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定稿)
煤矿二采区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二采区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该煤矿二采区位于XX省XX市,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煤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本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对煤矿二采区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为矿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营。
三、评估内容1. 人为因素风险评估:通过分析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操作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评估人为因素对煤矿二采区安全带来的风险;2. 设备设施风险评估:通过对矿井设备设施的检修情况、老化程度、完好率和安全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分析设备设施对矿井安全的威胁;3. 地质地质条件风险评估:通过对地质结构、煤层赋存、瓦斯倾出和矿震等因素的分析,评估地质地质条件对矿井安全的影响;4. 作业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煤矿二采区的通风系统、瓦斯抽放、防尘措施、防火防爆措施等方面的评估,分析作业环境对矿井安全的威胁;5. 应急救援风险评估:通过对矿井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的评估,分析矿井在突发事故或灾害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评估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收集和分析矿井的技术资料、安全生产数据以及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等,以获得煤矿的基本信息;2. 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矿井二采区的情况,了解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情况;3.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专家对矿井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了解专业知识和经验;4. 数据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煤矿二采区存在的风险程度。
五、评估结果经过评估,煤矿二采区存在以下安全风险:1. 人为因素: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技术操作培训;2. 设备设施:部分设备设施老化严重,完好率较低,安全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3. 地质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复杂,地质结构不稳定,存在瓦斯倾出和矿震风险;4. 作业环境: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抽放效果不理想,防尘、防火防爆措施不严密;5.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存在薄弱环节,应急响应能力有待提高。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定稿)

第一章矿井概况???煤矿位于???市陈集镇境内,是??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矿井,1990年开工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2016年确定生产能力为??万t/a,井田面积约61.69km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68m³/h,最大涌水量为1045m³/h;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440m水平,矿井主采煤层为二2煤层,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矿井可采储量20467.4万t,其中:二2煤12173.4万t,三煤组8294万t;截止目前,矿井已开采煤炭6445.4万t,剩余可采储量14022万t,其中二2煤5728万t,三煤组8294万t。
目前,矿井各生产系统情况如下:提升系统——主井提升采用多绳摩擦轮塔式绞车,提升容器为一对JDG-24型箕斗;副井提升采用多绳摩擦轮落地绞车,提升容器为双层四车宽窄式罐笼。
运输系统——轨道运输大巷采用防爆蓄电池电机车运输,南、北翼运煤系统采用钢丝绳芯强力胶带输送机运输。
排水系统——井下现有中央水仓三个,水仓总容积10700m3,中央泵房安装9台MD580-60×9型水泵,配备电机为YB2-5004-4型(6kV 1250kW),三趟Ø426×14无缝钢管排水管路。
通风系统——矿井现有主井、副井、中央风井、南风井、北风井五个井筒,其中主井、副井、中央风井进风,南风井、北风井回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各采区实现分区通风,均有专用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实现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供电系统——矿井工业广场设110kV变电站一座,主井绞车房、副井绞车房、副井口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地面压风机房等主要设备的供电均为双回路。
井下供电从110kV变电站引出14趟电缆,5趟由副井入井,专供副井底中央变电所,作主排水电源;5趟由主井入井,4趟由中央风井入井,供井下各采区生产。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二、评估目标和方法1.评估目标:通过对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安全改进方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煤矿员工的安全。
2.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现场勘查、专家访谈和安全评价模型等手段进行评估。
三、评估内容和结果1.现场安全环境评估:对煤矿的矿井、巷道、通风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勘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2.现场操作规程评估:对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
3.工人安全教育评估:对煤矿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教育不到位的问题。
4.安全监管制度评估: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制度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
5.安全事故分析:对煤矿近年来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根据以上评估内容,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如通风设备老化、巷道支护不符合要求等。
2.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安全漏洞。
3.煤矿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不够强。
4.安全监管制度不够严格,监管不力。
5.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和操作不当。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现场安全环境管理:对煤矿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加强巷道支护,确保巷道稳定;加强通风设备的管理,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健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完善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流程,加强对规程的培训和执行监督。
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4.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煤矿的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在安全隐患威胁较大的区域加强巡查频次。
5.加强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类似的事故进行预防和提醒。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煤矿作为一种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煤矿本身存在的特殊性质和高度复杂的工作环境,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管理煤矿的安全风险,本报告将对煤矿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
2. 评估目的本次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煤矿当前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分析煤矿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提升煤矿的安全水平。
本次评估采用了以下几种主要方法来评估煤矿的安全风险:3.1. 资料分析法通过对煤矿的历史安全记录、事故报告和相关文件资料的分析,了解煤矿过去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点,为后续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3.2. 现场勘察法通过对煤矿现场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煤矿的运营情况、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安全设施的状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进行准确的量化和定性评估。
3.3. 专家访谈法采访相关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借鉴专家的经验和观点,了解他们对煤矿安全风险的看法和建议,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经过对煤矿的深入评估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评估结果:4.1. 潜在的矿井塌陷风险根据现场勘察和资料分析,煤矿存在着潜在的矿井塌陷风险。
部分矿体存在脆弱、不稳定的地层,容易发生塌陷事故。
建议加强地质勘探工作,采取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措施。
4.2. 煤矿瓦斯爆炸的风险煤矿瓦斯爆炸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矿井深部和煤层厚度大的地区。
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发现煤矿的瓦斯抽采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瓦斯抽采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并改进通风系统以提高瓦斯控制能力。
4.3. 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风险因素。
通过专家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部分从业人员忽视了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造成了安全事故。
建议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昌隆煤矿风险评估报告草稿

昌隆煤矿风险评估报告草稿昌隆煤矿风险评估报告草稿一、概述煤矿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行业,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昌隆煤矿作为一家重要的煤矿企业,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基于对昌隆煤矿的调研和风险分析,撰写昌隆煤矿风险评估报告草稿。
二、调研情况1.基本情况昌隆煤矿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
煤矿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矿井工作面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2.煤矿环境昌隆煤矿地处山区,气候寒冷,年降雨量多,煤矿周边环境也比较恶劣。
同时,煤矿的地质条件也比较复杂,存在着夹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问题。
3.安全管理情况昌隆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安装了呼吸器、开展了安全培训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风险分析1.煤矿安全风险(1)煤尘爆炸风险煤尘爆炸是煤矿最常见的事故之一,昌隆煤矿作为一家煤矿企业,也面临着煤尘爆炸的风险。
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煤尘的清除和通风等措施来降低煤尘的爆炸风险。
(2)瓦斯爆炸风险瓦斯爆炸是煤矿最致命的事故之一,昌隆煤矿作为一家煤矿企业,也面临着瓦斯爆炸的风险。
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瓦斯的排放和通风等措施来降低瓦斯爆炸的风险。
2.人为因素风险(1)操作不当的风险在煤矿工作中,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易造成事故。
因此,需要增加操作培训,并制定操作规程和流程,保持岗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2)安全意识不足的风险在煤矿工作中,有些工人安全意识不足,认为安全设备防护措施是“累赘”,常常不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等安全设备进行工作。
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四、风险评估综合分析煤矿安全风险和人为因素风险,可以发现昌隆煤矿面临非常大的安全风险。
为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1.增强安全管理昌隆煤矿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加强安全设备及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从而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一、引言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安全管理一直是首要任务。
为了全面了解煤矿的安全风险状况,保障生产安全,本报告对煤矿的专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本报告主要包括辨识目的、辨识方法、辨识结果和改善建议等内容。
二、辨识目的本次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为煤矿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评估,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安全风险,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辨识方法本次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采用综合分析法。
具体步骤包括:1. 数据收集:收集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记录、事故统计资料等相关数据;2. 现场调查:深入煤矿,实地考察生产设备、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情况;3. 风险辨识:根据数据和现场调查结果,结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辨识出煤矿存在的专项安全风险;4.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影响范围等指标;5. 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各项风险的优先级和管理重点;6. 改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以减少安全风险。
四、辨识结果根据辨识评估的结果,我们综合分析出以下煤矿专项安全风险:1. 煤尘爆炸风险: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尘的积累和着火点的存在,可能引发严重火灾和爆炸事故;2. 煤气爆炸风险:煤层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如甲烷,如果泄漏积聚到一定浓度,会引发爆炸事故;3. 煤矿通风不畅风险:不良的通风系统会导致煤矿作业环境中有害气体积聚,增加中毒和窒息的风险;4. 安全管理不规范风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操作规程不完善,容易导致操作错误和事故发生;5. 未及时修复设备风险:设备故障未及时修复,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6. 作业人员培训不够风险: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知识,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和事故。
五、改善建议根据以上辨识出的煤矿专项安全风险,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1. 加强煤尘控制:定期清理煤尘,配备有效的防尘设备,确保煤矿作业环境的清洁;2. 严格把控煤气:加强瓦斯检测,及时排除瓦斯泄漏源,确保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3. 改善通风系统: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通风畅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4.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5. 及时维修设备: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修复,避免意外事故发生;6.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矿井一通三防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矿井一通三防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要求,我针对我所在的矿井进行了一通三防安全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如下报告。
一、矿井现状分析我所在的矿井位于山区深处,采用井下开采方式。
矿井规模较大,共有三个工作井口。
矿井生产稳定,每天矿工出勤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
矿井采用了自动化装备,但由于矿井历史较长,部分设备已经老化,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二、风险评估1. 通风风险矿井的通风系统应能保持矿井空气中的煤尘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抽查发现,矿井通风管道的某些节段存在积尘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和维修,否则可能引发煤尘爆炸等事故。
2. 掘进风险矿井开采过程中,存在掘进工作面顶板和煤壁的崩落风险。
矿井内部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工作面周围存在大量的裂隙和节理,容易发生坍塌。
因此,矿井需要加强对工作面巷道的支护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护不良和崩落迹象,确保矿工的安全。
3. 三防设施风险矿井的三防设施包括水防、火防、瓦斯防。
矿井内存在水涌、火灾、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
水防设施需要加强巡查和维修,防止井下积水造成事故。
火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确保灭火器材完好并处于有效状态。
瓦斯防设施需要加强气体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标问题。
三、风险评估结果和建议通过对矿井的风险评估,我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防止事故发生,我建议:1. 对矿井通风管道进行彻底清理,排除煤尘积聚。
2. 工作面巷道的支护和巡查应严格执行,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崩落迹象。
3. 加强对三防设施的巡查和维修,确保其完好有效,及时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以上是我对矿井一通三防安全风险进行的评估和建议。
希望领导能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谢谢!此致敬礼。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煤矿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煤矿简介本报告对某煤矿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其目的在于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生产运营中的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的是基于风险等级矩阵的方法,将评估结果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从而形成具有决策性的结果。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高风险:危急性极高,有可能导致死亡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或行为。
中风险:危急性一般,有可能导致伤害或者失误的事故,但是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低风险:危急性较低,可能会导致一些小损失或者对生产运营产生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对整个煤矿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风险评估框架在本次评估中,我们按照以下考虑对煤矿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是否合理及有效•生产设备与劳动保护设施是否完好•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安全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整个煤矿的生产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每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排查。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对煤矿的各项检查和调查,我们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高风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其内容较为简单,对于煤矿安全的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点和不足。
•煤矿的紧急预案未进行足够的演练,人员对于应急处理的流程及方法可能不熟悉,存在一定的风险。
•煤矿现场生产设备管理较为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风险•煤矿对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可能会导致一些小规模的隐患。
•煤矿在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方面存在不足。
低风险•煤矿的防火系统比较完备,基本上不存在火灾风险。
风险应对对策针对上述风险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应对措施:高风险•准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对安全应急处理流程进行演练。
•加强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中风险•针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低风险•对防火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矿井概况煤矿位于市陈集镇境内,是??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矿井,1990年开工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2016年确定生产能力为??万t/a,井田面积约61.69km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68m³/h,最大涌水量为1045m³/h;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440m水平,矿井主采煤层为二2煤层,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矿井可采储量20467.4万t,其中:二2煤12173.4万t,三煤组8294万t;截止目前,矿井已开采煤炭6445.4万t,剩余可采储量14022万t,其中二2煤5728万t,三煤组8294万t。
目前,矿井各生产系统情况如下:提升系统——主井提升采用多绳摩擦轮塔式绞车,提升容器为一对JDG-24型箕斗;副井提升采用多绳摩擦轮落地绞车,提升容器为双层四车宽窄式罐笼。
运输系统——轨道运输大巷采用防爆蓄电池电机车运输,南、北翼运煤系统采用钢丝绳芯强力胶带输送机运输。
排水系统——井下现有中央水仓三个,水仓总容积10700m3,中央泵房安装9台MD580-60×9型水泵,配备电机为YB2-5004-4型(6kV 1250kW),三趟Ø426×14无缝钢管排水管路。
通风系统——矿井现有主井、副井、中央风井、南风井、北风井五个井筒,其中主井、副井、中央风井进风,南风井、北风井回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各采区实现分区通风,均有专用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实现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供电系统——矿井工业广场设110kV变电站一座,主井绞车房、副井绞车房、副井口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地面压风机房等主要设备的供电均为双回路。
井下供电从110kV变电站引出14趟电缆,5趟由副井入井,专供副井底中央变电所,作主排水电源;5趟由主井入井,4趟由中央风井入井,供井下各采区生产。
安全避险系统——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施完善、运转有效,其中矿井建有4个永久避难硐室和1个采区避难所、巷道长度超过500m 的采掘工作面均建有临时避难硐室。
紧急避险系统与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有机联系、联合运转,矿井出现灾变时,能够保护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人员。
瓦斯抽采系统——矿井北风井工业场地内建有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安装有2BEP52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1台工作,1台备用,最低吸入绝对压力16kPa,最大抽气量210m3/min。
矿井南、北翼井下均建有移动瓦斯抽采系统,分别安装有2BE1-303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每台泵的抽采能力均为65m3/min。
目前,矿井生产采区5个:南翼有五、十七采区,北翼有八、十、十二采区;准备采区3个:六、九、二十采区;未开拓采区1个:十八采区。
第二章评估依据、目的及主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第一节评估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新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河南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河南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项措施》、《河南煤化集团煤矿2010年安全评估》、《关于下发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评价管理制度的通知》及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及相关标准进行本次评估自查。
第二节评估目的为了深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豫政办明电〔2016〕221号)、河南能源《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河南能源〔2016〕114号)及永煤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永煤控股〔2016〕541号)文件精神;深刻吸取近期全国多起煤矿事故教训,积极应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严峻态势,确保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矿井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节评估结果适用期2016年12月份至2017年3月底第四节主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一、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构成了本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有瓦斯涌出,因此存在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二、外因火灾矿井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因此火灾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考虑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
三、冒顶、片帮灾害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在用巷道在采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当支护体系强度不足、支护质量缺陷、安全技术不当时,可能引发冒顶、片帮灾害。
其灾害类型主要有: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采掘工作面冒顶、煤壁片帮;巷道或硐室冒顶、片帮、底鼓等。
四、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和设施缺陷(选型不当、分断能力不够、电缆过载、不阻燃等)可能引发的电气事故;电源线路、断线、过负荷、短路、停电、人员触电、电击、电伤、电气设备起火、电火花、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等,且电气火花有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五、噪声与振动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不但损害人的听力,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人员长期或临时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还会导致操作人员听觉疲劳,精神烦躁,精力不集中引起操作失误事故。
矿井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及场所主要有:通风机和通风机房,水泵和水泵房,绞车和绞车房,爆破作业场所,局部通风机、凿岩设备和凿岩工作面,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巷道,装岩机和装岩作业场所,机修车间等。
第三章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第一节采煤评估煤矿现有三个采煤工作面21214工作面、21011工作面、2801工作面和21702安装工作面。
21214工作面位于十二采区,开采深度为-640.6~-502.9m,煤层厚度最厚3.5m,最薄1.1m,平均厚度为2.65m,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5.58m,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平均厚度为12.3m , 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2.35m。
21214工作面走向长773.4~966.4m;倾斜长87~196m,煤层倾角最大23°,最小4°,平均倾角为7°,回采面积为143268m2,容重1.46 t/m3,工业储量55.4万t,其中保护煤柱10.0万t,按回采率95%,可采储量43.1万t。
21011工作面位于十采区,开采深度为-613.5~-339.8m,煤层厚度最厚3.1m,最薄2m,平均厚度为2.56m,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3.3m,老顶为中细砂岩,平均厚度为4.83m , 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3.3m。
21011工作面走向长1202~1633m;倾斜长224.2~425m,煤层倾角最大32°,最小1°,平均倾角为13°,回采面积为576221m2,容重1.46 t/m3,工业储量170.99万t,回采率95%,可采储量162.44万t,工作面分为上下两段。
2801工作面位于八采区,开采深度为-529~-588m,煤层厚度最厚3.5m,最薄1.1m,平均厚度为2.49m,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4.38m,老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10.29m , 直接底为泥岩平均厚度5.19m。
2801工作面走向长933~954m;倾斜长105~242m,煤层倾角最大16°,最小2°,平均倾角为6°,回采面积为192858m2,容重1.46 t/m3,工业储量70.1万t,其中保护煤柱11.3万t,回采率95%,可采储量55.9万t。
21702工作面位于十七采区,开采深度为-714.2~-508.3m ,煤层厚度最大为2.8m,最小为1.8m,平均2.51m,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0~5.72m,平均厚度3.1m;基本顶为细砂岩,厚度2.14~8.20m,平均厚度3.95m;工作面直接底为泥岩,厚度0.24~1.80m,平均0.87m;基本底为细砂岩,厚度10.27~18.32m,平均厚度11.43m;工作面走向长780m,倾斜长198m,总面积154440m2。
煤层倾角7°~19°,平均14°,容重1.46 t/m3,工业储量56.6万t,其中保护煤柱6.7万t,按回采率95%,可采储量47.41万t。
一、必备条件工作面均设计有回采地质说明书,回采前编制了作业规程,具备评估的基本条件。
二、技术管理矿井地质基础资料齐全,有符合审批手续的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回采前编制了作业规程,并由调度室牵头组织了安全、生产、机电、运输、通防参加,对各个生产系统进行验收,符合回采条件。
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及时,学习、考试、个人签名,记录齐全,并由矿总工程师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复查。
工作面过断层时有补充措施,工作面初放有经过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护符合设计,无空顶作业现象,支架(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控顶距最大为4094mm ,最小为3494mm ,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内未出现台阶下沉。
四、工作面支护工作面布置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液压支架初撑力全部达到作业规程规定,支架编号管理,牌号清晰。
五、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护21214及2801工作面上下顺槽超前均采用超前支护支架支护顶板,端头使用液压支架以及单体柱配合∏型梁(铰接梁)进行支护,工作面下顺槽进风上顺槽回风。
21011工作面下顺槽、上顺槽外段、中间巷里段超前采用超前支护支架支护;中间巷外段超前采用超前支护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梁架棚支护;上顺槽里段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梁架棚支护;端头支护采用液压支架以及单体支柱配合∏型梁(铰接梁)支护,21011下顺槽、中间巷为进风巷,上顺槽回风,巷道无失修现象。
六、通防与爆破21214工作面供风量不小于767m3/min;2801工作面供风量不小于721m3/min;21011工作面供风量不小于875m3/min,中间巷供风量Q中不小于172m3/min,下顺槽供风量Q下不小于156m3/min。
工作面爆破管理,均能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打眼、装药、放炮有关参数符合规程规定;火工品领用、清退签字制度执行较好,警戒牌配置齐全,放炮母线长度,安全距离符合要求;“一炮三检”、“三人连锁”制度执行较好,记录齐全。
七、煤壁与机道工作面目前回采下段,工作面煤壁平直,支护到位,端面距小于340mm,空顶距不超300mm,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八、回采工艺工作面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
回采工艺为:采煤机破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顺槽超前采用超前支护支架或单体支柱配合∏型梁(铰接梁)支护,采用液压支架以及单体柱配合∏型梁(或铰接梁)支护端头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