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和布置原则共27页

合集下载

车间内典型设备的布置

车间内典型设备的布置

车间内典型设备的布置一、塔塔的布置形式很多,常在室外集中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可把高度相近的塔相邻布置。

单塔或特别高大的塔可采用独立布置,利用塔身设操作平台,供工作人员进出人孔、操作、维修仪表及阀门之用。

平台的位置由人孔位置与配管情况而定,具体的结构与尺寸可由设计标准中查取。

塔或塔群布置在设备区外侧,其操作侧面对道路,配管侧面对管廊,以便施’工安装、维修与配管。

塔顶部常设有吊杆,用以吊装塔盘等零件。

填料塔常在装料人孔的上方设吊车梁,供吊装填料。

装几个塔的中心排列一条直线,高度相近的塔相邻布置,通过适当调整安装高度和操作点就可以采用联合平台,既方便操作,又节省投资。

采用联合平台时应考虑各塔有不同的伸长量,以防止拉坏平台。

相邻小塔间的距离一般为塔径的3~4倍。

数量不多、结构与大小相似的塔可成组布置,将四个塔合为一个整体,利用操作台集中布置。

如果塔的高度不同,只要求将第一层操作平台取齐,其他各层可另行考虑。

这样,几个塔组成一个空间体系,增加了塔群的刚度。

塔的壁厚就可以降低。

塔通常安装在高位换热器和容器的建筑物或框架旁,利用容器或换热器的平台作为塔的人孔、仪表和阀门的操作与维修的通道。

将细而高的或负压塔的侧面固定在建筑物或框架的适当高度,这样可以增加刚度,减少壁厚。

直径较小(1m以下)的塔常安装在室内或框架中,平台和管道都支承在建筑物上,冷凝器可装在屋顶上或吊在屋顶梁下,利用位差重力回流。

二、换热器换热器的热量平衡由于涉及到传热效果,换热面积、流动温差、流动强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热量积累、局部过热、流体结焦或气化而引起的事故比较多。

化工厂中使用最多的是列管换热器和再沸器,其布置原理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换热器。

设备布置的主要任务是将换热器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确定支座、安装结构和管口方位等。

必要时在不影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调整原换热器的尺寸及安装方式(立式或卧式)。

换热器的布置原则是顺应流程和缩小管道长度,其位置取决于它密切联系的设备布置。

车间内设备的布置

车间内设备的布置

编号:SY-AQ-08045(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车间内设备的布置Layout of equipment in workshop车间内设备的布置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车间设备布置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中的位置;确定场地与建筑物的尺寸;确定管理、生产仪表管线、采暖通风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最佳的设备布置应做到;经济合理,节约投资,操作维修方便、安全,设备排列紧凑,整齐美观。

一、设备布置露天化属于下列几种情况者,可以考虑设备露天布置。

生产中不需要经常操作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或受气候影响不大的设备。

如塔、冷凝器、液体原料贮罐、气柜等。

需要大气调节温度、湿度的设备,如凉水塔、空气冷却器等。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

二、满足生产工艺与操作要求设备布置时一般采用流程式布置,以满足工艺流程路径,保证工艺流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

在不影响工艺流程路径的原则下,将同类型的设备或操作性质相似的有关设备集中布置,可以有效地利用建筑面积,便于管理、操作与维修。

还可以减少备用设备或互为备用。

如塔体集中布置在塔架上,换热器、泵组成布置在一处等。

充分利用位能,尽可能使物料自动流送,一般可将计量设备、高位槽布置在最高层,主要设备(如反应器等)布置在中层,贮槽、传动设备等布置在底层。

考虑合适的设备间距。

设备间距过大会增加建筑面积,拉长管道,从而增加建筑和管道投资;设备间距过小导致操作、安装与维修的困难,甚至发生事故。

设备间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备管道的安装、检修、安全生产以及节约投资等几个因素。

化工厂车间布置设置PPT教案

化工厂车间布置设置PPT教案
第9页/共119页
管道布置原则与要求 1)管道一般平直敷设,与道路、建筑、管线
之间互相平行或成直角交叉。 2)应满足管道最短,直线敷设、减少弯转 ,减少与道路铁路的交叉和管线之间的交 叉。3)管道不允许布置在铁路线下面,尽 可能布置在道路外面,可将检修次数较少 的雨水管及污水管埋设在道路下面。
第10页/共119页
厂房的立面布置
第44页/共119页
厂房的建筑结构
一、按层次分 单层和多层
二、按结构形式分 排架结构和框架结构
三、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 1)混合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
第45页/共119页
厂房布置设计注意问题
1. 设计首先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顺应生产工 艺的顺序;路线最短,占地最少,投资最低。
2. 设计时应考虑到重型设备或震动性设备如:压 缩机、大型离心机等,尽量布置在底层。
3.操作平台应尽量统一设计,以免平台较多时, 平台支柱零乱繁杂,厂房内构筑物过多,占用 过多的面积。
第46页/共119页
厂房布置设计注意问题
4.厂房的进出口、通道、楼梯位置要安排好,大 门宽度要比最大设备宽出0.2米以上 5.设备太高、太宽时,可预留安装孔;当需要有 运输设备进出厂房时,厂房必须有一个门的宽度 比满载的运输设备宽0.5米,高0.4米以上。 6.楼层、平台要有安全出口。
第28页/共119页
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 和步骤
1.准备资料。 2.确定各工段的布置方式。 3.确定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方
案。 4.绘制车间布置草图。 5.绘制车间设备布置图。
第29页/共119页
车间厂房的整体布置设 计
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厂区面 积、厂区地形及地址条件,可采 用以下两种方式布置:9页/共119页

食品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食品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4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生产变化和产品调整,布局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应对设备升级、生产线扩建等需求。
5
能源与资源效率Leabharlann 优化能源利用,如采用节能设备、合理布置照明和通风系统;实施废物分类回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安全生产
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10
信息化与智能化
考虑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数据监控与分析平台等,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7
符合法规要求
布局设计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消防法规等。
8
人员舒适度
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舒适度,如合理的温度、湿度、噪音控制;设置足够的休息区和更衣室;确保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9
物流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通道和仓储区域,确保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快速供应和成品的高效出库;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食品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序号
设计原则
描述
1
食品安全优先
布局应防止交叉污染,确保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的物理隔离;设立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程序;控制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流程顺畅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无阻。
3
清洁卫生
易于清洁和维护的设计,减少卫生死角;选用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和设备;设置足够的清洗消毒区域和设施。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5.车间设备布置设计5.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5.1。

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1 从经济和压降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但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允许有所调整。

2 根据地形、主导风向等条件进行设备布置,有效的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尽量采用露天布置及建筑物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3 明火设备必须布置在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中心部位,并在危险区外。

5 充分考虑本装置(车间)与其他部门在总平面布置图上的位置,力求紧凑、联系方便,缩短输送管线,达到节省管材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6 留有发展的余地7 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要求、防腐蚀措施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8 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集中处理。

9 设备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应错开。

10 设备布置应整齐,尽量使主要管道走向一致[13]。

5。

1。

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个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合,浑成一体.其次,必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包括设备维修的要求。

即要符合流程、满足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利于设备安装和维修。

第三,生产要安全。

即要全面妥善的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

第四,要考虑将来扩建及增建的余地,为今后生产发展、品种改革、技术改造提供方便。

但这些一定要最有效的利用车间的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设备装置能露天布置的尽量露天布置,建筑物能合并的应尽量合并)。

5。

1。

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厂房的立面形式有单层、多层和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

多层厂房占地少但造价高,而单层厂房占地多但造价低。

采用单层还是多层主要应根据工艺生产的需要。

例如制碱车间的碳化塔,根据工艺要求须放在厂房内,但塔有比较高,且操作岗位安排在塔的中部以便观察塔内情况,这样就需要设计多层厂房;另一种情况是:设备大部分露天布置,厂房内只需要安置泵或风机,这种情况可设计成单层厂房。

车间规划和布局要求,工厂管理必备!

车间规划和布局要求,工厂管理必备!

车间布局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

布局设置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围绕作业员设计工序流动,最终的目的是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达到最小化、使车间透明化、消除经验式的管理弊端,使空间和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1车间布局的依据①生产工艺流程图;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

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④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⑤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⑥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02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1、原则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要求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

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

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2、原则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

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

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

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

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车间设计布置原则

车间设计布置原则

车间设计布置原则一、车间布局要考虑工艺流程车间里各种设备和工序的安排,得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来。

就像做一道菜,得先洗菜切菜,再下锅炒,最后装盘,车间里生产产品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工序顺序弄乱了,就像先装盘再炒菜一样,那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说生产汽车,那得先有车架的组装,然后再安装发动机等部件,如果把发动机安装的地方安排在离车架组装很远的地方,零部件在车间里传来传去,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

二、安全原则很重要在车间设计布置的时候,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

要保证设备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设备运行的时候互相碰撞或者工人在操作的时候被夹到。

像那些大型的冲压设备,周围一定要有防护栏,避免工人不小心进入危险区域。

而且通道也要设计得宽敞一点,要是通道太窄了,万一有紧急情况,工人跑都跑不出去,那可就危险了。

还有就是要考虑防火、防爆等安全因素,如果车间里有易燃易爆的物品,就得把它们放在专门的区域,并且做好防火防爆的措施,像安装防火门、防爆灯之类的。

三、要方便物料的运输和存储车间里的物料得能够顺利地从仓库运到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得能够方便地存放到仓库或者运出去。

所以在设计车间布局的时候,要把仓库、生产线、运输通道等安排得合理。

比如说,把原材料仓库安排在离生产线近一点的地方,这样搬运物料就不需要走很远的路,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而且物料的存储区域也要规划好,不同的物料要分类存放,这样找起来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四、要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员工在车间里要长时间工作,所以工作环境要好。

要有足够的采光,不能让车间里黑乎乎的,不然员工干活都看不清楚。

通风也要良好,要是车间里空气不流通,又闷又有异味,员工工作起来肯定不舒服。

还要考虑噪音的问题,如果有一些设备噪音很大,就要想办法采取隔音措施,像给设备安装隔音罩之类的。

另外,休息区也要安排好,让员工在休息的时候有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放松一下。

五、空间利用要合理车间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寸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