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 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20 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
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 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佛说爱情经典语录

佛说爱情经典语录
1. 佛说爱情是一场修行,就像爬山一样,过程中会有汗水和疲惫,但登顶那一刻的美好无与伦比。
例子:你看那对夫妻,风风雨雨几十年,不就是在爱情的修行路上携手前行吗?
2. 佛说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这就好比放飞一只美丽的鸟儿,让它自由翱翔。
例子:你想想,那些为爱放手的人,不正是在践行佛说的成全吗?
3. 佛说爱情中的缘分妙不可言,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绚烂而又短暂。
例子:身边那些偶然相遇便坠入爱河的人,不就是缘分的奇妙展现吗?
4. 佛说爱情会让人变得勇敢,像战士冲向战场一样无所畏惧。
例子:他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这不就是爱情带来的勇敢吗?
5. 佛说爱情要学会宽容,就好像大海容纳百川一样。
例子:当她犯错时,他总是宽容以待,这就是爱情中的宽容啊!
6. 佛说爱情会有痛苦,但也会让人成长,如同毛毛虫破茧成蝶。
例子:经历过情伤的她变得更加坚强,不就是成长了吗?
7. 佛说爱情里的付出不要计较回报,如同阳光普照大地从不求什么。
例子:他默默地为爱人付出那么多,真的从未计较过啊!
8. 佛说珍惜眼前人,因为一旦错过就可能再也找不回来,就像错过的末班车。
例子:那对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开的恋人,后来多后悔没珍惜啊!
9. 佛说爱情需要用心经营,好比呵护一朵娇嫩的花朵。
例子:他们用心对待彼此,爱情之花才开得如此灿烂呀!
10. 佛说爱情没有对错,只有是否真心,这就如同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
例子:不管结局如何,只要真心爱过,就够了不是吗?
我觉得佛说的这些关于爱情的话都很有道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爱情,珍惜爱情,在爱情中成长和收获。
一行禅师 爱的四个箴言

一行禅师爱的四个箴言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暖、善良和快乐。
禅师们在探索生命的道路上,也给出了一些关于爱的箴言,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爱的真谛。
以下是四个关于爱的禅师箴言。
1. 爱是包容禅师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包容的心态。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不去苛求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这些差异。
只有在包容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爱的力量。
2. 爱是奉献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
禅师们告诉我们,爱并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愿意为对方付出时间、关心和关爱。
只有在奉献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真谛。
3. 爱是宽容禅师们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宽容的心态。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对方的过错和错误。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会犯错。
爱是一种容忍和理解,是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给予宽恕和原谅。
只有在宽容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爱的力量。
4. 爱是尊重禅师们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尊重的态度。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决策权,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对方的选择。
爱是一种平等和尊重,是对他人独特性的认可和尊重。
只有在尊重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真谛。
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暖、善良和快乐。
禅师们用简洁而深刻的言语,给出了关于爱的四个箴言:包容、奉献、宽容和尊重。
这些箴言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
当我们学会包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愿意为对方付出时间和关心,宽容对方的过错和错误,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
在爱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感悟。
通过包容、奉献、宽容和尊重,我们可以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用心去爱,用行动去证明,让这四个禅师箴言成为我们爱的指南。
佛教如何看待情执?

我们自认为恋爱了,爱上了外面的某个人,其实我们并非真的爱上了外面的某一个人,其实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一个影子,一个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个条件与这个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这个幻影套在这个人的身上,认为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爱人!拼死拼活的去爱这个人,追求这个人。
其实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幻影,这就是为什么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变化的考验的理由所在。
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理想的幻影在不断地变,随着时间、年龄、阅历、文化、修养、条件、环境、习惯在不断地改变。
那么怎么破情执呢?我试着找了下资料,可资料也没告诉我答案。
情执很难破,需要下大功夫,可以先去尝试下:
1.先去拜八十佛
2.念经回向你喜欢的人,希望ta幸福
3.看楞严经,诵楞严咒。
思考一下,情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喜欢ta?
或者你可以把喜欢的人,爱的人,当作是众生。
迷则有情执,觉则为慈悲
放下对外在的人和事的贪爱,就必须放下各种苦受,乐受,放下各种受,就需要放下对外境的触,放下触就需要放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明白以后,会发现,这一切无不是业,会发现,我们一直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谁在贪爱?谁在受?谁想得?谁得到了?根本就没有一个我,都是六入,触,受,爱,取,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所以无我!
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是虚幻泡影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

佛家经典爱情故事在佛教经典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更深刻地诠释了佛家对于爱情的理解。
其中,有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传颂。
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舍利弗和耶酥卫女的爱情故事。
舍利弗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出家前是一位富有的贵族,而耶酥卫女则是一位聪慧美丽的女子。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相爱了,然而由于舍利弗已经出家成为僧人,他无法与耶酥卫女结为夫妻。
尽管如此,耶酥卫女仍然默默地守候在舍利弗身边,她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感化了舍利弗,使他更加坚定地修行佛法。
最终,耶酥卫女因其高尚的品德而被佛陀赞誉为“舍利弗之妻”,两人的爱情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
另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是关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
文殊菩萨是智慧菩萨,普贤菩萨则是行愿菩萨,两人常常一起出现在佛教经典中。
据传说,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一对不世俗的爱人,他们用无私的爱和智慧来感化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视为佛教中最完美的爱情之一,是对于爱与智慧的最好诠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佛家爱情故事,比如弥勒菩萨与妙音菩萨的爱情故事,观世音菩萨与普贤菩萨的爱情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佛家对于爱情的理解,无论是在世俗的情感中,还是在超脱的智慧中,爱情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的来说,佛家经典中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于爱情、智慧、慈悲的深刻思考和诠释。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世俗的束缚,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和慈悲,是对于众生的无私奉献和感化。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让爱与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深刻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对于男女情爱之事是完全否定的、是禁止的,因为在很多影视剧中佛教弟子有自己遵守的戒条,其中有一戒条就是不淫欲,这导致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
一般人对于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总是觉得十分的好奇,觉得很荒谬,这是因为,大家只有以为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谈情说爱”。
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佛家以慈悲为怀,关注的更多的是大爱、博爱,其中就包括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袍责之情都是情爱,这里我们所讲的情爱一般就是指男女情爱之间的爱情。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都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由爱而生的人类,也以爱而存,离不了爱之营养。
佛教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完全否定的。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该“异体同心”。
佛陀并非全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是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一.千里姻缘一线牵
佛经里面有一句经典名言:“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物缘生,皆系缘分。
”这句名言成为了很多男女在面对情爱之事的一个座右铭。
从古至今,大家都很相信千里姻缘一线牵,缘多么奇妙,这在佛经中解释的十分清楚,缘来了则在一起,缘走了则好聚好散,世间万物都因缘而生。
所以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婚姻中,大家都很注重这个“缘”字,有缘的人不管身处在哪,都能在一起。
佛教中有五苦,生老病死哭,爱别离苦,怨僧会哭,求不得苦,五蕴盛哭。
其中有一条就是爱别离苦。
这在一定程度上佛教对于爱情是重视的,将男女情爱于生老病死以及其他苦放在一起。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的姻缘情爱是人间凡夫的情爱。
但是在好的方面来讲,这种情爱往往是甜蜜的但是又是痛苦的。
甜蜜是把爱情作为人们精神的滋润剂,当我们受到外界的伤害时,爱可以给我们愈合伤口的能力以及抵御外来伤害的勇气,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但是爱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呢?求不得苦与爱别离苦都占了,得不到就会不甘心,心里会难过,而爱别离苦往往是一种相思之苦,古人说:“茶不思,饭不想”还有古人讲:“衣宽减带终不悔”这都说明了相思苦有多苦了。
也有人说爱情就是甜蜜的负担,对呀,既甜蜜但是又痛苦,痛与快乐一起承受着,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有的爱是属于“染污”的爱,有的爱属于“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
“爱”究竟像什么呢?从坏的方面来讲,爱如绳子,会束缚住我们的身心,是我们的身心不得自由;爱似枷锁,会困住锁住我们,使我们的片刻不得安宁;爱有时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又如
刀口上的蜂蜜,为了贪尝那一点点甜味,而可能会有破舌丧命的危险;爱更爱苦海,“所爱和千尺浪,苦海万重波”,它可以使我们再苦海里倾覆灭顶。
在我看来,爱更像是带刺的玫瑰,玫瑰虽香,但是却有刺会伤害我们,但是只要我们小心翼翼的摘取玫瑰,或者用剪刀将玫瑰的刺减掉,那我们既不会伤害到手,而且还能嗅到玫瑰的芳香。
而正像爱情,爱甜蜜有痛苦,我们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缘分,那我们就能正确领略到爱情的真谛。
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
佛教以慈悲为怀,劝人放下万缘,不要执着于感情,却不是要求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中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生则聚,缘灭则散”的道理,爱和恨便能在一念之间转换、释怀。
感情虽然能给人带来很多温暖,但是可能充满了痛苦。
相爱的人,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这就是爱别离苦。
也有人认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困,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说法,既然情爱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完全的否定它,或者硬生生的把它切断,这不仅是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是不合乎于情理的道理。
作为人间凡夫来说,每个人都需要爱情,爱情作为精神的调剂品,如果你认为怕伤害,就不去爱的话,这是不符合人的基本需求的。
那么我们在面对爱不在或爱过了头,该怎么办呢?有的人会因爱生恨、因爱生怨,这些都是愚蠢的做法,从佛法的观点来看,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得到。
因为爱情的开始就是因为有缘,那现在缘灭了那就到了该散的地步
了,那我们就应该放手,不要死死纠缠,这样的话你才能碰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个最终的缘。
缘生则聚,缘灭则散。
既然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勉强。
不要得不到就非要得到,这对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你爱的或者不爱的那个人,对会造成伤害,不爱了就放手,别人不爱你了你就自己走开,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这是佛教里给我们当代人的一些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来看,这依然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三.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人间佛教对于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事永远得不到爱的。
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快乐,人的豪华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对于夫妻之间的伦理法则,佛陀颇有开示。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妻一妇,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
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
夫妻之间应该彼此尊敬,尊重对方的自由,看轻自己的厉害,不算旧账,不要计较,不要比较。
爱之所以成为有害的贪爱,根子并不在于“爱”而在于“贪”-以妄认得自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欲,亦即私欲。
爱情、婚姻关系中处理的种种失败、种种问题,终归以自私为病根。
慈悲、平等、无私利他,乃转化贪爱,处理好爱情、婚姻关系的关键。
应对对方关爱而不依恋,从依赖和互相纠缠的爱(贪爱)转化成奠基于互相尊重的爱,在考虑自己的需要下学习给予。
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算真心,要心无所往,心里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
所以说,战友新、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的智慧。
如果想要避免吵架、误解,或者向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去面对、解决,心里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奉献、成长和学习。
能够互相关心、照顾、忍让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互相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奉献、是牺牲、是鼓励、是慈悲。
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这种高尚的爱情颇接近佛法所谓“法爱”的精神,若以佛法的般若智慧为导,可以作为转贪爱为菩提、即爱情婚姻解脱之道。
四.总结
佛教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爱情是人道的境界,是人类立场所需,是欲界众生所免不了的。
若以色界众生而言,色界众生则无男女之欲,无饮食之欲,以禅为食,清净自得,无此男女之欲所累赘,依次循渐
入,色界无色界,乃至出三界,便无婚姻之欲。
可是,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为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的多。
与出世间、做人与成佛双全,那就只有依大乘般若慧,居尘不染,将有染污的贪爱转化为无染污的慈悲、敬爱、法爱。
这是大乘菩萨道的基本精神。
佛教对爱情的看法不是完全否定的,重要的是佛家看重纯洁、乐于奉献、牺牲的爱情,放弃贪爱,由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上升到爱家人,爱兄弟姐妹,爱朋友,爱大众,这种爱正符合了佛教所讲的以慈悲为怀的法爱精神。
五、参考文献
(1)陈兵. 佛教的爱情、婚姻观[J]. 佛教文化:北京, 2006(5):76-82.
(2)金刚师红(刘蕻). 论佛教对爱情和家庭的圆融观[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1).
(3)哈迎飞. 现代中的“传统”──论冯至与佛教文化之关系[J]. 贵州社会科学, 1999(6):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