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检索与利用分解
书馆文献检索与数据库资源利用

书馆文献检索与数据库资源利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书馆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学术研究与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所。
然而,如何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并充分利用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对于我们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论述书馆文献检索的方法,并介绍如何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学术研究。
一、书馆文献检索方法1.1 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检索是最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之一。
通过确定相关的关键词,我们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进行关键词检索时,我们可以选择在书馆提供的文献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词,系统将自动筛选并呈现相关文献结果。
为了提高检索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关键词的组合方式、添加或删除关键词等。
1.2 引文检索引文检索是通过检索已发表的学术文献中所引用的其他文献,以此来寻找相关的研究成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查找与某一篇经典文献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关的文献。
通过引文检索,我们可以追溯到相关文献的前人工作,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进展。
1.3 主题分类检索主题分类检索是根据文献的主题分类体系进行检索。
各个书馆都有自己的文献分类体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分类进行检索。
主题分类检索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找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数据库资源的利用2.1 学术期刊数据库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通过书馆提供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献资料。
学术期刊数据库通常包括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期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期刊数据库进行浏览和检索。
2.2 学位论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是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的成果,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结论。
通过书馆提供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我们可以获取到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从而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
2.3 会议论文集数据库学术会议是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会议论文集中汇集了会议中发表的各种学术论文。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2)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第一节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2学时)课堂讨论:“阴火”是什么。
要求大家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本章节?对中医古典文献及其有关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中医古典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
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
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2.1.2 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古典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
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
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
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
古籍数字化与文献利用

古籍数字化与文献利用吴夏平【内容提要】古籍数字化成果显著,但其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
数字化本身的障碍、研究性质的差异、数字化导致思维方式的转变等因素,都影响到学术研究。
因此,在利用时应具审慎态度。
只有坚持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本位,创建个性化的数据库,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文献推进科研的发展。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利用;工具本位;个性化数据库一、古籍数字化现状一般来说,古籍数字化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纸质文献典籍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两个层级:将印刷、抄写或其他形式的文献用数字方式来表达,属于第一层级;第二层级指的是能够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对象内容与思想的文献,这是数字技术与文献内容的完美结合,数字型的文献能够真实、完整地再现实体型文献的内容。
[1]从目前进程来看,第一阶段发展得较好。
总体来看,古籍数字化的进程有几个特点:其一,台湾地区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
台湾地区的中文古籍数字化工作从1984年开始,台湾“中央研究院”就着手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
目前,已开发的古籍检索系统有汉籍电子文献瀚典全文检索系统,文物图像研究室资料库检索系统,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台湾大学中华电子佛典线上藏经阁大正藏全文检索系统,台湾元智大学“网路展书读”等。
基本涵盖了唐代以前绝大部分传世文献。
其二,香港地区古籍数字化建设成果丰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下属的“汉达古文献数据库中心”所开发的全文数据库资料包括甲骨文数据库、竹简帛书出土文献电脑数据库、金文全文计算机化数据库、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数据库,中国类书数据库等等。
其三,大陆古籍数字化建设奋起直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一些图书馆进行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尝试。
1996年,上海图书馆与长江计算机集团合作,建立了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到1999年4月,该系统已经完成古籍善本1000多种60万页的扫描和标引工作。
古典文献的检索

(七)中國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 統http://210.82.118.4:8080/F 中國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其中 包括了近五萬筆的善本古籍書目資料, 包括了近五萬筆的善本古籍書目資料,還有 接近一萬筆的所謂「新善本」書目資料。 接近一萬筆的所謂「新善本」書目資料。此 一些珍貴的拓本文獻,如甲骨、 外,一些珍貴的拓本文獻,如甲骨、金文及 石刻等也有6000多筆的建置資料在其中。需 多筆的建置資料在其中。 石刻等也有 多筆的建置資料在其中 登錄方能使用。 要ID登錄方能使用。 登錄方能使用
(2)四部叢書電子版 ) /old/res/dzwx/botto m/4bck.htm (限館內使用) 限館內使用) (3)中國古代典籍 ) /zjtj/zjtj/ (全文瀏 覽)
(六)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 /index.jsp /pages/Browse.ht m 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古籍約150萬冊,其 萬冊, 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古籍約 萬冊 中善本近20萬冊 各種特藏如地方誌、家譜、 萬冊, 中善本近 萬冊,各種特藏如地方誌、家譜、 與圖、敦煌卷子等,亦收羅宏富。 與圖、敦煌卷子等,亦收羅宏富。另有金石 拓片3萬餘種 萬餘種, 萬餘份 萬餘份, 拓片 萬餘種,7萬餘份,在國內收藏居於前 列。
四、字词句检索
1、字词索引
原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 原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巴黎大学北平汉学 研究所编纂的若干种引得。 研究所编纂的若干种引得。
2、语汇索引
金瓶梅词话语汇索引》《红楼梦语汇索引》 》《红楼梦语汇索引 《金瓶梅词话语汇索引》《红楼梦语汇索引》
3、句子索引
十三经索引》《全唐诗索引·杜甫卷》 》《全唐诗索引 《十三经索引》《全唐诗索引·杜甫卷》
古籍文献检索与利用

第一册:总目分类目录——查检实例
• 查《嶺南叢書 》詳細情況:“嶺”四角碼2238 該叢書所在頁碼451
• 查《嶺南叢書 》收藏單位:“嶺”四角碼2238 該叢書收藏表號496(斜體)
/
/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
• 本册为子目分类目录。将 《中国丛书综录》(总目 )所收的全部古籍( 38891种 )按经、史、子 、集编排,每种古籍注明 卷数、著者姓名及朝代、 哪些丛书收入了这种古籍 。 • 本册另一种用途:可以查 知某种性质的书(如工艺 讲 陶瓷的,游艺讲谜语的 等等)都有哪些。
《四库全书》与南北七阁
• • • • • • • • • 北四阁: 文渊阁(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 文溯阁(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 文源阁(圆明园):烧毁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 南三阁: 文汇阁(扬州):烧毁 文宗阁(镇江):烧毁 文澜阁(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
文渊阁(北京故宫):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校有影印本(古籍所
查他馆所藏古籍
• ▲联合书目数据库: • 途径一:本馆主页—CALIS中心—中国高等 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公共目录检索系统 • 途径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 书目导航 • ▲各馆馆藏书目检索 : • 途径一:登录各馆主页; • 途径二:登录本馆主页—检索向导—古籍
查古籍全文(电子):馆藏资源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使用方法 • 浏览丛书子目:目录/各类/子目及其所 在丛书 • 查检丛书子目:利用第三册《子目书 名》、《子目著者索引》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查检实例
• 一、查找古代“游记”方面的图书:史部/地理类 /游记之属(纪胜、纪行) • 二、查找古代“姓名”方面的图书:史部/传记类 /姓名(姓、同姓名、名、别号) • 三、查找古代“文字、音韵”方面的图书:经部/ 小学类(说文之属、字书之属、音韵之属、训诂 之属) • 四、查找古代“小说”方面的图书:子部/小说之 属(杂录之属、志怪之属、传奇之属、谐谑之属 、话本之属、章回之属、评论之属)
中医药古籍的检索方法及其应用

中医药古籍的检索方法及其应用殷桂香【摘要】中医药古籍浩如烟海,正确、充分利用这些古籍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古籍的检索可通过字词典、书目、类书、专著及其他非医书资料等传统工具书,也可利用中医古籍数据库。
全面介绍了中医古籍检索的各类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从古代医家资料、中医药专题资料及医史资料三方面介绍了不同中医药古籍检索方法的应用。
%The number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remendous, it is thu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m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retrieved either by using of dictionaries, bibliographies, books arranged according to subjects, monographs, and other nonmedical materials or by using of databases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retrieval methods of ancient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were thu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中医古籍;数据库;检索【作者】殷桂香【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G254.9根据《图书情报词典》的释义,古籍又称“古旧书”,即印刷或抄写的年代比较久远的图书。
浅析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古籍的保护与利用作者:张晓寒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古籍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本文介绍了古籍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状况,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的重要措施,并对古籍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籍;保护;利用;图书馆古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现阶段古籍的保护与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现存的大量古籍因底数不清,老化、破损严重,修复手段落后和修复人才匮乏,使大量珍贵古籍面临失传的危险,加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刻不容缓。
一、古籍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1.古籍的重要作用(1)古籍蕴含着艺术价值。
古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
汉字方正典雅的特点,古籍的装帧形式、编制体例、印刷方式、版本模式以及插图、绣像、套印、提拔、钤印都会给人带来艺术的熏陶。
因此古籍经典同时亦是高雅的艺术品。
(2)古籍是现代人学术研究的素材。
古籍深具学术价值,诸多现代学科基础理论来源于古籍。
在保护古籍的同时,应该合理利用古籍,让中华古籍成为现代文明的不竭源泉。
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其《巴黎宣言》中宣称:“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3)古籍传承着华夏文明。
古籍实现了人类的历时信息交流,具有文化价值。
古籍将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彻底包容殆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千年绵延、一脉相传。
2.古籍的保护状况我国古籍的保护状况堪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大中专院校的图书馆共收藏古籍4000余万册,历经岁月侵蚀,其中三分之一(约1500万册)损毁或自然老化非常严重,亟待保护。
“保护古籍工作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因此,我国古籍保存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对古籍的保护力度,让公众有更多的古籍可资利用。
二、古籍的保护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
谈谈古籍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谈谈古籍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作者:徐丽莉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中华民族的古籍文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弥足珍贵,它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而本文主要针对古籍文献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籍文献;保护;利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研究部署古籍保护工作,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随后,文化部下发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国家珍贵古籍申报评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讨论。
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古籍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得我国古籍书目浩如烟海,一个四库全书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极其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它传承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历史和发展的进程,是我们链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
所以,无论是博物馆、图书馆等任何存有古籍文献的单位都有对古籍保存保护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年我们对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相比之下,对古籍文献的利用显得薄弱,进而造成古籍文献重藏轻用的现象,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效的解决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以下介绍几种古籍文献保护和利用方法,供有志于古籍研究利用的同行们参考。
1、古籍文献资源的保护方法1.1传统修复法我国古籍文献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唐宋以来的雕版、活字印刷品,还包括历史久远的甲骨文拓本、简牍帛书等非印刷品文献资料。
这些古籍文献载体不同,保存中受潮湿、光照、虫害、尘土的侵蚀,还有战乱、火灾的戕害,致使许多古籍出现残损。
修复古籍,还原古籍原貌,延长古籍原件的寿命,是对古籍原件进行抢救和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丛部:收录历代编纂的各类丛书。(如:儒学警悟、百川学海、四库
全书、岭南丛书等)
《四库全书》与“四库系列”
• 四库全书( 3461种。清乾隆以前之书 ) • 续修四库全书(5213种,清乾隆至清末之书)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4508种。编四库时有目无文
•
二、古籍及相关图书的查找方法
• 查本馆所藏古籍 • 查他馆所藏古籍 • 查古籍全文(电子版)
查本馆所藏古籍
• 提供以下检索工具: • ▲馆藏书目检索:只能查到馆藏部分古籍。 • ▲卡片目录:能查到馆藏全部古籍。
• 途径:书名、著者、分类 • 方法:按繁体字笔顺排列 • 位置:七楼特藏室西北角
• ▲书本式目录:
《中国丛书综录》简介
• 上海图书馆编。收录北图 等41所图书馆所藏古籍丛 书总目2797种,子目 38891种。分三册: • 第一册:总目分类目录( 查检实例) •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 查检实例) • 第三册:子目书名、子目 著者索引(查检实例)
第一册:总目分类目录
• 本册为丛书总目。可以了解到《中 国丛书综录》所收录2797种丛书的 详细情况,包括丛书书名、编辑者 朝代与姓名、刊刻年代与刊刻者, 丛书子目书名及其卷数、作者朝代 与作者名,还有每种丛书在国内47 所主要图书馆的收藏情况等。 • 分汇编和类编两部分( 2797种) 。汇编下分杂纂、辑佚、郡邑、氏 族、独撰五类;类编下分经、史、 子、集四类。 • 书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 表》、《丛书书名索引》和《索引 字头笔画检字》。
古籍及相关文献 检索与利用
主讲:罗志欢 EMAIL:tluozh@ TEL:85220288-5015
目 录
• 一、古籍及相关图书馆藏及分布 • 二、古籍及相关图书的查找方法 • 三、古籍及相关工具书使用方法
一、古籍及相关图书馆藏及分布
• • • • • • • • • 特藏室(七楼)图书类型及其界定(8类): 1、古籍 2、新印古籍 3、旧书 4、旧刊 5、旧报 • • • • • • • • 北四阁: 文渊阁(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 文溯阁(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 文源阁(圆明园):烧毁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 南三阁: 文汇阁(扬州):烧毁 文宗阁(镇江):烧毁 文澜阁(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
文渊阁(北京故宫):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校有影印本(古籍所
之书)
• 四库禁毁书丛刊(634种。编四库时禁毁、抽撤之
书)
• 四库未收书辑刊(1328种。上述四书未收之书)
• 以上合计: 15144种,共5203册.
四库全书
• 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 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 、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古籍三千四百六十一(3461) 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 三百(36300)册,六千七百五十二(6752)函。 •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 、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 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认识中国古籍
• • • • 古籍的定义 古籍的装帧 古籍的版式 古籍的分类
古代图书分类法——四部法
• 经部:收录被封建统治阶级推崇为典范的著作。(如十三经(
诗、书、易、礼、春秋、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
• 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如二十五史(史记、汉书、三国
志、唐书等)
• 子部: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释道宗教著作及部分科技 文献。(如:孔子、老子、管子、孙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皇帝内经等) • 集部:收录我国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 、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剧、小说等著作。(如楚辞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可即全共 大 书收 • 致 》书 荟年增 萃以加 于前 此的%种 。重。, 要中比 典国《 籍古四 ,代库 1911
•
大范库这 规围全是 模内书继 的对》 清中后 世 理国, 纪 与古又 清 汇典一 朝 集文次编 。献在修 进全 《 行国 四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2000,2005 • 收录纂修《四库全书》时被抽毁和全毁的 禁书634种 ,补编200余种。
四库未收书辑刊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2000
1328
•
禁书收 毁、录 种书四: 。丛库四 刊全库 ,书全 未存书 收目、 之丛续 书书修 。、四 凡四库 库全
• 《古籍目录》(1963) • 《馆藏地方志目录》
查本馆古籍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查“馆藏书目检索”确定有无新印本。若无,请 继续第二步。 • 第二步:查《中国丛书综录》,确定有无丛书本,若有, 请查“馆藏卡片目录”,确定本室是否收藏了该丛书;若 无,请继续第三步。 • 第三步:查 “馆藏卡片目录” 确定有无单行本。若无, 请继续第四步。 • 第四步:查古籍联合目录或各种馆藏目录。确定哪家图书 馆收藏了该书。
火。
文澜阁 (杭州圣因寺):因战火残存半部,清光绪间丁申、丁丙兄弟搜集抄补
齐全。现藏浙江省图书馆。有2007年杭州影印本(未购)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及补编 济南:齐鲁书社,1997 ,2001
•收录《四库全书》有目无文部分。 •共收录历代典籍四千余种,六万余卷,分为经、 史、子、集四部,共一千二百册。几乎囊括了现存 的乾隆以前、《四库全书》之外的所有古籍 •所收书八成为宋、元、明、清各级善本,三成为 孤本。极富收藏及研究价值。
藏)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存,现藏国家图书馆。本馆有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5影印本
文源阁(圆明园) :不存,清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
文溯阁(沈阳故宫):存,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暂无影印本
文宗阁(镇江金山寺):不存,清咸丰三年(1853),被太平军
烧毁。
文汇阁 (扬州天宁寺):不存,清咸丰四年(1854),毁于太平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