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热湿舒适性标准的比较_黄建华

合集下载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崔琳琳【摘要】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要求其具有多层结构,但这种结构也影响了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对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研究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消防服标准对热湿舒适性的评估方法及性能要求,介绍了服装舒适性5级评价系统在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测试与评价中的应用.总之,通过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全面、精确地进行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但两类评价方法仍需不断完善.【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暖体假人试验;气候室受控着装试验【作者】崔琳琳【作者单位】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服装学院(中国)【正文语种】中文在服装、人体与环境构成的微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热湿传递过程,其中人体与环境间的热湿传递过程是通过服装进行的,因此服装不仅具备导热去湿作用,同时还具有隔热隔湿作用[1]。

导热去湿是指人体通过服装向外界环境发散热量与湿汽或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热量与水分,而隔热隔湿是指通过服装阻碍人体与环境间的热、湿传导。

服装热湿传递性能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消防服作为消防员的重要着装设备,其舒适性也受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据欧盟消防服标准EN 469规定,消防服需具备防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热与防热熔融物质、热蒸气烫伤性能,以及良好的防水性、阻燃性及热稳定性等性能。

现有消防服大都为4层面料结构,具有很高的热阻,能提供较优的热防护性能[2],但在获得热防护性能的同时,消防服的透气、透湿性能却大打折扣,影响了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

同时,消防服透气、透湿性能不足还会阻碍汗液的蒸发与排出,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汗液蒸发散热量减少[3],导致服装内积累过多的热量,从而降低消防服的防护效果,进而影响消防人员的作战能力与判断力,使伤亡率增大。

当人体温度超过正常体温1.5 ℃时,人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将会下降,导致其在危险环境中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增加[4]。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性也越来越重视。

热湿舒适性作为衡量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具有重要影响。

热湿舒适性是指人体在穿着服装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能否保持体温平衡,并保持相对干燥的感觉。

对于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既包括了对服装材料本身热湿透湿性能的研究,也包括了对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

在对服装材料热湿透湿性能的研究中,一方面需要考虑材料的透湿性能,即材料对水蒸气的传输能力。

透湿性能好的材料能够快速将人体排出的汗水转移到外界环境中,保持人体相对干燥的感觉。

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即材料对热能的传导能力。

热传导性能好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环境,保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在对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中,一方面需要考虑人体的热感受,即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感觉。

人体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调节自身的热产生和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

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人体的湿感受,即人体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湿感觉。

人体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湿度,调节汗液的分泌和蒸发,以保持相对干燥的感觉。

通过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可以为服装设计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合不同环境条件下穿着的材料,以提高服装的热湿透湿性能。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服装的结构设计,以提高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穿着服装的舒适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服装材料热湿透湿性能和人体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可以为服装设计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测试

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测试

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测试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和运动意愿的不断提高,运动衣服已成为现代人衣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针织运动面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热湿舒适性是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测试方法及其意义。

一、热湿舒适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热湿舒适是指人体在环境温湿度条件下感到的舒适程度。

人体汗液的蒸发是人体降温的主要方式,而穿着服装则会对汗液的蒸发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衣服的热湿舒适性直接影响着穿着者的舒适度和运动效果。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运动强度下,衣服热湿舒适性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针织运动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进行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测试的方法1. 热湿度传感器测试法这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周围空气的温湿度和人体表面温度湿度来评估衣服热湿舒适性的方法。

测试时需要将传感器安装在模拟人体的模型中,然后将模型穿上要测试的衣服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测试结果较为真实可信,但需要专业设备和高昂的成本。

2. 人体生理测试法人体生理测试法是通过测量穿着者的皮肤温度、皮肤湿度、心率、呼吸等参数来评估衣服热湿舒适性的方法。

测试时需要让测试对象穿上要测试的衣服进行各种体制活动,然后使用专业仪器记录测试数据。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或者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成本相对较高。

3. 反应模型测试法反应模型测试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测试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模拟人体的汗液排出行为来评估衣服的吸湿性和透湿性能。

测试时需要将衣服平铺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然后使用具有特定压力的吸水纸条在衣服表面压制,记录吸水时间和吸水量。

接着将带有汗液的试纸放入衣服内部,记录相对湿度和水份传递速率。

这种方法测试成本低,易于操作。

三、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测试的意义针织运动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是评估一款运动服装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试的结果可以指导面料的生产和设计,以提高其热湿舒适性能。

此外,测试结果还可以为针织运动面料生产厂商制定销售策略提供依据,让客户更好地了解产品特点,提高客户满意度。

热湿舒适性综述与影响因子

热湿舒适性综述与影响因子

热湿舒适性综述与影响因子作者:暂无来源:《辽宁丝绸》 2016年第2期吴欢陆鑫(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118003)〔摘要〕热湿舒适性,表示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显著影响人体舒适感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是一个复杂而又模糊的概念,很难从其正面准确地把握,受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因子的影响,其自身的宽泛性决定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具体性。

深度了解热湿舒适性对人体的影响,需多角度考虑,把握整体性原则,这有助于贴合“服装适用于人”的理念,为日后功能性服装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热湿舒适性;服装;人体;温度〔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3389(2016)02-17-03服装舒适性是一门研究人-服装-环境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边缘性学科,它的侧重点在于人体与服装及环境之间的热、湿方面的相互协调作用。

研究热湿舒适性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物理、生理、心理[1],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因素,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通过人体、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的热湿传递,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该系统具备“安全、高效、经济”等性能。

“安全”表示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穿着服装产生湿热的舒适感觉,期间不出现任何危害人体生理健康的表现;“高效”指的是系统整体的湿热平衡状态达到一个最佳的水平,同时提高人体的工作效率;“经济”就是在满足于系统整体达到最佳湿热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保证服装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经济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地了解到人-服装-环境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系统,三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互为补偿。

而服装的舒适性主要包括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等,其中以热湿舒适性的作用为最大,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分析人-服装-环境整体系统的热湿交换作用规律。

1 人体因子与热湿舒适性作为舒适感觉主体的人体,其生理上的客观因素和心理上的主观因素都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可通过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控制体温恒定在适合于人体进行生产活动的适宜状态。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常常要反复经历出( 显) 汗蒸发干燥的过程,穿着于人体的服装也要反复经历吸湿放湿干燥的过程,此时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和潜汗状态下会有很大的不同.蒋培清等利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采用定量汗液蒸发时间的长短对不同织物显汗状态下的舒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吸湿性强的织物汗液蒸发时间更长,即带给人体不舒适的时间更长.并且通过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进行了验证,二者结果是一致的.为研究高温环境中运动状态下与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的差异,并为便于两者的比较分析探讨高温环境中服装材质对运动生理心理的影响,本文采用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同样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了同样的面料、同样的款式型号服装、同样的测试仪器、体型年龄一致的受试者、同样的测试指标、同样的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1. 1 服装材料与款式型号、测试仪器、受试者除增加了运动实验所需要的脚踏测功计外,服装材料与款式型号、测试仪器、受试者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脚踏测功计的型号为GRONINGEN CORIVAL 400.1. 2 实验方法。

由于运动状态下受试者热负荷很大,将人工气候仓的温湿度设置为( 29 0. 3) ℃,( 70 3) RH% ,仓内风速为0. 15 m / s.受试者进入人工气候仓,骑坐于脚踏测功计( 功率设定为80 W) ,5 min 后开始蹬踏测功计,蹬踏时保持车轮转速为60 转/分,持续蹬踏10 min 后停止,静坐休息15 min 后结束数据采集.第5、15、30 min 分别填写( 0 ~5) min、( 5 ~15) min、( 15 ~30 ) min 3 个阶段的综合主观热湿感觉值.其余实验方法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2 结果与讨论测试指标、数据处理方法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将所有受试者的30 min 采集数据进行平均,结果如表1 所示.测试参数包括人体皮肤温度ts、人体皮肤与服装间微气候区的温度t、湿度、微气候区水汽分压p、人体的代谢量m、人体汗液蒸发率e 以及主观感觉值SD.采用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的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计算得到表2、3.由于对1 ~6 号服装的4 个变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xi/ xmax) ,处理后的值分别记为ts、p、m、e.从第1 主成分的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皮肤温度ts、水蒸气分压p、人体代谢量m越高,汗液蒸发率e越小,则第1 主成分的值越大,这说明第 1 主成分可以用来度量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第 1 主成分的值越大,表明越不舒适.高温环境中运动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值SD 与服装的第1 主成分Z1的关系为:SD = 0. 701 + 1. 109Z1 ( 1)相关系数r =0. 891,显着水平a =0. 017.尽管影响人体主观感觉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两者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第 1 主成分Z1的确可以用来衡量服装的热湿舒适性.为探讨高温环境中运动状态下服装的第 1 主成分Z1和服装织物基本性能的关系,以织物的质量X1、厚度X2、透气性X3、回潮率X4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得到回归方程:Z1= 1. 257 + 0. 723X2-0. 000 628X3 ( 2)F 检验: F = 5. 918,显着水平a = 0. 091; t 检验: t2= 3. 025,显着水平a = 0. 057; t3= -2. 12,显着水平a = 0. 1.服装的第1 主成分Z1和织物的厚度X2正相关、和透气性X3的负相关,即厚度越大、透气性越小第 1 主成分Z1越大,主观感觉值SD 越大,越不舒适.在运动状态下,厚重的织物由于相对不易产生对流效应,因而 5 号服装的皮肤温度较高,而 3 号服装则正好相反皮肤温度较低.在静立状态下皮肤与织物间空气相对静止织物透气性的影响不大,但在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衣内空气对流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则表现了出来,而在静立状态下有显着影响的吸湿性指标回潮率的影响则变弱了.3 结论1) 通过高温运动状态下人体实验获得的第 1 主成分可以用来度量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与人体主观值感觉相一致.2) 与人体高温静立状态下服装的吸湿性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具有显着影响不同,高温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空气对流效应,织物厚度和透气性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显着影响.3) 在高温运动状态下应选择轻薄和透气性良好的服装.参考文献[1]蒋培清,严灏景,唐世君,等.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的研制[J].针织工业,2004( 4) : 138 -141.[2]蒋培清,严灏景.亲水性疏水性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0( 4) : 14 -17.[3]JIANG P Q,YAN H J.Study on dynamic heat-moistur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summer fabrics using microclimatic method[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 Eng.Ed.) ,2004,21( 5) : 69 -72.[4]蒋培清,严灏景,唐世君,等.高温环境中服装材料选择的人体实验[J].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2004,19( 1) : 18-21.。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收稿日期:2000-03-30作者简介:尹继亮(1975-)男,97级硕士研究生,现攻读博士。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尹继亮 来侃 张一心(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710048)唐世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10)文章编号:1002-3348(2000)04-0055-04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是服装的重要功能要求之一,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就是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人体活动水平下服装调节人体与环境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从而维持使人体感觉舒适的衣内微气候的性能。

服装穿着热湿评价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1)利用平板仪和单值“出汗”系统测量织物的隔热和水汽传递特性,由于服装的款式和人体穿着合适度、身体姿势和运动等因素,这种方法不能测定服装的隔热特性。

(2)在“出汗”暖体假人上评价服装传热传湿性能。

测得的数据用于程序计算机模型,用来预测人体穿着的耐受极限。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服装配套的整体热湿传递性能,可以比较服装配套间舒适性的相对差异。

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人体着装舒适性的模型,所以这种方法还暂时不能确定服装穿着舒适性的程度。

同时由于目前假人系统还有待完善,所以要获得真实结果还需要进行真人穿着实验。

(3)对着装受试者在人工气候仓内进行实际穿着实验,测量人体生理参数。

用以建立、验证或修改数学模型预测系统。

同时在生理测定基础上,对受试者对服装舒适性感觉进行回答,即心理学评价。

(4)现场穿着实验,受试者穿着规定服装,作规定的工作,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与根据人工气候仓的结果比较,检验服装的性能。

综上所述,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织物单纯传热传湿和服装透气透湿的研究;②着装人体生理学研究;③着装人体心理学研究。

1 织物热湿传递评价和服装透气透湿评价单纯热传递测试方法:冷却法、恒温法、暖体假人法、平板仪法和热脉冲法。

单纯湿传递测试方法:透湿杯法包括蒸发法(包括倒杯法)和吸收法,密度梯度法包括R 管法和平板法。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客观评价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客观评价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客观评价崔琳琳【摘要】通过人工气候室受控环境中暖体假人试验,对现役消防服和新款3层结构消防服进行热湿舒适性客观评价,在模拟消防服实际穿着环境条件下,进行整体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评价指标的测量,从而获得消防服穿着状态下服装微气候的温度、相对湿度及服装湿阻.结果表明:新款3层结构消防服的透湿性能较现役款4层结构消防服有所提高,其热湿舒适性得到改善.【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6(044)012【总页数】4页(P48,50-52)【关键词】消防服;客观评价;热湿舒适性;暖体假人试验;气候室受控着装试验【作者】崔琳琳【作者单位】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正文语种】中文在功能性服装及面料的研发和贸易中,对舒适性的科学评价极其重要。

香港理工大学范金土教授[1]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暖体出汗假人——Walter,实现了人体出汗状态下,服装热阻和湿阻的模拟测试,主要用于模拟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湿交换过程。

暖体假人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连续试验,是服装热湿性能测试的理想设备,其应用便于对服装整体或局部的热学性能参数进行随时测量,为服装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按用途可将假人分为火人、暖体假人、出汗假人、变温假人和体温调节假人等[2]。

火人主要用于测试服装的热防护性能;暖体假人主要用于测试服装热阻,以评价服装的非蒸发散热性能,但仅测试服装热阻还不能反映服装的热湿性能,因为人体出汗会引起蒸发散热,因此还需用出汗假人来测量服装的透湿指数。

服装湿阻是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人体出汗前,所散发的水汽是通过潜热即不显汗的方式转移的。

当人体处于舒适状态时,人体有1/4的蒸发散热量是以潜热形式进行的,但大运动量状态下,当人体的散热量与其产热量无法平衡时,人体将依靠出汗排热,而服装的透湿阻力是影响蒸发散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消防服装的特殊功能性,其舒适性取决于服装的透湿性和散热性,因此消防服的透湿性能决定了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热阻的估计提供了快速的方法,
但其在理论上未被证实, 也不能用
于 防 护 服 装 。如 果 一 个 人 穿 着 一 件
冬装, 只露出头在外面, 接下来在
头上戴上圆形带子, 因为头部散热
量的减少会导致套装热阻明显增
加, 如果同样的带子加在上臂处的
衬衣上, 全身散热量的减少就不明
显。也就是说, 任何单件衣服对配
暖体假人是国际公认的研究 服装热阻的先进技术, 它能模拟人 体、服装和环境间的热交换过程, 科学地评价服装整体的热学性能, 从而避免了人体试验中个体差异 的 影 响 。根 据 暖 体 假 人 测 量 服 装 热 阻的基本原理, 将着装的暖体假人 置于人工气候室内, 以一定的功率 加热暖体假人本体, 使其平均体表 温度稳定在设定水平, 当暖体假人 与环境之间处于热平衡状态时, 加
阻Icl的计算式, 还 列 出 了 常 用 防 护 服装的面 积 因 子 , 而ASTM F1720
仅给出睡袋总热阻的计算式。因
EN 342 套 用 ISO 15831 的 测 试 程
序 , EN 342也 用 Icle表 述 有 效 热 阻 , 但对于配套服装, 除用动态暖体假
人测量外, EN 342还提供了不同的
结 果[12-15]。 另 外 , ISO 15831给 出 了
有效热阻和基本热阻的计算式, 同
公 式( 2) 和( 3) 。 如 果 在 动 态 下 测
试, 则用Itr、Iclr、Icler分别表示综合总 热 阻 、综 合 基 本 热 阻 和 综 合 有 效 热
阻。ASTM F1291不 仅 给 出 基 本 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服装的功能已不再仅 仅 局 限 于 保 暖 、新 潮 , 人 们 对 服 装 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热湿 舒适性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 重 要 因 素 。在 人 体 、服 装 、环 境 这 一 复杂系统中, 人体的热湿舒适性取 决于自身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 失 的 热 量 之 间 的 平 衡 。人 体 除 了 通 过 传 导 、对 流 、辐 射 方 式 向 周 围 环 境散热外, 还通过人体皮肤表面汗 液 的 蒸 发 散 失 热 量 。水 蒸 气 及 时 通 过服装系统扩散到周围环境, 人才 感到舒畅, 但若服装阻碍水蒸气的 通过, 使人体皮肤与服装之间的微 气候中的湿度增大, 水蒸气将积累 到一定程度而冷凝成水, 则使人感 到 不 舒 服 。当 人 体 进 行 剧 烈 活 动 或 处于炎热的环境中, 汗液的蒸发成 为人体散失热量的重要途径, 此时 更加要求衣服具有足够的水蒸气 传递能力。由此可见, 服装的热阻 ( 即隔热值) 和蒸发阻力在人体和
睡袋
配套服装
假 人 身 高/m 假 人 体 表 面 积/m2
1.7±0.1 1.8±0.3
1.70±0.15 1.7±0.3
1.8±0.1 1.8±0.3
1.70±0.15 1.7±0.3
假人测试时的姿态
站姿
站姿或动态
仰卧
站姿或动态
平 均 体 表 温 度/℃
35
34
32 ̄33
34
空气温度
至少比平均体表 至少比平均体表 至少比平均体表 至少比平均体表
其次, 测试条件不同。ISO15831 和EN 342规定暖体假人的平均体表 温度为34 ℃, 而ASTMF1291和ASTM F1720规 定 暖 体 假 人 的 平 均 体 表 温 度分别为35℃和32 ̄33℃, ISO15831、 ASTM F1291和EN 342规 定 空 气 温 度至少比平均体表温度低12 ℃, 而 ASTM F1720规定空 气温 度 至 少 比 平均体表温度低20 ℃, 这是因为睡 袋的热 阻 一 般 为3 ̄8 clo[11], 为 确 保 测试精度, 每个解剖段的热流量必 须 足 够 大 。所 有 标 准 采 用 的 相 对 湿 度均为30% ̄70%, 风速为0.3 m/s或 0.4 m/s。
温 度 低12℃
温 度 低12℃
温 度 低20℃
温 度 低12℃
相 对 湿 度/% 空气速度(/ m·s-1)
30 ̄70 0.4
30 ̄70 0.4
30 ̄70 0.3
30 ̄70 0.4
热阻计算方法
整体法
整体法或局部法
整体法
整体法或局部法
热阻表述方式
总热阻Rt和基 本 热 阻Rcl
总 热 阻 It和 综 合 总 热 阻 Itr、 有 效 热 阻 Icle、综 合 有 效 热 阻Icler
计算方法, 因公式较长, 本文不再
列举。另外, 这4个标准表示热阻的
单位也不同( 见表1) 。
ISO 9920 ( 热 环 境 人 类 工 效
学- 配套服装热阻和蒸发阻力的评
定) 提供了配套服装热阻的估计方
法, 同时也给出了服装面积因子的
估 算 式 [16]。
Icl=ΣIclu
( 4)
Icl=0.82ΣIcli
装面积因子的影响:
Icl=It-
Ia fcl
( 3)
式中: fcl为服装面积因子。 总热阻由于包含表面空气层
的热阻, 而受服装外表面风速及平 均辐射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环境 下, 同一服装也存在着不同的总热 阻 。有 效 热 阻 为 人 体 着 装 与 裸 体 热 阻的差值, 它直观地表示在一定环 境下服装对人体保暖性的影响, 但 其忽略了着装后因体表面积的增
总 热 阻It
热阻的单位
m2℃·W- 1或clo
m2K·W- 1
clo
总 热 阻 It、 综 合 总 热 阻 Itr、 有 效 热 阻 Icle、基 本 热 阻 Icle、综 合 有 效 热 阻 Icler、综 合 基 本 热 阻Iclr
m2K·W- 1
的热阻是不变的。
配套服装的基本热阻通常比
单件衣服基本热阻的总和要小, 其 原因为:
高活动量、炎热环境、高湿环境, 同时该标准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ISO/TR 11079提供了评价冷环境以及
确定所需服装热阻的方法。另外, 文中就今后这些标准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服装; 热阻; 蒸发阻力; 热湿舒适性; 标准
中图分类号: TS18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 4033( 2006) 08- 0063- 05
的热阻, 可由暖体假人直接测量得 到:
It=
A( Ts- Ta) 0.155H
( 1)
式 中 : It为 服 装 和 表 面 空 气 层 的 总 热 阻 , clo; Ts为 暖 体 假 人 的 平 均 体
表 温 度 , ℃; Ta为 空 气 温 度 , ℃; A为 暖体假人体表面积, m2; H为加热功
a. 服装热阻在身体表面分布 是不均匀的;
b. 单件衣服叠加可能使一些 部位的织物相互挤压;
结果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ASTM F2370是唯一论述服装蒸发阻力测试方法的标准, 该标准仅对出汗暖
体假人大小、测试程序和测试条件做了规定, 并未要求人们使用哪种方法模拟人体出汗, ISO 9920也给
出了服装蒸发阻力的估计式。ISO 7730可用于预测人体着装后在中等热环境下的热感觉, 但其不适用于
2006 年 8 月
针织工业
No.8
服装热湿舒适性标准的比较
黄建华, 李文斌
( 武汉科技学院 纺织与材料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 服装热阻测试方法的国际标准有ISO 15831、ASTM F1291、ASTM F1720、EN 342。虽然这些标
准测试服装热阻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 但其使用的暖体假人大小、测试条件、计算热阻的方法和对测试
套服装热阻的贡献取决于它所加
的位置以及它所覆盖的表面积的
大小。所以, 单件衣服对总热阻的
增加值不是一个常数, 尽管它本身
· 64 ·
2006 年 8 月
针织工业
No.8
表1 服装热阻测试标准的比较
项目
ASTM F1291
EN 342
ASTM F1720
ISO 15831
适用范围
配套服 算公式来计算服装的总热阻, 且对 测 试 结 果 的 表 述 方 式 也 不 同 。大 多 数实验室用整体法计算服装的总 热阻, 即先将假人各解剖段的体 表温度按面积加权平均, 各段加 热功率求和后再计算服装的总热 阻; 而局部法是分别求出与假人各 段对应的服装各部分的热阻值, 再 按假人各段的体表面积加权平均 得到服装的 总 热 阻 。ASTM F1291 和 ASTM F1720 规 定 用 整 体 法 , 而 ISO 15831和EN 342给 出 了 两 种 方 法。当服装各部分热阻分布均匀 时, 由两种方法计算的服装总热 阻相同; 当服装各部分热阻不相 等, 且分布极不均匀时, 由局部法 计算的结果大于由整体法计算的
试 方 法 。这 些 标 准 测 试 服 装 热 阻 的
基本原理已在前面论述过, 只是所 使用的暖体假人的大小、测试条
件 、计 算 热 阻 的 方 法 和 测 试 结 果 的 表述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 尽管这些标准使用的暖 体 假 人 都 由 头 、胸 部 、背 部 、腹 部 、 臀 部 、上 肢 、手 、下 肢 和 脚 等 解 剖 段 组成, 但其身材大小略有不同。 ISO 15831、ASTM F1291 和 EN 342 规 定 暖 体 假 人 的 身 高 为 1.7 m, 而 ASTM F1720使用1.8 m高的暖体假 人。ISO 15831和EN 342规 定 暖 体 假 人 的 体 表 面 积 为 1.7 m2, ASTM F1291 和 ASTM F1720 规 定 暖 体 假 人的体表面积为1.8 m2。
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因此, 有必要准确地测 试或评定这两项指标, 以便将其用 于热湿舒适性模型, 来预测人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的热生理舒适性。目 前, 有一些国际标准规定了服装热 阻和蒸发阻力的测试或评定方法 以及热生理舒适性的预测模型, 然 而, 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 所采用 的测试条件和测试结果表述各有 不同。 1 测试服装热阻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