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V液压泵变量原理

合集下载

单向阀的作用

单向阀的作用

单向阀的作用主液压泵的变量用油的通断.1、日本K3V泵的变量方式是外控变量加内控变量.例:当发动机在低速转动时,主泵的压力是小于30KG时,这时的泵是靠齿轮泵的压力油作用到变量活塞的小端,使泵的斜盘向最小角度变化,使发动机达到最小负载.这就是所说的外控变量.这时的齿轮泵所输出的压力高于主泵P口压力,齿轮泵的输出压力油来关闭K3V112中间体的单向阀.2、当发动机的转速提高后,主泵的压力上升,超出(或高于)齿轮泵所输出的压力时,主泵的压力开启泵中间体上的单向阀,便主泵P口的压力油作用到变量活塞的小端面上,同时也作用到变量调节器上的伺服阀三台阶阀的大台阶端面上.这时的泵是靠主泵P口所输出的压力油变量的,这就是所说的内控变量.(泵自身的压力油驱动变量系统).同时又关闭另外两个单向阀,关闭另外的两个单向阀的作用是保证主泵P口的压力油不能到达齿轮泵的P口.K3V112泵的中间体单向阀的损坏是单向阀安装反了.单向阀的作用(个人见解,望能抛砖引玉)1. 单向阀的作用K3V112泵中间体的单向伐一般有两处,每处2个共4个。

靠近电磁阀的那两个比较短,安装时有螺孔的阀座朝外,先导油通过这两个单向阀进入中间体并到达泵调节器和伺服活塞(通常只到达小头);与泵轴平行安装的那两个比较长,安装时长阀座朝外,主泵压力经过该单向阀进入自泵伺服系统,这两个单向阀可以阻止先导油泄入主液压回路。

假设没有这4个单向阀,当主液压系统负载压力很低,比如下坡行走或工作机构自重下落时,泵控系统压力可能会下降到低于调节系统的敏感度,虽然操纵杆行程和油门都到了最大位置,泵伺服活塞可能仍处在最小排量位置,造成运动停滞和冲击。

引入先导压力后,在负载压力很低时,先导压力油取代主压力油进入伺服活塞小头,保持伺服活塞在较大排量位置。

2. 单向阀的故障(1)短单向阀装反或漏装、关闭不严。

会造成先导压力过高(工作机构溢流时的先导压力明显高于无动作时的先导压力),爆先导油管;泵调节性能不稳定,经常需要调节。

液压挖掘机K3V泵变量调节器工作原理[专家讲解]

液压挖掘机K3V泵变量调节器工作原理[专家讲解]
使滑阀右移,直到使阀口闭合为止,调节过程完
毕.
只好收下提回家去。出门时她还一个劲地嘱咐我老公:小舅舅
真服了液压挖掘机 K3V 泵变量调节器原理 [专家讲解].
1cv0f2c9a 易博
量柱塞左移,反馈杆围绕销钉逆时针旋转,这样
带动滑阀右移,使阀口逐渐闭合,达到一个新的
平衡点,伺服变量柱塞,控制变量柱塞,控制活塞,
滑阀在一个新的位置平衡.
4 功率控制: 当泵的出口压力增加时,泵的变量斜盘减小 以避免发动机过载.变量调节器控制泵的输出功 率,同时,控制两台泵的变量斜盘角度是相同的, 从而使两台泵的输出流量是相同的.功率控制的 调 节 过 程 与 流 量 控 制 的 调 节 过 程 相 同 ,Tin=Pi×q/2π ﹢
同时也可能压缩内部弹簧,泵的出口压力P1和P2
与弹簧力相平衡.差动杆的右移通过销钉带动杆 菌围绕着支点逆时针转动,在支点的销钉固定在 外壳上,销钉固定在反馈杆上,同时插入杆的大 孔内,当杆围绕着支点逆时针转动时,带动反馈
杆围绕支点顺时针转动,这样就带动滑阀右移,
滑阀右移时压力 P1 口与控制 CI 口相通,伺服变
下左移,同时杆绕 B 点顺时针转动,销钉在回程弹
簧的作用下使滑阀左移,同时销钉和反馈杆围绕
只好收下提回家去。出门时她还一个劲地嘱咐我老公:小舅舅
反馈杆的下端反时针旋转,滑阀的 CI 口与 T 口相 通,控制腔回油,这时伺服变量柱塞大腔的压力 减小,伺服变量柱塞在小腔的压力的作用下左移. 变量斜盘的角度增加,泵的排量增加.当伺服变
形部分,差动(补偿)杆都停止运动.
6 流量复位控制: 当 P1 泵的出口压围绕支点顺时针 旋转,滑阀向左移动,使控制阀口 CI 与回油口 T 相通,伺服变量柱塞的控制压力下降,伺服变量 柱塞左移,变量斜盘的角度增加,同时由于伺服

K3V 系列液压泵的结构与控制原理

K3V 系列液压泵的结构与控制原理

随着先导压力的变化,液压 泵的流量也随之变化,液压泵的 流量随先导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实现了负流量控制,其控制原理如
图5 所示。这样液压泵只需供给执行机 构工作所需要的液压油,避免了传统液 压挖掘机靠溢流阀控制溢流,最大限度 地减小溢流功率损失和系统发热。
2.3 功率转换控制
功率转换控制主要是靠转矩 控制电磁阀来完成的,其内部是 电磁比例减压阀。液压泵输出功 率的大小是通过改变进入电磁比 例减压阀的电流大小来完成的, 经过电磁比例减压阀的功率转换 压力pf 作用于补偿柱塞的台阶G 和功率设定柱塞上,如图6 所示。 在此说明,功率转换压力pf 从转矩控制电磁阀pz3 口经pz1 与pz2 的连接油路作用于功率设定柱塞上,而作用于补偿柱塞台 阶G 上的功率转换压力pf 是经泵调节器内部油路而来的,可参 考图1。
挖掘机技术
K3V 系列液压泵的结构 与控制原理
摘要
以K3V63DT- 1QOR- HNOV 液压泵为例介绍K3V 系列液压泵 的结构及控制变量原理,该液压泵由主泵、先导泵、泵调节器
和转矩控制电磁阀组成,可实现总功率控制、负流量控制 和功率转换控制的功能。总功率控制可实现执行机构的轻载高
速、重载低速动作,既能保证液压泵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又能防止
液压挖掘机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所以不论两泵的负载压力p1、p2 如何变化,都能使两泵的总 功率保持恒定。通过总功率控制,可实现执行机构的轻载高速、 重载低速动作,既能保证液压泵充分利用发动机输出功率又能防 止发动机过载。但由于泵调节器同时调节两泵排量,使两泵输出 流量相同,当液压挖掘机做单一动作时,其中一个泵就会输出多 余的流量,因此将总功率控制与负流量控制联合起来可以减小总 功率控制的弊端。

川崎泵K3V泵说明书

川崎泵K3V泵说明书

川崎K3V系列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使用说明书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液压泵一、概述: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压力能。

按其职能系统,属于液压能源元件,又称为动力元件。

液压传动中使用的液压泵都是靠密闭的工作空间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所以又称为容积式液压泵。

液压泵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按结构来分)本节主要介绍挖掘机上常用的齿轮泵、柱塞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用原理和维修知识。

1、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压力P 和流量Q(1)压力泵的输出压力由负载决定。

当负载增加时,泵的压力升高,当负载减小,泵的压力降低,没有负载就没有压力。

所以,在液压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泵的压力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负载无限制的增长。

泵的压力也无限制的增高。

直至密封或零件强度或管路被破坏。

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在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安全阀。

限制泵的最大压力,起过载保护作用。

在位置的布置上,安全阀越靠近泵越好。

液压泵说明书对压力有两种规定:额定压力和最大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泵在连续运转情况下所允许使用的工作压力,并能保证泵的容积效率和使用寿命。

最大压力——泵在短时间内起载所允许的极限压力,为液压系统的安全阀的调定值不能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值,最好的是等于或小于额定压力值。

(2)流量Q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输出液体的体积。

流量有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之分理论流量Q0,等于排量q 与泵转数的乘积:Q0=q*n*10-3(L/min)泵的排量是指泵每转一周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泵的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

不同类型泵的排量记算方法也不同。

排量不可变的称为定量泵,排量可变的称为变量泵。

泵的实际流量Q小于理论流量Q0(因为泵的各密封间隙有泄漏)Q= Q0ηV = q.n.ηV /1000(L/min)式中ηV----泵的容积效率ηV =(Q(实际流量)/ Q0(理论流量))*100%齿轮泵的容积效率,ηV≥92%,柱塞泵ηV≥95%泵的泄漏量(漏损)与泵的输出压力有关,压力升高泄漏量(Q0-Q)即ΔQ增加,所以泵的实际流量是随泵的输出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而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与泵的输出压力无关。

K3V泵变量原理

K3V泵变量原理

日本川崎K5V泵变量原理及故障排出方法开场白:德国人问:为什么产品使用没有达到更长的使用寿命时间,而日本人会问产品到了设计寿命的时间为什么产品不坏呢。

德国人注重产品的可维修性,零件可更换性。

日本人注重一次性使用,坏了那就更换新总成件吧。

日本川崎公司在2008年向市场推出最新产品K5V系列泵,型号及排量从63cc/rpm到280cc/rpm,K5V泵与K3V泵从外观及内部都有重大改变,外观的改变那就是整台泵的体积变的更小,另一项是前后两泵的8根连接螺栓变成内藏式,这一改变是把泵壳的强度提高,减少泵的噪声8%。

川崎公司为了把泵的体积变小,泵的内部零件不可模仿性制造,可是费尽心机。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那就是把缸体外径变小,柱塞外径变粗变短。

缸体的外径变小就是缸体上的柱塞孔与孔之间隔达到2.2mm。

从金属的抗液压力变形理论是不可能的,但川崎就做出了这类产品。

这一改变,川崎人说:10年内世界上要能模仿制造是不可能的。

新型配流盘,使生压各降压的过度渐变更平稳,将输送液体的压力波动减少到最小,配流窗口交变引起的力偶更平稳。

K5V泵的变量形式还是与K3V泵一样,没有大的改变,下面利用插图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要对这个既不符合机械制图标准,也不完全照液压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变量泵原理图做一点介绍。

世界上的各式柱塞式变量泵的变量方式都是靠一个内藏式液压缸作为变量的主机构,内藏式液压缸中的“活塞”两端在压力油的作用下,或向左或向右方向移动(或者不移动),活塞上带有一个销轴,这个销轴插在变量斜盘上耳孔中(日立泵插在配流盘的中心孔中),活塞在移动中带动斜盘或配流盘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那么K5V泵的变量是靠图中的“变量活塞”的位移来带动斜盘左右移动的。

⒈从图上看变量活塞有大小两端及容量腔,小端处的容量腔总是与泵的出口相通,变量活塞小端上总是作用着泵的出口压力。

变量活塞大端容腔比较听话,是与泵的出口压力相通,还是与油箱相通,或是关闭自守,自己没有主见,完全听命于泵控调节器(也叫提升器)控制阀的安排。

液压泵的原理以及参数如何

液压泵的原理以及参数如何

液压泵的原理以及参数如何前言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将电机、内燃机等动力转化为具有能量的液压能,并将其输送到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实现液压系统的各项工作。

本文将从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参数方面进行介绍。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然后将压力能传递到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上从而实现工作的过程。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位移型和变量型。

位移型液压泵位移型液压泵是通过柱塞或齿轮等装置的运动来产生压力能,将液体送至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实现工作的过程。

其中柱塞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柱塞在泵腔内作往复运动,每次向外迫压液体,使其产生压力并流出泵腔,从而完成液体的输送过程。

变量型液压泵变量型液压泵是通过改变泵腔的体积,从而改变压力能的大小,将其传递到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实现工作的过程。

可分为叶片式、斜盘式、滚子式等,其中叶片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片的变化来改变泵腔的容积,从而从液体吸入、压缩到输出的过程。

液压泵的参数液压泵的参数通常根据使用过程中需要达到的工作要求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量流量是指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液体体积,通常用升/分或升/小时来表示,它的大小决定了液压执行元件能产生的力和速度。

因此,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流量等级,以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

压力液压泵所输出的液体压力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参数,通常用千帕或兆帕来表示。

液压泵选择时的压力等级需要根据液压系统中的最高压力需求来确定,以确保恰当的推力和负载能够被液压执行元件产生。

转速液压泵的转速也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决定了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大小。

因此,在设计液压系统时要尽量保证液压泵的转速稳定和合理,以达到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效率液压泵的效率是指液压泵的输入与输出之间能量转换的质量比,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液压泵的效率决定了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和工作效率,因此,液压泵的效率也是液压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定量泵与变量泵是啥概念?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定量泵与变量泵是啥概念?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定量泵与变量泵是啥概念?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

液压泵按结构分为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和螺杆泵。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运动带来泵腔容积的变化,从而压缩流体使流体具有压力能。

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泵腔有密封容积变化。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二、定量泵与变量泵的定义
变量泵是排量可变的泵。

变量泵可以为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或轴向柱塞泵,广泛用于冶金、矿山、工程机械、船舶、民航地面设备等液压传动领域。

变量泵的变量指的是流量可以改变,以区别于流量不变的定量泵。

改变变量泵流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通过改变偏心距来改变柱塞的行程长度(径向柱塞泵原理)、通过调频改变电机转速来调节流量(如齿轮泵流量调节原理)等。

变量泵内部结构图
应粉丝要求,今天的智能制造知识点讲液压泵——变量泵,以图形解释为主:
变量泵的结构如图:
1、活塞排列在轴向槽中;
2、活塞活动行程由斜盘的倾斜度决定;
3、活塞被迫向内运动(斜盘作用)造成容积变化以提高液压压力;
4、改变斜盘的倾斜度(通过油缸运动)而改变活塞行程,实现流量控制。

川崎K3V变量泵使用说明书

川崎K3V变量泵使用说明书

川崎液压泵培训教材一、概述: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压力能。

按其职能系统,属于液压能源元件,又称为动力元件。

液压传动中使用的液压泵都是靠密闭的工作空间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所以又称为容积式液压泵。

液压泵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按结构来分)本节主要介绍挖掘机上常用的齿轮泵、柱塞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用原理和维修知识。

1、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压力P 和流量Q(1)压力泵的输出压力由负载决定。

当负载增加时,泵的压力升高,当负载减小,泵的压力降低,没有负载就没有压力。

所以,在液压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泵的压力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负载无限制的增长。

泵的压力也无限制的增高。

直至密封或零件强度或管路被破坏。

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在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安全阀。

限制泵的最大压力,起过载保护作用。

在位置的布置上,安全阀越靠近泵越好。

液压泵说明书对压力有两种规定:额定压力和最大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泵在连续运转情况下所允许使用的工作压力,并能保证泵的容积效率和使用寿命。

最大压力——泵在短时间内起载所允许的极限压力,为液压系统的安全阀的调定值不能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值,最好的是等于或小于额定压力值。

(2)流量Q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输出液体的体积。

流量有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之分理论流量Q0,等于排量q 与泵转数的乘积:Q0=q*n*10-3(L/min)泵的排量是指泵每转一周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泵的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

不同类型泵的排量记算方法也不同。

排量不可变的称为定量泵,排量可变的称为变量泵。

泵的实际流量Q小于理论流量Q0(因为泵的各密封间隙有泄漏)Q= Q0ηV = q.n.ηV /1000(L/min)式中ηV----泵的容积效率ηV =(Q(实际流量)/ Q0(理论流量))*100%齿轮泵的容积效率,ηV≥92%,柱塞泵ηV≥95%泵的泄漏量(漏损)与泵的输出压力有关,压力升高泄漏量(Q0-Q)即ΔQ增加,所以泵的实际流量是随泵的输出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而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与泵的输出压力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挖掘机K3V泵的结构主泵主要由转子部分,斜盘部分,配油盘三个部分组成。

转子部分接受动力进行旋转动作,使柱塞在缸体中移动(该装置是整体功能的主要部分)。

斜盘摆动可改变排量。

配油盘可转换吸油和排油。

1.转子部分转子部分由驱动轴l、缸体1 6、柱塞5、滑履14、球形衬套24,缸体弹簧23等组成。

驱动轴由轴承和滚针轴承在两端支承。

后驱动轴左端与前驱动轴用花键套l 9连接,右端花键孔与伺服齿轮泵花键轴连接。

这就组成了一个三联串联泵。

柱塞15的球头被滑履包住(可以转动),且有小孔将压力油输送到滑履的球面及与底盘10相接触的平面上。

形成静压力轴承,碱小磨擦。

缸体弹簧23的推力将缸体1 6和配油盘18压紧。

(此处为球面)2.斜盘部分见图3—8斜盘部分由斜盘、底板、斜盘支承、衬套、拨销和伺服活塞等组成。

(参见图3—7)斜盘由斜盘支承定位,并可绕其中心摆动。

当伺服活塞随调节器控制的液压油进入伺服活塞一端或两端时,斜盘经拨杆的球形部分推动使其绕斜盘支承的中心摆动改变夹角a,而改变泵的排量。

3.配油盘部分配油盘部分(见图3—8中配油盘部分)中泵体3、配油盘1和配油盘销2组成。

配油盘有两个肾形孔,一个吸油一个排油,并与中泵体上外接口相连。

4.泵的最大和最小排量调节参见图3—7,图中前泵调节螺钉6是泵最大排量调节螺钉。

当该螺钉向外松时可使伺服活塞多向右移动,使斜盘摆角增大,使泵的最大排量增加。

反之,当该螺钉向内紧时,使泵的最大排量、减小。

前泵,伺服活塞左端(小头端)的螺钉,是泵的最小排量调节螺钉。

当该螺钉向外松时,可以使斜盘的角度变得更小,使泵的最小排量变小。

反之,当该螺钉向内紧时泵的最小排量变大。

液压挖掘机K3V泵控制原理一,变量调节器的原理1.1功率控制在输入恒定转速恒定扭矩的条件下,双泵上的调节器根据串联的双泵压力载荷的总和,控制泵的斜盘角度以改变泵的流量与压力,通过变量调节阀自动控制每台泵的功率输出变化可以使发动机的总负荷保持恒定,使发动机的效率充分发挥。

1.2输出功率大小的控制通过改变给定比例减压阀的电流值来改变比例减压阀输出的二次压力控制油Pi(功率转换压力),控制油通过泵内部的孔道对应到每一台泵上的变量调节器的上马力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变量调节阀使泵的输出功率得到改变。

变量调节阀使泵的输出功率有一个对应的值,改变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压力就可以改变泵的输出功率。

通过这种调整可获得适应外负载的功率。

1.3流量控制改变控制压力Pi,泵的斜盘角度(泵的排量)得到控制。

变量调节阀可使泵的输出流量得到控制,在这个系统中Pi增加可以使泵的出口流量Q减少,Pi减小可以使泵的出口输出流量Q增加。

泵的输出流量大小是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并与负载相匹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1.4最大限定流量控制通过控制压力Pm,使泵的最大排量得到控制,这种控制是两位通过控制压力的ON—OFF(开——断),Pm只能使泵的最大排量可以有两个状态。

(不能有中间的其它壮态)变量调节阀有上述四种控制功能,但是每一种控制功能与其它的控制功能可以同时进行,减少或增大变量泵的斜盘角度的工作原理。

二变量调节器工作原理2.1根据液压原理图所示,泵的排量是由控制压力Pi控制。

(参照液压原理图,主视图,剖视图。

2。

2流量减少的调节工作过程:当控制压力增加时,控制活塞右移,液压与弹簧力平衡,使活塞处于一个新的平衡位置。

在控制活塞的开口处(A),通过销与杆相连接,所以,当控制活塞右移时,带动杆围绕B点转动,B点的固定销,销钉,在杆大孔处有销钉。

当杆围点摆动时与销钉接触(接触点在杆2的大孔处左侧),使销钉右移,泵的排量固定在反馈杆的下端与变量斜盘绞接,上端与滑阀铰接。

由于变量头不动时下端就是支点,反馈杆顺时针动滑阀右移,滑阀右移时,阀的P口与CI口相通并与伺服变量柱塞大腔相,这时伺服变量柱塞腔的压力增加使伺服变量柱塞的出口相通。

伺服变量柱塞右移时带动反馈杆的下端移动,而这时杆2大孔内的销钉就是支点,所以反馈杆只能绕此点转动,滑阀由反馈杆带动左移,滑阀的开口直到关闭为止,伺服变量柱塞也停止移动。

滑阀的右移开始最后使滑阀左移,这就反馈杆的作用,而且这是负反馈。

2.3流量增加的调节工作过程:当控制压力减少时,控制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左移,同时杆绕B 点顺时针转动,销钉在回程弹簧的作用下使滑阀左移,同时销钉和反馈杆围绕反馈杆的下端反时针旋转,滑阀的CI口与T口相通,控制腔回油,这时伺服变量柱塞大腔的压力减小,伺服变量柱塞在小腔的压力的作用下左移。

变量斜盘的角度增加,泵的排量增加。

当伺服变量柱塞左移,反馈杆围绕销钉逆时针旋转,这样带动滑阀右移,使阀口逐渐闭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伺服变量柱塞,控制变量柱塞,控制活塞,滑阀在一个新的位置平衡。

2.4功率控制:当泵的出口压力增加时,泵的变量斜盘减小以避免发动机过载。

变量调节器控制泵的输出功率,同时,控制两台泵的变量斜盘角度是相同的,从而使两台泵的输出流量是相同的。

功率控制的调节过程与流量控制的调节过程相同,Tin =Pi × q/2 π ﹢P2×q/2π=(P1 P2) × q/2πTin----两台泵的总功率P1+P22.5恒功率控制:当某一个泵或同时两个泵的出口压力增加时,在P1和P2的作用在差动式活塞的梯形部分,这样差动(补偿)杆右移,这样就压缩外部弹簧,同时也可能压缩内部弹簧,泵的出口压力P1和P2与弹簧力相平衡。

差动杆的右移通过销钉带动杆菌围绕着支点逆时针转动,在支点的销钉固定在外壳上,销钉固定在反馈杆上,同时插入杆的大孔内,当杆围绕着支点逆时针转动时,带动反馈杆围绕支点顺时针转动,这样就带动滑阀右移,滑阀右移时压力P1口与控制CI口相通,伺服变量柱塞的控制腔(大腔)控制压力上升,伺服变量柱塞右移使变量斜盘角度减小,流量减小,防止发动机过载。

现时伺服变量柱塞的移动通过支点带动反馈杆围绕支点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滑阀向左移动,滑阀移动到使开口闭合为止,所有的变量机构与伺服变量柱塞,滑阀,差动式活塞的梯形部分,差动(补偿)杆都停止运动。

2.6流量复位控制:当P1泵的出口压力与P2泵的出口压力减小时,差动杆靠弹簧压回,这样杆围绕支点顺时针旋转,滑阀向左移动,使控制阀口CI与回油口T相通,伺服变量柱塞的控制压力下降,伺服变量柱塞左移,变量斜盘的角度增加,同时由于伺服变量柱塞的左移,使反馈杆顺时针旋转,反过来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K3V63 和K3V180DTH 这两种泵并没有安装那四个单向阀。

只有K3V112DT K3V140DT K3V180DT这几种泵安装。

63 140 180的含义大家肯定都知道,那DTH 中的H 代表什么含义呢?它代表的是这种泵内加装了一个离心泵,目的是提高柱塞泵吸油腔的压力改善自吸性。

如果这四个单向阀的作用如马师和章师所述,K3V63 K3V180DTH是不是也应该要安装?下面阐述本人的观点1、为何要有两个短单向阀?因为为了引用先导齿轮泵40K 的压力。

那引用这个压力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大家都应该知道齿轮泵的自吸性要好于柱塞泵。

在液压泵启动初期(刚起动发动机)柱塞泵可能出现吸油不及时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希望产生的。

所以我们引用齿轮泵的压力作用使斜盘角度处于最大位置(短时间),使柱塞泵尽快的实现吸泵油功能。

流量输出后再通过返回的负控制压力把斜盘的角度调到最小以利于发动机的启动。

上面阐述了为何要有短单向阀所处的油路,至于这两个单向阀的作用是因为有了这条油路为了防止高压油通过这条油路进入先导油路引起管路破损、手柄反弹、噪音等故障没办法才安装的。

2、为何要有那两个长单向阀?启动车后手柄中立状态下(发动机怠速)系统内的压力一般为30K 左右,如果不安装这两个长单向阀的话,那么先导压力(40K)就会通过主油路返回油箱。

造成动作时反映迟缓(因先导压力过低)。

3、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用的这台电脑的输入法不太会用打字太累!另:两个长单向阀首次损坏原因大多是由于液压油含有过多空气产生气蚀造成的,再次损坏如排除液压油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单向阀的安装孔变长后单向阀在其内往复橦击造成的。

1. 单向阀的作用K3V112泵中间体的单向伐一般有两处,每处2个共4个。

靠近电磁阀的那两个比较短,安装时有螺孔的阀座朝外,先导油通过这两个单向阀进入中间体并到达泵调节器和伺服活塞(通常只到达小头);与泵轴平行安装的那两个比较长,安装时长阀座朝外,主泵压力经过该单向阀进入自泵伺服系统,这两个单向阀可以阻止先导油泄入主液压回路。

假设没有这4个单向阀,当主液压系统负载压力很低,比如下坡行走或工作机构自重下落时,泵控系统压力可能会下降到低于调节系统的敏感度,虽然操纵杆行程和油门都到了最大位置,泵伺服活塞可能仍处在最小排量位置,造成运动停滞和冲击。

引入先导压力后,在负载压力很低时,先导压力油取代主压力油进入伺服活塞小头,保持伺服活塞在较大排量位置。

2. 单向阀的故障(1)短单向阀装反或漏装、关闭不严。

会造成先导压力过高(工作机构溢流时的先导压力明显高于无动作时的先导压力),爆先导油管;泵调节性能不稳定,经常需要调节。

(2)长单向阀装反或堵塞会造成泵恒扭功能丧失,发动机过载;调节性能不稳定。

(3)长单向阀漏装或短单向阀堵塞故障表现不明现,有些机型会出现行走停顿和收铲斗、收杆臂至平衡位置停滞明显。

主液压泵的变量用油的通断.1,日本K3V泵的变量方式是外控变量加内控变量.例:当发动机在低速转动时,主泵的压力是小于30KG时,这时的泵是靠齿轮泵的压力油作用到变量活塞的小端,使泵的斜盘向最小角度变化,使发动机达到最小负载.这就是所说的外控变量.这时的齿轮泵所输出的压力高于主泵P口压力,齿轮泵的输出压力油来关闭K3V112中间体的单向阀.2,当发动机的转速提高后,主泵的压力上升,超出(或高于)齿轮泵所输出的压力时,主泵的压力开启泵中间体上的单向阀,便主泵P口的压力油作用到变量活塞的小端面上,同时也作用到变量调节器上的伺服阀三台阶阀的大台阶端面上.这时的泵是靠主泵P口所输出的压力油变量的,这就是所说的内控变量.(泵自身的压力油驱动变量系统).同时又关闭另外两个单向阀,关闭另外的两个单向阀的作用是保证主泵P口的压力油不能到达齿轮泵的P口.K3V112泵的中间体单向阀的损坏是单向阀安装反了.1,压力切断控制2,正流量控制变量泵的控制压力采用操纵阀(换向阀)的先导油压。

随着液压泵变量机构的先导压力上升,变量泵的摆角(排量)增加,故称为正流量控制。

液压先导压力不仅控制换向阀,还附带用来调节泵的排量。

通过对先导压力的大小的调节,同时也调节了阀的开度和变量泵的摆角。

执行元件不工作时,泵的变量机构上没有先导压力,摆角最小,泵只输出极小的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