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非诚勿扰

合集下载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摘要】《非诚勿扰》是一档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女性选手而言,形象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她们要展现自信、真诚和魅力,吸引观众和嘉宾的注意。

交流技巧也是成功的关键,包括表达能力、情商和幽默感。

在心理分析方面,女性选手需要克服紧张和焦虑,保持镇定和自信。

在成功案例中,女性选手通常展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智慧,吸引到心仪的对象。

也有失败案例,女性选手可能过于功利或情绪化,导致交流失败。

在节目中,女性的角色定位是可以塑造梦想中的形象,同时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知名度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负面评价和压力。

建议女性在参与节目时保持真实和坚强,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智慧。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和价值。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女性选手、《非诚勿扰》、形象塑造、交流技巧、心理分析、成功案例、失败案例、角色定位、影响、建议、展望。

1. 引言1.1 介绍节目背景《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相亲节目,该节目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节目中通过一位男嘉宾和多位女嘉宾进行相亲,借助各种游戏和互动环节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女性选手们在这个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形象和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节目的氛围和观众的观感。

在这样的情境下,女性选手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魅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女性选手在节目中的表现进行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们在这一特殊环境下的行为和心态,同时也可以探讨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2. 正文2.1 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目制作方在挑选女性选手时,会注重外表条件,如身材、颜值等,因为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着选手的第一印象。

选手的个性特点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节目会安排选手们进行一系列的个人介绍,展示自己的职业、爱好等,从而让观众对选手有更全面的了解。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作者:周丽颖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4期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赢得观众的重要法宝之一是片中压倒性的冯氏幽默语言,《非诚勿扰》延续了冯氏语言的一贯风格,喜感十足。

两个看似无关情景的偶然联系是幽默产生的关键,从这一策略上看,《非诚勿扰》在幽默创造上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创造看似无关的联系。

通过设置一定的场合,使看似无关的情景产生联系。

关键词幽默隐喻语境一、“冯氏语言”冯小刚可以说是中国贺岁喜剧片肇始者,其影片凭着“冯氏幽默”,成为中国大陆影坛一道难得的轻松愉悦的风景线,赢得了观众。

赢得了市场,从而也奠定了冯小刚不可动摇乃至很难取代的导演地位。

“冯氏幽默”的重要法宝之一是片中压倒性的“冯氏语言”,台词绝对是冯小刚贺岁剧的最大看点。

看片子的时候,你在被台词逗得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赞叹它的经典,寻常的言谈举止干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给人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非诚勿扰》是冯小刚的第一部原创作品,语言特色延续了冯氏幽默的一贯风格,又不乏深沉锤炼的人生箴言,喜感十足,但绝不流于肤浅,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在创造幽默语言上的睿智。

幽默的构成机制就是一套策略思想和手段,它不直说,而是机智的、拐弯抹角的设置各种圈套。

言语含蓄,话里含哲理,存机智,他是一种诉诸理智的“可笑性”的精神现象。

是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学识、经验、智慧的结晶。

Koestler在讨论幽默的创造性时认为:“如果叙述这一语义管道包含恰当的情感张力,含有两个通常不可融合方面的某一思想或事件的突然关联。

则产生滑稽效果:如果管道被切断,我们的期待被愚弄,冗余的张力便以大笑的形式喷发出来或以更温和的形式泼洒出来”两个看似无关情景的偶然联系是幽默产生的关键。

当读者意识到这一双重性、不和谐性和两个情景之间的张力时便会感到好笑。

如何在两个看似无关的情景之间建立偶然的联系,《非诚勿扰》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创造看似无关的联系,我们可称之为隐喻幽默。

浅谈《非诚勿扰》

浅谈《非诚勿扰》

【摘要】:非诚勿扰为什么受欢迎,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关键词】:婚恋交友舆论导向《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新节目的互动形式将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基本信息:主持人:孟非分析点评:乐嘉黄菡播出频道:江苏卫视播出时间:每周六、周日晚21:05(首播)重播时间:标清:每周六、周日晚22:50(重播)高清:当日晚间22:50(重播)次日上午07:15分(重播)节目类型:真人秀婚恋交友节目参与嘉宾。

【女嘉宾】:马伊咪李洋马诺万丹等。

【男嘉宾】:鄂皆豪、费凡、施正中、高义杰。

节目看点:很潮又具内涵的约会玩法。

“非诚勿扰的节目是在男女人数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可能是一个男的面对二十四个女的,那么这个里面就会有一个戏剧冲突的效果,节奏也会很快,会是5分钟进行一轮配对,比较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除了节奏和戏剧化效果之外,《非诚勿扰》的另一个看点是会真实的体现出现代婚恋观。

王刚说:"我们不会刻意地鼓吹什么,但是节目的设计就会让大家看出现在年轻人的婚恋观。

比方说一男对多女的情况,有的男士我们觉得很优秀,但是他会立刻被淘汰,有的男士看不出优点,却很受欢迎......那么,年轻人的价值选择自然而然的就在里面了。

"让年轻人自主选择之余,《非诚勿扰》也会采用专家团提意见这种形式,讨论现在网络上和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切合实际的话题:房子、孩子、婆媳关系等等。

总结下来,这种约会玩法既很潮,又是有内涵的。

用制片人王刚的话说,就是‘落点会很深’。

半是PK半是缘 半是相亲半是玩——《非诚勿扰》节目看点分析

半是PK半是缘 半是相亲半是玩——《非诚勿扰》节目看点分析

半是PK半是缘半是相亲半是玩——《非诚勿扰》节目看点分析王向辉【摘要】《非诚勿扰》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却借用了娱乐节目的外壳,各种婚恋观的交锋碰撞出观赏点的火花,主持人、点评嘉宾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通过游戏规则的巧妙设计,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的营销。

另外,节目应当在服务性上拾遗补缺。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01【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非诚勿扰》;娱乐性;服务性;男女嘉宾;主持人【作者】王向辉【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在新近的一期《非诚勿扰》节目的开篇,主持人玩笑地说到,由于栏目组将录影棚临时搭在北京某地,许多旅行社就在一日游项目里增加了该地为景点。

为此,引出了点评人乐嘉一段“祝贺孟非将成为优秀木乃伊”的笑话。

玩笑归玩笑,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开播两年以来人气一路飙升并持久不衰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1年岁末,各省电视媒体群雄逐鹿,圈地割据,纷纷拿出重点频道、重点栏目为2012年度广告招商。

据报道,《非诚勿扰》因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举揽得18亿元的广告收入,加上冠名广告超过了20亿,这个数字几乎等于不发达地区两三个省台所有频道收入加起来的总和。

每周播两次的栏目>N个省级广播电视台?这符号两端人财物悬殊的对比让电视业内的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广告商对于一档号称生活服务类的节目情有独钟?为什么一个南方省区的电视栏目能走出地域覆盖全国?笔者认为,《非诚勿扰》看点有三:一是虽为生活服务类节目,实质却嵌入了相当多的娱乐元素,从节目包装到VCR拍摄,从游戏规则到音乐动效无不如此。

二是与其说是看相亲,不如说是看PK,看各种观念的交锋。

节目虽然是相亲,实质仅仅是一次相识相知的见面,“速配”是否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相识的过程。

它以80后90后男女嘉宾婚恋观的相互PK,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展示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而且还让其他年龄段的人们了解了时下年轻人的心态。

分析非诚勿扰

分析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与其原版Taken Out的对比分析近几年,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国外版权引进或借鉴类的节目层出不穷,不仅在数量上稳稳地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在收视率上,也一直名列前茅。

据腾讯娱乐报道,中国排名前10的卫视,他们热播的综艺节目中10档有9档都引进海外版权。

现在,我在下文主要分析一档国内借鉴国外的节目——《非诚勿扰》。

只所以选择《非诚勿扰》,因为相比其他综艺节目,我只比较完整地看过几期《非诚勿扰》。

大家都知道,《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在第一期开场词里,主持人孟非称其为“冲关交友节目”,听起来可是够怪的)。

应该相信,咱们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一档真正意义的国内原创节目。

其实不然。

早在《非诚勿扰》开播之前的2008年,澳大利亚一家电视台就播出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Taken Out,从其节目模式和现场舞台等方面来看(详见下文分析),《非诚勿扰》对Taken Out 借鉴和模仿的痕迹明显,无疑属于中国版的Taken Out。

节目模式异同下面,先介绍一下Taken Out这档节目:Taken Out 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婚恋交友节目,由全球最大的电视节目创意和制作公司之一的Fremantle-media澳大利亚分公司制作,它最早在2008年9月1日到2009年2月26日期间由澳大利亚一家有线电视网的第10套播出。

不久后,此节目的多个版本在丹麦、荷兰、中国、日本等国家流行。

Taken Out主要是基于演播室的节目,并利用大量的外拍视频资料。

节目里,有一个单身男士和30个被公开的单身女士,并且单身男士要把自己介绍给这30个单身女士,同时,也会有一个单身女士被介绍给这个单身男士。

这个节目被分成两个部分:在演播室首次的选择和两个人约会。

在节目的进程中,主持人介绍单身男士的资料和播放他的视频。

在这些信息基础上,30个单身女士开始周期性地、独立地做决定,如果她们愿意留下她们的灯,则继续节目,给那个单身男士约会的机会,否则她们就排除了和那个单身男士约会的机会。

《非诚勿扰》的文化解读

《非诚勿扰》的文化解读

关 键 词 : 非诚 勿扰 》 文 化 价值 《
文 化领 域
强 , 民 娱乐 , 终 提 高 了媒体 文 化 的传 播效 力 。 全 最 《 诚 勿 扰 》 江 苏 卫 视 推 出 的 “ 型 婚 恋 交 友 节 目 ” 非 是 大 ,
有 着 时 尚 新 潮 的 理 念 . 目抓 住 了 当 前 社 会 “ i ” 点 。 节 最 n热 建 立 了 全 新 的 交 友 模 式 , 通 过 电 视 网 络 等 现 代 媒 介 广 泛
( ) 大 众 看 齐 — — 人 文 关 怀 二 向
处 在 媒 体 “ 民 化 ” 潮 中 ,非 诚 勿 扰 》 创 意 、 平 浪 《 在 编
导 、 作 中 灌 注 着 对 大 众 的 关 注 , 目邀 请 大 众 踊 跃 参 制 节 加 。 造 一个 狂欢 化 的世 界 . 入 电视荧 屏 不 仅 是名 人 才 打 进 有 的 权 利 , 且 表 现 了 深 厚 的 人 文 关 怀 , 改 后 《 诚 勿 而 整 非 扰 》自始 至 终 体 现 着 这 一 点 。
效 促 进 了 交 流 的 继 续 。同 时 , 受 众 一 媒 介 ” 互 动 传 播 模 “ 的
解 与 尊 重 在 爱 情 中 的 重 要 。《 诚 勿 扰 》 像 一 个 社 会 缩 影 , 非 就 让 人 看 到 千 姿 百 态 的人 生 . 了解 不 同 的 爱 情 经 历 和 爱 情 观 .
节 目之 一 , 文 就 《 诚 勿扰 》 文 化 价 值 、 事 策 略 , 本 非 的 叙 以
及 节 目如 何 从 私 人 化 走 向 公 共 文 化 领 域 这 三 个 方 面 作 了
简要 的盛 宴 。 主持 非 是
叙 事 策略 公 共 人 、 宾 和现 场 观众 的共 同参 与 , 传 播 者 与受 众保 持 一 嘉 使 种 平 等 交 流 的 状 态 . 入 了 人 际 传 播 机 制 , 得 互 动 性 增 引 使

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语用解读

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语用解读

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语用解读作者:罗彬彬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7期摘要:“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等四条准则。

对《非诚勿扰》节目中主持人与男女嘉宾之间的经典对话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对合作原则的遵守还是违反,在一定语境下都可以产生幽默效果。

关键词:《非诚勿扰》;合作原则;语用解读;幽默效果《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自2010年1月15日首播以来广受好评,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幽默风趣的对话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

(展宁2010)我们运用合作原则(Grice1975)对其中的经典对白进行分析,并考察其独特的会话含义。

1《非诚勿扰》中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包括以下四条准则:量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质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相关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和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

1.1“量的准则”的遵守与违反根据量的准则,言语交际的一方提供的信息量应该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不要多于所需要的信息。

下面是《非诚勿扰》中的一段经典对白:1.1.1 孟非:这次男嘉宾选择的心动女生是你,马诺你想到了么?马诺:想到了。

例1.1.1面对孟非的提问,马诺坚持遵守量的准则,呈现出幽默效果。

会话中也可能会违反量的准则:一方提供的信息量多于另一方所需要的或一方提供的信息量少于另一方所需要的。

例如:1.1.2 孟非:你们对这位男嘉宾的第一印象怎么样?某女嘉宾:很好,我闻到了钱的味道。

例1.1.2女嘉宾的回答提供了过量信息,“我闻到了钱的味道”为补充说明。

1.2“质的准则”的遵守与违反根据质的准则,说话人要说真话。

说真话又分为两种情况: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如:1.2.1 女嘉宾:男嘉宾,你给我的感觉是你的心理年龄要大于你的实际年龄。

个案非诚勿扰节目的解读

个案非诚勿扰节目的解读

权威话语的被调侃和消解

在传统的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一般都处于舞台之上, 和台下形成一种隐喻性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通 过主持人引导话题(对话题的选择)得出共识而最终 得以体现。在《非诚勿扰》中,主持人的空间位置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三个主持人中孟非尽管在舞台之 上,但其位置略微低于女嘉宾所处的位置,而另外两 个主持人(乐嘉、黄菡)则处于舞台之下,和现场的 观众处于相同的位置,这种位置形成的隐喻性权力关 系通过对话题的参与得以体现。在三个主持人中,乐 嘉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但其观点常常被其他两个主持 人所质疑和调侃(调侃是《非诚勿扰》经常使用的一 种叙事策略),主持人之间的质疑和调侃,消解了主 持人话语的权威性,从话语的主导者开始变成话语的 参与者,从“家长”变身为“兄长”。
《非诚勿扰》节目的文本结构特点

台内和台外的互动(受众参与文本的创造) 多元爱情观的交融与碰撞 权威话语的被调侃和消解
台内和台外的互动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很多女嘉宾都体现出鲜明的 性格特点,并且这些性格特点在文本的不断推演中被 强化和凸显。在这种强化和凸显过程中,受众的评价 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们在网络上发起关于某一女 嘉宾的讨论,网络受众话语习惯于把女嘉宾的角色塑 造为是扁平的,节目组和女嘉宾不可能把受众话语置 之度外,受众话语影响和强化了女嘉宾在节目中的角 色性格,女嘉宾会在节目中有意无意地去凸显这种角 色性格,以满足自己想象中的受众期待。
(续)

三是把文本的特质简单等同于某一个元素的特质,忽 略了文本的整体性。任何元素(比如角色)都必须是 在文本的系统中被读解的,离开了文本,角色的意义 不复存在。 伊蒽· 昂:《看<达拉斯>:肥皂剧与情节 剧的想象力》,伦敦:Methuen出版社,1985年版, 第95-9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诚勿扰
播出频道:江苏卫视
首播:2010年1月15日 时长:90分钟
时间:每周六、日21:10 (2015年1月3日起改成
周六21:10分播出)
主持人、点评老师 孟非 乐嘉 黄菡
孟非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 过的节目《南京零距离》、《绝 对唱响》、《名师高徒》、《非 诚勿扰》。
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 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 高徒》。
乐嘉 (早期)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 FPA(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 性格色彩创始人。
备受各阶层广泛推崇的卓越的演 讲者和培训导师。
著有畅销书《色眼识人》、《色 眼再识人》、《让你的爱非诚勿扰》、 《人之初,性本色》。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心理点评 专家及《老公看你的》主持人,并出 演电影《非诚勿扰2》
2)男嘉宾可以向女嘉宾询问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让女嘉宾回答,之后做出最后的抉择。
3)当男嘉宾执意要选心动女生时,很有可能 被拒绝,一个人孤独的离去。如果男嘉宾选择另 外两位选择了自己的女生,则可以顺利牵手。
• 《非诚勿扰》 • 《非常完美》
• 1.形式PK:女选男OR男选女
• 24:1的男女嘉宾比例,节目中男女嘉宾的对话, 矛盾的凸显,女嘉宾大多比较独立自主,并且要求 严格。使得“女权主义”在婚恋上的现状不平衡的 体现,这也是吸引女性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看短片-现场提问 -当场献艺-女嘉宾决定 是否灭灯。
此环节里,24位女嘉宾观通过观看男嘉宾 的VCR视频,了解男嘉宾的生活、工作、感情 等方面的经历、性格喜好,以及对心仪女孩的 要求等。然后,女嘉宾对男嘉宾现场提问,以 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3.爱之终决选。
1)进入到爱之终决选环节的男嘉宾,可以了 解女嘉宾的情况,比如:消费观、生活照等。
• 相比之下,《非常完美》没有过于另类的
腔调和语调,没有过于另类的打扮。更多
注重在心动、浪漫和纯情。在物欲横流的
浮躁社会现状下,这种只谈爱情不谈物质
的差异化节目定位,将给观众带来与众不 同的感受,也让其成为相亲节目中的黑马。
Hale Waihona Puke • 《非诚勿扰》:探讨话题更现实

反映社会现象

更接近生活

老少皆宜
• 《非常完美》:更梦幻浪漫些

更适合年轻人
• 《非诚勿扰》独特的成功之处
1、话题营销
《非诚勿扰》几乎每期都有一个道德方面的争 端,每一期都会制造一个话题或一个亮点。
节目中拜金女的毫不掩饰,富二代的显摆臭 屁,孔雀女的撒娇发嗲,凤凰男的自卑自尊,杭 州极品婆婆的农民鄙视等等。
无论是否是他们的真实看法,一经电视节目 播出,这一切都构成了非常具有看点的娱乐元素。 抓住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争议话题。
3、嘉宾背景的多样化
以明星主导的节目,已经归于平淡。让观众在 屏幕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观点,才是现在的趋势。
按照这种方向,《非诚勿扰》从职业、外形、 年龄、性格各方向, 一直保持着嘉宾背景的“多 样性”。
每一期在嘉宾的职业选择上也是比较引人关 注,例如卫生巾男,舞蹈师,美发师;造型师, 性格特别的男人,有特殊经历的男人,带妈妈上 台征婚、要求女方有房有车的杭州男人等。
“爱之再判断”、 “爱之终决选”、 “男生权利”
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 速配成功。
1、爱之初体验环节(第一印象)
此环节里,一开始 男嘉宾上台并自我介绍, 然后对24位女嘉宾目测, 选出心动女生。
然后24位女嘉宾对 男嘉宾进行目测,观其 相貌、身材、胖瘦、头 发、衣着等,选择就亮 灯,放弃就灭灯。
2、爱之再判断环节
男选女的形式不符合一般人的接受习惯。如果把一个女 人放在被挑席,一群男嘉宾围着一个女嘉宾问这问那,对女 嘉宾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像是如果有很多男嘉宾都说这个女 嘉宾不漂亮或者什么,将对这个女孩形成多么大的打击。而 即使所有女嘉宾说一个男的长的不怎么样也问题不大,这个 男人可能比较有实力或者地位啥的依然可以弥补不足。因男 女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马诺
愿我 在宁 自愿 行在 车宝 上马 笑里 !哭
, 也 不
俞夏——上海的嗲嗲女
阿 拉 上 海 嗲 囡 囡 就 是 喜 欢 作 !
2、嘉宾的自我营销
节目中的无论男女 嘉宾都在极力做自我营 销。
他(她)们在不同的 角度以自我独到的一套 人生价值观模式来吸引 观众的眼球。
这个节目从另一个 方面可以说是嘉宾的表 演秀。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 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 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2011年6月起开始主持《非常了 得》。
黄菡
• 南京大学社会系社会心理学博 士,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教 授、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 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领 导研究会副秘书长。
• 黄菡主讲过《管理心理学》、 《领导者心理调适》等多门课程。 在《妇女研究论丛》上发表学术论 文《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 因》、《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 市认知的经验研究》等文章。
• 整场节目由此二人把脉,将看点转向另一 层次,赚足社会中坚力量的眼球。
(一)节目定位
定位:《非诚勿扰》是一档适应现代 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 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 平台。
二.环节设置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 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 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 “爱之初体验”、
• 其他嘉宾主持: • 于正
• 曾子航 • 宁财神 • 张嘉佳 • 佟大为
• 黄磊 • 陆毅 • 刘恺威
• 《非诚勿扰》节目从话题选择到节奏进度 以及主持人风格上,正是迎合了观众的口 味从而受到极大关注。
• 《非诚勿扰》节目启用新闻主持出身的孟 非,其言语不多,但沉稳睿智、妙语连珠, 加之嘉宾主持幽默及智慧的点评,直指人 心,令人意犹未尽。
• 2.情感PK:话题性OR谈“纯爱”
• 《非诚勿扰》话题性十足,从“宝马女” 到呛人的女嘉宾,从房子车子、别墅到婆 媳是否同住,一个个尖锐的现实话题的抛 出,使得节目成为当下剩男剩女不同婚恋 观、生活价值观以及个性的展示平台。
• 轻松娱乐之余,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同时节目层次有所提升,也因此在收视观 众构成上与其它同类型婚恋节目产生差异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