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Array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故事:(关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二、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疏漏)漏;简(通“检”选拔)拔;

二十有(通“又”,表余数)一年

三、古今异义词:

1、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危急存亡之秋:古:时候。今:季节,秋天;

3、由是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指激动感谢;

4、未尝不叹息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5、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指店铺开业;

6、臣本布衣:古:平民。今:棉布衣服;

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奔走效劳。今:驱赶;

8、然后施行:古:这样以后。今:表先后关系;

四、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赠给)

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

2、效:讨贼兴复之效。(大业)。

不效(实现)则治臣之罪

五、特殊用法: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形容词用作动词);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形容词用作动词);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六、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九、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8、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9、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2、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5、《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6、《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具体指什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十、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与“使内外异法也”中“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府中。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课外拓展

1、赞颂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2、《蜀相》重点句子赏析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

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天

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

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

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

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

死而后已的精神。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

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

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

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两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

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

危局。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

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

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

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

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

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

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3、《书愤》重点句子赏析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4、“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