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试题(民法学样题)及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14年单选2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止后,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 )。
A.届满B.不再计算C.重新计算D.继续计算正确答案:D解析:《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据此,选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2.(2015年单选26)甲将一批货物存放于乙的仓库,提货时发现部分货物丢失。
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
A.6个月B.1年C.2年D.4年正确答案:B解析:《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根据上述规定第(4)项,选B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3.(2015年单选27)甲欠乙10万元,时效期间届满未还。
乙索要时,甲承诺2个月内偿还,但事后只给付了2万元。
乙索要余款时,甲以10万元欠款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拒绝,并要求乙返还之前给付的2万元。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应偿还剩余的8万元B.甲承诺偿还引起诉讼时效中断C.甲给付的2万元属于不当得利,乙应返还D.甲无权要求乙返还2万元,但剩余的8万元可以不偿还正确答案:A解析:《诉讼时效规定》第2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另据《诉讼时效规定》第16条规定,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2023年考研-法硕联考(民法学)考试备考题库附含有答案

2023年考研-法硕联考(民法学)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将牛借给乙,时隔数日,乙提出要购买该牛并与甲达成买卖合同,则该交付方式为()。
A. 现实交付B. 简易交付C. 占有改定D. 指示交付正确答案:B,2.(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甲在商场购买自行车,当日付款一半,甲要求该车另行存放,自己第二天补足车款。
该车当晚被盗。
该案处理正确的是()。
A. 甲承担被盗风险B. 甲对该自行车没有所有权C. 商场应当退还所收车款D. 被盗风险由甲和商场共同承担正确答案:B,C,3.(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各项中,权利有效期为10年的是()。
A. 发明专利权B. 实用新型专利权C. 注册商标专用权D. 著作财产权正确答案:B,C,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电影作品的署名权由谁享有?()A. 作者B. 制片人C. 电影公司D. 演员正确答案:A,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对作者作品的保护实行()。
A. 登记保护原则B. 提交样本后保护原则C. 版权标记保护原则D. 自动保护原则正确答案:D,6.(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可以由集体组织享有的财产所有权的是()。
A. 草原B. 宅基地C. 村建公路D. 自留山正确答案:A,B,C,D,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不以占有作为生效要件的权利或法律行为是()。
A. 抵押权B. 留置权C. 动产质权D. 先占正确答案:A,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可以通过正当防卫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权利的人格权是()。
A. 生命权B. 荣誉权C. 名誉权D. 隐私权正确答案:A,9.(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下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A. 《民法通则》B. 甲与乙签订合同C. 继承人D. 亿万富翁张三死亡正确答案:B,D,10.(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不得行使代位权的有()。
法律硕士联考民法学真题

法律硕士(法学)联考民法学真题【考试科目】民法学(满分75 分)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题六、单项选择题(20_29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20.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 .通知B .追认C.要约 D •催告21. 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6 年。
根据法律规定,其配偶()。
A •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B. 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C. 只能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D •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22. 甲无票乘坐公交车被发现,司乘人员将其控制在车内至终点站,令甲在调度室反省 4 小时。
司乘人员的此种行为属于()。
A .侵权行为B .自助行为C.正当防卫 D •紧急避险23. 某6 岁女童的父母因意外双双遇难。
根据收养法规定,下列有抚养能力的人中,有资格收养该女童的是()。
A .甲,女,29周岁,未婚,无子女B .乙,男,45周岁,离婚,无子女C.丙,女,38周岁,丧偶,无子女D .丁,女,46周岁.已婚,有一子已成年24. 下列选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A .树上的果实B .银行存款的利息C.未收割的庄稼D .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25. 某单位职工餐厅购买若干正版音乐光盘后,将光盘中的作品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该餐厅的行为属于()。
A .侵害着作权的行为B .着作权的合理使用C. 着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D. 着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26. 甲公司在报纸上发布广告,称其有某品牌汽车待售。
每辆价格10 万元,广告有效期为7日。
广告发布的第5天,乙公司派人带上支票前往甲公司购车,但车已全部售完,未能成交。
乙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下列判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 .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邀请,乙公司的行为属于要约,甲公司无需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责任B .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反要约,甲公司无需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责任C.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承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D •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承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27. 根据专利法规定,下列情形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是()。
法律硕士民法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1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合同自由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B.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判例法C.英美法系国家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D.我国民法以调整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为限2.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民法渊源的是( )。
A.民事习惯B.法理C.规章D.行政法规3.下列关于民法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法是权利法B.民法是程序法C.民法是公法D.民法仅是裁判规则4.我国民法调整( )。
A.所有的财产关系B.纵向财产关系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D.经济管理关系5.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是( )。
A.婚姻关系B.继承关系C.财产所有关系D.财产流转关系6.下列选项体现了自愿原则法律要求的是( )。
A.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法律活动B.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C.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法律活动时负有如实告知义务D.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7.甲、乙签订货运合同,但甲并没有按照约定告知对方有两件货物破损的事实,则甲的行为违反了( )。
A.意思自治原则B.公平原则C.公序良俗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8.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
A.都是有偿的B.都是无偿的C.一般是有偿的D.一般是无偿的9.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
A.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B.由民法专家编写的著作C.最高司法机关关于民法的解释性文件D.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百科10.下列关于民法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B.民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C.民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溯及力D.民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溯及力二、多项选择题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 )。
A.财产所有关系B.财产流转关系C.经济管理关系D.经济调控关系2.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 )。
A.婚姻家庭关系B.继承关系C.因侵权引起的损害赔偿关系D.债权关系3.民法总则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有( )。
法律硕士法学试题(民法学样题)及答案

法律硕士法学试题(民法学样题)及答案六、单项选择题:第20-29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A.主动修缮两家共用的围墙B.未受委托而招待朋友的客人C.将他人耕牛误认为是自家所有而喂养D.商店保安抓住小偷使某顾客免遭损害21.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A.10年B.20年C.30年D.50年22.画家甲将其创作的一幅中国画卖给乙公司,乙公司因此取得A.该作品的修改权B.该作品的复制权C.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和展览权D.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和着作权23.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小张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 B.小王与小李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房屋所有权转移” C.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待甲所建大楼落成时租给乙办公室两间” D.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一台电脑” 24.甲被恶狗追咬,为避免被咬伤,夺过从其旁边经过的乙的名贵手提包,向狗打去。
狗被打伤,乙的手提包也被损坏。
甲的行为构成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侵权行为D.自助行为25.2009年5月10日,甲用自己的一辆汽车作抵押,向朋友乙借款7万元,并进行了抵押登记。
6月9日,甲又将该汽个抵押给银行,从银行借款8万元,也进行了抵押登记。
现两笔债务均已到期,甲均未清偿。
乙和银行对甲的汽车都主张优先受偿权。
经拍卖,该汽车卖得13万元。
根据物权法规定,对此款项应当由A.乙优先受偿B.银行优先受偿C.乙与银行按比例受偿D.乙与银行平均受偿26.某游客与旅行社签订一份由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合同。
在该合同履行过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05年单选33)在所附条件不成就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A.自动解除B.自始无效C.继续有效D.不生效正确答案:C解析:附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解除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就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以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行为人已经开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当条件成就时,权利和义务则失去法律效力。
当条件不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则仍然有效。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2.(2009年单选35)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小张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B.小王与小李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房屋所有权转移”C.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待甲所建大楼落成时租给乙工作室两间”D.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1台电脑”正确答案:D解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所附条件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法律明确规定的作为某法律行为生效必备要件的事实不能成为所附条件。
据此,A项表述中,小张与保险公司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这是保险法明确规定的保险合同成立的法定条件,不能成为附条件,故不选A项。
B 项表述中,房屋所有权转移必须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这是物权法明确规定的不动产物权转移的法定构成要件和公示方式,不能成为附条件,故不选B项。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所附条件必须具有或然性,即条件的发生与否不能确定,如果所附条件是必然发生的,则是所附期限,而不是所附条件。
据此,C项表述的情形构成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而不能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故不选C 项。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民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民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泰森在拳击比赛中,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咬下一块肉。
在民法上泰森的行为侵害了霍利菲尔德的()A. 身体权B. 健康权C. 名誉权D. 肖像权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公司欠银行贷款1OO万元,现该公司将一部分资产分离出去,另成立乙公司。
则对该银行债务的清偿表述正确的是()A. 应当由甲公司清偿债务B. 应当由乙公司清偿债务C. 应当由甲公司和乙公司连带清偿债务D. 应当由甲公司和乙公司按比例清偿债务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质权的标的是()。
A. 不动产B. 土地使用权C. 动产和权利D. 房屋4.(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业主不履行对共有部分承担共有义务?()A. 某业主甲以不在小区居住为由不交纳维修养护费B. 某业主乙擅自将通向自家的燃气管道改道重建C. 某业主丙擅自将居住小区的消防设施挪为他用D. 某业主丁在自家阳台上挂晒衣物5.(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最高额抵押权具有()。
A. 从属性B. 不可分性C. 物上代位性D. 优先受偿性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自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A. 6个月内B. 6个月C. 满6个月后D. 1年内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有权转让其()。
A. 营业执照B. 荣誉C. 名称D. 名誉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有佩玉一块,不慎丢失。
乙(销售商)误以为无主物拾走,并将其陈列于商店,丙十分喜爱,乙遂将其以合理价款卖给丙。
则()。
A. 佩玉属于遗失物,如果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则无权要求丙返还佩玉B. 佩玉属于无主物,乙取得佩玉的所有权C. 佩玉属于遗失物,如果甲在2年后向丙提出返还佩玉的请求,丙应当返还D. 佩玉属于遗失物,丙有权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佩玉的所有权9.(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乙、丙将共同拥有的房屋出租给丁,甲欲将其共有份额出卖,则()。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自然人)-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自然人)-试卷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第31-5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死亡宣告撤销后,如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尚未再婚,其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 )。
A.不能自行恢复B.恢复,但需办理复婚手续C.自行恢复√D.应重新登记,才能恢复《民通意见》第37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本题中,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尚未再婚,则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既然是自行恢复,则无需办理复婚手续,更没有必要重新登记,故本题选C项。
3.甲下落不明满5年,其妻子乙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
在甲被宣告死亡期间,甲向丙借款10万元,其借款行为( )。
A.有效√B.无效C.部分有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有效《民法通则》第24条第2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据此,A项正确。
4.公民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经过( )才能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
A.1年B.2年C.3年D.4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满4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自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需注意的是,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也要满4年才能宣告其死亡。
故本题答案为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法律硕士法学试卷(民法学样题)及答案专业基础课试卷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位应当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B.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C.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D.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3.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B.过失犯不存在未完成罪C.既处罚过失结果犯也处罚过失危险犯D.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4.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
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情形中,属于必要共犯的是A.包庇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寻衅滋事罪D.组织恐怖组织罪6.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
对甲、乙应当A.按遗弃罪定罪处罚B.按虐待罪定罪处罚C.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7.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
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8.甲在盗窃时被当场抓获,经审讯,甲主动交代了自己与乙共同盗窃某仓库的犯罪事实。
对甲的交代行为应当认定为A.自首B.坦白C.立功D.自首并立功9.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3万元的话费损失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3万元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账号并使用,造成他人3万元的损失10.甲为索取债务而将乙拘禁于一地下室,然后向其家属要求偿还乙所欠债务5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A.绑架罪B.非法拘禁罪C.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D.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二、多项选择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1.犯罪的“着手”是指A.开始实施犯罪的准备行为B.开始实施刑法某条罪状中描述的行为C.开始实施实行行为D.开始实施能够直接危害客体的行为12.甲本欲杀乙,将乙的孪生弟弟丙误认为乙杀死。
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甲对丙之死亡结果承担故意责任B.甲对丙之死亡结果承担过失责任C.属于对象认识错误D.属于行为差误13.作为中止犯成立时问条件的“在犯罪过程中”包括A.在预备犯罪过程中B.在实行犯罪过程中C.对故意犯罪的结果犯而言,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D.对过失犯罪而言,在危害结果发生以前14.在刑法理论上,实质的一罪包括A.继续犯B.连续犯C.结果加重犯D.想象竞合犯15.下列情形中,应以共犯论处的有A.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C.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D.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三、简答题:第16-17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简述未遂犯的成立条件、处罚原则及其与预备犯的区别,17.简述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四、论述题:第18小题,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18.试论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第19小题,20分。
19.甲(女,1984年7月20日生)因其同居男友乙已另有新欢丙而生恨意。
2004年6月7日,甲得知当晚丙一人独居于郊外的出租屋,遂叫来好友丁(男,1986年12月13日生),要其晚上去强奸丙,并给了丁500元“报酬”,丁同意。
当晚9点,甲带着丁来到丙住处附近,指认了出租屋,并给了丁一把其从男友乙处偷来的钥匙。
当晚10点左右,丁找到出租屋,因房门未锁而顺利进入房间,实施强奸时,遭到被害人极力反抗。
黑暗中丁用力反复将被害人头部向墙体撞去,见被害人不再反抗,于是打开房灯。
丁准备强奸时发现被害人已没有了气息,遂匆忙逃走。
回家后,丁越想越怕,便告知父母。
其父母反复规劝,并硬拉着丁到公安机关去交代了罪行。
案发后查明:(1)甲已有三个月身孕;(2)甲于2003年1月4日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元;(3)被害女子并非丙,而是丙的另一同室女友戊,丙当晚因加班未归;(4)戊因丁的暴力而死亡。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丁的犯罪行为构成何罪?构成一罪还是数罪?并简要说明理由。
(2)甲、丁原想强奸丙,实际上加害了丙的同室女友戊。
这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有无影响?为什么?(3)对甲能否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为什么?。
(4)甲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5)指出丁具备的法定量刑情节及其处罚原则。
专业基础课参考答案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C2.A3.C4.D5.D 6.C7.A8.B9.D10.B二、多项选择题11.BCD12.AC13.ABC14.ACD15.ACD三、简答题16.答案要点:(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
(2)没有得逞,即没有能够实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基本要件。
(3)没有得逞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违背犯罪人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
,(4)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未遂犯与预备犯的区别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17.答案要点:(1)客体不同。
前者侵害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侵害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犯罪对象不同。
前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者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
(3)行为方式不同。
前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后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有关机关做虚假告发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犯罪目的不同。
前者的目的是损害他人的某些合法权益;后者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
四、论述题18.答案要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理论上称之为转化型抢劫罪。
它包括三个构成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
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具有以下情节的,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第一,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的;第二,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者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第三,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结果的;第四,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第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当场”是指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现场,或者刚逃离现场即被人发现和追捕的过程。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指当场对被害人或其他抓捕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或者以当场实施打击或者强制相威胁。
(3)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目的为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上述目的对他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不构成抢劫罪。
五、案例分析题19.答案要点:(1)甲、丁的行为构成了强奸罪一罪,不构成数罪;甲教唆丁实施强奸行为,并为丁的强奸行为提供了准备条件的帮助行为,丁接受教唆并实施强奸行为,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甲成立教唆犯,丁是实行犯,甲的帮助行为为教唆行为所吸收,不再独立评价。
两人的行为成立强奸罪共同犯罪;丁在实施强奸中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不需要单独定罪,因为《刑法》明确规定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甲也应对戊的死亡结果承担责任。
(2)这一事实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没有影响。
因为戊虽然不是甲、丁预期的犯罪对象,但这属于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与量刑。
(3)不能对甲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因为死缓只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法,对怀孕的妇女不能判处死刑包括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4)甲不构成累犯。
因为甲犯强奸罪是在盗窃罪的缓刑考验期满以后,且没有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
根据《刑法》规定,此情形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是刑罚执行完毕,不符合累犯的成立条件。
(5)丁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丁被其父母硬拉到公安机关交代罪行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成立自首。
犯罪以后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来源:考试大-法律硕士六、单项选择题:第20-29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经管的是A.主动修缮两家共用的围墙B.未受委托而招待朋友的客人C.将他人耕牛误认为是自家所有而喂养D.商店保安抓住小偷使某顾客免遭损害21.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A.10年B.20年C.30年D.50年22.画家甲将其创作的一幅中国画卖给乙公司,乙公司因此取得A.该作品的修改权B.该作品的复制权C.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和展览权D.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和著作权23.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小张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B.小王与小李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房屋所有权转移”C.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待甲所建大楼落成时租给乙办公室两间”D.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一台电脑”24.甲被恶狗追咬,为避免被咬伤,夺过从其旁边经过的乙的名贵手提包,向狗打去。
狗被打伤,乙的手提包也被损坏。
甲的行为构成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侵权行为D.自助行为25.2009年5月10日,甲用自己的一辆汽车作抵押,向朋友乙借款7万元,并进行了抵押登记。
6月9日,甲又将该汽个抵押给银行,从银行借款8万元,也进行了抵押登记。
现两笔债务均已到期,甲均未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