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用于测量样品中的氮含量。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样品处理: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

如果样品是固体或液体形式,需要将其转化为气体状态。

这可以通过加热、溶解或者酸化等方法来实现。

2. 进样系统: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通过进样系统引入定氮仪中。

进样系统通常采用气体通道,确保样品中的氮气能够顺利进入仪器。

3. 去除干扰:为了准确测量样品中的氮含量,定氮仪会通过一系列方法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

常见的去除干扰的方法包括吸附柱、冷陷和电解等。

4. 氮测定:仪器内部配备了测量氮含量的模块,一般采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检测的方式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凯氏法,即将样品中的氮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氨,然后通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变化来测定氮含量。

5. 结果分析:经过测定后,定氮仪会将样品中的氮含量转化为数值,并显示出来。

用户可以通过仪器上的显示屏或连接到计算机上进行结果分析和存储。

总结以上,凯氏定氮仪通过样品处理、进样系统、去除干扰、
氮测定和结果分析等步骤,能够准确测量样品中的氮含量,为科研和实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凯氏定氮仪使用步骤

凯氏定氮仪使用步骤

凯氏定氮仪使用步骤凯氏定氮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仪器。

它使用凯氏蒸馏的原理,通过将样品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氨,并用酸解氢氧化,从而形成氨。

然后用强碱进行中和,生成三氯铜氨络合物,最后通过反应定量测定氮的含量。

以下是使用凯氏定氮仪的步骤:1.准备样品:将需要测定氮含量的样品称取适量,一般为0.1-1g。

样品可以是比较干燥的固体或者经过溶解后的液体。

2.加入氢氧化钠:将样品转移到凯氏定氮仪的固氮分离器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氨生成氢氧化铵。

3.蒸馏:将固氮分离器与蒸馏器连接,并将蒸馏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性钼酸铵试剂。

启动仪器,开始蒸馏过程。

在蒸馏过程中,样品中的氮化合物会转化为氨,然后与碱性钼酸铵试剂反应生成铵酸锰(I)。

这个反应会在蒸馏器中不断进行,直到样品中的氮化合物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铵。

4.中和:蒸馏完成后,将蒸馏器中的液体转移到接收器中,加入适量的硫酸至中和。

硫酸的作用是中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生成氨。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如果溶液中的氨未能被中和完全,则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5.反应:加入足量的三氯化铜溶液与中和后的样品进行反应。

三氯化铜与氨反应生成三氯铜氨络合物。

6.过滤: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去除不溶于水的固体。

这个步骤可以保证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7.测定氮含量: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光度计中,使用适当的波长下进行测定。

根据溶液的吸光度可以得到氮含量的测量结果。

8.计算结果:根据测定结果,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通常以百分比或者质量比的形式表示。

总结:凯氏定氮仪是一种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仪器,使用步骤包括准备样品、加入氢氧化钠、蒸馏、中和、反应、过滤和测定氮含量等。

每个步骤都非常关键,需要仔细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仪器的清洁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凯氏定氮仪原理

凯氏定氮仪原理

凯氏定氮仪原理
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气相反应原理和体积测定法。

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样品预处理: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通常采用酸浸和蒸发等方法,将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硫酸中的氨基根(NH4-)。

2. 气相反应:样品预处理后,将其与水银氯化铵
(NH4Cl·HgCl2)混合,反应生成氯铵盐(NH4Cl)。

这一反应是通过样品中的氨基根与水银氯化铵中的汞离子(Hg2+)发生置换反应而实现的。

NH4- + Hg2+ → NH4+ + Hg
这个反应是快速、可逆的。

3. 体积测定:在发生反应的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水银柱的高度差来测定氮气的体积。

反应生成的氯铵盐会占据一定的体积,并压缩到水银柱内。

由于氮气和水银的密度差异较大,只有氮气的体积变化才对水银柱的高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测定水银柱上氢气和氮气两个气泡之间的高度差,即可
确定氮气体积,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注意:为了排除空气中的氮气对测定的干扰,实验中通常会先将空气从仪器中排除。

总结起来,凯氏定氮仪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氨基根与水银氯化铵中的水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铵盐。

通过测定水银柱上氢气和氮气两个气泡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氮气体积,从而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凯氏定氮仪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反应式为:2NH2+H2S04+2H=NH42S04其中CuSO4做催化剂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反应式为: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2NH3+4H3BO3=NH42B4O7+5H2O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反应式为: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凯氏定氮仪操作步骤:一消化1、准备6个凯氏烧瓶,标号.1、2、3号烧瓶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蛋白溶液1.0mL,样品要加到烧瓶底部,切勿沾在瓶口及瓶颈上.再依次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接触剂0.3g,浓硫酸2.0mL,30%过氧化氢1.0mL.4、5、6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对样品测定进行校正.4、5、6号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mL代替样液,其余所加试剂与1、2、3号烧瓶相同.2、将加好试剂的各烧瓶放置消化架上,接好抽气装置.先用微火加热煮沸,此时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并产生大量泡沫,务必注意防止气泡冲出管口.待泡沫消失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溶液澄清后,再继续加热使消化液微沸15min.在消化过程中要随时转动烧瓶,以使内壁粘着物质均能流入底部,以保证样品完全消化.消化时放出的气体内含SO2,具有强烈刺激性,因此自始自终应打开抽水泵将气体抽入自来水排出.整个消化过程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消化完全后,关闭火焰,使烧瓶冷却至室温.二蒸馏和吸收蒸馏和吸收是在微量凯氏定氮仪内进行的.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种类甚多,大体上都由蒸气发生、氨的蒸馏和氨的吸收三部分组成.1、仪器的洗涤仪器安装前,各部件需经一般方法洗涤干净,所用橡皮管、塞须浸在10%NaOH溶液中,煮约10min,水洗、水煮10min,再水洗数次,然后安装并固定在一只铁架台上.仪器使用前,微量全部管道都须经水蒸气洗涤,以除去管道内可能残留的氨,正在使用的仪器,每次测样前,蒸气洗涤5min即可.较长时间未使用的仪器,重复蒸气洗涤,不得少于三次,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仔细检查各个连接处,保证不漏气.首先在蒸气发生器中加约2/3体积蒸馏水,加入数滴硫酸使其保持酸性,以避免水中的氨被蒸出而影响结果,并放入少许沸石或毛细管等,以防爆沸.沿小玻杯壁加入蒸馏水约20mL让水经插管流入反应室,但玻杯内的水不要放光,塞上棒状玻塞,保持水封,防止漏气.蒸气发生后,立即关闭废液排放管上的开关,使蒸气只能进入反应室,导致反应室内的水迅速沸腾,蒸出蒸气由反应室上端口通过定氮球进入冷凝管冷却,在冷凝管下端放置一个锥形瓶接收冷凝水.从定氮球发烫开始计时,连续蒸煮5min,然后移开煤气灯.冲洗完毕,夹紧蒸气发生器与收集器之间的连接橡胶管,由于气体冷却压力降低,反应室内废液自动抽到反应室外壳中,打开废液排出口夹子放出废液.如此清洗2~3次,再在冷凝管下换放一个盛有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使冷凝管下口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蒸馏1~2min,观察锥形瓶内的溶液是否变色.如不变色,表示蒸馏装置内部已洗干净.移去锥形瓶,再蒸馏1~2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器下口,关闭煤气灯,仪器即可供测样品使用.2、无机氮标准样品的蒸馏吸收由于定氮操作繁琐,为了熟悉蒸馏和滴定的操作技术,初学者宜先用无机氮标准样品进行反复练习,再进行有机氮未知样品的测定.常用巳知浓度的标准硫酸铵测试三次.取洁净的100mL锥形瓶五只,依次加入2%硼酸溶液20mL,次甲基蓝-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呈紫红色3~4滴,盖好瓶口待用.取其中一只锥形瓶承接在冷凝管下端,并使冷凝管的出口浸没在溶液中.注意:在此操作之前必须先打开收集器活塞,以免锥形瓶内液体倒吸.准确吸取2mL硫酸铵标准液加到玻杯中,小心提起棒状玻塞使硫酸铵溶液慢慢流入蒸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小玻杯3次,一并放人蒸馏瓶中.然后用量筒向小玻杯中加入10mL30%NaOH溶液,使碱液慢慢流入蒸馏瓶中,在碱液尚未完全流入时,将棒状玻塞盖紧.向小玻杯中加约5mL蒸馏水,再慢慢打开玻塞,使一半水流入蒸馏瓶,一半留在小玻杯中作水封.关闭收集器活塞,加热蒸气发生器,进行蒸馏.锥形瓶中的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由于吸收了氨,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自变色时起,再蒸馏3~5min,移动锥形瓶使瓶内液面离开冷凝管下口约lcm,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管下口,再继续蒸馏1min,移开锥形瓶,盖好,准备滴定.在一次蒸馏完毕后,移去煤气灯,夹紧蒸气发生器与收集器间的橡胶管,排除反应完毕的废液,用水冲洗小玻杯几次,并将废液排除.如此反复冲洗干净后,即可进行下一个样品的蒸馏.按以上方法用标准硫酸铵再做两次.另取2mL蒸馏水代替标准硫酸铵进行空白测定二次.将各次蒸馏的锥形瓶一起滴定.3、未知样品及空白的蒸馏吸收将消化好的蛋白样品三支,空白对照液三支,依次作蒸馏吸收.加5mL热的蒸馏水至消化好的样品或空白对照液中,通过小玻杯加到反应室中,再用热蒸馏水洗涤小玻杯3次,每次用水量约3mL,洗涤液一并倒入反应室内.其余操作按标准硫酸铵的蒸馏进行.由于消化液内硫酸钾浓度高而呈粘稠状,不易从凯氏烧瓶内倒出,必须加入热蒸馏水5mL稀释之,如果有结晶析出,必须微热溶解,趁热加入玻杯,使其流入反应室.此外,还应当注意趁仪器洗涤尚未完全冷却时立即加入样品或空白对照液,否则消化液通过冷却的管道容易析出结晶,造成堵塞.三凯氏定氮仪滴定样品和空白蒸馏完毕后,一起进行滴定.打开接受瓶盖,用酸式微量滴定管以0.0100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待滴至瓶内溶液呈暗灰色时,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四周淋洗一次.若振摇后复现绿色,应再小心滴入标准盐酸溶液半滴,振摇观察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暗灰色在一二分钟内不变,当视为到达滴定终点.若呈粉红色,表明已超越滴定终点,可在已滴定耗用的标准盐酸溶液用量中减去0.02mL,每组样品的定氮终点颜色必须完全一致.空白对照液接受瓶内的溶液颜色不变或略有变化尚未出现绿色,可以不滴定.记录每次滴定耗用标准盐酸溶液毫升数,供计算用.。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中氮含量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含氮化合物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氮气,并通过检测氮气的体积变化来计算样品中的氮含量。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通过预处理步骤,如干燥或研磨,以获得适合测量的样品。

2. 加热反应:将样品放入凯氏定氮仪中的燃烧室,同时引入高纯度的氧气。

样品在高温(通常为900℃至1000℃)下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3. 气体分离: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凯氏融液管,使其与一定数量的融液接触,从而吸收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体积测量:将融液管放在容器中,通过倒转法测量气体体积的变化。

氧气反应产生的氮气体积与样品中的氮含量成正比。

5. 计算结果:通过对氮气体积的测量,结合仪器的校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燃烧反应,具有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它的原理是基于凯氏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利用氨的比色反应来测定氮含量。

本文将从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凯氏定氮仪的原理。

凯氏定氮仪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氮的转化和氨的比色反应。

1. 氮的转化。

在凯氏定氮仪中,样品首先需要经过氮的转化过程。

通常采用硫酸钾和硫酸铁作为氮的转化剂,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这个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以保证氮的完全转化。

2. 氨的比色反应。

转化后的氨会与氯化汞形成白色的沉淀,然后用硫化钠将其转化为黄色的硫化汞。

最后通过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凯氏定氮仪的方法。

凯氏定氮仪的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处理、转化反应、比色测定和计算结果。

1. 样品处理。

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通常是将样品溶解或者研磨成粉末。

然后取适量样品放入凯氏定氮仪的反应瓶中,加入硫酸钾和硫酸铁等转化剂。

2. 转化反应。

将反应瓶放入凯氏定氮仪中进行加热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反应完成后,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3. 比色测定。

取适量转化后的溶液,加入氯化汞和硫化钠,使其发生比色反应。

然后使用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 计算结果。

根据比色测定的结果,结合标准曲线或者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总结: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利用氨的比色反应来测定氮含量。

在使用凯氏定氮仪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转化反应、比色测定和结果计算,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凯氏定氮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体中氨氮和有机氮的仪器。

它是根据凯氏反应原理设计的,通过化学反应将水样中的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氨气,再利用吸收液吸收氨气来测定水样中的氮含量。

本文将对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凯氏定氮仪的原理是利用凯氏反应将水样中的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氨气,然后通过吸收液将氨气吸收,最后通过滴定来测定氨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氮含量。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水样与碱性试剂和氧化剂混合,使水样中的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氨气;然后将氨气通入吸收液中,使氨气被吸收;最后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吸收液中氨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氮含量。

凯氏定氮仪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凯氏试剂、吸收瓶、滴定管等;然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将水样与碱性试剂和氧化剂混合;接着,将混合液通入吸收瓶中,使氨气被吸收;最后,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吸收液中氨气的含量,计算出水样中的氮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不准确。

凯氏定氮仪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样。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氨气泄漏,避免试剂的误用,避免污染水样等。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试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凯氏定氮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体中氨氮和有机氮的重要仪器,它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掌握了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

希望本文对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及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a.准备好凯氏定氮仪及相关试剂和设备。

b.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并进行预热。

2.样品准备:
a.取样水样,确保水样具有代表性。

b.用移液管取适量的样品转移到定氮瓶中。

3.碱化处理:
a.向定氮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水样碱化。

b.加入溴化钾溶液催化氨的转化。

c.将定氮瓶密封进行震荡,使溶液充分反应。

4.定氮过程:
a.在转化反应完成后,向定氮瓶加入含有苏打石灰的试剂。

b.在管道连接好防止溶液逸出的情况下,将定氮瓶与收集瓶通过橡皮管连接。

c.在收集瓶中加入盐酸溶液作为滴定液。

d.控制滴定速度,滴定盐酸溶液,直到氨气完全被滴定。

5.数据处理:
a.测量滴定的盐酸溶液体积。

b.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水样中总氮的含量。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溅出和接触皮肤。

-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精确来避免误差,特别是在滴定过程中,要注意滴定速度的控制。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避免仪器故障引起的误差。

-使用新鲜的试剂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品准备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氏定氮仪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应式为:
2NH2+H2S04+2H=(NH4)2S04 (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H3BO3 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凯氏定氮仪操作步骤:
(一)消化
1、准备6个凯氏烧瓶,标号。

1、
2、3号烧瓶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蛋白溶液,样品要加到烧瓶底部,切勿沾在瓶口及瓶颈上。

再依次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接触剂,浓硫酸,30%过氧化氢。

4、5、6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对样品测定进行校正。

4、5、6号烧瓶中加入蒸馏水代替样液,其余所加试剂与1、2、3号烧瓶相同。

2、将加好试剂的各烧瓶放置消化架上,接好抽气装置。

先用微火加热煮沸,此时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并产生大量泡沫,务必注意防止气泡冲出管口。

待泡沫消失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溶液澄清后,再继续加热使消化液微沸15min。

在消化过程中要随时转动烧瓶,以使内壁粘着物质均能流入底部,以保证样品完全消化。

消化时放出的气体内含SO2,具有强烈刺激性,因此自始自终应打开抽水泵将气体抽入自来水排出。

整个消化过程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消化完全后,关闭火焰,使烧瓶冷却至室温。

(二)蒸馏和吸收
蒸馏和吸收是在微量凯氏定氮仪内进行的。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种类甚多,大体上都由蒸气发生、氨的蒸馏和氨的吸收三部分组成。

1、仪器的洗涤
仪器安装前,各部件需经一般方法洗涤干净,所用橡皮管、塞须浸在10%NaOH溶液中,煮约10min,水洗、水煮10min,再水洗数次,然后安装并固定在一只铁架台上。

仪器使用前,微量全部管道都须经水蒸气洗涤,以除去管道
内可能残留的氨,正在使用的仪器,每次测样前,蒸气洗涤5min即可。

较长时间未使用的仪器,重复蒸气洗涤,不得少于三次,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仔细检查各个连接处,保证不漏气。

首先在蒸气发生器中加约2/3体积蒸馏水,加入数滴硫酸使其保持酸性,以避免水中的氨被蒸出而影响结果,并放入少许沸石(或毛细管等),以防爆沸。

沿小玻杯壁加入蒸馏水约20mL让水经插管流入反应室,但玻杯内的水不要放光,塞上棒状玻塞,保持水封,防止漏气。

蒸气发生后,立即关闭废液排放管上的开关,使蒸气只能进入反应室,导致反应室内的水迅速沸腾,蒸出蒸气由反应室上端口通过定氮球进入冷凝管冷却,在冷凝管下端放置一个锥形瓶接收冷凝水。

从定氮球发烫开始计时,连续蒸煮5min,然后移开煤气灯。

冲洗完毕,夹紧蒸气发生器与收集器之间的连接橡胶管,由于气体冷却压力降低,反应室内废液自动抽到反应室外壳中,打开废液排出口夹子放出废液。

如此清洗2~3次,再在冷凝管下换放一个盛有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使冷凝管下口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蒸馏1~2min,观察锥形瓶内的溶液是否变色。

如不变色,表示蒸馏装置内部已洗干净。

移去锥形瓶,再蒸馏1~2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器下口,关闭煤气灯,仪器即可供测样品使用。

2、无机氮标准样品的蒸馏吸收
由于定氮操作繁琐,为了熟悉蒸馏和滴定的操作技术,初学者宜先用无机氮标准样品进行反复练习,再进行有机氮未知样品的测定。

常用巳知浓度的标准硫酸铵测试三次。

取洁净的100mL锥形瓶五只,依次加入2%硼酸溶液20mL,次甲基蓝-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呈紫红色)3~4滴,盖好瓶口待用。

取其中一只锥形瓶承接在冷凝管下端,并使冷凝管的出口浸没在溶液中。

注意:在此操作之前必须先打开收集器活塞,以免锥形瓶内液体倒吸。

准确吸取2mL硫酸铵标准液加到玻杯中,小心提起棒状玻塞使硫酸铵溶液慢慢流入蒸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小玻杯3次,一并放人蒸馏瓶中。

然后用量筒向小玻杯中加入10mL30%NaOH溶液,使碱液慢慢流入蒸馏瓶中,在碱液尚未完全流入时,将棒状玻塞盖紧。

向小玻杯中加约5mL蒸馏水,再慢慢打开玻塞,使一半水流入蒸馏瓶,一半留在小玻杯中作水封。

关闭收集器活塞,加热蒸气发生器,进行蒸馏。

锥形瓶中的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由于吸收了氨,由紫红色变成绿色。

自变色时起,再蒸馏3~5min,移动锥形瓶使瓶内液面离开冷凝管下口约lcm,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管下口,再继续蒸馏1min,移开锥形瓶,盖好,准备滴定。

在一次蒸馏完毕后,移去煤气灯,夹紧蒸气发生器与收集器间的橡胶管,排除反应完毕的废液,用水冲洗小玻杯几次,并将废液排除。

如此反复冲洗干净后,即可进行下一个样品的蒸馏。

按以上方法用标准硫酸铵再做两次。

另取2mL蒸馏水代替标准硫酸铵进行空白测定二次。

将各次蒸馏的锥形瓶一起滴定。

3、未知样品及空白的蒸馏吸收
将消化好的蛋白样品三支,空白对照液三支,依次作蒸馏吸收。

加5mL热的蒸馏水至消化好的样品或空白对照液中,通过小玻杯加到反应室中,再用热蒸馏水洗涤小玻杯3次,每次用水量约3mL,洗涤液一并倒入反应室内。

其余操作按标准硫酸铵的蒸馏进行。

由于消化液内硫酸钾浓度高而呈粘稠状,不易从凯氏烧瓶内倒出,必须加入热蒸馏水5mL稀释之,如果有结晶析出,必须微热溶解,趁热加入玻杯,使其流入反应室。

此外,还应当注意趁仪器洗涤尚未完全冷却时立即加入样品或空白对照液,否则消化液通过冷却的管道容易析出结晶,造成堵塞。

(三)凯氏定氮仪滴定
样品和空白蒸馏完毕后,一起进行滴定。

打开接受瓶盖,用酸式微量滴定管以L的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待滴至瓶内溶液呈暗灰色时,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四周淋洗一次。

若振摇后复现绿色,应再小心滴入标准盐酸溶液半滴,振摇观察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暗灰色在一二分钟内不变,当视为到达滴定终点。

若呈粉红色,表明已超越滴定终点,可在已滴定耗用的标准盐酸溶液用量中减去,每组样品的定氮终点颜色必须完全一致。

空白对照液接受瓶内的溶液颜色不变或略有变化尚未出现绿色,可以不滴定。

记录每次滴定耗用标准盐酸溶液毫升数,供计算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