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探测原理

合集下载

红外线探头工作原理

红外线探头工作原理

红外线探头工作原理
红外线探头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长于可见光,人眼无法看见。

红外线的频率范围一般为300 GHz到400 THz。

红外线探头通常由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红外光束,而红外接收器则会接收到这些红外光束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过程:
1. 发射过程:红外发射器会通过电流激励,在发射器中产生热源,该热源会产生高温并发射红外光束。

2. 接收过程:红外接收器内部有一个用于感受红外辐射的探测单元,通常是一个红外敏感器。

当有物体或人体靠近探头时,探测单元会感受到物体或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

该红外辐射会使探测单元的温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

通过测量红外接收器生成的电信号,可以判断有无物体或人体靠近红外探头。

一般来说,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越强,生成的电信号就越大,从而可以判断离红外探头较近的物体或人体。

红外线探头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如安防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人体检测等。

其工作原理简单而可靠,能够提供有效的红外辐射检测和探测功能。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安防产品,家庭安防产品销售量开始逐年增长,红外探测器普及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那么,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

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二、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无线红外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在红外线探测器中,热电元件检测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然后,对电压信号进行波形分析。

于是,只有当通过波形分析检测到由人体产生的波形时,才输出检测信号。

例如,在两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内放大电压信号,且将被放大的信号用于鉴别由人体引起的信号。

于是,误将诸如热电元件的爆米花噪声一类噪声当作为由人体所产生而在准备加以检测乃得以防止。

三、红外探测器的使用方法而红外探测器有很多种类,不同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1. 接近探测器:是一种当入侵者接近它时能触发报警的探测装置。

在接近探测器中,通常有一个高频率的LC震荡电路,震荡电路的LC回路通过导线连通到外部的金属部件上。

当人体靠近时,通过空间的电磁偶合,会改变LC回路的谐振频率,引起震荡频率改变,探测器的检测电路能够识别这种频率的改变而发出警示信号。

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的原理

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的原理

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的原理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的原理,可以从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摄像头的红外透射特性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感应红外线辐射的设备,能够将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体发射红外线、红外线透过物体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的特性。

首先,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会发射红外线辐射。

红外辐射的能量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红外辐射的能量越强。

其次,红外线可以透过一些物体,如塑料、玻璃等,在透射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减。

不同材质的物体对红外线的透过程度也不同,部分物体能够完全阻隔红外线的透射。

最后,红外线传感器对红外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红外线辐射通过物体达到传感器时,传感器会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可读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二、摄像头的红外透射特性摄像头作为一个光学设备,传感和记录可见光的图像。

然而,传统的摄像头对红外光的透过性较差,红外光的穿透能力非常有限。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的范围,一般从700纳米到1毫米。

而摄像头通常设计用于感应和记录可见光范围内的图像,其镜头是由玻璃、塑料等透明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对红外线的透过性较差。

对于普通的摄像头来说,当红外线照射其镜头时,大部分红外线会被镜头吸收或散射,很少透过镜头进入摄像头内部,因此摄像头不能直接感应到红外线。

然而,一些特殊的摄像头可以感应到红外线。

这些摄像头的镜头采用了特殊的材质,具备较好的红外透过性能。

此外,为了增强摄像头感应红外线的能力,可以在摄像头镜头上添加红外滤光片,用于阻挡可见光,使红外光透过滤光片进入摄像头。

三、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的应用红外线探测到摄像头主要用于红外监控系统中,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红外线辐射物体的监测与识别。

在红外监控系统中,红外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和处理后,通过数据线或无线信号传输给摄像头。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导航、安防系统、人体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基于材料的电磁特性,利用红外线辐射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红外线的探测。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热辐射、红外敏感材料和电信号转化。

1. 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体所发出的能量辐射。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热辐射功率,可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2. 红外敏感材料红外线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红外敏感材料,其具有较高的红外辐射吸收能力。

常见的红外敏感材料有硫化镉、硫化铟等。

这些材料能够将红外辐射吸收后,产生电荷分离,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 电信号转化红外敏感材料吸收红外辐射后,会产生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通过传感器内部的电路进行放大和过滤,然后转化成可以被控制器或处理器读取的电压信号。

控制器或处理器通过读取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判断红外线的强度,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探测。

二、应用领域1. 无人机导航红外线传感器在无人机导航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红外线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准确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地形变化等,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以实现自主飞行和避障。

2. 安防系统红外线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中,用于检测人体的活动。

当有人进入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的区域时,传感器会感知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从而触发报警系统。

这种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防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温度测量红外线传感器还可以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由于红外辐射与物体温度相关,所以通过测量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大小,可以获得物体的表面温度。

这种测量方式非常适用于高温或无法直接接触的环境,例如火山喷发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

4. 自动化控制红外线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例如自动门、自动马桶等。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安防2007-10-16 10:17:07 阅读888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被动红外探测器凡是温度超过绝对0℃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因此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热。

而任何物体由于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3μm中红外:波长范围3~25μm远红外:波长范围25~1000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

㈠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

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

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

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

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

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

单波束PIR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

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

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

红外线测量原理

红外线测量原理

红外线测量原理
红外线测量原理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方法,它基于物体所发射的红外辐射与物体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与物体温度相关的特征波长范围。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发射率为ε的物体
通过红外辐射功率可表示为:
P = εσAT^4
其中,P为红外辐射功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为物
体表面积,T为物体表面温度。

通过测量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功率,就可以间接推算出物体表面温度。

红外线测量设备通常由红外传感器、光学系统、信号处理模块和显示器组成。

红外传感器负责感知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光学系统用于将红外辐射聚焦到传感器上,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

信号处理模块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转换,得到与物体温度相关的测量结果。

最后,测量结果将通过显示器以数字形式展示出来。

红外线测量原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在非接触、不需要破坏性地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诊断、建筑能耗监测等领域。

然而,红外线测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受到环境干扰影响较大、无法测量透明物体和低温物体等。

综上所述,红外线测量原理基于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与物体表
面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功率来实现温度测量,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和广泛应用等特点。

化学实验教案:红外线的探测与利用

化学实验教案:红外线的探测与利用

化学实验教案:红外线的探测与利用一、引言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电磁波,其频率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在化学实验中,红外线的探测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红外线的探测原理、常见的红外线探测仪器以及红外线的应用范围。

二、红外线的探测原理红外线是由具有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振动和转动所产生的,其频率范围为10^11-10^14 Hz。

为了探测红外线,我们需要借助于红外线探测仪器,如红外线光谱仪。

红外线光谱仪通过对样品中吸收或散射的红外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

三、红外线探测仪器1. 红外线光谱仪:红外线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红外线探测仪器,它通过对红外线的散射或吸收进行光谱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的红外光下的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进而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2. 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是一种能够将红外线辐射转化为可见光图像的仪器。

通过红外线热像仪,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表面的热分布情况,并获得物体的红外图像。

该仪器在医学、军事、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红外线的应用范围红外线具有许多应用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红外线在化学实验中的几个重要应用。

1.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情况,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键类型、功能团等信息。

这在有机化学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2. 红外光催化反应:红外光催化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催化反应方法。

通过利用红外光能量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

这种红外光催化反应方法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3. 红外线辐射治疗:红外线辐射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等作用。

在医学领域,红外线辐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疾病以及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

五、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红外线的探测与利用,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可以是确定某一物质的红外光谱特征或研究红外辐射对某一化学反应的影响等。

红外线检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检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检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检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辐射。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在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长于可见光,无法被人眼所察觉。

红外线的辐射来自于物体的热能,因此被称为热辐射。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的物体会辐射出更多的红外线。

红外线检测器主要由红外敏感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和输出装置三部分组成。

红外敏感元件是检测红外线的核心部件,常用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光敏二极管等。

当红外线照射到红外敏感元件上时,它会引起元件内部温度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这个信号被传递到信号处理电路中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经过信号处理的结果会被输出装置显示或输出给其他设备。

红外线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红外辐射:周围的物体会发出不同强度的红外线辐射,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 探测:红外敏感元件接收到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3.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电路对红外敏感元件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4. 结果输出:最后加工完成的信号被输出到显示装置或其他设
备,以供使用者观察或进一步处理。

红外线检测器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安防系统、温度检测、人体感应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可靠、灵敏度高,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和测量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及特点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被动红外深测器优缺点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较好,价格低廉。

缺点:容易受各种热源、阳光源干扰;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测器接收;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如何正确安装与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在安防工程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探测器。

但要其正常使用,既要防止漏报,又要减少误报,主要是将误报现象降到最低的限度。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要了解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技术特点,这样才能根据这些基本的技术特点,从安装、调试、使用等各个环节,按照探测器的基本技术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探测器的最大功效。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以下信息,对正确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根据说明书确定安装高度探测器的安装高度不是随意的,会直接影响到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防小动物的效果,一般壁挂型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为2.0-2.2米处。

不宜面对玻璃门窗正对玻璃门窗会有两个问题:一是白光干扰,虽然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IR)对白光具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不要正对玻璃门窗,可以避免强光的干扰;二是避免门窗外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太阳直射、人群、流动车辆等。

不宜正对冷热通风口或冷热源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对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

不宜正对易摆动的大型物体大型物体大幅度摆动可瞬间引起探测区域的突然的气流变化,同样可能引起误报;如室外探测器要避开大树和较高的灌木。

合理的位置应尽量探测范围内不得有隔屏、家具、大型盆景或其他隔离物;在同一个空间最好不要安装两个无线红外探测器,以避免发生因同时触发而干扰的现象;红外探测器应与室内的行走线呈一定的角度,探测器对于径向移动反应最不敏感,而对于切向(即与半径垂直的方向)移动则最为敏感。

在现场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是避免红外探测器误报、求得最佳检测灵敏度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选型被动红外探测器具有多种型号,从室内到室外,从有线到无线,从单红外到三红外,从壁挂式到吸顶式的都有,那么所要安装的探测器必须要考虑防范空间的大小,周边的环境,出入口的特性等实际状况。

将探测器安装完中后,调试探测器是最后所要做的工作。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调试一般是步测,就是调试人员在警戒区内走S型的线路来感知警戒范围的长度宽度等来测试整个报警系统是否达到要求。

可查阅说明书来适当调节探测器的灵敏度,过高过低的灵敏度都将影响防范效果。

探测器的误报因素及解决办法理想的入侵探测器仅仅响应人员的存在,而不响应如狗、猫及老鼠等动物的活动,也不响应室内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及风、雨声音和振动等。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大多数装置不但响应了人的存在,而且对一些无关因素的影响也产生响应。

没有入侵行为时发出的报警叫做误报。

误报可能由于元件故障或某些外界影响而造成,它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轻的后果是因为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使人感到厌烦,从而大大降低报警器的可信度。

最坏的后果是它使警察或保安人员毫无必要地火速赶到现场,这样他们本身的安全和周围人们的安全都会受到危害。

因此,误报警是报警器的致命弱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红外探测报警器主要有那些原因会造成误报。

目前报警系统出现误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无线探测器抗干扰能力差表现为同频干扰容易造成误报;红外探测器对入侵行为判断力不够准确造成误报;红外探测器易受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误报;由于主机和探测器都是采用无线编码方式设置编码有重复造成主机和探测器重码导致误报;也有些报警器的质量太差,如元器件的损坏和生产工艺不良造成误报;还有跟选择的设备、安装的方式、角度、位置、也有关;还有在受环境的影响下如空气流动、宠物行动等,还有人为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操作不当、不小心触发报警器、误闯、误入已经设防的访区等都会产生误报。

产生误报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因此要降低防盗报警器的误报最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比如从技术和性能方面选择探测器,包括传感探测器的选择、菲涅尔透镜的外形设计,微处理器程序,多鉴技术、自动跳码的滚动编码技术、生产工艺、使用方法,温度补偿,灵敏度探测距离调整等。

这些综合因素都决定了探测器的性能和误报率。

针对以上情况设计的新一代红外探测器采用一些独持的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在红外透镜的焦点上,应用不同电路分别连接的两个光热感应器。

特殊的透镜将覆盖区域分为多个灵敏度梯形的保护区,并保证了保护区内的信号强度。

独特的透镜还可以充当红外滤光镜,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黑色透镜允许可见光和短波红外线(在大多数有白光光源的地方都存在)射入,然后被其黑色底座所吸收。

黑色红外透镜只反射波长符合人体移动的红外线,将其反射到光热感应器上。

通过白光滤光镜,探测器可以防止白光干扰。

如果某人进入或离开探测器覆盖的一个或几个区域,探测器应可以探测到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A/D转换器将感应器送出的信号数码化后,再用处理器进行分析,然后才发出报警信号。

这个过程涉及到探测中的所有标准,如信号的振幅、时间、格式、能量和频谱等,再加上从现场实际提取的统计信息。

这些标准须结合判断探测它们的合理性,只有在结果符合强行闯入的标准后探测器才发出报警。

对光热感应器的信号进行数码化处理,可以消除信号的瞬变和电磁波的干扰等。

目前,双鉴探测器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微波对温度、光线的变化并不敏感,通过两个探测单元复合探测,探测器的智能双鉴被动红外探测器已大大降低了误报可能性。

报警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是相互影响的。

合理选择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和采用不同的抗外界干扰的措施,可以提高报警探测器性能。

采用不同的抗干扰措施,决定了报警探测器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了解各种报警探测器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合理配置不同的报警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关键环节。

各种探测器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原理,它们各有优缺点,要使探测器在任何场合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应该进行精心选择、精心安装。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探测方式表现非常好。

但室外情况就不同了,长期以来被动红外红外探测在室外只有极少数厂家才能做到。

正所谓室内室外一小步,科技含量三大步。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备选择1.根据防范现场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选择工作温度与之适合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若环境温度过低可使用专用加热器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2.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减少小鸟、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4.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中所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波长分别在0.85μm 和0.95μm附近。

前者有红曝现象产生,其隐蔽性不如后者好。

5.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6.在空旷地带或在围墙上、屋顶上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

7.遇有折墙,且距离又较近时,可选用反射器件,以减少探测器使用数量。

8.室外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大射束距离应是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的6倍以上。

入侵探测器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安防市场的成熟,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可以概括为数字化、无线化、集成化是防盗报警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1.更稳定/可靠:如探测器需可抗RFI/EMI、防雷电等,以适应恶劣气候;2.更多样的功能:如探测器可调频、防遮挡、防喷盖、防破坏等;3.更精美、小巧的外观:以符合品味日益提高的室内装潢需求;4.更智能化的设计:方便地设/撤防,人性化的操作界面;5.更强大的联网功能;6.更方便的扩展性。

产品技术将在数字化、无线化、集成化前提下力求突破。

而在应用市场上,将朝更细化的方向前进---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产品。

以成长最快的住宅小区应用为例,有厂商表示,专为住宅小区设计的定向幕帘式+防宠物探测器成本低、安装简单,适合家庭用的无线联网报警系统,以及小区智能化安防+报警集成系统产品都将是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