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

合集下载

2024年贵州省中考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贵州省中考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 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

3. 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 主观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2~3题。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70多年来,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且历久弥坚....。

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hàng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到积极建设fùgài②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再到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理念,与国际社会共谋和平、共护和平,成为保护..世界和平的中流dǐ③柱。

一批又一批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前仆后继....,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上面横线处的词语。

(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久弥坚B.秉持C. 保护D.前仆后继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①,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③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④,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⑤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汉语的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不同的用法,下列哪一项中的数词是实指?()A.军书十二卷B.四书五经C.安求其能千里也D.三思而后行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氛.围(fèn)症.结(zhèng)积攒.(zăn)咬文嚼.字(jué)B.眺.望(tiào)木讷.(nè)埋.怨(mán)忍俊不禁.(jīn)C.塑.造(sù)飘逸.(yí)殷.红(yīn)骇.人听闻(hài)D.隽.永(juàn)附和.(hè)累赘.(zhuì)汹涌澎湃.(pài)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悬虚辐射湎怀轻歌曼舞B.燥热琐屑糟蹋原驰腊象C.惩戒安祥诀别鸠占雀巢D.张惶落第轩榭交头结耳5.古诗文名句积累。

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班级开展以“山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34分)得分1.【山字探源】同学们搜集“山”字的相关资料,请完善笔记。

资料(1)根据山的字源内容,给缺失处选择合适的字形()A.B.(2)根据字义,将“山穷水尽”“冰山一角”“泰山北斗”填入表格A、B、C恰当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例句,推测“山”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搜集了与“山”相关的古诗文,请补全并补充一例(连续的两句)。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3)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4),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5),。

(吴均《与朱元思书》)3.人借“山”传情,便赋予了“山”的性格,请仿照示例,从以上诗文名句中(或自己积累的)另选一句,推介你心中“最的山”【示例】最痴迷的山——山随平野尽。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四)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四)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正,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期艾艾.(ài) 祈祷..(qídǎo) 抑扬顿挫.(cuî)旸.谷(yáng)B. 执拗.(niù) 虐.待(nuâ)枸杞.(qí)磬.音(xīn)C. 迁徙.(xí) 一绺绺(lǚ ) 花团锦簇.(cù) 炽.热(zhì)D. 无垠.(yín)侏儒..(zhū rǔ)锃.亮(câng) 酷肖.(kù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诚皇诚恐暗然失色意测星临万户B. 倒坍不可明状引颈受戳粗制烂造C. 浩瀚无银弄巧成绌正襟威坐藏污纳垢D. 油光可鉴拖泥带水峥嵘遮天蔽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怀怒未发,休.(吉祥)祲降于天。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彼竭我盈,故克.(克服)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苏轼《密州出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很害羞,一见陌生人两腮就红起来,嘴里也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B.这对小姐妹海誓山盟....,要做永远的好朋友。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四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潮汛腐化惰落引经具典B.诽谤恣睢屈指可数再接再厉C.彷惶勾勒通霄达旦跃武扬威D.眷顾闲遐按步就搬轻举忘动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去江汉路”,曾是武汉人的____邀约,外地人____的武汉体验。

多少人在这里,看____的时尚,买最佳的商品,过最看重的纪念日,留____的生活烙印。

A.最潮最炫最新最深B.最新最深最潮最炫C.最炫最深最潮最新D.最新最炫最重最潮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0年的夏天是属于南非的,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一定会让球迷们热血沸腾....。

B.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定,经营者随之应变....地逃避检查,是黑网吧难根除的主要原因。

C.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书包只好甘拜下风....了。

D.骇人听闻....的校园伤害事件一再发生,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偏僻.卡.片/关卡.折.本/损兵折.将笨嘴拙.舌/相形见绌.B.殉.职/勋.章羞怯./惬.意粘.贴/拈.轻怕重恍.然大悟/惊慌.失措C.狼藉./慰藉.轩昂./盎.然载.誉/千载.难逢不屑.一顾/惟妙惟肖.D.占据./蹲踞.真谛./取缔.侍.奉/恃.才傲物浑.水摸鱼/魂.牵梦萦5.默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志在千里。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4(武汉专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4(武汉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4(武汉专用)I 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极易导致疾病传染,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

”山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专家曹思毅说,在我国,许多人由于过分饮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肥胖、营养缺乏等问题,从而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分餐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均衡。

(摘编自马黎《“分餐制”,不能再说“不”》《山西日报》)材料二: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从5代10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

这种饮食方式在往上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民族文化时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仅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

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材料三: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饮食,而很多人没概念,想分餐或使用公筷反而“另类”。

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4成网友赞成分散制推广,而3成网友则表示反对,很多人没有建立起使用公筷的习惯,有的饭店会在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但大多数客人都没有将两双筷子交替着用,有时吃着吃着就忘了,对餐饮企业来说,推广公筷的成本不会很高,且无须破坏菜品外形,但之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有采用“公筷制”,主要因为经营者觉得“反正不会用”“放了也是白放”,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制约分餐制的重要原因,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合餐,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有见外之嫌”。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四)(湖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四)(湖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湖南专用)第四模拟(解析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悄.然(qiāo)篡.改(cuàn)潜.滋暗长(qiǎn)深恶.痛疾(è)B.疮.疤(chuāng)粗拙.(zhuō)振聋发聩.(kuì)气冲斗.牛(dǒu)C.契.约(qì)钦.佩(qīng)屏.息凝神(bǐng)风餐露.宿(lòu)D.校.对(jiào)呜咽.(yàn)可歌可泣.(tì)不可捉摸.(mō)【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悄.然(qiāo)——qiǎo,潜.滋暗长(qiǎn)——qián,深恶.痛疾(è)——wù;C.钦.佩(qīng)——qīn,风餐露.宿(lòu)——lù;D.呜咽.(yàn)——yè,可歌可泣.(tì)——qì;故选B。

2.(本题2分)听完毛不易的歌曲《如果要写年》,小青也仿写了一段,其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

你要写集市货品令人眼花缭乱....,你要写灯火中人海如潮,你要写绚烂....,你要写家家户户福气满堂,你..的烟花夺目绽放,你要写漫天雪花肆无忌惮要写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愿..,你要写阖家团圆,万家灯火。

你更要写来年一派生机的春天。

A.眼花缭乱B.绚烂C.肆无忌惮D.祈愿【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可形容“集市货品”,使用恰当;B.绚烂:光彩鲜明耀眼。

可形容“烟花”,使用恰当;C.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

不能修饰“雪花”,使用不恰当;D.祈愿:求、祈祷、希望等。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江苏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一、句子默写1.根据课文默写。

(1),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5)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6),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7)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山村山水环绕的美景,又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二、字词书写2.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姿百态的荷花,有的淡雅如水中嬉戏的天鹅,qiáo()首顾盼;有的满池尖尖小荷,粉嫩如妩媚少女,娇羞万状。

开始只有零星几朵花点zhuì()在绿叶的海洋里,渐渐地,越开越多,就像是满天的星星一样,让人眼花liáo()乱。

qiáo()首点zhuì()眼花liáo()乱三、选择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D.优秀的小说应该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

4.以下这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朋友,请加入这场旅行吧!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⑥③②⑤①④B.⑥⑤①③②④C.⑤①④⑥②③D.⑤⑥①③②④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住宅旁常裁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太傅”是官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76分,第Ⅱ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6分)一、语文积累(2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

(2分)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溃赠琥珀辨别是非自出新裁 B.涵养振撼锤炼海枯石烂C.修葺涌跃穷奢极侈燃料外泄 D.贯例海鸥蓑衣全部勾销3.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

(2分)A.1/100 (百里挑一) B.10002=100×100×100 (千方百计)C.10000-0=10000 ()4.写出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 ________________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做....6.题.)(6分)(1)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二章》(3)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4)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郦道元《三峡》(6)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7)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8)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4分)(1)后人常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请你写出这个成语的源头句。

(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二、(55分)[一](20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此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

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

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

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

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

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

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

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他奇事。

翌日,当他经过一幢茅舍时,听见里面响着一种乐音,为了弄清是支笛子还是只乌鸦,他信步而入。

只见一少年,正用拿在右手的一根弓,拉着绷在左手持着的一只木匣子上的几条筋,同时指头在筋上移动着;根本不必吹气,那件乐器就发出了各种悦耳的声音。

此时他有多么惊愕,凡是像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心的人,都是可想而知的。

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

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当他走进一座圣殿时,为了瞧瞧刚才是谁在奏乐,便往门后看去,发觉音响是在开门之际产生自门枢和铰链。

另外一次,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酒店,以为能看到某人在用弓轻轻触动小提琴的弦,但看见的却是有个人正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

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

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它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至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

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

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

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

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

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

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予以谅解了。

7.选文着重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一观点的?(6分)8.“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具体指哪两种?(4分)9.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宽宥”和“谅解”两个词的?(4分)10.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大一小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结合上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6分)未未界知界知世世[二](20分)梅花确实是不平凡的花,我赞美它!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我独自走在公园的小路上,只见一株梅花怒放着,它,开得那么奔放,开得那么坚决,那么痛快!它的枝,直挺挺地向外伸展,对抗着西北风。

它的花饱满、奔放、朴素、不修饰,不渲染,却格外美丽!它是对着严寒庄严宣战的勇士。

梅花虽然不及牡丹那么富丽,秋菊那样娇挺;虽然没有杨柳婆娑的姿态,没有龙爪槐那样屈曲盘旋的虬枝,却拥有桃花的颜色,菊花的性格,松竹的风姿;虽然没有玉兰那股清香,却洋溢着浓郁的战斗气息!它不仅蕴藏着诗情画意,被人誉为“冰雪遍天涯,红梅雪上花”,而且还有着一副凌寒傲骨。

一阵西北风吹过,别的花枯的枯了,谢的谢了,花落花飞,再见它们的容颜,只有等待来年。

但在这百花凋零的寒冬,梅花却先天下而春,热情奔放,不畏严寒,不折不挠,给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些,哪种花能相比?只有松竹才配和它媲美。

梅花确实是不平凡的花,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不折不挠,仍旧开出鲜艳的花朵,和我国英勇的人民相像。

我赞美梅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我国英勇的人民,尤其象征了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那种奋发图强,不怕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意志。

梅花是不平凡的花,我高声赞美梅花!11.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12.梅花的外部形态美和内在气质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的写法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14.“我”为什么赞美梅花?(用原文回答)(3分)15.在这一段文字中,“梅花”作为“主角”出现,而“牡丹”、“秋菊”、“杨柳”和“龙爪槐”等都是作为“配角”形象。

请你换个思维角度,从上面四种花木中任选一个作为抒写对象,模仿文中的写法,以“梅花”为比照对象,写出你的感受,(6分)[三](15分)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更.相枕以卧(2)穷.山之高(3)游于是..乎始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18.用原文填空。

(4分)(1)从侧面衬托西山高峻的句子是:(2)与“觉而起,起而归”相照应的句子是:19.“西山”只不过是一些丘陵,在文中却显得如此气势非凡,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4分)第卷(共66分)五、(11分)20.右面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写出相关的结论。

(4分)21.在2003年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上,当获奖演员李丁上台领奖时,主持人要求他说几句话,李丁在台上向下面深深鞠了一躬,说了这样一句话:“感谢观众和评委对老朽的安慰和鼓励。

”台下掌声雷动。

从李丁的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出你的感受。

(3分)22.下面是同一作品的原稿和修改稿,请比较,逐句指出原句的不足或修改后的效果。

(8分)原稿: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的无力地在空中飞舞,②无目的地落下地来。

③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④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地在空中飞舞,②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

③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④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四、(55分)24.好奇是对生命的回报,成长是对时光的回报,飞翔是对天空的回报,成才是对老师的回报……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