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性因素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人体舒适性研究报告总结

人体舒适性研究报告总结
人体舒适性研究报告总结
该人体舒适性研究报告主要对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舒适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研究报告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噪音、照明等。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总结:
1. 温度:合适的室内温度可以提供良好的舒适感。
根据研究结果,人体最适宜的室内温度范围是20-26℃。
温度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人体造成不适感。
2. 湿度:适当的室内湿度可以改善人体的舒适感。
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不适和粘
腻感,而过低的湿度会引起皮肤干燥和呼吸道不适。
3. 气流:适度的气流可以提供舒适感。
研究发现,过高的风速会引起人体感觉寒冷,而过低的风速则会使空气变得闷热。
合适的气流速度应在0.1-0.3m/s之间。
4. 噪音:合适的噪音水平对人体的舒适感至关重要。
过高的噪音会引起注意力分散、头痛和疲劳。
根据研究建议,室内噪音水平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
5. 照明:适当的照明水平可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视觉舒适度。
研究发现,光线充足、稳定的照明效果有助于减轻眼睛疲劳
和视觉不适。
综上所述,人体舒适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噪音和照明。
合适的环境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感,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
因此,在设计和管理室内环境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供最佳的人体舒适性体验。
如何评估一辆汽车的舒适性

如何评估一辆汽车的舒适性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舒适性成为很多消费者考虑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评估一辆汽车的舒适性?本文将通过对座椅舒适度、噪音控制、悬挂系统、内饰质量和空调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座椅舒适度座椅舒适度是评估一辆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舒适的座椅设计应考虑人体工学原理,具有合适的腰部支撑和头颈支撑功能。
此外,座椅的材质和填充物也会对舒适度产生影响。
柔软的皮革座椅或高弹性织物座椅相对来说更具舒适性,而硬质材料则会减少座椅的舒适感。
二、噪音控制噪音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噪音、风噪音和路噪音等会对驾乘者的体验产生影响。
一辆舒适的汽车应该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如采用隔音玻璃、加厚车身板材和密封胶条等措施,减少外界噪音的传入。
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于汽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减震,降低驾乘者对道路颠簸的感知,提高驾乘舒适度。
同时,悬挂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和路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在不同条件下的舒适性。
四、内饰质量内饰质量是评估车辆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品质的内饰材料和精细的做工不仅能够提升舒适感,还能够给人一种豪华和舒适的感觉。
内饰的设计布局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如仪表盘、中控台和储物空间的布置等。
五、空调效果空调系统在炎热的夏季以及寒冷的冬季对于汽车舒适性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空调系统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节车内温度,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和过滤功能。
关键是要确保空调系统的温度稳定性和舒适性,以满足驾乘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评估一辆汽车的舒适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座椅舒适度、噪音控制、悬挂系统、内饰质量和空调效果等。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舒适汽车。
只有找到适合的汽车,才能真正提升驾乘的舒适体验。
人体舒适 度 指标

人体舒适度指标人体舒适度是指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舒适感受程度。
人体舒适度指标通常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噪音等环境因素,以及人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24℃之间,但不同个体对温度的感受有所差异。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产生不适感,容易疲劳、头晕、胸闷等;在低温环境下,人体容易感到寒冷、手脚麻木、身体僵硬等。
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之一。
人体适宜的湿度范围一般在40%-60%之间。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感,湿度过高时,人体容易感到闷热、乏力、疲倦等;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口渴、喉咙不适等。
风速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另一个因素。
适量的风速能够增加空气流动,有助于散热和换气,提高人体的舒适感。
然而,风速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过大的风速会让人感到寒冷或不适;过小的风速则可能导致空气不流通,使人感到闷热、窒息等。
光照对人体舒适度也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光照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有助于保持健康。
光照不足会导致视力疲劳、精神萎靡等问题;而光照过强则可能引起眼睛刺痛、皮肤晒伤等不适。
噪音也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之一。
长时间的噪音暴露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损伤、失眠、心烦意乱等。
此外,人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人体舒适度。
例如,疲劳、疾病、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体的舒适感受。
综上所述,人体舒适度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噪音等多个环境因素和人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为了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完整word版)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docx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 rr 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 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完整word版)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 、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rr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A、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汽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汽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1、轮胎的舒适性轮胎也是决断车辆舒适性的因素之一,现在市场上的轮胎按功能性可以分为许多种,有着重抓地力的,有着重静音的,也有防爆胎等等。
一些高档豪华车上运用的防爆胎虽然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但相比一般轮胎会很硬,过一些坑凹地时震感较强,而且零碎振动也较多,并不舒畅。
假如着重舒适最好选择静音胎,常常开车的伙伴都知道,无论一辆车的隔音工程做的有多好,胎噪都会不可避开地径直传入车厢内,所以选择一套静音胎就等于从源头上降低了噪音,这比后期花几千元强化车厢隔音效果要更径直。
2、座椅舒适度内部空间大并不意味着就肯定舒畅,座椅的舒适度也同样重要。
有些车型的内部空间虽然大,但假如座椅的设计并不贴合身体,照旧会让人感觉不舒畅。
所以在体验座椅舒适度时,我们主要看三点:第一点是座椅的厚度和松软程度。
第二点是座椅的长度,有些厂商为了给消费者营造出后排腿部空间富有的假象,采纳了“偷空间”的设计,将后排座椅的长度缩短,这样会使座椅并不能完全承托住后排乘客的大腿,长途乘坐会感到不舒畅。
第三点是座椅的包裹性,汽车在拐弯时,车内人员的身体也会随之晃动,这时包裹性好的座椅会给人一种很强的支撑感,会把你的身体固定在座位上,晃动的幅度大大降低。
3、底盘悬挂当车辆开起来处于动态之中时,除了座椅舒适度,底盘悬挂也对舒适性有着很径直的影响。
许多人都觉得悬挂越软的车坐起来越舒畅,其实不然,一般软悬挂的行程都比较长,行驶在路上简单产生较多的振动,而且车身的横向摇摆较多。
这种状况下车坐起来感觉跟船差不多,忽悠忽悠的,短时间会觉得很舒畅,但长时间就会感到身体不适,也简单让人晕车。
所以对于家用车来说,软硬适中的悬挂是最适合不过的,过一些沟沟坎坎等不平的路段虽然会有震感,但悬挂过滤的比较径直,不会产生多余的晃动,给人一种很有韧性的感觉。
4、车内空间判断车辆是否舒适,首先要看的就是车内的乘坐空间。
当然,“车内空间”只是用于同级别车型之间的对比,假如跨级对比就失去了意义。
汽车舒适性解析

汽车舒适性解析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舒适性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座椅舒适性、内饰空间、悬挂系统和降噪技术四个方面解析汽车的舒适性。
一、座椅舒适性座椅作为汽车内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到乘坐者的体验感受。
现代汽车的座椅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体工学原理,通过科学的曲线设计和材料选择,使座椅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曲线,减少长时间乘坐对脊椎的伤害。
此外,一些高端汽车还配备了可调节座椅,乘坐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座椅的高度、角度和硬度,以达到个性化的舒适效果。
二、内饰空间内饰空间是指汽车内部的空间设计及其布局。
一个好的内饰空间设计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还能使乘坐者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保持舒适的身体姿势。
同时,内饰空间还包括仪表盘、中控台、储物空间等部分,这些部分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乘坐者更加便利地操作汽车,提升驾乘体验。
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时对路面不平进行缓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减少车身的颠簸感,使乘坐者在行驶过程中感受到更加平稳的乘坐体验。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独立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和弹簧的配合,将来自路面的冲击力尽可能地吸收和分散,从而降低乘坐者的不适感。
四、降噪技术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制造商开始注重降低噪音的技术研发。
比如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玻璃来隔绝外界噪音的干扰,使用主动降噪技术来抵消发动机和底盘产生的噪音,以及利用闭式车门和密封性更好的车身结构来减少风噪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汽车的舒适性,使乘坐者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享受更加宁静的空间。
综上所述,汽车舒适性是一个综合因素,包括座椅舒适性、内饰空间、悬挂系统和降噪技术等方面。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汽车的舒适性将会越来越好,为乘坐者提供更加舒适和愉悦的驾乘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 、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rr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A、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化学纤维中,人造纤维比合成纤维好。
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材料的吸湿性。
近年来高吸湿性纤维、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
B、棉纤维有中腔,其中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而羊毛纤维外面有较多的鳞片层,在鳞片层和皮质层之间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腈纶纤维卷曲,富含静止空气;以及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多孔棉,都是通过增加含气性来提高保暖性的,因此它们都有较好的保暖性。
2、纱线性能(1)捻度和捻向捻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纱线与织物的品质:—般来说,捻度过大,会使纱线的手感较硬,易起结,织物光泽不柔和,弹性和柔软性也差。
反之,纱线和织物表面毛羽较多,手感柔软,光泽柔和。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捻度不同、捻向不同的纱线,可得到独特外观风格的织物。
如纬织物就是采用高捻纱,用捻向相反来获得粗、细皱纹效应的。
而起绒织物用低捻纱,形成手感柔软、光泽柔和的风格。
(2)纱线结构纱线的透气、透湿性能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方面,而纱线的透气、透湿性又取决于纤维特性和纱线结构。
如普通长丝纱表面较光滑,织成的织物易贴在身上,如果织物的质地又比较柔软、紧密,会紧贴皮肤,汗气就很难渗透织物,穿着后感到不适。
短纤维纱因有纤维的绒毛伸出在织物表面,减少了织物与皮肤的接触,从而改善了透气性,使穿着舒适。
当织物密度相同,纱线结构虽然紧密,但纱线与纱线间的空隙较大,则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大大改善。
3 、织物性能(1)吸湿透气性透气透水性好的面料织物组织较稀疏,或透孑L,织物厚度较薄,重量较轻。
(2)保暖性织物当中空气越固定(内部空气越多)保温性越好,面料中的空气流通越快,就越难保温。
实验显示,同一材料的织物,由于织物组织的不同,其保温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缎纹织物>斜纹织物>平纹织物;同一组织当中,起毛织物>非起毛织物。
( 3 )柔软光滑度柔软、光滑度是指服装面料对人体皮肤的触觉舒适性。
面料越柔软光滑,人体感觉越舒适。
(4)伸缩性织物受外力作用后被拉伸,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称为伸缩性。
服用织物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以有利于人体的基本活动。
为了提高伸缩性,运动装、内衣等多采用氨纶弹力织物。
氨纶在织物中大多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的。
利用特殊方式制成的化纤高弹织物也具有较好的伸缩性,使服装具有最佳的人体舒适弹性。
( 5 )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耐久压烫、柔软整理、防水防污整理、抗静电整理等都在不同的方面改善了面料的性能,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
比如柔软整理,手感粗糙的面料经过处理,变得柔软而有肌肤般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面料的悬垂性、平滑性,为造型所需的垂势、摆势、活褶随形性提供了保证。
天然纤维织物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它的缩水率高,易变形,易虫蛀,不好洗涤,且资源少等原因,都给穿着带来许多不便。
而化纤织物虽然透气性、吸湿性都不如天然纤维织物,但它强度高,耐热性、耐腐蚀性、耐光性都超过了天然纤维织物,所以通常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馄纺,优势互补,以达到现代人对服装面料的要求。
随着化学纤维产品越来越广泛的开发,新型面料层出不穷,要使服装达到最佳的舒适性能,必须使纤维设计者、面料设计者、服装设计者共同合作,在纤维的选配、织物结构的确定、整理工艺和染整工艺以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方案。
二、服装结构因素服装的宽松与狭窄,款式的长短,开衩部位的多少,衣料的种类、厚薄与层数等,对衣服的散热功能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其适应不同冷热季节和环境条件。
1、服装裸露程度因素服装穿着随季节而变化,不同的着装目的、场合、季节对造型的要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冬季气温较低,服装的保暖性是着装舒适性的首选,因此裸露部位较少。
夏季高温环境,要求衣服散热有充分的余地,这就使得夏天露出面积要大些。
实验表明:皮肤的裸露部位约占全身表面的20% 40%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故而夏季造型款式上多以开领、无领、半袖、无袖、坦胸露背为主。
2、服装内空气层的因素服装材料重叠后就产生空气层。
服装内空气层的性能和形态是影响服装保暖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宽松肥大的服装,其空气层大,而合体紧身的服装,其空气层小;服装层数越多,其空气含量越大,层与层间的空气层数量越多,保温效果越好。
由此可见,空气层厚度对服装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3、服装开口部位因素服装里面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主要是通过服装的开口部位进行的,即换气受服装款式的支配。
服装开口的位置、数量及开口方式对服装的散热、换气有直接影响。
冬季防寒服装局部或多部以封闭或半封闭为主,裤口、袖口及领口部位以收缩性为主,这样可以达到提高保温性的目的。
夏季服装通常是开口部位大,上下敞开,开口数量多,造型以宽松为主,有利于活动时内外空气的对流,起到通气散热的目的。
4、服装色彩设计因素色彩设计要根据具体服用特点进行色彩组合,调动色彩联想,为人们提供很好的心理调节工具。
色彩的舒适美感是组成服装舒适美感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讲,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衣物色彩对自然界中光与热的反映。
研究表明,颜色的吸热比顺序为:黑色>紫色>红色>橙色、绿色>灰色>青色>黄色>白色(其中黑色是白色吸热值的2倍)。
121可见,在夏季比较适合选择明度较高的浅色服装。
相同款式、相同面料的服装,由于色彩配合的不同,会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明快与忧郁、华丽与质朴、轻与重、软与硬的不同感觉,使人们感到不同的心理舒适性。
穿着者根据情绪来选择色彩适合的衣服,这为维护与促进人们健康卫生的生理状态提供了有力帮助。
领、半袖、无袖、坦胸露背为主。
5、服装压力服装压力是单位皮肤面积上的压力,是服装卫生学中的重要问题。
服装压力的大小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很大,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着装舒适性。
例如,用透明的尼龙制作的女夏装,可能在展示性感的创意方面较为成功,但这类面料由于缺乏一定的重量要求,它于人体很难产生压力关系,显得飘散而没有悬垂感,更谈不上勾勒线条了,同时这类面料与皮肤的亲和力较差,吸湿性较差,而合乎作内衣便装的要求。
厚重并且带有夹层的帆布上装,可能风格上粗犷豪放,富有男性刚烈感,但由于过分厚重而压迫双肩和胸部,服装压力超过允许值而使人感到劳累。
如果服装压力过大,人体会产生沉重感、疲惫感,严重时会压迫人体,妨碍血液循环,导致人体的骨骼变形。
6、服装款式造型就款式造型而言,不同的着装目的、场合、季节对造型的要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寒冷的冬季,气温较低,服装的保暖性是着装舒适性的首选,这就要求服装在外轮廓形上不宜于张扬地表现个性曲线,因为这样会使保暖I生降低而产生不适感。
当然也不应过于追求宽松随意的着装效果,否则会因为过于肥大而容易透风而不能很好地防寒。
冬季服装局或多部以封闭或半封闭为主,裤口、袖口及领口部位以收缩性为主,这样可以达到提高保温性的目的[ 。
相反,在夏季以宽松舒适、内外换气好为原则,造型以宽松为主,这样有利于活动时内外空气的对流,起到通气散热的作用,为防暑而多以裸露为主。
实验表明:皮肤的裸露部位约占全身表面的20%40%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故而夏季造型款式上多以开领、无领、半袖、无袖及坦胸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