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简述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的启示意义

简述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的启示意义真理与谬误是人们思考、判断和认识世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真理是指符合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规范的观点、结论或说法;而谬误则是指与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规范相悖的观点、结论或说法。
真理与谬误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这对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醒我们要审慎对待和判断信息。
在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其中既有真理,也有谬误。
只有通过辨别和判断,才能分辨真理和谬误。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不盲从、不轻信,以免被错误的观点所误导。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
真理和谬误之间并非一成不变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有时候,某个观点可能被认为是真理,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它可能被证明是谬误;同样,某个观点可能被认为是谬误,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它可能被证明是真理。
因此,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思维态度,不固执己见,不排斥新观点,以便更好地接受和认识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醒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人们的喜好和偏见所左右。
而谬误则是人们主观臆断、主观偏见或错误认识所引起的。
因此,我们在思考和判断问题时,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不随意臆断,不武断判断,以免陷入谬误的泥沼。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醒我们要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真理往往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才能得出,它是深度思考的结果;而谬误往往是思维的狭隘和片面所导致的,它是思维广度不够的表现。
因此,我们要注重拓宽思维的广度,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避免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加深思维的深度,追求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停地追问为什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审慎对待和判断信息,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人教版】2023届高考政治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47:物质与运动(1、2题);考点4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6题 26题);考点49: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7-14题 27题);考点50:实践与认识(15-19题 28题);考点51:真理(20-22题);考点52:认识过程(23-25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观点最能正确反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是()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万物都只是在概念中运动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指艺术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
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
这说明()①艺术作品是“造化”与“心源”的统一,缺一不可②现实是艺术的根源,艺术家应以现实为师并加以再造③创作过程是画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事物的过程④自然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美决定于艺术家的情感和构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其蕴含的哲理有()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④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A.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6.“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知识点3-真理的条件性

3、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延迟退休年龄
和基本养老金领取年龄的政策提议开始,“延迟退休”成为
人们谈论的焦点。如果要让中国在这项改革中少付出一些社
会成本,我们应( )
①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正确揭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
②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多元价值取向
③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坚持按规律办事
【答案】BD.③④
真理的条件性
【典型例题】
【解析】 故事体现了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而 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故②③与故事蕴含的哲学寓意相符; 认识源于实践,故①说法错误;“收获美好与希望的基 础”也是实践,且材料也并未涉及“取舍”问题,故④ 说法错误。
【答案】C
真理的条件性
【典型例题】
知识点——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条件性
【知识点解析】
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 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 正确认识 结论: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真理的条件性
④重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坚决批判公民的情绪化认识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真理的条件性
【典型例题】
【解析】 ①③分别从坚持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按规律办 事角度说明了取得成功的措施;②“尊重人民的多元价值取 向”不利于退休制度改革的成功;④“坚决批判公民的情绪 化认识”观点错误。
【答案】C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条件性
【典型例题】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吃就吃新鲜 的!”这一真理适用于某些蔬菜,对有些蔬菜则不适用,说明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 不符合题意。
【马原】第十四天 真理与谬误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十五天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仅摘选前三章内容:绪论、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第十四天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学考达标练1.真理是人们对( )A.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B.未来的美好愿望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实践中总结的知识体系【答案】C【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X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正确;真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表面现象,A说法错误;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不是真理,排除B;在实践中总结的知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都是真理,D说法错误。
故选C。
2.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这说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题干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
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多喝水”的建议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A符合题意。
B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这两句名言共同告诉我们(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③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④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①②正确;③强调了认识的反复性,不选;④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意味着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每日一题:真理及其特点(2018年4月12日)

真理及其特点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由第三届的“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展为第四届的“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大会主题”的发展演变体现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具有客观性、上升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真理的含义(1)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的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不顾过程推移,不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1.不能认为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
简述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的启示意义

简述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的启示意义真理与谬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指导行动的重要标准。
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实践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真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谬误相对立的。
真理是通过与谬误的对比和辨别而得到的,只有在与谬误相对立的过程中,真理才能显露出来。
正如黑夜与白昼相对立,没有黑夜就没有白昼,没有谬误就没有真理。
因此,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能回避谬误,而应当通过辨析和纠正谬误来逐步接近真理。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真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都有可能在新的认识和实践中被修正和深化。
谬误则是真理的过渡形态,它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被认为是真理,但随着认识的深化,它们最终会被辨析和纠正。
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的认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真理的确立需要通过辩证的方法。
辩证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对抗来推动认识的发展的方法。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相对的、片面的认识出发,通过对立的斗争和对抗来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经过辩证的思维和实践,我们才能够找到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根源,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实践生活中,应当运用辩证的方法,善于从对立面的斗争中发现真理。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真理的确立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真理才能够得到确认。
谬误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或实践检验不合格的认识,它们在实践中会被辨析和纠正。
因此,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找到真理的源泉,才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作文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作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真理和谬误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总是相伴而行。
你看,当我们努力去探索知识、追求真相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谬
误给绊一跤。
比如说,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以为地球是平的,这在当时那可
是被大多数人坚信不疑的“真理”啊!可后来呢,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个谬误。
但你能说当时那些相信地球是平的人是愚蠢的吗?也不能,毕竟在那个时候,
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有限。
再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有时候,我们会坚信某种减肥方法超级有效,比如只吃水果不吃饭,结果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身体还出了问题,这才发
现这根本不是什么真理,而是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啊,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真理总是藏在深处,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而谬误呢,却常常跳出来迷惑我们的眼睛。
有时候,我们会把谬误当成真理,那是因为我们看得不够全面,了解得不
够深入。
就好像看魔术表演,只看到表面的神奇,却没看穿背后的机关。
但这
也没关系,因为正是在不断发现谬误、纠正谬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越来越接
近真理。
比如说,科学家们做实验,可能失败了好多次,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在排
除一个谬误,离真正的真理就更近一步。
所以啊,我们不要害怕遇到谬误,因为它的出现恰恰是在提醒我们,真理可能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去发现。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在真理和谬误的陪伴下,走出一条充满智慧的道路!
真理和谬误这对“欢喜冤家”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挑战和惊喜,也让我们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
A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 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变化,照搬 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 因为“有用”而“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 用”?
• 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 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 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 理是非常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 并分析) • 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 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 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 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探究: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 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一个小时下雨,这 雨对谷物有益吗? •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 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 是真理。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的表明:真理与谬误 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 正确对待错误。
复习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判断: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判断: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真理是客观的 1.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 错误之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谬 误 真 理
真理的含义?(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的 特征 认识具有 反复性 (原因) 客观的(绝对性)、平等的 具体的有条件 的(相对性) 认识是一个从实 践到认识、从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的波浪式前 进或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 方 法 论 要 求
追求真 理是一 个过程 (为什么) 认识具无 限性(原 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认 识是无 限发展 的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 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 性和无限性:人的认 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 循环运动,而是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在实 践中 追求 和发 展真 理
真理 是什 么?
• 针对“发射嫦娥一号卫星”这一事件,下 面三位同学各有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多 少个是对的,多少是错的?) • 甲说:发射嫦娥一号卫星,耗费人才、物 力、财力,得不偿失。 • 乙说: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对国家有利对 老百姓不利。 • 丙说: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促进了我国航 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 “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 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 水。04年人类近距离拍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 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 为什么? 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 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 温、气压等现象。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2.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 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 观的物质性活动。 •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 对主观真理。
火星,是太阳系 第四颗大行星, 从地球上望去, 火星犹如一个巨 大的火球。人类 对这个红色星球 充满了巨大的好 奇和无限的遐 思……
近代人类的对火星的探 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 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 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 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 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 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 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 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 分析。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 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 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归对同一个 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 识
谁的说法是真理?真理有多少个?
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 2 2 a +b =c
B
2 2 2 a +b =c
B
a
C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 a b
动领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事件在所难免,可 是“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 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的哥伦比亚号,历 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发 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 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再认识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德国诗人 莱辛
追求真理比占 有真理更宝贵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 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 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 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 航勇士丧生。里根总统曾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