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 Word 文档
机能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肺水肿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11月X日实验班级: XX级XX专业XX班实验者姓名: [姓名]学号: [学号]实验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肺水肿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
2. 掌握肺水肿模型的制备方法。
3. 学习肺水肿的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4. 分析肺水肿的病理变化,探讨防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肺水肿是指肺泡、肺间质和肺血管内液体过多积聚,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功能障碍,引起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增加、肺血管收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麻醉机、气管插管、肺水肿模型制备装置、显微镜、电子天平、吸氧装置等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氯化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四、实验方法1. 麻醉与气管插管:将家兔用氯胺酮麻醉,待麻醉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
2. 肺水肿模型制备:将家兔置于肺水肿模型制备装置中,通过调节装置,使家兔呼吸受限,产生肺水肿。
3. 观察指标检测:(1)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取肺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观察肺泡结构、肺间质水肿、肺血管病变等。
(2)肺泡液渗出实验:取肺泡液,测定其蛋白含量、细胞计数等。
(3)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
4. 肺水肿防治措施:给予氢化可的松、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肺水肿程度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水肿,肺血管扩张、充血。
2. 肺泡液渗出实验: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3.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值降低。
4. 肺水肿防治措施:给予氢化可的松、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后,肺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六、实验讨论1. 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与病理生理变化。
2. 肺水肿的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3. 肺水肿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肺水肿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并探讨了肺水肿的防治措施。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心肺复苏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正确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熟悉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三、实验对象健康成年人,年龄20-40岁,男女不限。
四、实验器材1. 模拟人模型(1台)2.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1份)3.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1个)4. 心肺复苏评估表(1份)5. 计时器(1个)6. 心电图机(1台)7. 耳塞(1副)8. 检查手套(1副)五、实验方法1. 实验前,所有参与者均需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模拟人模型操作和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
- 模拟人模型操作:参与者按照操作手册的步骤,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
-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参与者对心肺复苏训练假人进行心肺复苏,观察假人胸廓起伏和心脏搏动情况,评估操作效果。
3. 每个参与者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后,由实验指导老师进行评估,并记录操作时间、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人工呼吸频率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参与者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参与者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平均掌握程度为85%。
2. 心脏按压的平均深度为5cm,平均频率为100次/分钟。
3. 人工呼吸的平均频率为12次/分钟。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
七、讨论1.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2. 本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心肺复苏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
3.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按压深度和频率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抢救效果。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这可能与培训时间较短、操作熟练度不足有关。
八、结论1. 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对提高参与者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
2. 掌握瞳孔变化的观察方法及记录技巧。
3. 分析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调节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重要部分,其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瞳孔的调节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缩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只,体重约2.5kg。
2. 试剂:肾上腺素、阿托品、新斯的明、生理盐水。
3. 仪器:瞳孔计、显微镜、解剖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缝针、缝线、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麻醉:用2%戊巴比妥钠溶液按40mg/kg体重进行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固定于手术台上。
2. 瞳孔观察:使用瞳孔计观察并记录兔的瞳孔直径。
3. 实验分组:- A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
- B组:肾上腺素组,注射肾上腺素(1mg/kg体重)。
- C组:阿托品组,注射阿托品(0.5mg/kg体重)。
- D组:新斯的明组,注射新斯的明(0.1mg/kg体重)。
4. 观察记录:分别在注射前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时,使用瞳孔计观察并记录兔的瞳孔直径。
5. 数据处理:计算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瞳孔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
2. 肾上腺素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0分钟后恢复正常。
3. 阿托品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明显缩小,30分钟后恢复正常。
4. 新斯的明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30分钟后瞳孔直径略有扩大。
六、讨论与分析1. 肾上腺素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导致瞳孔扩大,符合实验预期。
2. 阿托品可以阻断副交感神经的胆碱能受体,导致瞳孔缩小,符合实验预期。
3. 新斯的明可以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积累,导致瞳孔略有扩大,但效果不如肾上腺素明显。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名称:心脏兴奋传导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兴奋的传导过程。
2. 了解心脏各部位的传导特点。
3.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通过观察心脏各部位传导兴奋的过程,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电刺激器、生理盐水、电极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家兔麻醉,暴露心脏,并连接心电图机。
2. 心电图描记:将电极放置在心脏表面,记录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
3. 房室传导阻滞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4. 室性心动过速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5. 室颤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颤的心电图。
6. 恢复实验:停止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群和T波。
2.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正常。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多个QRS波群,QRS波群形态异常,P波与QRS波群无关。
4.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和T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形。
5. 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
七、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2.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兴奋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3. 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八、实验讨论:1. 心脏兴奋传导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2.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2. 掌握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大小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光照条件下,瞳孔缩小,有利于光线进入眼内,提高视力;在黑暗条件下,瞳孔扩大,有利于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适应暗环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来体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瞳孔测量仪、显微镜、放大镜、滴管、玻璃片、棉签、生理盐水、阿托品、毛果芸香碱;3. 实验药品: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瞳孔测量仪测量其瞳孔直径;2.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生理盐水,观察瞳孔变化;3.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阿托品,观察瞳孔变化;4.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毛果芸香碱,观察瞳孔变化;5. 比较不同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盐水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2. 阿托品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 毛果芸香碱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缩小。
实验结果表明,阿托品可导致家兔瞳孔扩大,而毛果芸香碱可导致家兔瞳孔缩小。
这是由于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可抑制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扩大;毛果芸香碱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可促进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缩小。
六、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为临床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浓度、滴药时间、光照条件等,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掌握了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与分析能力。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日期:2016年5月17日一、目的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会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的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二、动物和器材1,动物:人。
2,器材:视野计、视标、视野测定表;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检测专用床、消毒用纱布等。
3,药品:75%酒精等。
三、方法和步骤1、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电极紧贴皮肤2、用酒精清洁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3、放置电极1,本实验所记录的三种肢体导联方式的心电图及改变参数的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在文后所附的实验记录中单独列出。
2,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参数对采集的信息能起到较大的影响。
3 ,通过对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进行参数调节,可以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4,通过调节,获得的心电图能明显分辨出心电图中的P 波、QRS波群、T波。
5,不同的导联方式获得的心电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五、讨论1,人体是个容积导体,心脏兴奋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容积导体传导到体表。
如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可将心脏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即心电图。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及恢复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生物电位变化。
由于引导电极位置和导联方式不同,心电图的波形可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P、QRS和T三个波及P-R、Q—T两个间期.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了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则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为心房兴奋传导至心室兴奋所需要的时间;Q-T间期表示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成复极,恢复到静息电位所需要的时间.2,安放标准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电极。
按规定连接好导联线:红色——右手;黄色--左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安放胸部V1、V2、V3、V4、V5 、V6 6个胸导联电极。
3,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使1mv标准电压使描笔振幅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为10小格).走纸速度定为25mm/s.4,5,心率=60/(R—R)=60/1.4=43次/minP段时间0.08s,R段时间0。
机能学实验

急性呼吸衰竭作者署名:摘要目的:学习采用窒息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复制Ⅱ型呼吸衰竭模型;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复制Ⅰ型呼吸衰竭模型。
观察不同类型呼吸衰竭时血气和呼吸的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
学习动脉取血和血气测定方法。
方法:对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家兔实行颈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动脉抽取0.5ml血,在颈外静脉快速输液的基础上,实验组注射0.5ml/kg去甲肾上腺素,颈动脉抽取0.5ml血,最后用组织钳夹闭气管处死家兔取肺,计算肺系数,并对血液进行血气分析。
结果:实验组动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水肿。
实验过程中家兔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性酸中毒,肌肉抽搐、角弓反张、气管溢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的表现。
结论: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家兔血压升高,呼吸抑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肺水肿主要机制在于其使皮肤、内脏的血液分布到肺脏,进一步增加肺毛细血管内压,促进肺水肿的形成,对心脏的影响导致肺淤血,进而导致呼吸衰竭。
关键词:呼吸衰竭肺水肿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家兔2.实验仪器:兔台,血气分析仪,尖头手术剪,玻璃分针,细线,动脉钳,1ml针筒(2个),组织钳,插管,体重计3.实验药品与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肝素,去甲肾上腺素4.试验方法:4.1.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入200g/L氨基甲酸乙酯,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4.2.颈前部检出被毛,切开颈部皮肤,正中切口,切口长约5-7cm,逐层钝性分离颈部组织,暴露出气管并在其下穿一根粗结扎线,在气管上剪一“⊥”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结扎固定。
分离右侧颈动脉,行颈动脉插管,放开动脉夹,放少量动脉血。
将针筒进行肝素化,放开动脉夹,用针筒收集颈动脉血0.5ml,用软塞塞住针头,并用手揉搓,使血液与针筒管壁肝素混合,防止其凝血。
4.3.分离左颈外静脉,进行插管,将输液管进行排气后,快速输液,实验组注射0.5ml/kg去甲肾上腺素。
机能学实验

神经肌肉实验1、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张力的影响。
阈刺激和最大刺激、二、原理:使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为最大刺激实验中讲自己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三、方法: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屏蔽盒的刺激电极上股骨残端固定于标本瓶闭合的固定孔内。
连接仪器张力换能器插入RM6240B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CH1刺激输出连接标本屏蔽盒上的刺激电极2、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一、目的:电刺激频率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二、原理:单收缩---当运动神经受到一次短促有效刺激产生一个动作电位一次收缩舒张不完全---若刺激频率较低骨骼肌新的收缩过程与前一次的舒张期发生叠加完全---在此基础上增加频率与前一次收缩期叠加思考题:1、三种收缩幅度是否相同?答:不同,完全》单》不完全ca2+2、不完全与完全机制?答: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5ms,所诱发的收缩过程上百ms因此当骨骼肌收到一定频率的刺激时,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叠加3、一定范围内收缩强度为何随刺激强度变大而变大?答:刺激变大保质内ca+增加横桥与肌动蛋白届增多肌肉收缩强度变大直到完全结合时收缩达到最大值。
血液系统实验1、红细胞渗透脆性一、原理:红细胞在等渗溶液种形态和大小可保持不变,若置于低渗盐溶液中则溶血,正常红细胞有一定抵抗力,抵抗力大小来测定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大,则抵抗力小易溶血。
刚能引起部分红细胞膜破裂的低渗NaCl浓度代表最小抵抗值;全部破裂为最大抵抗值二、结果:上层无色管底浑浊红色----没有溶血上层淡红色管底浑浊红色----部分溶---最小抵抗值最大脆性透明红色无沉淀----完全融----最大抵抗值最小脆性2、影响血液凝固因素一、原理: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根据凝血过程启动是激活因子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MOUMOUMOU 学号:2009101102 班级:09级临床一班学院:临床医学院
验证麻醉药物对血压和体温的的影响
作者:123 单位:09级临床一班
摘要:在生理情况下,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
麻醉药物也会对动物的影响产生影响。
在麻醉的情况下,动物的体温也会变化。
可通过密闭的液压传递系统传递压力,通过压力换能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变化曲。
家兔测体温应测量肛温,稳定且敏感!因此我选择测量家兔的肛温。
关键词:动脉血压的测定,家兔体温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本实验采用直接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验证麻醉药物对家兔动脉血压影响。
2采用肛温测量法,验证麻醉药物对家兔体温的影响。
【实验原理】
在生理情况下,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
此反射既可在血压升高时降压,又可在血压降低时升压,反射的传入神经为主动脉神经与窦神经。
家兔的主动脉神经为独立的一条神经,也称减压神经,易于分离和观察其作用。
在人、犬等动物,主动脉神经与迷走神经混为一条,不能分离。
本实验应用液压传递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
即由动脉插管、测压管道及压力换能器相互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压传递系统。
将动脉套管插入动脉内,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密闭的液压传递系统传递压力,通过压力换能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变化曲线。
家兔的正常体温在38.8~39.2℃
家兔测体温应测量肛温,稳定且敏感!因此我选择测量家兔的肛温。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刺激器,动脉插管,压力换能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5%氨基甲酸乙酯,普鲁卡因,1000U/ml的肝素。
兽用体温表,凡士林。
【实验步骤】
(1)把家兔分为A,B两组。
A组5只B组5只。
(2)。
A组家兔称重后,氨基甲酸乙酯按1ml/kg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注意麻醉剂不能过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
(3)动物仰卧固定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绳钩住兔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
(4)暴露颈部气管、颈总动脉和减压神经。
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减压神经,穿细线。
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5)给动物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1000U/kg体重。
等1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骤,以使肝素在体内血液中混合均匀。
(6)颈总动脉插管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预先穿棉线备用。
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剪“V”字形切口,将动脉套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打开动脉夹。
2.实验观察
(1)家兔颈部动脉插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打开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电脑屏幕曲线,即为家兔的血压曲线。
(2)向家兔注射局部麻醉药品普鲁卡因,观察电脑屏幕曲线,记录家兔的血压变化曲线。
(3)将家兔的减压神经切断,观察电脑屏幕曲线,记录家兔的血压变化曲线。
(4)将刺激器连在家兔减压神经的中枢端,用鼠标点击刺激电极图标,给家兔减压神经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
观察电脑屏幕曲线,记录家兔的血压变化曲线
(5)整理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其作用机制
B组家兔
1)将家兔置于实验台上,实验者与家兔面向呈反方向,实验者坐下,用腋窝轻轻夹住家兔(这样家兔看不到人不会被惊吓),待安静后用肛表(末端涂少许凡士林或石蜡油)插入肛门6cm,3-5min后取出读数。
并记录体温度数组m
2)B组家兔称重后,氨基甲酸乙酯按1ml/kg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注意麻醉剂不能过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
3)待家兔完全麻醉,四肢无力,角膜反射消失,等症状后五分钟将家兔置于实验台上,实验者与家兔面向呈反方向,实验者坐下,用腋窝轻轻夹住家兔(这样家兔看不到人不会被惊吓),待安静后用肛表(末端涂少许凡士林或石蜡油)插入肛门6cm,3-5min后取出读数。
并记录体温读数组n
4)比较m与n的值得大小
麻醉前后家兔的体温数值
麻醉前体温麻醉后体温
1
2
3
4
5
实验结果:如果m组普遍大于n组,则麻醉能够降低体温,如果m组普遍小于n组则麻醉能够升高家兔体温,如果m组和n组的体温无明显差值说明麻醉对家兔的体温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马铃.静脉麻醉药物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D14和TLR4受体的影响
[D]. 中国医科大学,2009
【2] 朱河水,查光明,惠参军,李科义. 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对家兔生理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1) .
[3] 万洁,许崇泰. 乌拉坦在生理科学实验中对家兔麻醉效果的研究[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 (06) .
[4] 郑占乐,潘进社,马利杰,郝立净. 实验兔血管外科手术不同麻醉药物的比较[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8, (03)
[5] 余望贻,刘乐平,孟琼,尹胜. 氨基甲酸乙酯与戊巴比妥钠在兔麻醉中的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04) .
[6] 晋玲,赵善民,何显教,黄俊杰,黄丽娟,梁祚仁,罗显克. 低温低氧环境下心肌缺血家兔的血压、心率效应[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 (04) .
[7] 佟玉章,马文锋,魏春果,滕宝润. 速眠新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4, (03) .
[8] 臧亚茹,郭秀梅,张素华. 热原检查法中家兔体温下降原因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 (02)
[9] 王曦,王剑虹. 影响热原检查中家兔体温变化及其因素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 (04) .
[10] 杨玉荣,安仕萍,樊晶. 血液制品热原试验动物最佳体温的探讨[J]. 天津药学, 1995,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