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壁型海岸相

合集下载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 潮坪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作用,潮汐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征。 ❖ 潮间带可分为发育于低潮面附近的沙坪、发育于高潮面附近
的泥坪、以及位于而这之间的混合坪。潮间带沉积物以细砂、 粉砂及泥质为主,发育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及砂泥薄互 层层理。 ❖ 潮上带以咸水沼泽发育为特征,植物根系发育。暴露成因的 沉积构造发育。
低能的泥质海岸剖面,但以砂质无障壁海岸相最常见。 6.多为正常海相狭盐度生物,但破碎者多。
四、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类型及 沉积特征
(一)概述
1、概念:浅海海滨广泛被正地形(凸地形)隔开, 海水流动受限制,这种海岸和有障壁海岸称为陆表 海。
2、特征 (1)水动力:波浪作用较弱,主要受潮汐作用影 响,水的能量较低 (2)不正常:干旱—咸化 潮湿—淡化 (3)气体发生异常:海水循环造成的生物不发育, 等异常
3.障壁岛 (1)广义的:作用的障壁岛 (2)狭义的:一种狭长形的离开水面的一种不平行海岸线分
布,与海岸之间有泻湖,对泻湖起屏障作用,称为障壁岛
过去常称:堡岛、堤岛
障壁滩;比障壁岛短、低
障壁砂坝; 一般所说障壁岛都属于广义。
4.次一级环境 潮坪—中-低环境 在潮坪上有潮渠,潮溪—较高能的环境 潮汐通道—高能
3. 入潮口和 潮汐三角洲
入潮口和 潮汐三角洲
4. 泻湖(Lagoon)
❖ 位于障壁岛之后朝陆一侧,由入潮口与广海连接。与潮坪或沼泽 沉积密切共生。平行海岸线延伸,由障壁岛使它广泛隔开,但也 有与广海相连。障壁海岸占全世界海岸的13%
• 沉积物一般为纹层状的粘土和细粉砂,在潮湿气候下,富含有机 质,富含黄铁矿结核;在干旱气候下,有机质含量较低,并常见 周期性干化证据;
(三) 障壁泻湖沉积的垂向序列

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2.砂体的形态常成席状,分布较稳定。砂岩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高。砂 岩中常夹介壳碎片组成的透镜体。 3.沉积构造上有冲洗层理、槽状层理、板状及浪成交错层理,有浪成波痕 和修饰波痕,生物扰动构造及遗迹化石从下向上渐少。
4. 具有双向或多向的古流向。
5.按波浪能量的高低可产生高能的砾质海岸剖面、中能的砂质海岸剖面和 低能的泥质海岸剖面,但以砂质无障壁海岸相最常见。 6.多为正常海相狭盐度生物,但破碎者多。
4. 临滨 (Shoreface):


平均低潮线至正常浪基面之间的地带;
上临滨以砂质沉积为主,发育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受波浪 影响、回流底流影响——浪成波痕、流水波痕,粒度概率曲 线:两段组成、陡、分选好。
下临滨以粉砂质沉积为主,发育水平纹层和小型沙纹层理,生 物扰动构造发育。

下临滨地带有时有大型丘状交错层理,这是风暴浪作用的产 物。
二、海岸环境分类
三、无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类型
(一)概述 1.概念:广海型海岸,连通性好,无障壁。 范围:浪基面—暴风浪(风暴时的浪)所能达到的上限 之间,主要为陆源砂。受波浪、海浪、潮汐作用影响。 2.亚环境
3.水动力学特征:正常情况下波浪中水质点作圆周运动,
表层运动速度快,底层由于海底阻止,运动速度慢,
四、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类型及 沉积特征
(一)概述
1、概念:浅海海滨广泛被正地形(凸地形)隔开, 海水流动受限制,这种海岸和有障壁海岸称为陆表 海。
2、特征 (1)水动力:波浪作用较弱,主要受潮汐作用影 响,水的能量较低 (2)不正常:干旱—咸化 潮湿—淡化 (3)气体发生异常:海水循环造成的生物不发育, 等异常
(二) 障壁海岸主要由三个地貌单元组成:
平行海岸线的障壁岛、

第17_滨岸潮坪相

第17_滨岸潮坪相

37
潮间带是潮坪的主要部分,可称潮间坪。 潮间带是潮坪的主要部分,可称潮间坪。在 地形平缓、潮差较大的情况下, 地形平缓、潮差较大的情况下,潮间坪的宽度十分 广阔。 广阔。
泥坪: (1)泥坪:在潮间坪的高潮线附近是低能 环境,泥质沉积为主。 (2)混合坪:二者间的过渡带能量中等, 混合坪: 具砂泥质沉积。 砂坪: (3)砂坪:低潮线附能量高,砂质沉积为 主;
16
2、前滨带(foreshre zone) 、前滨带( )
平均低潮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平均低潮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地区。相当 于冲洗回流带。地势一般平坦而微向海倾斜。一般 于冲洗回流带。地势一般平坦而微向海倾斜。 20° 30° 为2°--3°,高波能砾质海滩可达 20°~30°。 --3 (2)沉积物常为成熟度极好的纯净石英砂。磨圆 沉积物常为成熟度极好的纯净石英砂。 和分选很好。 和分选很好。 (3)前滨带发育特征的冲洗交错层理,其细层倾 前滨带发育特征的冲洗交错层理, 冲洗交错层理 角平缓,层系组低角度相交。 角平缓,层系组低角度相交。
19

4、风成沙丘带 、
(1)风成沙丘主要分布在与后滨相连的海岸带的 风成沙丘主要分布在与后滨相连的海岸带的 向陆侧。 向陆侧。被风暴浪搬运到后滨的砂长期暴露在地 表,经海风的不断改造可形成风成沙丘。美国西 海岸的海岸风成沙丘带宽度可达4.5~9km。 (2)主要由石英组成,分选极好,大多数为细到 主要由石英组成,分选极好, 主要由石英组成 中粒级。颗粒磨圆度是海滩砂中最好的。 中粒级。颗粒磨圆度是海滩砂中最好的。可有角 度较陡的风成沙丘交错层理。 度较陡的风成沙丘交错层理。 风成沙丘交错层理
2
2、陆源碎屑海岸环境的分类
根据波浪、 根据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滨海环境影响 的相对重要性,将滨海环境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的相对重要性,将滨海环境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波浪作用为主的滨岸环境 )波浪作用为主的滨岸环境 2)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坪环境 )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坪环境 3)障壁岛型海岸环境:地形分异明显,为障壁岛、 )障壁岛型海岸环境:地形分异明显,为障壁岛、 型海岸环境 泻湖、海滩、潮坪、进潮口、 泻湖、海滩、潮坪、进潮口、潮汐三角洲等多种 亚环境组成的复合体系。 亚环境组成的复合体系。

(完整版)无障壁海岸沉积相

(完整版)无障壁海岸沉积相
海洋波浪波长一般为40~80m。波浪作用随水深而 急剧减小,大致在1/2波长的深度波浪作用已接近于零, 因此海洋波浪基准面大致在20~40m。海洋中也可出现 波长为400m的巨浪,故一般认为200m水深是波基面的理 论深度,也是划分浅海下限深度的依据之一。
二、亚相类型及特征
按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可将滨
2.后滨亚相 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潮上带,平时
暴露地表经受风的作用,只有在特大高潮或风暴浪时 才被海水淹没。
后滨亚相沉积物是具平行层理的砂,粒度较沙丘 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可见小型交错层理。风暴期 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附近因水的分选可使重矿物集 中而形成砂矿。
3.前滨亚相 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地形平坦,
近滨上部发育有大量砂质沉积物,并发育较大规模的交 错层理,愈向岸愈多,愈向海的深水部位交错层理渐少, 而生物搅动构造增多,且出现水平纹层。愈向近滨下部 沉积物越细,并逐渐过渡为更细粒泥质沉积。
三、垂向层序 在海岸发展的地史进程中,随着海进、海退的发
生,可以形成进积型和退积型的海岸垂向沉积层序。 一般来说,在古代地层剖面中以进积型垂向层序最常 见。
岸相划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和近滨四个亚相。
1.海岸沙丘亚相 位于潮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时潮水所到
达的最高水位。 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
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 常呈长脊状或新月形,宽可达数km,其沉积物的圆度 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具大型 槽状交错层理
第二节
无障蔽型海岸沉积相
(Introduction to marine facies)
海岸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无障壁 型海岸和障壁型海岸。

沉积相名词解释

沉积相名词解释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6)数学模式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侧向移动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

(单河道≤1,多河道>1)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

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6-海相组解析

6-海相组解析
2.无障壁海岸沉积相划分和特征 (1)风成沙丘亚相 (2)后滨亚相 (3)前滨亚相 (4)迎滨亚相
1)自下而上:近滨亚相粉—细粒砂岩、泥岩;前滨亚相分选性 好的中—细粒砂岩;后滨亚相中--粗砂岩。 2)以前滨亚相沙体为标志性产物,沙体呈席状,分布较稳定。 3)沉积构造上有冲洗层理、槽形层理、双向交错及浪成交错层理 4)具有双向或多向的古流向 5)高能的砾质海岸剖面、中能的砂质海岸剖面和低能的泥质海岸 剖面 6)多为正常海相狭盐度生物
(二) 有障壁海岸相
1.有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基本特征 1)向陆一侧处于半封闭、局限流通状态,波浪作用不明显。 2)水体盐度异常。 3)生物多为广盐度生物。
2.有障壁海岸沉积相划分和特征
1)泻湖亚相:为海岸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挡的浅水盆地。以 潮 汐通道与广海相通或与广海呈半隔绝状态。
低能环境:沉积物以细粒陆源物质和化学沉积物为主 盐度变化范围大:障壁岛遮挡,泻湖水体蒸发,淡水注入 广盐性生物最发育:生物群种属和数量急剧减少,个体小, 壳变薄
1.潮坪相
潮坪位于潟湖周围、障壁岛内侧及其上部、多湾海岸区或河口湾 上。
2.局限台地相
位于障壁岛后面的潮下地区,本体是潮下低能带。
3.开阔台地相
台地顶部水平或近于水平、水循环良好和能接受碳酸盐沉 积的陆 表浅水区域称为开阔台地。
1.3. 海底地形 陆棚(大陆架):平均坡度0.7°,宽度0--1500千米, 平均74千米;深0~200m 。 大陆坡:坡度4°--7°;宽20--90km;深200--2450m 陆 隆:坡度0.01°—0.07°;宽度300--400km; 深度1400--3700m 深海沟:深度 >6000m; 坡度大; 洋 盆:面积占海洋的80%;深2450--5750m。

7-21障壁岛泻湖潮坪河口湾相

7-21障壁岛泻湖潮坪河口湾相
主要沉积环境acies with barrier)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障壁岛、泻湖、潮坪和 河口湾沉积特征 古代海岸碎屑沉积鉴别标志 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第一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一、沉积环境
障壁岛、泻湖、潮坪及河口湾沉积(又称堡岛体系)位于海 陆过渡区或海相组,是个综合体系,关键环境是障壁岛。
Offshore–transition zone: from mean storm wave base to mean fairweather wave base
前滨
临滨
滨外过渡带
远滨
(内陆棚)
(外陆棚)
后滨
Nearshore zone: including shoreface and foreshore
1、障壁岛的概念
海浪造成的长而低的、狭窄的沙岛。以其对海水的遮拦 作用而构成潟湖的屏障。
障壁岛沉积体系是受障壁的遮挡作用在海岸带发育起来的, 主要有3种沉积环境:
①与海岸近于平行的一系 列的障壁岛(堡岛链);
②潮汐水道系统,它连接 着岛后泻湖、潮坪与广海, 其中包括进潮口、潮汐三 角洲和潮道。
③障壁岛后的潮坪和泻湖。
柞水中泥盆统 滨海相 沉积构造
青鱼刺层理(潮间带下部—潮下带,涨潮流速 与退潮流速基本相当时出现,一般情况难以见到)
3、碎屑潮坪沉积特征
3)粒度特征
粒度细、分选好; 砂坪的粒度概率图 类似于河流砂体。
4)生物化石
种类少、数量多; 海陆生物混生; 半咸水生物和广盐性生物多; 生物主要发育在潮上以及潮间坪
在障壁岛内侧,因与广海呈半隔绝状态,波浪作用微弱, 但潮汐作用的影响可在潟湖周围广阔而平坦的坪地上,形成宽阔 的潮汐带,称为潮坪。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9障壁海岸相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9障壁海岸相
一次浊流沉积形成岩性的递变,具有完 整/不完整的鲍马序列。
浅水/深水化石共生;深水相遗迹化石常见。
特殊沉积构造,递变(粒序)层理,沙纹交错 层理,水平层理;变形层理,重荷模,沟模,槽 模等。无大型交错层理,暴露标志。
一次浊流沉积呈层状,分布稳定;连续的浊流 沉积形成均匀的粗/细交替的韵律沉积。
4-5-3浊流沉积的海底扇模式
潮汐有关层理特征及其成因: 潮汐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
羽状层理(青鱼骨刺交错层)
束状交错层
潮坪沉积的剖面结构:
现代潮坪沉积实例:
现代潮坪沉积实例:
1古代潮坪沉积实例:
古1代潮坪沉积实例:
古1代潮坪沉积实例:
4-5 浊流沉积和海底扇
4-5-1 有关概念: 浊流:由沉积物与水充分混合,在重力作用 下,沿斜坡向下流动的一种高密度流 体。属于水下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
第四章 陆源碎屑沉积相模式
4-4 障壁海岸相 (BARIER COAST) 4-4-1 障壁海岸的环境特征
障壁海岸,又称堡岛海岸,是指由于海岸 外存在一种障壁地形,如砂坝、滩、礁等,使 得近岸地区与广海绝或半隔绝,海水流通和 循环受到限制。因此,波浪作用较弱,受潮汐 作用影响较大,环境能量不高,盐度不正常 (淡化、咸化),生物不正常。
浊积岩(turbidites): 由浊流搬运沉积而形成的一套沉积岩组合
(不是岩石类型名称)。 按形成环境: 浅水浊积岩,深水浊积岩,湖泊浊积岩 按岩石类型: 陆源碎屑浊积岩,钙屑浊积岩,火山碎屑浊积岩
4-5-2 浊积岩的特征:
连续的粗粒沉积岩(砾岩,砂岩/粒屑灰 岩)与细粒沉积岩(泥岩、页岩、粉砂岩/ 泥灰岩,灰泥岩)互层。砂岩为杂砂岩,杂 基含量15-40%,成分/结构成熟度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