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 潮坪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作用,潮汐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征。 ❖ 潮间带可分为发育于低潮面附近的沙坪、发育于高潮面附近
的泥坪、以及位于而这之间的混合坪。潮间带沉积物以细砂、 粉砂及泥质为主,发育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及砂泥薄互 层层理。 ❖ 潮上带以咸水沼泽发育为特征,植物根系发育。暴露成因的 沉积构造发育。
低能的泥质海岸剖面,但以砂质无障壁海岸相最常见。 6.多为正常海相狭盐度生物,但破碎者多。
四、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类型及 沉积特征
(一)概述
1、概念:浅海海滨广泛被正地形(凸地形)隔开, 海水流动受限制,这种海岸和有障壁海岸称为陆表 海。
2、特征 (1)水动力:波浪作用较弱,主要受潮汐作用影 响,水的能量较低 (2)不正常:干旱—咸化 潮湿—淡化 (3)气体发生异常:海水循环造成的生物不发育, 等异常
3.障壁岛 (1)广义的:作用的障壁岛 (2)狭义的:一种狭长形的离开水面的一种不平行海岸线分
布,与海岸之间有泻湖,对泻湖起屏障作用,称为障壁岛
过去常称:堡岛、堤岛
障壁滩;比障壁岛短、低
障壁砂坝; 一般所说障壁岛都属于广义。
4.次一级环境 潮坪—中-低环境 在潮坪上有潮渠,潮溪—较高能的环境 潮汐通道—高能
3. 入潮口和 潮汐三角洲
入潮口和 潮汐三角洲
4. 泻湖(Lagoon)
❖ 位于障壁岛之后朝陆一侧,由入潮口与广海连接。与潮坪或沼泽 沉积密切共生。平行海岸线延伸,由障壁岛使它广泛隔开,但也 有与广海相连。障壁海岸占全世界海岸的13%
• 沉积物一般为纹层状的粘土和细粉砂,在潮湿气候下,富含有机 质,富含黄铁矿结核;在干旱气候下,有机质含量较低,并常见 周期性干化证据;
(三) 障壁泻湖沉积的垂向序列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摘要: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论述关键词:沉积体系;沉积特征;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岩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滨岸储层沉积学分析课件

滨岸储层沉积学分析课件

现代潮坪
现代潮坪
潮坪
主潮道
分支潮道
涨潮流
潮坪
现代潮坪
潮坪
潮坪(泥坪)
潮上
现代潮坪
潮下 潮坪(沙坪)
现代潮坪
潮坪(沙坪)
潮道 泻湖 障壁岛
潮下
现代泻湖
潮下
潮间
潮下低能 (泻湖)
潮下高能现代泻湖源自现代泻湖现代泻湖现代泻湖
障壁岛之间的潮道的侧向迁移示意图
理想的潮坪沉积层序
湘中早石炭世岩测水组早期相古地理图(研究实例)
海蚀崖
海岸带波浪底部水体运动及沉积物移动状况
高能的无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划分示意图
高能的无障壁海岸的水动力状况、物质搬运 沉积特征和环境划分模式图
来自美国上白垩统 的砂质无障蔽海岸
的进积层序实例
来自美国上泥盆统的泥质无 障蔽海岸的进积层序实例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陆棚—陆源碎屑滨岸沉积序列和有利储层发育位置
湖南省金竹山 测水组有障壁 海岸沉积相柱 状图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陆棚—陆源碎屑滨岸沉积模式和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有障蔽海岸(潮坪)
特点:以潮汐作用为主 分类:高潮坪(潮差> 5m)
中潮坪(潮差= 3- 5m) 低潮坪(潮差< 3m)
有障蔽海岸沉 积环境示意图
德国北部亚德湾潮坪一角
德国北部亚德 湾潮坪的一角
1.陆地 2.潮间带 3.潮下带 4.等深线( 5m)
海洋环境的深度分带
滨岸沉积体系
分类: 1.无障壁海岸 2.有障壁海岸
无障壁海岸(海滩)
特点:以波浪作用为主 分类:砾质海滩(高能)
砂质海滩(中能) 泥质海滩(低能)
现代海滩
现代海滩

沉积相环境划分方案补

沉积相环境划分方案补

常见原生原生沉积构造:1)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2)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3)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平面但互不平行。

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状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

波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上下界面平行或相交。

(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大型波状交错层理)特殊形态及成因的交错层理:a.爬升波纹(沙纹)交错层理(上叠波纹交错层理):沙波迁移同时有悬浮物供给。

同相位爬升波纹层理(波纹纹理基本平行);【波纹=沙纹】迁移爬升波纹层理(Ⅰ型:背流面与向流面均保存良好;Ⅱ型:仅保存背流面,向流面侵蚀)b.浪成波纹(沙纹)交错层理:c.冲洗交错层理d.丘状交错层理e.风成交错层理4)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5)替变层理6)韵律层理7)块状层理小水流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浪成波痕层理,沟槽充填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风成沙丘交错层理爬升波痕层理,递变层理(正向递变层理,反向递变层理)平行层理均匀层理(块状层理):快速堆积,安静环境快速堆积,或原生层理破坏。

水平纹层:低能安静环境。

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能量强弱交替环境下形成,发育于潮汐环境中,但不是潮汐环境特有产物,在滨湖、三角洲前缘、河流等环境中也常见到。

水平互层层理:近水平的不同成分的沉积层交互,形成于各种环境中。

韵律层理:成分、颜色、结构不同,厚度小于5mm的纹层重复交互。

叠瓦状构造生物礁:1、斑礁(点礁或补丁礁):小而园的形态。

2、塔礁:锥形。

3、堡礁:有泻湖将其与海岸隔开。

4、岸礁:固着于海岸上。

5、环礁:包围一个泻湖。

生物丘:局部的原地生长生物;生物层:侧向广泛的原地生长生物。

根据生物特征不同分为3种岩石类型: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

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生物礁可分为:浅斜坡灰泥丘、园丘礁缓坡或台地、边缘骨架礁三种类型。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讲解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讲解
④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
辛集组
SQ12
凤山组
SQ8 SQ11 SQ9
张夏组 固山组
SB
长山组
SQ7
SQ6
徐庄组
SQ10
PT马鞍山组
河南登封剖面,寒武系辛集 组/马鞍山组剖面
张夏组
SQ7
徐庄组
SQ6
海 陆 过 渡 三 角 洲 沉 积 模 式
SQ5 SQ4 SQ3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SQ2 SQ1
此界面为海盆与 陆盆转换面
太原组
本溪组
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
三角洲沉积模式
海侵上超层序不整 合界面是以海侵面构筑 的层序不整合界面,形 成海侵上超不整合界面 的时期是盆地演化处于 海平面的主体上升时期, 其形成代表了盆地的构 造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同 步。
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
山西宁武剖面; 山东章丘 剖面;太原西山剖面 山西阳泉剖面;滨古 26 井 山东枣庄薛城袁家寨剖 面;滨古 26 井;庆古 2 桩古 28 井
生物灰岩 河口坝中的变形层理
潮上、潮间、潮下浅滩、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海湾、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北京西山剖面下花园组剖面结构
新乡煤矿剖面,石千峰组
J1
SB
济源侏罗系辫状河沉积序列
雨痕 河南渑池剖面,寒武系 交错层理
(3)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山西阳泉剖面毛庄组-徐庄组 台地潮坪沉积剖面结构 博山东黑山剖面,下石盒子组
水下分流河道平行层理
河南渑池剖面,朱砂洞组
大 陆 体 系 组
曲流河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山西宁武陈家半沟剖面;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 辽宁瓦房店磨盘山剖面 北京平泉山弯子剖面 王斜 95 井;北京西山侏 罗系剖面; 河北峰峰剖面

(完整版)无障壁海岸沉积相

(完整版)无障壁海岸沉积相
海洋波浪波长一般为40~80m。波浪作用随水深而 急剧减小,大致在1/2波长的深度波浪作用已接近于零, 因此海洋波浪基准面大致在20~40m。海洋中也可出现 波长为400m的巨浪,故一般认为200m水深是波基面的理 论深度,也是划分浅海下限深度的依据之一。
二、亚相类型及特征
按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可将滨
2.后滨亚相 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潮上带,平时
暴露地表经受风的作用,只有在特大高潮或风暴浪时 才被海水淹没。
后滨亚相沉积物是具平行层理的砂,粒度较沙丘 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可见小型交错层理。风暴期 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附近因水的分选可使重矿物集 中而形成砂矿。
3.前滨亚相 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地形平坦,
近滨上部发育有大量砂质沉积物,并发育较大规模的交 错层理,愈向岸愈多,愈向海的深水部位交错层理渐少, 而生物搅动构造增多,且出现水平纹层。愈向近滨下部 沉积物越细,并逐渐过渡为更细粒泥质沉积。
三、垂向层序 在海岸发展的地史进程中,随着海进、海退的发
生,可以形成进积型和退积型的海岸垂向沉积层序。 一般来说,在古代地层剖面中以进积型垂向层序最常 见。
岸相划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和近滨四个亚相。
1.海岸沙丘亚相 位于潮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时潮水所到
达的最高水位。 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
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 常呈长脊状或新月形,宽可达数km,其沉积物的圆度 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具大型 槽状交错层理
第二节
无障蔽型海岸沉积相
(Introduction to marine facies)
海岸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无障壁 型海岸和障壁型海岸。

无障壁海岸现代沉积研究

无障壁海岸现代沉积研究

无障壁海岸现代沉积研究前言海岸带或滨岸带是指风暴潮面到浪基面之间的范围。

这一地带是人们最容易直接接触的,也是目前研究最好的地方。

海岸带实际上就是分隔大陆与开阔海的过渡地貌单元。

换几句话说,也就是连接大陆和与开阔海的过渡带或者是纽带。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包括三角洲,是专指除了三角洲之外的海滨带,也可以把它称为滨海,也是一种过渡带。

海岸带缺乏河流作用,其主要的水动力来源是波浪和潮汐作用。

其中海岸线平直,向广海没有障壁。

波浪是这类海岸的主要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很强,这类海岸也被称为无障壁海岸。

另外,按照沉积类型可以把海岸分为侵蚀海岸和沉积海岸,沉积海岸可进一步分为砾质,砂质,泥质海岸;按能量分可分为高能海岸和低能海岸。

正文金沙滩为典型的无障蔽高能海岸沉积,根据水动力和地貌特征也可划分出不同的相带:1、海岸沙丘该相带主要分布在潮上带向陆一侧。

即特大风暴期潮水所能达到的最高水位,是海岸沙丘的下界。

在金沙滩地区该相带总体上不发育,受人工改造,仅局部可见小的风成沙丘。

2、后滨亚相位于平均高潮线之上,海岸沙丘的外侧,该相带较窄,平时暴露在地表经受风化作用,只有在特大高潮和风暴浪时才能被海水淹没。

沉积物以砂为主,比海岸沙丘粒度略粗,但分选较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并可见贝壳,且凸面朝上,零星地见到生物潜穴和球粒构造。

3、前滨亚相位于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地形平坦,起伏小,逐渐向海倾斜。

本区前滨亚相保存良好。

金沙滩处沉积物较粗,主要有砾石、租砂、细砂及粉砂,属砂砾质海岸。

金沙滩的物源来自于乐北部的凤凰山,从张屯嘴附近向西南方向到金沙滩,沉积物的粒度逐渐变细,可以说明这一点。

沿途见到的沉积构造有浪成波痕、障碍痕、气泡沙被改造后的形成的坑丘构造、裂流痕及反序的水位痕(沿着水位痕方向由东北至西南方向砾石的含量逐渐减少,沙粒的粒径逐渐变细,分选逐渐变好。

)。

4、近滨亚相位于平均低潮线与波基面之间的潮下带,只有在达到月最低潮时其上部才能出露。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完整版)3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解析
❖ 沉积物主要为纯净的砂,磨圆和分选均较好;粒度累积曲线: 两段组成、斜率大——分选好
❖ 有时有重矿物富集,有时有生物介壳组成的介壳滩;
❖ 平行层理发育。具特征的冲洗交错层理(层面之间交角小, 又称低角度交错层理),不对称波痕,浅水标志—冲刷、流 痕,有时见气泡沙构造
❖ 沿岸砂坝发育。
4. 临滨 (Shoreface):
5.沉积类型(1)陆源:砂质、泥质 (2)碳酸盐岩
(二) 障壁海岸主要由三个地貌单元组成:
❖ 平行海岸线的障壁岛、 ❖ 泻湖及其周围的潮坪 ❖ 连接开阔海与泻湖的海水通道—进潮口及潮
汐三角洲等。
1. 障壁岛
❖ 障壁岛是一些狭长形的高出水面的砂体,平行海岸线分布。当沙咀、 沙坝等在波浪作用下继续堆积以致充分暴露出水面时,便开始形成障 壁岛。
40o。 ❖ 常有重矿物富集
2. 后滨 (Backshore):
❖ 后滨是海滩的上部,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只有特大 风暴潮或异常高潮期才会受到波浪影响,地势比较平 坦。
❖ 砂质沉积为主;重矿物富集(位于向后滨上界附近, 或在靠近沙丘的底部产出),特大风暴搬运、分选搬
❖ 运,重的近,轻的远。 ❖ 发育水平纹层 、小型交错层理。有时也有低角度交错
层理;有暴露成因的标志,如雨痕、干裂等。
❖ 后滨地区常发育海滩脊,一般位于后滨区的高潮线附 近,由砂、砾和介壳组成。
❖ 周期性被水淹没,通常干旱,可形成虫孔、生物潜穴
3. 前滨 (Foreshore):
❖ 前滨是海滩较低的(下部)或外部的逐渐向海倾斜的地带。 位于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是海滩的主体部分;
❖ 一般来说,出露水面的我们称障壁岛,未出露水面的我们称障壁砂坝; ❖ 障壁岛包括风成沙丘、海滩(后滨和前滨)、临滨及冲越扇四种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砂体的形态常成席状,分布较稳定。砂岩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高。砂 岩中常夹介壳碎片组成的透镜体。 3.沉积构造上有冲洗层理、槽状层理、板状及浪成交错层理,有浪成波痕 和修饰波痕,生物扰动构造及遗迹化石从下向上渐少。
4. 具有双向或多向的古流向。
5.按波浪能量的高低可产生高能的砾质海岸剖面、中能的砂质海岸剖面和 低能的泥质海岸剖面,但以砂质无障壁海岸相最常见。 6.多为正常海相狭盐度生物,但破碎者多。
4. 临滨 (Shoreface):


平均低潮线至正常浪基面之间的地带;
上临滨以砂质沉积为主,发育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受波浪 影响、回流底流影响——浪成波痕、流水波痕,粒度概率曲 线:两段组成、陡、分选好。
下临滨以粉砂质沉积为主,发育水平纹层和小型沙纹层理,生 物扰动构造发育。

下临滨地带有时有大型丘状交错层理,这是风暴浪作用的产 物。
二、海岸环境分类
三、无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类型
(一)概述 1.概念:广海型海岸,连通性好,无障壁。 范围:浪基面—暴风浪(风暴时的浪)所能达到的上限 之间,主要为陆源砂。受波浪、海浪、潮汐作用影响。 2.亚环境
3.水动力学特征:正常情况下波浪中水质点作圆周运动,
表层运动速度快,底层由于海底阻止,运动速度慢,
四、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类型及 沉积特征
(一)概述
1、概念:浅海海滨广泛被正地形(凸地形)隔开, 海水流动受限制,这种海岸和有障壁海岸称为陆表 海。
2、特征 (1)水动力:波浪作用较弱,主要受潮汐作用影 响,水的能量较低 (2)不正常:干旱—咸化 潮湿—淡化 (3)气体发生异常:海水循环造成的生物不发育, 等异常
(二) 障壁海岸主要由三个地貌单元组成:
平行海岸线的障壁岛、
泻湖及其周围的潮坪 连接开阔海与泻湖的海水通道—进潮口及潮
汐三角洲等。
1. 障壁岛

障壁岛是一些狭长形的高出水面的砂体,平行海岸线分布。当沙咀、 沙坝等在波浪作用下继续堆积以致充分暴露出水面时,便开始形成障
壁岛。 Biblioteka 一般来说,出露水面的我们称障壁岛,未出露水面的我们称障壁砂坝; 障壁岛包括风成沙丘、海滩(后滨和前滨)、临滨及冲越扇四种沉积
第五节 无障壁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主讲:邵龙义教授
介绍内容
一、海洋环境的一般特征 二、海岸环境分带 三、无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类型 四、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类型
一、海洋环境一般特征
1、水介质动力条件:波浪、潮汐、洋流; 2、水介质化学参数: 正常盐度3.5%,但可因天气及地理位置影响而变化 温度-2—30℃,海底温度-1—4℃。 生物特征:0—200m底栖生物为主;200m以下为浮游生物区。 3、海底地形特征:分三部分: 陆棚(大陆架):0—200m,坡度1—2度。 大陆斜坡:陆壳与洋壳的过渡带,200—2500m。 大洋盆地:洋壳,>2500m。 4、环境分带:海岸环境,浅海陆棚、大陆斜坡及深海环境;
后滨带往上经风的改造而成的低沙丘地区;形状: 长脊状、新月形。 细—中粒砂沉积为主; 分选磨圆好;离散度略向正偏。 大型风成沙丘交错层理,前积层相当陡,可达 30— 40o。 常有重矿物富集

2. 后滨 (Backshore):



后滨是海滩的上部,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只有特大 风暴潮或异常高潮期才会受到波浪影响,地势比较平 坦。 砂质沉积为主;重矿物富集(位于向后滨上界附近, 或在靠近沙丘的底部产出),特大风暴搬运、分选搬 运,重的近,轻的远。 发育水平纹层 、小型交错层理。有时也有低角度交错 层理;有暴露成因的标志,如雨痕、干裂等。 后滨地区常发育海滩脊,一般位于后滨区的高潮线附 近,由砂、砾和介壳组成。 周期性被水淹没,通常干旱,可形成虫孔、生物潜穴
3.障壁岛 (1)广义的:作用的障壁岛 (2)狭义的:一种狭长形的离开水面的一种不平行海岸线分 布,与海岸之间有泻湖,对泻湖起屏障作用,称为障壁岛 过去常称:堡岛、堤岛 障壁滩;比障壁岛短、低 障壁砂坝; 一般所说障壁岛都属于广义。 4.次一级环境 潮坪—中-低环境 在潮坪上有潮渠,潮溪—较高能的环境 潮汐通道—高能 5.沉积类型(1)陆源:砂质、泥质 (2)碳酸盐岩
(三)无障壁海岸-碳酸盐海岸 -清水海岸
碳酸盐(沉积)无障壁海岸 广海型 碳酸盐难以过饱和而沉积,清水沉积,主要 靠生物沉积


1 前滨 生物介壳堆积形成介壳滩


2 礁屑平台 珊瑚礁碎屑堆积成平台状
3 砾石层 来源于基岩 大部分来源于生物
(四) 无障壁海岸相鉴别标志
1.无障壁海岸相或称广义的海滩相常保存于海退层序中,具有向上变粗的 剖面层序,即由近滨亚相的细粉砂岩、泥岩;向上变为前滨亚相的分选 好的中粒砂岩;再上为后滨亚相的粗砂岩、含砾砂岩。
3. 前滨 (Foreshore):



前滨是海滩较低的(下部)或外部的逐渐向海倾斜的地带。 位于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是海滩的主体部分; 沉积物主要为纯净的砂,磨圆和分选均较好;粒度累积曲线: 两段组成、斜率大——分选好 有时有重矿物富集,有时有生物介壳组成的介壳滩; 平行层理发育。具特征的冲洗交错层理(层面之间交角小, 又称低角度交错层理),不对称波痕,浅水标志—冲刷、流 痕,有时见气泡沙构造 沿岸砂坝发育。
呈椭圆形。 由于波浪、海浪、潮汐等作用,使海流向海岸运动, 若垂直于海岸流动则形成底流(海底回流),若斜交 海岸运动,则在海岸分解为沿岸流和底流。
4.沉积类型
陆源碎屑:主要,泥砂 碳酸盐岩:少,因广海碳酸盐滩的饱和沉淀
(二)无障壁海岸-陆源沉积的海岸 -浑水海岸
1. 海岸风成沙丘 (Eolian dune):
5.海滩沙脊


在高潮线附近粗砂碎屑物(砂、砾)形成的脊状堆积物,有 时有生物碎屑。可单个出现也可几条平行出现,暴风形成, 与下伏沉积物之间常有冲刷。 砂脊:底部水平层理、上部交错层理,组层向大陆倾斜,倾 角27—28度。 千尼尔砂岗(chenier):海滩砂脊相似,为废弃的海滩砂 脊,位于滨海沼泽泥炭、粘土之上(与海滩砂脊区别之处), 它将滨海和广海隔开,细砂、生物碎壳沉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