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天气预报

合集下载

一年级天气预报播报稿

一年级天气预报播报稿

一年级天气预报播报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现在由我为大家播报明天我市的天气预报:
明天我市晴,最高气温25摄氏度,最低气温11摄氏度,吹2-3级西南风。

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最适合户外运动,爬爬山,跑跑步,适量的运动会使你神清气爽,天气预报祝您开心每一天。

下面为您播报各乡镇天气预报:
安庄镇:晴,10至20摄氏度;老城街道:晴,10至23摄氏度;边院:镇:晴,11至22摄氏度;湖屯镇:晴,10至21摄氏度;王瓜店镇:晴10至20摄氏度;孙柏镇:晴,9至19摄氏度。

王庄镇:晴,10至19摄氏度;汶阳镇:晴,10至19摄氏度。

本次天气预报到此结束,谢谢。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4篇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4篇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程名称: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与天气相关的词汇。

3. 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内容,描述当日的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1. 学习与天气相关的词汇。

2. 学会根据天气预报内容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天气预报内容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天气预报》。

2. 天气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出示天气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图片或实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天气预报》,让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

3.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模仿、操练。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天气预报员。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自己的天气预报稿。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演示天气预报,其他学生根据预报内容描绘当日天气。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天气预报。

2. 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

五、课堂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2. 随堂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符号,了解其含义。

2. 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天气,和学生一起制作简易的气象仪器。

以上是一份《天气预报》教案的范文,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精选4篇(二)教案标题:《开满玫瑰花的院子》教学目标:1. 学习诵读课文《开满玫瑰花的院子》;2. 通过阅读了解花园的概念;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诵读课文;2. 了解花园的概念。

天气预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帮你掌握天气变幻莫测

天气预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帮你掌握天气变幻莫测

天气预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一)教学内容:《天气预报》(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知道怎样准确地预报天气。

2、能听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并做出相应的行动。

3、能准确地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

4、能自己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表达方式。

2、难点:利用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预测未来天气。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学通过对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台风等)的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并建立对常见天气的认识和看法。

(二)巩固性练习1、利用图片介绍常见天气现象及其特征,包括天气现象的名称、天气特征以及相应的天气活动(如:晴天可以踢球、阴天可以看电视,雪天可以滑雪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和理解各种天气现象。

2、听天气预报,并利用白板或贴纸等手段,将每种天气现象标出对应的图形,以加深对天气预报和各种天气现象的理解。

3、设计天气实验活动: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气温、湿度、风力风向等气象因素,将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梳理清楚,并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实验结果预报未来的天气。

4、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排出自己的天气预报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三)拓展性练习1、给学生提供一份天气预报图表或表格,自行填写天气预报,包括未来三天的气象信息。

并在早读或上晨会时读出自己制作的天气预报。

2、把选择正确的天气词汇组成语句,通过连起来组成相应的天气情景,练习口语和语音。

3、设计语文阅读课程,让学生阅读有关天气预报和气象方面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扩大知识面。

2、手工制作法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图表或表格,加强对天气预报的实际操作和认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孩子们组成小组讨论,相互协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大自然让孩子们观察天空和周围的环境,感受天气变化。

2、多媒体课件介绍和讲解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和信息。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评价和反馈指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评价和反馈指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评价与反馈指导一、评价与反馈指导一《天气预报》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它通过对语言文字信息和图片的结合呈现,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的方式认识天气预报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数字描述和季节的变化等基础语言知识,通过作品消化、提问和小组合作等练习来促进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言语表达能力的组合与运用。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并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注重语法规则的使用和掌握,使学生的写作成为能够表达体现作者意图的文章。

2.提出问题,观察思考。

通过提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又渐进式的掌握问题解决和思考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合作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4.探究更广阔的世界。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世界的拓展,了解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全球化的趋势,将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二、评价与反馈指导二《天气预报》这一篇文章,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材中的一篇。

文章内容是对天气预报的介绍,教师应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图片展示的信息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印象。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预报当天的天气情况。

语文教材注重在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语法知识掌握,使学生的写作成为能够表达体现作者意图的文章。

要求学生书写天气预报,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让学生联想到身边的天气情况并形成自己的预报inn。

教师要有耐心引导和帮助学生,想办法使学生对阅读过程感到愉悦,激发学生积极性。

对于各学生要有个体化的教学和考核,要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考虑,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小学生气象播报稿范文

小学生气象播报稿范文

小学生气象播报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小学一年级的同学。

今天是20年月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天气怎样吧。

根据天气预报,今天我们城市的天气将会是多云。

早上将有小阵雨,温度在20°左右。

下午天气逐渐转暖,可能有微风。

不过从本周五开始,高温就将来袭,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0°。

这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或许有点热了。

为了防止中暑,我们上户外活动的时候记得带帽子和太阳镜,多穿亮色的衣服。

最好不要在最热的中午即12点到2点期间外出,以免中暑。

如果实在出门,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除此之外,风向在近几天基本无变化,依然是西北风。

空气质量指数表明,今天的空气质量将保持在良好水平。

以上就是今天天气的简要概况。

希望通过我的天气播报,大家都了解到今天的气象情况,注意安全防护,拥有一个开心的一天。

谢谢大家收听!。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笔记方法探究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笔记方法探究

一、引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有一篇名为《天气预报》的课文。

作为一篇教学用的读物,如何尽快让学生正确掌握课文内容,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为此,老师需要尝试不同的笔记整理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本文将在探究几个笔记整理方法,并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最终提出适合小学一年级的笔记整理方法。

二、笔记整理方法1.图像笔记法图像笔记法是通过插图、图表、标志等形式,将课文所涉及的事物呈现在一页纸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快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例如,学生可以将不同的天气状况画成图表,以便掌握不同天气的特征。

另外,学生可以标记出天气预报中提到的关键词,比如“晴天”、“雨天”、“台风”等,并添加简短的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记忆。

2.概要笔记法概要笔记法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句子或短语写在一页纸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快速完成笔记,并可以用极简的方式复习课文内容。

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学生可以把天气预报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句子进行总结,例如,“今天天气晴朗”、“明天有阵雨”、“后天多云”等。

学生还可以用箭头或符号等标注出文中重要的信息,比如时间、地点、情境等。

3.草图笔记法草图笔记法是将课文情节用简短的句子或短语写在一页纸上,并以草图或漫画形式呈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方式来展示复杂的情节,增强记忆及理解力。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草图或漫画方式来展示天气变化的情况。

学生可以画天气图、天空、太阳、雨伞、人物等,将课文情节呈现得更鲜明生动。

4.总结笔记法总结笔记法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简短的标题总结,并列出几个关键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描绘出整个课文的主旨、重点和难点,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生可以将天气预报课文列出几个总结关键点,如:“大致天气预测”、“全球天气变化”、“台风风险预警”、“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等。

掌握天气,早做准备——天气预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掌握天气,早做准备——天气预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近年来,天气变化越来越大,很多城市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暴雨等。

这些天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掌握天气、早做准备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及时掌握天气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而天气预报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这对孩子们备课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都非常有帮助。

如何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呢?以下是一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到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2、通过学习天气预报、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交流、合作、表达等能力;3、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懂得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方法、术语等。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孩子们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如何从天气预报中获取相关信息;2、让孩子们熟悉天气预报的术语和语言。

四、教学方法:1、数字化教学:介绍几款智能手机上的天气软件,让孩子们熟悉如何使用;2、教师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方法;3、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一起研究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认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讲解接着,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详细讲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方法,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语言和术语。

3、实践在掌握了基本的天气预报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使用手机上的天气软件,看看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4、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份天气预报报告,并制作海报或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合作、沟通、表达,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交流、合作能力非常有益。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教学方法分享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天气预报》教案范文四篇教学方法分享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内容的《天气预报》是一篇很好的教材,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四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教学方法一:听读理解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听读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自由地听这段音频或看这段视频。

然后老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关键信息,让学生听一遍,再听读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小学课程的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让学生练习自己的听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果教师能够搭配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二:演讲分享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演讲分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通过学生的分享,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天气状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分享的内容也可以被老师和其他学生互相讨论,充分发扬课堂讨论和交流的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温馨融洽地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三:角色扮演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喜好和特点,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孩子扮演“气象主持人”或“天气预报员”,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的天气词汇。

同时,可以通过扮演这样的角色,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创造一个富有互动和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教学方法四: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图片,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些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天气词汇。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思维梳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以情导入:
1、播放从中央1套录制的天气预报全段录音。

2、询问学生最关心哪儿的天气,并说出为什么。

3、导入语设计:“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家人,他们天天都看天气预报,并且在看的时候还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儿歌有几节组成?
2、互相读一读课文,纠正读错字的读音。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指名汇报读书情况。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名朗读第一节。

问:全家人为什么要天天看天气预报?
3、小组讨论学习:“家里的哪些人在关心爸爸,怎么关心的?”
(用笔画一画是哪些人,读一读是怎么关心的)
4、汇报学习成果:
课件上红点标出人物,指名分节读读大家是怎么关心爸爸的。

5、指导读书,问:你喜欢文章中的谁?读一读。

读得好,表扬,还问一问为什么这样读?
a、指导读第二节。

(1)、视觉感受哈尔滨的寒冷,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播放寒冷的哈尔滨图片,问:学生的感受。

(2)、听觉理解句子:
播放奶奶说话的录音带,帮学生体会“念叨”。

(3)、读出关心之情:
比较句子:a、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b、奶奶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4)、延伸:“奶奶会念叨什么?”
(5)、比赛读句子,评出朗读之星。

b、指导读第三节。

(1)、播放海南天晴时的图片,问:爸爸出差到了这儿,你们感觉这里怎么样?
(2)、老师渲染:听到海南这么热,妈妈又担心起来了,你们能学学妈妈来关心爸爸吗?
(3)、小组内互相听听对方读得怎么样,选一个读的最好的,等会读给全班同学听。

(4)、老师采访读的好的同学,问问他把哪个词读重了,为什么这么读?
(5)、全班再读此节。

c、学生自读第四节。

用打擂台赛的方式充分读这一节。

突出读“千万”、“大”。

6、再次合作学习:“全家人为什么天天随着天气预报,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实为学生自由再读儿歌)
●四、齐读儿歌。

●五、拓展:
1、学了这首儿歌,知道了什么?
2、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首小诗,表达家人之间是怎样互相关心的?
3、同唱一首自编的“幸福”歌。

歌词:我的家庭真幸福,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大家相互都关心,每天过得很开心。

板书设计:
爸爸
奶奶妈妈我
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