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二、判断 1、南纬都在南半球,北纬都在北半球( )。
2、东经都在东半球,西经都在西半球(
)。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如果我们从 北京一直向正东方向走,能否再回到北 京? 如果我们从北京一直向正北方向走, 能否再回到北京?
找出纬线的长度及纬度分布 的规律? 9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90°S
长度变化规律:不等长(自赤道向南北两 极递减)
度数变化规律:度数从赤道向南、向北 递增,最大达90°
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
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说出A点、B点的纬度。
30°
A●
10°
B●
20° 10°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有什么不同 ? 各种各样的地球仪 一、地球仪的定义: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 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地球仪的构成,地球仪上的四个重要 组成部分: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地轴
从地球内部穿过 地心,是地球自 转运动的轴线。 假想的地球旋转 轴 赤 道0°纬线 地球表面与南、 北极点距离相等 且与地轴垂直的 大圆圈
側视图
側视图
●
你能够从图中指出哪是经 线哪是纬线吗?
3、纬度的定义和划分
(1)纬度的定义: (2)纬度的划分:
90°北极
60°N 40°N 20°N 0° 赤道
北纬
20°S
40°S
南纬
90°南极
范围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越往北度数越大,最 大是90°。 N 北
N N
S
S
S
南
第一、二章知识点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核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1)可观测宇宙: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范围:目前已超过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2)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分为恒星、行星、星云、彗星、卫星等。
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自身可以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如太阳。
行星:环绕恒星运动,本身不发光的近似球状天体。
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最少有两个天体)★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太阳系八颗行星(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太阳系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3.地球是有生命的行星(1)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自有生命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2)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有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第二节地球的形态1、地球的形状★(1)探索过程:天圆地方(猜想)→月食现象(逻辑推理)→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明)→卫星照片(亲眼目睹)。
★(2)能证明地球球状的事实: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
(3)形状: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 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①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最早提出了地球是球形。
(不能通过日食来判断,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③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④地球卫星图片使人们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有: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舰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第1页共14页第 2 页 共 142.经度和纬度3.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0°、60°属于分界线。
三、经纬网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二、昼夜更替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背向太阳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第 3 页 共 14 页3.昼夜更替的原因: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三、时间的差异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概况及地理意义二、四季的变化第 4 页 共 14三、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区别★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一、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星球】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①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最早提出了地球是球形。
(不能通过日食来判断,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③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④地球卫星图片使人们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有: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舰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3.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0°、60°属于分界线。
三、经纬网第三节地球的自传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二、昼夜更替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背向太阳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昼夜更替的原因: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三、时间的差异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概况及地理意义二、四季的变化三、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区别★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一、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练习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④地球卫星照片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D. ④②③①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观察日食现象④l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⑥地面的高低起伏⑦观察月食现象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⑦C.②③④⑦D.①③④⑤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地球是个正球体 B. 地球是个椭球体C.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 地球是个圆4.毛泽东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A. 地球表面任何地区B. 回归线地区C. 两极地区D. 赤道地区5.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A. 5.1亿平方千米B. 5.1亿千米C. 5.1亿立方千米D. 5.11平方千米6.“咸蛋超人”住在30°S,60°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决定“遁地”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
“咸蛋超人”“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 .40000千米 D.12742千米二、综合题1.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 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 半径;A________ (大于、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球体。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 ,长约________ 千米。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习题1精选练习题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习题
读图题
1.写出图中 A、B、C 各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 1-3 中相应的横线上。 A.地轴 B.经线 C.北极 D.赤道 E.南极 F.北回归线 G.南回归线 H.北极圈 I.南极圈
C:西经 40°、南纬 20° D:东经 60°北纬 40°
答案
读图分析题:
1.A:00 C:300 S
2.略
450 E 450 E
TB:小初高题库
B: 250N
1800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
3.(1)正西 正北 (2)正南 西南 (3)西北 正东 (4)东北
(5)100N 100 E 东
4、(1)A:100 W 200N
B:150 E
00
A:东 北
B:东
(2)略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图 中 A点 的 位 置 是 经 度 _______ __纬 度
________。
B点的位置是,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A点在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球,在南北半球的
________半球。
B点在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球。
(2)根据下面C、D两点的经纬度,在右图中标出
它们的位置。
图 2-3
3.看经纬网图,填空:
100
200
图 2-4
TB:小初高题库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
(1)A在B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知识点地球仪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和160°E?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后练习题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B地球公转轴极点D经线和纬线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A20°E和160°的经线圈划分B0°纬线圈划分0°和180°经线圈划分D20°和160°E经线圈划分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在地球仪上,纬线是A指示南北方向B与地轴垂直的半圆长度不相等的圆圈D全球可以划分出十条纬线6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7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极点的纬度为180°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极点的纬度为0°8某地经纬度位置是32°N,120°E,则该地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9本初子午线是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英文字母,顺序正确的是AS、N、E、BN、S、、EE、、N、SD、E、S、N。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 (2)地球仪和经纬网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经纬网新授课专题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A.160°W B.20°W C.160°E D.20°E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C.66.5°S , 20°W D.66.5°S,160°E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东半球B.该地处于北半球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C.南极有极昼现象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D.九月十日教师节1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14.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15.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与经线垂直相交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16、你切过西瓜吗?通过西瓜的两端,将西瓜切成两半有多少种切法?切法实在是太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知识点
.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
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和160°E?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后练习题
.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D.经线和纬线
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A.20°E和160°w的经线圈划分
B.0°纬线圈划分
c.0°和180°经线圈划分
D.20°w和160°E经线圈划分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5.在地球仪上,纬线是
A.指示南北方向
B.与地轴垂直的半圆
c.长度不相等的圆圈D.全球可以划分出十条纬线
6.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7.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
越来越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极点的纬度为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极点的纬度为0°
8.某地经纬度位置是32°N,120°E,则该地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9.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0.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英文字母,顺序正确的是
A.S、N、E、w
B.N、S、w、E
c.E、w、N、S
D.w、E、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