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
面料的舒适感与透气性

面料的舒适感与透气性引言在选择衣物时,我们常常会关注面料的舒适感与透气性。
舒适感是指穿着衣物时的舒适程度,而透气性则是指面料允许空气通过的程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面料的舒适感和透气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面料类型及其特点。
舒适感的重要性舒适感是选择衣物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穿着舒适的衣物能够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自信心,使我们更加愉悦和轻松地度过每一天。
而不舒适的衣物会让我们感到不适、焦躁不安,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面料的舒适感因素面料的舒适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触感面料的触感是指人们接触到面料时感受到的触觉刺激。
触感柔软、光滑的面料往往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粗糙、刺激性强的面料则会让人感到不适。
弹性面料的弹性是指面料的伸展性和恢复性。
弹性好的面料能够与身体紧密贴合,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同时,弹性也使得衣物更加柔软、易于运动。
密度面料的密度决定了面料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高密度的面料通常透气性较差,容易积聚体温,适合在寒冷的环境中穿着。
而低密度的面料透气性较好,能够快速排汗,适合夏季穿着。
摩擦性面料的摩擦性是指面料在与皮肤接触时的摩擦程度。
摩擦性太大会引起皮肤不适和疼痛,而摩擦性适中的面料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透气性的重要性透气性是面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能够影响衣物在热、湿环境中的穿着舒适度。
透气性好的面料能够让空气和水分快速通过,保持身体干爽和舒适,防止过度出汗和感染细菌。
常见的面料类型及其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料类型及其特点:棉棉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它柔软、舒适,适合夏季穿着。
然而,棉质面料容易起皱,并且不耐磨和变形。
丝丝是一种天然纤维,柔软光滑,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丝面料有一种奢华的感觉,适合用于制作夏季时尚和高级的服装。
然而,丝质面料易受损,需要小心使用和保养。
涤纶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皱性。
它适合制作运动服和户外服装,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排汗和保持干燥。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

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舒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
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
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
研究方法大致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着手。
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Gagge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3.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oK(零下273℃=0K)。
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5/9(℉-32); K=℃-2734.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5.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之外,垂直于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j*=εδT^4;③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④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影响上衣结构平衡和舒适性因素及解决办法

服装 部件 的外 观形态 , 上衣结 构着 手分 析 , 从 概 括 为领 、 、 袖 门襟 、 缝 、 节线 、 肩 腰 口袋 、 底边 和后 中线 及款 式分 割线 九大部 位 。 同时服装 的结 构形态 又直 接影 响 和决定 服 装 的舒 适 性 能 。 因此 , 装 各 部位 服 的结 构处 理 , 括各 部位 的舒适 量 , 包 亦有 服装外 层 与 内层 的配 伍关 系 和 各 部位 的结 构 形 态 。所 以设 计 、
缪晓燕 : 影响上衣结构 平衡和舒适性 因素及 解决办法
・9 ・ 5
尤其是在 弓背和挺 胸等特殊体型 的衣身处理上 , 避
免整体 出现前后 衣 身 起 吊 和袖 窿 处 不平 服 的现 象 , 产生上 衣 结构 的不 平衡 直接 制 约服用 舒适 性 。
来满 足手 臂运 动变 化所 需要 的量 ; 第三 种是 在袖 子 的底 部 部分作 成 上下 活动量 大
如何 能达 到服 装 结构 的平 衡 , 常 我们 首先 需 通 而是 受 其它 间接 的因素所 制约 。服装 主要 部 位 的结
要考虑到静态三维人体 , 以及服装款式结 构要 求。 服装在穿着与人体时 , 衣服 的前后衣身在 WL以上 部位保 持合 体 、 整 , 且 服装表 面没 有造 型所 产生 平 并
2 3口袋 现在服装款式多变 ,3 . 1袋造型 的变化也 : 1 3 新月异 。但无论怎样 的变化 , 口袋安装 时都要 在 遵循 口袋安装 的平衡法则 , 传统 的服装款式首先要 求左右 口袋的高低要一致 , 大小形状要相同。同时, 袋盖和 口袋之间大小 、 位置要协调好。其次, 口袋的
图 1 影 响上衣 结构 平衡 和舒适 性 的部位 和部 件
面料的舒适度对穿着体验的影响分析

面料的舒适度对穿着体验的影响分析1. 引言面料是衣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穿着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
其中,舒适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面料的质地、透气性、柔软度等特性都会直接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本文将对面料的舒适度对穿着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选择舒适的面料来提高穿着体验。
2. 面料的属性与舒适度2.1 面料的质地面料的质地对穿着体验有很大影响。
质地柔软的面料可以提供更好的触感,增加穿着的舒适度。
相反,质地硬的面料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在选择面料时,需要注意面料的质地与舒适度之间的关系。
2.2 面料的透气性面料的透气性直接影响穿着时的舒适感。
透气性好的面料可以让身体的湿气和热量更好地排出,保持凉爽干燥的穿着感。
而透气性差的面料会使湿气和热量积聚在衣物中,导致不适感和闷热感。
因此,在选择面料时,需要考虑面料的透气性。
2.3 面料的湿感面料的湿感也会对穿着体验产生影响。
某些面料在湿润情况下会极易吸湿,使穿着者感到潮湿和不适。
而有些面料具有快干的特性,即使出汗也能快速干燥,提供更好的穿着感受。
湿感是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面料选择时予以考虑。
3. 如何选择舒适的面料3.1 选择柔软度好的面料柔软度好的面料能提供更好的触感,增加穿着的舒适度。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柔软面料包括棉、丝、毛等。
这些面料质地柔软,触感舒适,适合用于制作贴身衣物。
3.2 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透气性好的面料可以保持身体的干燥和舒适感。
常见的透气性好的面料有棉麻、麻、竹纤维等。
这些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有效排出身体的湿气和热量,保持凉爽的穿着感。
3.3 选择具有快干特性的面料快干的面料可以在出汗后快速干燥,减少不适感和湿润感。
一些合成纤维材料如涤纶、尼龙等具有快干特性,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服装和户外服装。
3.4 结合面料特性进行选择在选择面料时,需要结合面料的特性进行考虑。
例如,在制作冬季服装时,可以选择具有保暖特性的面料,如羊毛、羽绒等。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1、服装舒适性:从广义定义上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包括温度性舒适、接触性舒适、适体性舒适。
2、发展演变过程:1941年,生理学家格杰等人提出了通用的服装热阻定量单位--克罗。
1962年,美国服装科学家伍德科克在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条件下,将测试织物包覆在一个湿的圆筒上,提出了透湿指数Im。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服装因素环境因素3. 人体、服装、环境对四种散热方式的影响因素方式环境因素;服装或介质因素;人体因素传导温度差;材料或空气层的热阻;人体表面温度对流气温和风速防风性能和服装的密闭程度暴露部分与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辐射环境物体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物体表面的立体角、辐射率辐射率,表面温度暴露部分、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3、影响服装热阻的因素:覆盖面积衣下空气层服装的开口多层服装着装服装重量风速人体动作与姿势4、透湿指数的影响因素:风速人体运动环境湿度服装的热阻服装的透气性服装的吸湿性5、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6、着装条件下辐射散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衣服表面黑度;衣服表面温度;着装条件下有效辐射面积;平均辐射温度;7、热湿舒适性相关服装因素:热阻透湿指数透气性液态水传递性服装结构设计材料8、功能性服装材料:相变材料纳米材料防水透湿膜材料形状记忆材料9、阻燃服装评价指标:燃烧的难易程度火焰表面传播速度发烟能见度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产物的腐蚀性。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4 60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Vol. 27 8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吕进
( 青岛大学)
提要 对影响服装舒适 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认为研究纤维、织物的各种 性能与服 装舒适性
的关系以及人体生理舒适要求、形态舒适要求与 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All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comfort is analys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finds the researches about some garment propert 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 icance in improving garment comfort, the researches involves the relat ions between all properties of fibre & fabric and garment comfort, and between human body comfort demands & appearance comfort demands and garment structure.
但是我们在进行腰部结构设计时主要注重腰围静
态美, 因此腰围舒适量主要考虑生理舒适量, 一般
控制在 2 cm~ 3 cm。
表 4 腰围变化所需宽松量
单位: cm
姿势
动作
平均增加量
直立正
45 前屈
1. 1
常姿势
90 前屈
1. 8
坐在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作者:裴思楠陆鑫来源:《辽宁丝绸》 2017年第1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只停留在保暖御寒、经穿耐用上,而是更加追求服装的舒适性。
从广义上来说,服装舒适性是指着装者通过肢体的感觉对自身所穿着服装的特别体验,来满足自身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1],相反不舒适的服装也会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因此研究服装舒适性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服装材料、色彩、款式、结构及性能方面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以便为服装舒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本身对服装舒适性有重要影响[2],棉纤维吸湿性较好,可带走热量,具有良好的贴身穿着舒适性;耐洗,手感柔软,适宜做四季各类日常服装,应用于夏季裙装、T恤及春秋休闲装。
麻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同棉一样夏季穿着不贴身,感觉清爽舒适,尺寸稳定性好,挺括,但是处理不当就会有刺痒感、表面粗糙感,会使人体感觉不舒适。
毛织物光泽度较好,给人视觉舒适感,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贴身合体,表面有毛绒,保暖性较好。
再如大豆纤维,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手感柔软,亲肤性好,在高档针织内衣领域已显示出较大开发前景。
还有很多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及一些具有独特保健性能的新型纤维,这些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对人身体健康更加有益,会使人更加接近大自然,有种舒适、自然、清新的感觉。
服装材料不同对服装的舒适性的影响也不同。
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服装时应同时注重服装材料的选择,使服装在穿着展示过程中不仅具有款式和颜色上的美观,同时还具有服装舒适性,让人们在美观的同时,感觉到心理上的愉悦和生理上的舒适。
2 服装色彩服装的色彩主要通过外观特征影响人的视觉神经,刺激人体内的分泌系统引起人内心的变化。
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导致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不同[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红色代表快乐,热情,它会激发热烈,愉快的情感;绿色代表和平,会使人感觉温和,镇静,舒适,使人心情开朗;而黑色则代表庄重,神圣,沮丧,会使人感到压抑,深沉……因此服装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冷与暖,活泼与庄重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直接对服装舒适性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研究意义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度的服装。
所以,知晓各种因素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并运用设计到服装上,可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是否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服装舒适性以人体、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交叉和融合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服装。
1.2 研究对象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生理上的舒适性。
2.1 舒适性的涵义舒适性定义可以归结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使人在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达到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
[1]换言之,舒适性包含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
也可以从反面、即不舒适的感觉来描述,有专家对舒适性做了如下定义:无痛、无不舒适感觉的一种中性状态。
2.2 生理上舒适性的组成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
第三章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3.1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 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 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 人体皮肤越干燥, 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 显著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 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 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 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 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 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 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 因此在热湿条件下, 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纤维的性质,与各种纤维的回潮率直接相关 [2]。
还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 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 化学纤维材料中, 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因, 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 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 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 缝隙较大, 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 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 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 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 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 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 , 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 内层为棉, 外层为涤) , 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 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 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3.2 保暖性服装材料的保暖性是指材料阻止空气通过的能力, 也就是阻止材料两面空气的热交换能力。
服装材料在一定时候要有适当的保暖性, 如冬季( 也包括严寒的地区) 的服装要有较强的保暖性, 以防止人体被冻伤;夏季的服装要求透热性比较好;而春秋季保暖性要适宜, 使人感觉既不太冷又不很热。
服装材料的保暖性取决于纤维、纱线的结构、面料的厚度、疏密以及服装结构(如开口处)等, 也就是取决于它们所含静止( 不能流动的) 空气的多少。
例如: 棉纤维有中腔, 其中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3];羊毛纤维外面有较多的鳞片层, 在鳞片层和皮质层之间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腈纶纤维卷曲,富含静止空气, 因此它们都有较好的保暖性。
纱线捻度小, 织物越蓬松、厚实, 所含静止空气也越多, 保暖性越好。
腈纶纤维卷曲较多且非常蓬松,在织物中也就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 因此它的保暖性较好, 甚至略高于羊毛。
现在的起绒织物, 以及近些年来开发出来的多孔棉, 都是通过增加含气性来提高保暖性的。
蓬松的织物和多孔的纤维织物有利于纱线、纤维和织物间静止空气的保留, 保暖性较好。
但过于稀疏的织物虽含有较多的空气, 但空气的流动性增强, 并不利于保暖, 透气性较好, 适合于作夏春秋季服装。
3.3 透气性透气性是指气体透过织物的能力。
作为服装材料来说要有一定的透气性, 因为人体皮肤每时每刻也在进行呼吸, 和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 每天都有皮屑的脱落、汗脂的排出, 从卫生学的角度来说,服装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 有利于面料内外气体的交换, 有利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
当然, 作为冬季的服装材料相对来说透气性要小, 有利于服装的保暖, 夏季的服装材料透气性越大越好, 有利于人体热量的散发, 人则感觉凉爽舒适, 但还要有适度的保暖性。
现在有的人在保暖内衣中加入了不透气的塑料布, 来达到隔绝阻止空气的流动, 提高保暖性的目的, 这是错误的, 他在隔绝空气提高保暖性的同时, 也阻碍了人体废气向外排放, 从人体卫生学的角度来说, 对人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3.4 柔软度柔软度是指服装面料的柔软程度, 这主要是指人体皮肤等的触觉舒适性。
面料越柔软光滑, 人体感觉越舒适。
尤其是内衣、睡衣以及其他紧贴肌肤的服装, 柔软感是非常重要的。
织物的柔软度与纤维品种、纱线的捻度、织物的组织和后整理等都有关系。
棉纤维和丝纤维柔软, 织成织物也较柔软。
纱线的捻度越小, 织物的组织越疏松, 织物也就越柔软。
经过起毛( 绒) 整理和柔软整理的织物也都较柔软, 这样的织物加工成服装, 其舒适性也就较好。
此外材料的光滑性, 也是皮肤触感因素, 纤维刚性强, 纱线捻度过大等, 都会使服装材料表面粗糙, 容易造成皮肤的刺痒感, 舒适性降低, 而表面光滑的材料, 则使人感觉较舒适。
3.5 伸缩性织物受外力作用后被拉伸, 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 成为伸缩性。
作为服装用的织物, 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这样首先有利于人体的基本活动。
对于运动服装来说, 因为要从事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 人体各部位运动的剧烈程度、活动范围不同, 对服装各部位的伸缩要求也不一样,服装材料的弹性要能够满足具体运动项目的要求。
很多女装, 尤其是内衣, 为了突出女性体型的优美线条, 又要使人感觉穿着舒适, 除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因素以外, 较好的伸缩性也是基本的要求。
现在的大多数针织物和弹性的机织物都能满足要求。
在机织物中加入氨纶, 使服装具有最佳的人体舒适弹性, 氨纶弹力织物一般具有15%-45% 的弹力范围, 适合体操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穿用的服装弹力还会大些。
氨纶弹力织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服装。
氨纶在织物中大多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的, 利用特殊方式制成的化纤高弹织物也具有较好的伸缩性。
过紧的, 缺乏弹性的服装, 限制了人体的活动, 甚至影响人的正常呼吸, 长时间穿着这样的服装, 还会使人体骨骼发生变形, 对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大。
3.6 重量服装面料的重量对人体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
服装材料重量越大, 对人体的压迫感就越强, 人体感觉越不舒适。
随着新型材料不断出现, 新型的面料和保暖材料在提高保暖性的同时, 材料的重量也大大降低, 使人体着装更为轻便和舒适, 人们在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时, 更为方便、灵活和自由。
现代服装发展的趋势是轻、薄、软、挺, 可见轻是很重要的。
服装材料要在保证轻便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他性能的稳定, 如吸湿、保暖、透气等。
当然, 面料过轻可能会使面料的悬垂感下降,挺括感减弱, 这在我们选择服装材料时要注意。
3.7 化学性能天然纤维对人体的危害很小很小, 而化学纤维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大。
不同的纤维纺成纱线, 再织成织物, 还需经一定的处理后才能到消费者手里, 或加工成各种服装后再到消费者手里, 其间要经过的一系列处理, 如染色、印花、后整理等, 要加入和使用一定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有些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服装材料要针对不同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应尽量选择天然纤维材料和绿色产品( 如彩棉, 不需要染色就是有色的棉花, 从而避免了和化学染料的接触) , 尽量选择不含或较少含化学物质和较少经过化学整理的材料。
有时人体排泄出的汗液和染料发生作用, 也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使服装的舒适性降低。
除上述性能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新型材料层出不穷, 如具有卫生保健功能的天年素纤维材料, 罗布麻纤维材料对人体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都使服装对人体舒适性提高。
还有抗静电性, 易产生静电的化学纤维织物,则易使人感觉不适, 而不易产生静电的天然纤维织物, 人感觉较舒适。
但作为特殊用途的材料, 如氯纶纤维织物易产生和保持静电, 用其做内衣、护膝, 因摩擦而产生静电, 给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对老年人和关节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结束语当然,影响服装材料舒适性能的因素不止这几个方面,而这几方面的分析其中也夹杂着我个人粗浅的想法。
我重点是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让人们知晓各种因素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并运用设计到服装上,可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
勿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而人性化的社会,对服装材料研究发展已经超越了空间的限制,类似诸如对舒适性的研究还会有很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提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服装已有数万年的历史 ,最初只是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用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衣不仅注重服装的款式和色彩,也注重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
服用性能是指服装材料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为满足人体穿着所具备的性能,比如舒适性、保形性、洗涤性、色牢度、坚牢度等,都属于服用性能。
人们在选择衣料时,大多希望材料的服用性能良好,能满足穿着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的舒适性能是人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为满足人体生理卫生需要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包括透水性、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刚柔性和静电性等。
服装材料间接或直接与人体接触,它对舒适性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就材料本身而言,决定其舒适性如何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构成材料的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纱线的结构和性能、织物的组织结构以及生产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