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和农药教案
4.1化肥和农药

2.农药污染 化学农药是消灭植物病虫害的有效药物,但农药的使用 量增加,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 (1)有机氯类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 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鸟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 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而增 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 本。
农作物的保护神——农药
1.杀虫剂与虫害的防治 (1)分类
(2)农药的更新换代
第一代农药
天然产物和无机物
第二代农药 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第三代农药 拟除虫菊酯和特异性农药
第三代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和 低残留 的特点,也被称为
“
环境友好农药 ”。
2.病害和草害的防治 (1)人类先后使用的杀菌剂有石灰、硫黄、 石硫合剂 和 波尔多液。其中, 石硫合剂 是石灰、硫黄的混合物,波 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石灰的混合物。 (2)植物代谢的产物乙烯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 近年来研制出了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乙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乙烯利,它释放出乙烯的原理为:
1.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 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 长过快。 (2)土壤受到污染,其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 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硬化。 (3)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施用化肥的地 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的含量增加。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 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4)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教师备课资源】 (教师用书独具)
1.常见化肥的种类
种类
作用
常见化肥
氮肥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元 素,氮肥能使作物的茎、 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024年度-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教案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根据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 等。
11
农药的作用与效果
农药的作用
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有害 生物的目的。
农药的效果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护农作物免受或减 少损失。同时,农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20
防止化肥与农药污染的措施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发展生物防治
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制定 针对性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的浪费和污 染。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 等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量。
加强农药监管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建立健全农药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药生产 、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药 质量和使用安全。
种类和配方。
控制用量
按照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 ,合理控制化肥的用量,避免 浪费和环境污染。
均匀施肥
确保化肥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避免局部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烧 根或土壤板结。
适时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确保 化肥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
。
19
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 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农产品的污染 。控制用药量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严格 控制用药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产 品残留超标。
安全间隔期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 保农产品在采收前农药残留量降至安 全范围内。
防护措施
在使用农药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确保人身安全。
化肥和农药教案人教版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化肥和农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案例分析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布置以下任务: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化肥和农药的种类、作用及影响
-设计简洁、美观的板书布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用幽默、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5.板书示例:
-化肥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图片展示)
-农药分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图表展示)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环境影响: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图片展示)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化肥和农药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肥和农药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化肥和农药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教案-化肥和农药

化肥和农药一、教材分析和建议化肥和农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者都是体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典型实例。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某种(或几种)元素,目前,人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仍然是解决地力贫瘠的主要途径,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肥料工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用地和农、林、牧争地现象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初化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固定大气中氮的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障。
教科书围绕着如何获得农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一中心问题,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其中,还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用农药来防止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与病虫害争夺粮食,是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教科书通过几种典型农药的简介,揭示了三代农药的发展趋势——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和研究,还通过一些讨论和学生活动,阐释利用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合成出来的组成与结构并不复杂的分子,竟然可以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的奇妙功效。
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如下:1. 关于化肥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大多有所了解,主要通过复习、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
另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多种反应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肥的生产的等问题,以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4.1《化肥和农药》示范学案(含答案)

课题1 化肥和农药1.通过实例了解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以及使用特点和发展趋势。
2.掌握常见化肥的生产原理。
3.知道化肥、农药使用的负面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据报道,9月,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350”工程之一,广西专用于甘蔗和桉树的10万吨环保复混肥项目在扶绥县建成投产。
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哪几种元素?答案: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氮、磷、钾三种元素。
一、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1.大量施用的三种化肥(1)磷肥: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磷肥;钙镁磷肥[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缓效的多元复合肥。
(2)钾肥: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氮肥:农业生产中氮肥的用量最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尿素和硝酸铵的生产(1)尿素的生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铵的生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1化肥和农药-人教版选修2化学与技术教案

课题1化肥和农药-人教版选修2 化学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肥和农药的定义及其作用;2.了解化肥和农药的种类及其配制方法;3.了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4.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1.化肥和农药的定义及其作用;2.化肥和农药的种类及其配制方法;3.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及避免危害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A. 化肥的定义及其作用1.化肥定义:化肥是以化学方式制成的,在农田施用后,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产量的营养物质。
2.化肥作用:–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产量。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肥的作用和重要性。
B. 化肥的种类及其配制方法1.化肥的种类: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
2.化肥的配制方法:根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农作物、不同土壤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化肥进行配制。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化肥的种类和配制过程。
C. 化肥的使用方法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1.化肥的使用方法:了解化肥使用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适量的肥料,按照植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进行肥料的施用,避免过度施肥。
2.化肥的危害:过度施肥会导致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化肥的使用方法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D. 农药的定义及其作用1.农药定义:农药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病害、杂草等的化学物质。
2.农药作用:–防治农业害虫、病害、杂草等;–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药的作用和重要性。
E. 农药的种类及其配制方法1.农药的种类: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2.农药的配制方法:为保证安全和有效性,农药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农药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4.1 化肥和农药4-人教版

《化肥与农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
3、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化肥与农药的改良,以及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了解强化化学应用必须考虑化学过程对自然带来的各种影响的意识,坚持绿色化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
2、养成要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学、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调查学生对农药化肥的认识
2、介绍有机蔬菜,引发学生辩论我们要不要使用农药和化肥
①课前学生分组领取任务,对需要农药、少用农药、需要化肥、少用化肥、农药化肥的技术革新、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六个主题进行分组自学。
②课上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3、得出结论,呼吁学生如果以后走向相关行业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1第4单元 课题一《化肥和农药》教案1

第四单元走进化学工业教案课题1 化肥与农药【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化肥的组成、性质、作用。
2.了解常见农药的成分及其作用。
3.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1.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主要有、、。
写出以磷矿石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常用的钾肥主要有、、。
3.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有氨水、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等。
写出以NH3和CO2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以NH3为原料生产NH4N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最早使用的农药石硫合剂是用和配制的,农药波尔多液是用、配制的。
科学家们在不断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这样的农药可能从元素周期表的区域寻找。
5.一些农药如六六六粉,不溶于水而且扩散途径多,可以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目前世界上已禁止生产和使用六六六粉。
写出六六六粉的结构简式。
6.人们通过研究合成了一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乙烯利,写出乙烯利在植物体内产生乙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肥料1.氮肥: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氮肥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⑴氨水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是一种速效肥,施入土壤中,作物很快吸收,不会残留有害物质。
⑵用作氮肥的铵盐:氨水是液体,运输不便,又容易挥发而降低肥料。
工业上常利用酸和氨起反应制成固体铵盐用作肥料。
例如:NH3+H2O+CO2=NH4HCO3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NH3+HCl=NH4Cl⑶尿素:工业上用氨和CO 2在×104KPa 和180℃合成CO(NH 2)2: 2NH 3+CO 2 CO(NH 2)2,尿素施入土壤受微生物的作用跟水缓慢起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容易被作物吸收。
CO(NH 2)2+2H 2O =(NH 4)2CO 32.磷肥: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抗寒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肥和农药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肥和农药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化肥和农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者都是体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典型实例。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某种(或几种)元素,目前,人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仍然是解决地力贫瘠的主要途径,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肥料工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用地和农、林、牧争地现象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初化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固定大气中氮的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障。
教科书围绕着如何获得农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一中心问题,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其中,还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用农药来防止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与病虫害争夺粮食,是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教科书通过几种典型农药的简介,揭示了三代农药的发展趋势——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和研究,还通过一些讨论和学生活动,阐释利用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合成出来的组成与结构并不复杂的分子,竟然可以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的奇妙功效。
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如下:
1. 关于化肥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大多有所了解,主要通过复习、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
另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多种反应
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肥的生产的等问题,以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2. 关于农药的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帮助学生对于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正面作用以及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负面影响有一般性地了解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农药这类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对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决定性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农药分子的组成相同,药效可能不同,分子结构不同,药效各异,农药的浓度、剂型等也会影响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二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农药分子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它们在大气、土壤和水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氮、磷和钾三种元素,例如,NH3、NH4NO3、Ca(H2PO4)·H2O和CaSO4、KCl、K2SO4等。
【思考与交流2】自然界存在的固态的钾盐矿是内陆海蒸发沉积形成的矿床,而盐湖卤水则是尚在继续蒸发成矿的钾资源。
钾盐容易与其他盐类形成复盐沉积或形成共生矿。
1. 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结晶法就是利用此性质生产氯化钾。
参考资料:钾石盐溶解结晶的工艺过程为:在高温(105 ℃)下溶解钾石盐矿石,溶浸所用的母液对氯化钠是饱和的,因此,氯化钾溶解进入溶浸液,溶浸液冷却后,氯化钾析出结晶并与母液分离,氯化钠则留在残渣中,母液则加热返回溶浸工序溶解矿石。
另外,还可以利用氯化钾和氯化钠不同的表面活性,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浮选法生产氯化钾。
它具有工艺简单、投资省、能耗低等优点,还可以将此种方法与溶解结晶法结合起来,即粗矿粒部分采用浮选法,细矿粒部分采用溶解结晶法。
2.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固相、液相并存的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它由常年型和季节性卤水湖以及干盐滩组成,地处海拔2 600多米的高
原。
湖区属柴达木荒漠干旱、极干旱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仅24.7 mm,而年蒸发量却高达3 543.1 mm,这种自然条件对于盐卤的形成和钾盐的生产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如交通不够便利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等。
参考资料:氯化钾含量大于1%的盐湖称为钾盐湖。
世界上已经开发利用的盐湖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中东的死海和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
盐湖卤水按其组成体系分为3种类型:氯化物体系、硫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
我国察尔汗盐湖属于氯化物盐湖。
3种类型盐湖的卤水由于气候等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型。
可表示为:
【思考与交流3】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对多种生产方案作出选择和评价的思路。
几种补充氮肥的方案,可以作如下分析:方案 1 依赖于有限的矿物资源,即使是一个可以长期利用的资源,也存在着资源的地理垄断问题(如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导致的发达国家经济大萧条),因此,化肥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农用物资必须考虑其他替代资源的自主开发和生产。
方案2是人类较早开发的固氮方法,但后来由于其巨大的能耗而未能成为大规模生产的过程。
方案3是一种联合生产的方案,从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都是较为合理的,但仅靠这种方法不能满足氮肥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以氨为原料的其他产品生产的需要,它只能是氮肥生产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
【思考与交流4】通常制造农药中所含有的氟、氯、硫、磷等关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近,因此,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和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给农药的研制和创新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参考资料:此题包括下述要点:①都具有毒性时,有机物比无机物更容易实现提高选择性的要求;②非金属的活泼性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稳定性会影响农药在自然界的降解;③模拟天然产物的结构可以提高农药在自然界的可降解性。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利用天然物质、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三个阶段。
例如,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一些非金属及化合物(如硫黄和砒霜As2O3)以及燃烧艾蒿、烟草等防治害虫。
现代农药工业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生产大量有机农药后才逐渐形成的,化学(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的进步为有机合成农药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条件。
为了不断地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人们发现一些无机物虽然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但其选择性差,即对人畜也有较大的毒杀作用,如果采用有机合成药剂,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结构而提高其选择性,达到对人畜低毒的要求,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整,也可以抵御害虫的抗药性。
例如,有机硫农药揭开了有机农药的新篇章,它的出现是杀菌剂从无机发展到有机合成的标志,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畜、植物安全和防治植物病害广谱的特点,在代替铜汞制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有机氯类杀虫剂,由于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造成残留时间长、在生物链中富集引起慢性中毒等。
而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外,还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而分解为无毒物质,因此,大大提高了农药使用中的安全性。
【思考与交流5】下列问题供讨论时参考:
1. 教科书中图4-11所示滥用杀虫剂出现了恶性循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2. 如果完全取缔化学杀虫剂会发生什么情况
3. 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讨论介于两种极端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4. 搜集媒体有关杀虫剂使用的讨论等资料,分析归纳其中的正方和反方观点,你同意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哪些观点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5. 阅读《寂静的春天》等课外读物和资料,总结归纳其中的观点,从化学角度做一些分析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