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培养能够胜任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评价、监管、法律、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制定的。

通过采取多种主要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等,培养实践能力重、综合素质强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应该是关注的重要方面,培养方案也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评价等工作的能力;2.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经验;3.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4.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核心课程土地资源管理核心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四个核心模块:1.土地资源管理及评价模块:包括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与休闲农业、土地规划、土地价值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等;2.土地管理模块:包括土地利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管理、土地征地拆迁与补偿、土地占用审批管理、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土地资源保护等;3.土地法律法规等模块:包括土地管理法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土地确权登记等法律法规;4.计算机应用模块:包括GIS、RS、GPS和遥感技术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在课程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而言。

实践教学应该是通过模拟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有:1.场地实习。

通过到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土地服务三级等部门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及环保规划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方法。

2.学生研究性实践。

通过科研、项目或论文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实践和研究能力。

3.创新项目。

通过创新项目、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职业素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具体包括:1.熟悉土地管理与环境等相关法规政策;2.了解行业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不断增长知识并掌握新知识;3.积极践行社会公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4.具有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5.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当前的快速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高级人才培养的重点。

该专业是一项地理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能够计划、设计、实施、监督和管理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定位本专业是培养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及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基础环节之一。

该专业对土地的管理、规划和利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培养目标1.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有应对与全球问题的思考能力2.了解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方向性创新能力3.具备土地资源管理与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了解互联网运用4.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预见未来发展动态的能力,以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同时也希望底线学习如人文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

因此,培训的运用应注重理论教育与实际案例分析的并置,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田野实践来学习。

采用小组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以配合实验、课程报告等方式教学。

学生还要学习掌握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专业分流和职业发展本专业在当地政府和市场供给中都具有广泛需要,具体分为:1.土地规划与管理2.土地利用与开发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4.建筑方案设计与施工管理5.环保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土地知识产权与经济法7.科学技术与政策研究学生可选择后再就业,都有土地与资源监测机构,建筑设计单位,资源规划机构,环境保护机构,土地法律咨询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研究等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制定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医疗相关部门和科技公司等其他企业和机构的职业生涯。

六、学科前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304)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政治素养高,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具备现代治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差不多理论,把握土地治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运算机等差不多技能,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国土、城建、房地产、估价所、学校、科研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地籍治理、土地治理政策法规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差不多规格: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土地治理方面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运算机、地籍治理的差不多训练,具有土地开发利用与治理的差不多能力。

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1.把握治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差不多理论,具备地学、测量学、运算机、数学等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2.把握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制图、地籍治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3.具有土地利用与治理方面的差不多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治理及可连续进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现代社会经济进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治理的进展动态;6.把握一门外国语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差不多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制与学位学制:本科差不多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治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要紧课程主干学科:公共治理、环境科学技术、应用经济学要紧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治理学、土地经济学、测量学、不动产评估、土地法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学时、学分总体安排1.课程学时、学分①课程总学时2466学时,计137学分。

②必修课总学时为1818学时,共101学分,占总学时的73.7%。

③选修课总学时648学时,36学分,占总学时的26.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38学分。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4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必备的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制图、调查、评价、规划、估价、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律意识,能够在国土、测绘、城建、农业、房地产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规划、不动产登记、土地整治、土地估价、土地评价、国土数字化、土地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1. 素质(Quality)(1)思想政治素质(Q1):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坚持正确立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备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道德素质(Q2):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具有诚实守信良好品格,追求高尚道德境界,追求和谐人际关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人文素质(Q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有正确的审美观;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康美好的品格,较高的文化修养。

(4)科学素质(Q4):具有追求真理、严谨求是、崇尚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

(5)身心素质(Q5):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2. 知识(Knowledge)(1)专业知识(K1)K1-1:掌握土地调查评价、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土地信息采集与处理、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土地整治、土地行政管理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知识。

K1-2:掌握测绘、经济、地学、法律等土地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2017年青岛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青岛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s专业代码:120404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区域经济规划、不动产评估、土地整治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地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3)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估价、土地整治、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方法;(4)掌握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和房地产营销等资产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5)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现状、动态以及土地资源与房地产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信息获取、实验设计、实施、总结和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2.能力要求(1)具备将主干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的能力;(2)具有从事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和资源保护宣传工作的基本能力;(3)具有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4)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3.素质要求(1)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与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2)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强化了具有明显技术应用特色的“土地整理复垦与利用工程”、“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房地产评估与投资分析”、“土地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专业代码:120404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土地管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土管理、土地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物业管理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与工程设计、测量与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建库、房地产开发经营与估价、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毕业生。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学、土地信息学、土地规划学、房地产估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相关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土地管理问题等基本能力。

1.知识目标: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素养,树立牢固的专业价值观。

2.能力目标:具备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信息管理等专业技能,具备土地规划与工程设计专业技能。

3.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理论基础和初步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和分析各种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干学科管理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信息系统,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为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192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5学分,选修课程50学分,实践课程35学分。

2、选修课比例=(拓展选修学分小计30+通识选修课20+体育4+学科训练2+创新创业实践2+独立实验课选修0)/总学分160*100%=58/160=36.3% ;3、实践环节比例=(实践教育学分小计35+理论课附带的实验学时小计16/16)/总学分160*100%=36/160=22.5%。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级)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代码:120404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类:公共管理类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土地测量、土地制图、土地规划、不动产评估、土地资源评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规划、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复垦、土地调查、国土规划、地产开发、地籍管理及土地政策法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受到土地资源调查、利用规划、估价、整理与复垦、测绘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土地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及环境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及计算机技能;3、具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复垦、土地测量、土地评价与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土地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技能;4、具有土地整治、地籍管理、地产评估、土地市场调查及国土规划等专业能力;5、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资料收集、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6、初步具备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六、主要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进程表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教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永椿”教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一、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注:双学位授予资格按《西南林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七章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执行。

二、理论教学进程表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 培养目标与定位 • 课程体系设计 • 教学模式与方法 • 实践教学体系 • 教学质量保障 • 学生管理与服务 • 专业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培养目标与定位
专业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 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配 置、管理及保护等问题,涉及国土资源、房地产、农业、环境 等多个领域。
学籍预警
通过对学生学籍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如 学业预警、留级预警等。
学生资助与奖励
奖学金评定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其他表现,评定奖学金并予以 奖励。
助学金申请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时,可以申请助学金以减轻经济负担。
贷款申请与办理
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学校负责协助办理相关 手续。
建立教学档案
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建立教学档案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
数据。
教学质量监控
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背景
招聘具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确保教 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教师培训与发展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养目标
•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土地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土资源、房地产、农业、环境等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 设计与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定位
•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农业部门 、环境保护机构等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房地 产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同时,本专业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实验) 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部分。 基础实践:军事理论与训练、劳动、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思政实践、社会实践与 调查报告。 专业实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 地质地貌学实验和实习、 测绘学 C 实验和实习、 地籍测量实验和实习、土地资源调查实习、土地资源评价实习、不动产评估实验、基础 遥感实验、GIS 软件应用实验、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实验、3S 技术综合实习、土地整治 实习等。 综合实践:毕业(生产)实习及报告、毕业论文(设计) 。 学分分配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 174 学分。其中,必修课总学分 106.5、选修课学分 33、实践教 学学分 49,占总学分 28.2%。 教学进程(附表 1-5) 培养方案支撑体系 培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体系: 培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表
学时数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讲授 32 40 32 实验 16(读书) 8(读书) 学期 1 1 2 学院 马列 马列 马列 开课 开课 002 通 识 必 修 课 BK109003 BK109004 BK100005 BK100007 BK100008 BK102001 BK102002 BK108001 BK108002
培养要求 课程名称 GIS 设计与实现 GIS 设计与实现实验 土地节约集约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 房地产金融学 土壤退化与防治 不动产登记 土地大数据 土地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 军事理论及训练 劳动 思政实践 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 《地质地貌学》教学实习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 教学实 习 测绘学 C 教学实习 《不动产测量》教学实习 《土地资源调查、 地理信息系 统、 基础遥感》 综合教学实习 《土地资源评价、 农用地分等 定级》综合教学实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不动产 评估》综合教学实习 《土地整治》教学实习 《土地规划学》教学实习 创新创业实践 毕业实习及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H H H H H H M H M M H M M M M M M H H H M H H M H H M H A1 A2 A3 H A4 A5 M H M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高,具备现代管理学、经 济学、资源学、地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 算机等基本技能,土地调查评价规划整治、数字国土与信息技术、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 等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在 各级国土、城建、房地产、学校、科研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评估、土地利用 规划、土地整治、不动产管理、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的创新型、专业型高级专门人 才,可以在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 理信息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继续深造。 分解为 6 个子目标: 子目标 1:基本素质: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高、良 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修养; 子目标 2: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地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子目标 3:核心技能:具有土地调查评价规划整治、数字国土与信息技术、不同资 产经营与管理等核心技能; 子目标 4:实践能力: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土地调查评价规划整治管理、不 动资产经营与管理等实践能力; 子目标 5:创新创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子目标 6:工作发展能力:能在各级国土、城建、房地产、学校、科研部门以及相 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不动产管理、土地管理政策法规 等工作。 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 协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军事基本知识,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系统学习地学、测绘学、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经济、土地法学、资源信息技术等 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治及规划利用、数字国 土与信息技术、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等专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一定的创新精 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A)
课程体系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课程体系是由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专业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使学 生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组成。 课程体系对培养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形势与政策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普通体育课 计算机模块课程 体育模块课程 素质教育模块课程 创新创业模块课程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实验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实验 自然地理学 测绘学 C 测绘学 C 实验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实验 管理学基础 经济学原理 地图学 地图学实验 土地资源学 H M H H H H H M M M H H M H H H M M M M M H H H H H M H H H H A1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M M M M M M M M H H M H H M H H H H M H H H M H H M M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C1 H H H H C2 M M M M M H C3 C4 C5
注:根据课程对各项培养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支撑强度的含义是:该课程 覆盖培养要求的指标点的多寡,H 至少覆盖 80%,M 至少覆盖 50%,L 至少覆盖 30%。
附表 1
课程 课程号 类别 BK106001 BK106002 BK10600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课教学进程表
A1.掌握思想政治、大学英语、计算机和体育等通识性知识; A2.掌握数学、管理学、地学、测绘学、资源学等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A3.掌握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学、不 动产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遥感、土地整治、土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及房地产 开发经营等专业核心知识; A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和制度; A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B) B1.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 B2.具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治及规划利用、数字国土与信息技术、土地 资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核心技能; B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B4.具有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实 践能力; B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和实际工作能 力。 3、素质要求(C) C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 C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C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C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修养,能够正确协调人际关系,生活工作中积 极进取; C5.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 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科研创新、社会创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具备就业和 创业的基本素质。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为 3-8 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土地科学、信息科学技术 核心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整治、土地 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不动产评估、土地法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学 C、基础遥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要求 A1 要求 A2 要求 A3 要求 A4 要求 A5 要求 B1 要求 B2 要求 B3 要求 B4 要求 B5 要求 C1 要求 C2 要求 C3 要求 C4 要求 C5 √ √ √ √ √ 子目标 1 √ 子目标 2 √ √ √ √ √ √ √ √ √ √ √ √ √ √ √ √ 子目标 3 子目标 4 子目标 5 √ √ √ √ √ √ √ √ √ √ √ √ √ √ √ 子目标 6 √ √ √ √ √ √ √ √ √ √ √ √ √ √ √
培养要求 课程名称 土地经济学 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学 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学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土地资源调查 基础遥感 基础遥感实验 土地行政学 土地资源评价 城乡规划原理 房地产开发经营 GIS 软件应用实验 土地法学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实验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整治 土地规划学 土地规划学实验 不动产评估 不动产评估实验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实验 经济地理学 农用地分等定级 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景观生态学 环境学导论 现代测量技术 现代测量技术实验 物业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实 验 地统计学 H M H H H H H H H H M M M H M M M M M H H M M H H M H M H M H H H H M H M M M M M H H H H H H M H H M M H H H H H H M M M M M H M M H M H M H H M A1 A2 A3 H H H M A4 A5 M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s of Law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mpendium of China’s Recent and Modern Histor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大学英语 B1 College EnglishB1 大学英语 B2 College EnglishB2 大学英语 B3 College EnglishB3 大学英语 B4 College English B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形势与政策 1 Situation and Policy 1 形势与政策 2 Situation and Policy 2 计算机文化基础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ulture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to Computer Culture 普通体育课 1 General P.E.1 普通体育课 2 General P.E.2 学分小计 模块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