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内建筑平面示意图
四川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及艺术教育中心工程外墙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24页word

四川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及艺术教育中心工程外墙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四川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及艺术教育中心项目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9 年6月20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4一、工程慨况…………………………………………………………………………………………………………………… 1 二、四、五、施工平面布置--------------------------------------------- 8 施工要求------------------------------------------------ 10 技术保证条件-------------------------------------------- 10 三、施工方案 (6)第二章、编制依据------------------------------------------------- 11第三章、施工计划----------------------------------------------- 12一、施工进度计划----------------------------------------------- 12 二、第四章、一、二、三、材料与设备计划------------------------------------------ 12 施工工艺技术------------------------------------------- 14 技术参数------------------------------------------------ 14 工艺流程------------------------------------------------ 16 施工方法------------------------------------------------ 16 四检查验收----------------------------------------------------- 42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44一、组织保障--------------------------------------------------- 44二、技术措施--------------------------------------------------- 47三、监测监控--------------------------------------------------- 52四、应急预案--------------------------------------------------- 54第六章、一、二、第七章、劳动力计划--------------------------------------------- 56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6 特种作业人员-------------------------------------------- 57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57一、东面脚手架计算书------------------------------------------- 53二、西面脚手架计算书 (110)三、南面脚手架计算书 (170)四、北面脚手架计算书……………………………………………………………………………………………………184 五、14.00米层以上③~⑥交A~G轴线段脚手架计算书?????????????184六、卸料平台计算书???????????????????????????203七、节点图???????????????????????????????.211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四川大学拟建的“四川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及艺术教育中心”项目位于四川大学双流县江安校区内,其建筑功能为办公(创作)、剧场、艺术展示。
大学说明

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概况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拟安排1-2年级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也兼顾少量学院,学生总人数35000人(近期规模15000人)用地规模约3000亩,合计200.1公顷(整地红线范围内面积,包括塘面、待征地等)。
双流新校区位于成都市西南角双流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白家镇和文星镇之间,距望江校区约15公里,与4条成都市城市干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根据国务院批准向东、向南发展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该区域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文化及居住为主,公建设施相配套的新社区,未来成都市市政府将南迁距此5公里处的人民南路南延线旁。
新校区规划范围内用地目前主要由农田、水面(池塘)和农居用地构成。
江安河和新建的川大路将校区用地一分为三,这对学校分区规划、建设及将来管理有一定的好处。
二、规划目标新校区建设成二十一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校园,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
三、设计理念1.“曲水环绕、绿岛成荫”——生态校园的主题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与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中心以河流、水面、生态绿岛作为校园的生态景观核心。
2.“横向成营,侧成林”——功能布局的特征寻求简洁、明晰的布局结构,建筑追求群体空间与绿化环境的融合。
3.“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开发建设的步骤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将轴向开发与组团式开发的有机结合,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
四、总体结构与构思校园总占地2平方公里,但对于3.5万学生规模来说,用地仍显紧张,要达到生态化校园的目标,必须要求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基地中心有江安河环绕贯穿其间,在本案中将水体引入校园核心,形成一湖一岛的核心空间格局,并使之成为成都“活水公园”式的令人兴奋、愉悦和充满惊喜的自然公园。
进而依托河流结合休闲运动带、植物园等将此空间的周边扩展延伸,建构纵贯校园南北的开放化、园林化的生态核心。
设计强调“景观生态网络”对于校园的意义,而建筑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并以几何的、开放的姿态面向风景。
同一屋檐下——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训练馆概念方案设计

同一屋檐下——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训练馆概念方案设计刘典典(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随着校园使用人数日益增多,为满足四川大学学生与教职员工体育训练及毕业典礼万人集 会的空间需求,校方决定在望江校区兴建 项目。
项目经历两次选址,功能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
设计根据功能 的需求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引入功能转换、绿地补偿、空中 的概念,结合大跨度空间、建筑节能的技术需求,以“同一屋檐下”的设计理念整合项目设计并提出设计方案,展现了 多功能复合使用的新 。
【关键词】(万人集会场所;功能转换;绿地补偿;大跨度空间;建筑节能【中图分类号】TU245.2【文献标志码】,四川 望 区 万人集会举行毕 的内场所,的毕 只能 运动场露天进行毕,但成都地区 水较多,受 毕业典运动场常不能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人的增加,望 区体育训练场人满为患,不能满足 生、教 及 增长的使 。
为 以上问题,校方拟修建体育训 ,以满足未来使用的 (图1)。
图2 场图1项目背景1设计过程!1早期选址设计之初,校方将建设用地选址在体育中心东侧运动场,用地 长约214 m,东西 128 m,用地积约27 400 m2。
方构想,项目在此选址 合体 建筑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延四川体 运动场举办毕 的传统(图2)。
1+功能需求此时,校方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仅限于为毕业典礼提供可 万人集会的场所,并未体育训多的要求。
校方认为 建筑设计为纯室内的封闭空间,半室内半室的开敞空间。
!3 选址调整方案设计工作刚开始,校方反馈项目选址的运动场目前 为 生、教 及社会 常使用的公共场所,若在此新建建筑,会运动场的日常使用带来较。
后经校方综合考虑,认为项目早期选址不合理,需重新考虑项 目用地选址。
经二 场 ,校方 地选址调整为体育中侧,与澜间的运动场。
场地现状为 开放的篮排球及羽毛球场,场地 为东区第三教学楼,场地南为食堂、学生 ,场地西侧为学生 ,场地 为管理学院教学办公楼,场地标高比 道 (图3 )。
四季风华 百年川大

四季风华百年川大——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华西校区介绍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占地7050余亩,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生活在江安校区的川大人自然也要了解四川大学的其他两个校区,从整体瞩目这个流芳百年的西南学府。
望江校区——四川大学的“心脏”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位于成都一环路,整个校区又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是原四川大学,西区是原成都科技大学,1994年4月两区合并后成为现在的望江校区,川大学生习惯上叫“老校区”,以别于江安“新校区”。
望江校区分设东南西北四门。
北门位于磨子桥,附近有电脑城、省体育馆、来福士广场等;东门外锦江汤汤,著名的望江楼便在河畔;西门往外的科华路车水马龙,是成都市的主干道路;宽度仅半米的“最牛”小北门外是红瓦寺,美食云集;南门外的郭家桥,店铺林立,又临近加勒比广场,有各式小酒吧及各类滋味餐馆,是学生们出入最频繁的大门之一。
望江校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每年10月下旬,四川大学田径运动会在望江校区体育馆举行,各学院会派出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运动盛宴。
川大拥有众多极富特色的社团。
这些社团常会在望江校区开展各色各类活动,比如“英语协会”每周日晚上体育馆前的英语角,“馨心社”每学期在望江校区的旧物收集和义卖等。
由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居住在望江校区,所以每年六月上旬的校园招聘会也都会在望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
望江校区是四川大学的“心脏”,在这里学习的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研究生及博士生。
除医学在华西校区、部分学院留守江安校区外,大多学院在望江校区均有自己的办公教学楼。
文史科的优秀传统,理工科的强劲发展,开设在望江校区的各学院各专业以一种相互推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着川大的整体实力。
望江校区大气厚重,宁静安详,人文气息浓郁。
东大门轴线为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之作,体现了工整、严谨和气象万千、明志致远的校园建筑氛围。
课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四川大学-廖建平

目录1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1)1.1设计任务 (1)1.2设计资料 (1)2 生活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 (1)2.1给水方式的选择 (1)2.2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2)2.3管材和阀门 (2)2.4给水管网计算 (2)3 生活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 (4)3.1排水体制 (4)3.2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4)3.3排水管材及附件 (4)3.4排水管网计算 (5)4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及计算 (6)4.1消火栓系统给水方式的选择 (6)4.2室内消防系统的布置 (6)4.3室内消火栓的布置 (7)4.4消防给水管材和附件 (7)4.5消火栓系统水力计算 (7)5 参考资料 (8)1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1设计任务江安中学拟建一幢学生宿舍,地上6层,层高3.15米,建筑面积2412m2。
要求设计该楼的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及室内消火栓系统。
1.2设计资料江安中学学生宿舍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和卫生间大样图。
宿舍南侧道路下有校园给排水管道可供接管,给水管管径DN150mm,管顶覆土厚度为0.9米,常年可资用水头为0.32Mpa。
室外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自西向东,管径为DN400mm,在西侧路口处管顶覆土厚度为1.2米;雨水也自西向东流,管径为DN500mm,在西侧路口处管顶覆土厚度为1.4米。
2生活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2.1给水方式的选择江安中学学生宿舍楼共六层,所需水压为28米,本设计市政供水管网可资用水头为32米,满足直接供水条件,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引入管从南侧道路下市政给水管引入,经三通分流成两个接户管后分别接至两个大寝室卫生间。
给水立管布置在卫生间外侧蹲便器墙角处,这样靠近用水量大的蹲便器,且靠墙角占据空间少。
给水水平横支管接出立管时距地面0.8m ,经阀门、水表后分成两支,供给污水盆和洗脸盆的支管仍然距地面0.8m ,供给蹲便器的支管距地面升高至1.1m 。
古蜀之眼东坡水月——四川大学眉山新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古蜀之眼东坡水月——四川大学眉山新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摘要:基于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同质化的问题,结合地域性建筑设计研究,探讨了四川大学眉山新校区的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解决校园内部功能与用地实际矛盾作为设计出发点,结合巴蜀地域文化,探索性的提出基于功能理性及巴蜀地域性的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功能理性;地域性;巴蜀文化;校园规划设计;1项目背景四川大学眉山新校区位于四川眉山,眉山校区地处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学校选址被山水包围景观优势强,建设产学研一体的大学校区,是落实成眉同城化的重要举措。
在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新校园规划设计中,方案设计主要思考如何功能上满足任务书的理性思考同时,注重地域文化上的精神表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基于功能理性的校园规划设计策略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00公顷(3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约1000亩,远期建设约2000亩。
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123.58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8.41万平方米,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面积约15.17万平方米。
将满足20000名学生使用需求。
建筑密度小于30%,限高60米。
用地范围内容积率约为0.8,而一般大学的容积率控制在0.5~0.6。
基地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基地内有丘陵地貌特点,水塘农田纵横交错,微地形丰富,生态宜人。
基地内一期用地范围无现状建筑构筑物、二期用地范围尚有部分养殖农舍、农具辅房待拆。
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和基地的踏勘,校园用地土地资源紧张,容积率大,基地规整,地域文化十分浓厚,最高效最经济的空间布局彰显巴蜀文化,川大精神是本次设计考虑的重点。
2.1总体构思“古蜀之眼,东坡水月”——校园总体构思旨在融合蜀地、东坡、山水文化精神,体现四川大学海纳百川的总体校园空间格局。
蜀魂古蜀文化,巴山蜀水孕育出璨烂开放、兼容并蓄的古蜀文明。
综合学习及公共教学中心为古蜀之眼。
校园规划在充分挖掘优秀巴蜀文化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实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
浅析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规划设计

浅析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规划设计【摘要】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整体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与现代化的统一;坚持生态性,园林化;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适应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本文从使用者的视角发现新校区在规划设计上的的一些不足,笔者对校园内部分同学进行了关于江安校区使用评价的相关调研,结果反映出了种种问题,这也就是规划中欠考虑的地方,文章最后结合城市设计课程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校区规划案例的对比,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在以后学习工作中以便参考。
标签:生态校园;使用评价;城市设计;尺度0 引言从整体规划平面图上看,校园功能分区明晰,生活区和教学区通过长桥相连,校园整体平面呈哑铃型。
作为一个在江安校区生活了四年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建立在学习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整体规划进行一定的评析,故写了这篇论文。
我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学校的道路骨架,从而引出了各个功能区,并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思考为何如此布局,有何道理。
另外,江安校区校园的生态性十分明显,绿化系统又十分特殊,它渗透于各个功能区与道路系统之间,起到了衔接各个区域的过渡作用,基于此,我将其单列出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1 校园规划的亮点所在1.1 道路交通系统校园由环状曲线型机动车道连接各功能区,红线宽度24米。
各功能区内车行道路为6米。
校园分设六个出入口,南面主入口以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校园中心。
东入口则以景观水渠旁的文化长廊强化其在数条东西向通道中的统领作用。
在园区主干道和建筑间灵活的布置着景观性步道,形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有机交通网络。
连接生活区和教学区的主要干道便是长桥,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禁止机动车通行,很好的做到了人车分流,反应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同学们对我校的人车分流系统较为满意,满意度高达83%。
统览校园规划平面图,商业街、长桥、知识广场、文化长廊构成了自西向东的主要轴线,视廊随着校园运动系统丰富多变。
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

科技风2021年1月科教论坛DO/10.19392/ki.1671-7341.202102025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陈浩兰中仁$张炜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格局。
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其规模之巨,举世罕见。
这是对高校教学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应急处置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次“良机”。
只有对这一次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才能将这次“大考”带来的危机化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契机”。
本文从实例出发,通过对大规模线上教学举措的系统梳理,提出全方位提升教育技术的软硬件支撑条件、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数字素养”的提升,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线上教学;高等教育管理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格局。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各高校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就紧锣密鼓地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其规模之巨,举世罕见。
以笔者所在的四川大学为例,教务处于2020年2月便参照《四川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修订)》,岀台了《四川大学本科线上教学管理办法》[1]o这一《管理方法》从政治担当、教材选用、教学进度等方面,规范师生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
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倒逼高校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学实验”。
笔者认为,这是对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应急处置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良机”#只有对这一次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才能将这次“大考”带来的危机化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契机”#本文将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系统梳理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各种举措,以期为今后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