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号

称号一、定义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二、来历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璜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三、特征(一)时代印记东汉末年,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
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
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
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瑾号“竞雄”等。
(二)抒情色彩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名字称谓

知识 讲解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 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 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学而 时习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加冠之年,女子15岁及笄之年)。名和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晚辈平辈一般称名,对尊辈一般称字、号、籍贯、官职、封爵等。 B.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C.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汉文帝”是称谥号的;“宋仁宗” 是称庙号的;“乾隆”是称年号的。称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D.谥号,专指皇帝或诸侯、后妃、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评价称号。褒扬的帝王如文帝、武帝等,大臣如文忠、武穆;贬抑的帝王如”周幽王“”周 厉王“,“恶谥”的奸臣如秦桧为缪丑等。 答案:A 解析:平辈一般不称名。
号: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 人生追求的体现。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分为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
Eg:‘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
Eg:“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③称所厌弃、所轻视的人。
Eg:《指南录后续》:“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人(男20,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Eg: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王安石为王介甫,苏轼为苏子瞻,苏澈为苏子由。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Eg;“诸葛亮号卧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
Eg;“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Eg:‘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湖北襄樊);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空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被称为康南海。
Eg:清末有一副饱含讥讽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 起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太后自称“我 孝庄”,请问这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 什么错误。
“孝庄”是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称呼,活生 生的太后是不可能自称“孝庄” 的。
4、称谥号 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 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 “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征士,林则徐的谥号 为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 。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杨万里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如:孟襄阳、柳河东、王临川
为先贤。
【敬称2】称谓前加 “令”“尊”“贤”“仁”等表示对他人 尊称。
1.令尊:--2.令堂:--3.令爱:--4.令兄:--5.令婿:--6.令郎:--7.令妹:--8.令正:--9.尊公、尊君10.尊堂--别人的父亲 别人的母亲 别人家的女儿 别人家的兄长 别人家的女婿 别人家的儿子 别人家的妹妹 别人的妻子 对方的父亲 对方的母亲
7、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王右军(右军将军)、杜拾遗(左拾遗)、 刘宾客(太子宾客) 8、称爵名 如:武侯 (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相称) 9、称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陶彭泽、贾长江 10、称郡望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链接高考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I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 《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 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及长、雄 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 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 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 数百人。
1. 家父、家严、家君--2. 家母、家慈:-----3. 寒舍:-----4. 家兄:-----5. 舍妹:-----6. 舍弟:-----7. 犬子:-----8. 内子、内贤:--1. 自己的父亲 2. 自己的母亲 3. 自己的家 4. 自己的兄长 5. 自己的妹妹 6. 自己的哥哥 7. 自己的儿子 8. 自己的妻子。
【敬称】
【敬称1】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
称”。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
⑸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 的 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 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
答案 B
【谦称】
11、谦称与敬称 ⑴谦称 A、表示谦逊的自称: 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B.古帝王的自谦: 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 善)等 C、官吏的自谦: 下官、末官、小吏等 D、读书人的自谦: 小生、晚辈、晚生、不才、不佞、不肖等
E、称谓前加上“家”或者 “舍” 表示对自己的谦称
【小试牛刀】
1 、称杜甫为杜工部,左光斗为左忠 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官职 、 谥号 、 号 来称 呼人。
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 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 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在 什么年龄可以取字?
• • • •
A、男子20岁,女子16岁 B、男子16岁,女子14岁 C、男子20岁,女子15岁 D、男子20岁,女子14岁 答案( C )
如称李白为李太白,陶渊明为陶元亮等。
3、称号 ⑴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气或抒发某种情感; ⑵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自己取
李白: 青莲居士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苏轼: 东坡居士
杜甫: 少陵野老 陶渊明: 五柳先生 陆游: 放翁
李清照: 易安居士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2.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2.------“金兰之交”;
3.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4.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3.------“刎颈之交”; 4.------“患难之交”
5.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5.------“莫逆之交”; 6.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6.------“竹马之交”;
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 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B、号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气或抒发某种情感;对 人称号,是一种谦称。 C、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 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 角,故称“总角”。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 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贤侄 贤弟 仁兄等等
【贱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1. 《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 2.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3.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4.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 妇语!”
小试牛刀:
1、“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 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___等; 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 等。 令尊 家慈 2.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 以 ______、 _____ 、______ 来称呼人。 官职 谥号 号
人的称谓
Hale Waihona Puke 基本称谓1、直称姓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厌恶时。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幼时由父亲命名
2、称字: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者取字。
7.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9.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7.------“布衣之交”
9.-----“君子之交”;
8.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 8.------“忘年之交”;
古 代 年 龄 称 谓
1.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 2-3岁的儿童 3. 始龀------------ 刚换牙,指七八岁 4. 垂髫------------ 3~8岁的儿童 5.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束发------------ 男子十五岁 7. 豆蔻------------ 女子13 、14岁 8. 及笄------------ 指女子15岁 9. 破瓜、二八-- 女子16岁 10.加冠、弱冠-- 指的男子20岁 11.而立----------- 男子30岁 12.不惑---------男子 40岁 13.知命---------男子50岁 14.花甲---------60 岁 15.古稀---------70岁 16.耄耋---------80、90岁的老人 17、人瑞、期颐--- 一百岁
【特殊称谓】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 职业。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1. 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1.------“贫贱之交”;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嫡长子
中国古代 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问题:这是一副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答案:141岁 【上】花甲:60岁 花甲重逢:2个60岁 增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再加上21岁 60+60+21=141岁 【下】古稀:70岁 古稀双庆:2个70岁 更 多一度春秋:再加上1年 70+70+1=1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