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名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课时安排:本册共16课时,每周一课时,共计16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加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演唱1. 歌曲:《春天里》、《小燕子》、《茉莉花》等。

2. 乐曲:《春江花月夜》、《梁祝》、《黄河大合唱》等。

第二单元:音乐知识与技能1. 学习简谱、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音符等。

3. 学习简单的声乐技巧、乐器演奏技巧。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与分析1. 欣赏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如《国际歌》、《蓝色多瑙河》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情感等。

第四单元:音乐实践与创作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实践活动。

2. 鼓励学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等。

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演唱、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音乐作品评价:评价学生演唱、演奏的音乐作品质量。

3. 音乐知识测试:定期进行音乐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乐器等。

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视频网站等。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4课时第四单元:6课时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意教学目标:一、“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画春意的音乐作品。

让咱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酷爱。

二、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

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画,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咱们在聆听进程中体验音乐丰硕的表现力。

3、演出《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拍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进程中学习切分节拍及乐句的重复、转变(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一、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二、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生态环保导入:同窗们,平时咱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咱们要加以保护。

(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画春天的词语?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一、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二、学唱曲调:(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2)学唱第一部份、温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份曲调。

3、学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情感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份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停止符。

五、演出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演出歌曲的处置。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温习歌曲《小鸟小鸟》一、分声部演唱歌曲。

二、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一、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二、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何等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按照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映山红》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映山红》教案
4.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5.增强文化自信:了解《映山红》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6.培养创新意识:在创编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简谱基础知识:音高、音长、节奏的识别与运用,特别是对附点音符、休止符的掌握。
3.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映山红》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特点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创编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映山红》进行创编,如改变节奏、旋律、演唱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情感体验:通过学习《映山红》,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简谱的视唱:学生在视唱时对简谱的快速识别和转换能力,特别是对复杂节奏的处理。
-歌曲的情感传达:学生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尤其是在集体演唱时的协调统一。
-创编活动中的即兴创作: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同时保持歌曲的原有风格。
举例解释:
-在视唱环节,教师需注意到学生对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不足,应通过分解练习和逐步合成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映山红》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映山红》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简谱基础知识复习:回顾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概念,巩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
2.学习《映山红》歌曲: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情感传达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歌曲背景,体会歌曲情感,并通过示范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时的情感表现力。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提供有趣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单元:音乐与我1. 活动一:音乐开胸怀- 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享并介绍原因。

- 教师介绍音乐的种类和风格,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2. 活动二:我们的歌声- 学生分组合作演唱一首小组歌曲。

- 教师辅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指导学生发声和合唱技巧。

第二单元:音乐世界1. 活动一:音乐之旅- 学生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 教师提供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2. 活动二:乐器比拼-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简易乐器并进行演奏比拼。

- 教师展示和演奏各种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1. 活动一:名曲赏析- 学生欣赏著名音乐作品,了解其背景和故事。

- 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演奏或编创动作表达音乐的情感。

2. 活动二:创意音乐-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可以使用乐器或身体发声。

-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三、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每个单元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小组评估:学生相互评价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

3. 教师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演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学生所需物品:纸、笔、乐器素材等。

2. 教师所需物品:音乐录音、乐器、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音乐与我 - 3课时2. 第二单元:音乐世界 - 4课时3.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 - 3课时六、教学反思通过在音乐课中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表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乐中使⽤的⾳按⼀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以⼀个⾳为中⼼(主⾳)构成⼀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调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从主⾳开始⾃低到⾼排列起来即构成⾳阶。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教版五年级下册⾳乐教案篇⼀:学戏曲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标: 1、让学⽣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引发学⽣们的学习兴趣,从⽽引发学⽣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导⼊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猜⼀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个戏种是流⾏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当:⼩⽣、花旦、⽼旦、丑⾓。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胆表现。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标: 通过⼩组学习的⽅式,使学⽣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

欣赏《报花名》进⼀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播放歌曲《看⼤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乐特点、代表剧⽬、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兰》。

教学⽬标: 通过⼩组学习的⽅式,使学⽣了解河北梆⼦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欣赏《花⽊兰》,进⼀步感受河北梆⼦的⾳乐特点。

对⽐欣赏豫剧《花⽊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音乐的表现手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 能够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2. 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3. 练使用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4. 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兴趣;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3. 聆听分析: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4. 练表达情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5. 创作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音乐表现手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第二课:节奏的感受与表现教学目标:- 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 能够通过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2. 进行身体动作练,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3. 研究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4. 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拍手、跳舞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节奏的注意;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节奏的概念和作用;3. 身体动作练: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4. 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5. 节奏合奏:分组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节奏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练和创作。

(以下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 (3)第一单元《(欣赏)冬猎》 (8)第一单元《(欣赏)鸿雁》 (12)第一单元《(欣赏)驯鹿》 (16)第一单元《(唱歌)长城放鸽》 (18)第一单元《(唱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20)第二单元《(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 (24)第二单元《(欣赏)瑶族舞曲》 (28)第二单元《(演奏)瑶族舞曲》 (33)第二单元《(欣赏)木鼓歌》 (37)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 (40)第二单元《(唱歌)阿喽喽》 (42)第三单元《(唱歌)看大戏》 (44)第三单元《(欣赏)花木兰》 (49)第三单元《(唱歌)西湖美》 (53)第三单元《(欣赏)故乡是北京》 (57)第四单元《(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64)第四单元《(欣赏)风》 (69)第四单元《(唱歌)送别》 (72)第四单元《(欣赏)迎春》 (75)第四单元《(欣赏)纸风车》 (78)第四单元《(唱歌)映山红》 (82)第四单元《音乐实践》 (84)第五单元《(唱歌)梅花》 (88)第五单元《(欣赏)梅花三弄》 (92)第五单元《(欣赏)渔舟唱晚》 (96)第五单元《(唱歌)静夜思》 (101)第五单元《(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105)第六单元《(活动)东郭先生与狼》 (109)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牧童之歌》 (115)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美丽的家乡》 (119)我的音乐网页《(选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122)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

2.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对河北民间音乐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河北,热爱家乡音乐的情感,唤起学生传承家乡音乐的热情,使家乡音乐更好的发扬光大。

2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汉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拓展。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XXX音乐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一课时XXX《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研究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

练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XXX《驯鹿》《冬猎》《鸿雁》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XXX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引见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甚么乐器演奏的?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引见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甚么乐器演奏的?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味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北国之春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第二课时:唱歌《美丽的家乡》第三课时:欣赏《驯鹿》《冬猎》;为音乐伴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准备:(一)教具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光盘。

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本单元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笔:学生通过学习本首歌曲感受到了北京的生活气息。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随笔: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随笔: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学生了解了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第三课时:学唱《阿喽喽》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一)教具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本单元难点: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班级学习l=bE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2、学唱歌曲《阿喽喽》(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