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冬装舒适性的服装材料及结构因素

影响冬装舒适性的服装材料及结构因素

即减 少 因 传 导 、 流 、 射 、 发 对 人 体 造 成 的 热 损 对 辐 蒸 失 。 在 满 足 保 暖量 的 同 时 , 衣 内微 气 候 的 研 究 也 而 对 正 逐 步 上 升 到 一 个 新 的 高 度 。它 不 仅 与 材 料 性 质 的 影 响 , 与 服 装 款式 、 闭 性 、 套 情 况 等 密 切 相 关 。 还 封 配
0 前 言
服装 舒适 性反 映 服装对 人体 感觉 状态 的影 响 , 直接 关系穿着 者 的舒适 感觉 和 作业 能力 的发挥 , 是
产 生 风 冷 感 ; 界 环 境 相 对 湿 度 大 , 人 体 经 剧 烈 运 外 或
动 后 大 量 出 汗 , 液 不 能 及 时 排 出 , 集 在 内 衣 表 汗 聚
般 是 要 求 采 用 具 有 适 宜 的 吸 湿 性 、 气 性 、 感 透 手 好 、 洗 涤 的材 料 为 主 , 用 棉 或 棉 与 合 成 纤 维 混 纺 耐 即 的针 织 品 较 合 适 。并 且 认 为 羊 毛柔 软 、 暖 性 好 、 保 吸 湿 性 强 、 湿 时 还 能 放 出 热 量 , 作 防 寒 服 尤 其 是 内 吸 是 衣 的 上 佳 材 料 。 从 目前 的 研 究 表 明 , 毛 在 吸 收 了 但 羊
l内 气 l水 /的 递 性 衣 徽 候 分热 传 特
【 服层 衣 次
【 Il 体 节

【冷 I感
对 材 料 的 选 择 , 了 内 衣 的材 料 外 , 两 年 中 、 除 近
外 衣 的材 料 也 有 了 较 大 的 发 展 。 从 棉 制 品 发 展 到羊 毛 制 品 , 到 目前 的 合 成 纤 维 絮 料 保 暖 层 , 仅 保 暖 再 不 量 没 有 降 低 , 且 从 重 量 上 减 轻 了 人 体 的 负 担 , 低 而 降 了 成 本 。 衣 的 材 料 变 化 更 为 丰 富 , 风 透 湿 层 压 织 外 防 物 的 出 现 , Go e Te 织 物 , 仅 防 风 、 水 , 如 r— x 不 防 并 且 透 气 性 较 好 , 善 了 外 衣 的穿 着 舒 适 性 。 改

服装的舒适性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1、服装舒适性:从广义定义上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包括温度性舒适、接触性舒适、适体性舒适。

2、发展演变过程:1941年,生理学家格杰等人提出了通用的服装热阻定量单位--克罗。

1962年,美国服装科学家伍德科克在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条件下,将测试织物包覆在一个湿的圆筒上,提出了透湿指数Im。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服装因素环境因素3. 人体、服装、环境对四种散热方式的影响因素方式环境因素;服装或介质因素;人体因素传导温度差;材料或空气层的热阻;人体表面温度对流气温和风速防风性能和服装的密闭程度暴露部分与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辐射环境物体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物体表面的立体角、辐射率辐射率,表面温度暴露部分、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3、影响服装热阻的因素:覆盖面积衣下空气层服装的开口多层服装着装服装重量风速人体动作与姿势4、透湿指数的影响因素:风速人体运动环境湿度服装的热阻服装的透气性服装的吸湿性5、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6、着装条件下辐射散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衣服表面黑度;衣服表面温度;着装条件下有效辐射面积;平均辐射温度;7、热湿舒适性相关服装因素:热阻透湿指数透气性液态水传递性服装结构设计材料8、功能性服装材料:相变材料纳米材料防水透湿膜材料形状记忆材料9、阻燃服装评价指标:燃烧的难易程度火焰表面传播速度发烟能见度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产物的腐蚀性。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12
4 60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Vol. 27 8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吕进
( 青岛大学)
提要 对影响服装舒适 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认为研究纤维、织物的各种 性能与服 装舒适性
的关系以及人体生理舒适要求、形态舒适要求与 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All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comfort is analys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finds the researches about some garment propert 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 icance in improving garment comfort, the researches involves the relat ions between all properties of fibre & fabric and garment comfort, and between human body comfort demands & appearance comfort demands and garment structure.
但是我们在进行腰部结构设计时主要注重腰围静
态美, 因此腰围舒适量主要考虑生理舒适量, 一般
控制在 2 cm~ 3 cm。
表 4 腰围变化所需宽松量
单位: cm
姿势
动作
平均增加量
直立正
45 前屈
1. 1
常姿势
90 前屈
1. 8
坐在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作者:裴思楠陆鑫来源:《辽宁丝绸》 2017年第1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只停留在保暖御寒、经穿耐用上,而是更加追求服装的舒适性。

从广义上来说,服装舒适性是指着装者通过肢体的感觉对自身所穿着服装的特别体验,来满足自身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1],相反不舒适的服装也会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因此研究服装舒适性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服装材料、色彩、款式、结构及性能方面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以便为服装舒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本身对服装舒适性有重要影响[2],棉纤维吸湿性较好,可带走热量,具有良好的贴身穿着舒适性;耐洗,手感柔软,适宜做四季各类日常服装,应用于夏季裙装、T恤及春秋休闲装。

麻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同棉一样夏季穿着不贴身,感觉清爽舒适,尺寸稳定性好,挺括,但是处理不当就会有刺痒感、表面粗糙感,会使人体感觉不舒适。

毛织物光泽度较好,给人视觉舒适感,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贴身合体,表面有毛绒,保暖性较好。

再如大豆纤维,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手感柔软,亲肤性好,在高档针织内衣领域已显示出较大开发前景。

还有很多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及一些具有独特保健性能的新型纤维,这些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对人身体健康更加有益,会使人更加接近大自然,有种舒适、自然、清新的感觉。

服装材料不同对服装的舒适性的影响也不同。

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服装时应同时注重服装材料的选择,使服装在穿着展示过程中不仅具有款式和颜色上的美观,同时还具有服装舒适性,让人们在美观的同时,感觉到心理上的愉悦和生理上的舒适。

2 服装色彩服装的色彩主要通过外观特征影响人的视觉神经,刺激人体内的分泌系统引起人内心的变化。

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导致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不同[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红色代表快乐,热情,它会激发热烈,愉快的情感;绿色代表和平,会使人感觉温和,镇静,舒适,使人心情开朗;而黑色则代表庄重,神圣,沮丧,会使人感到压抑,深沉……因此服装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冷与暖,活泼与庄重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直接对服装舒适性产生影响。

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

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

1.1 研究意义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度的服装。

所以,知晓各种因素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并运用设计到服装上,可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是否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服装舒适性以人体、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交叉和融合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服装。

1.2 研究对象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生理上的舒适性。

2.1 舒适性的涵义舒适性定义可以归结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使人在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达到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

[1]换言之,舒适性包含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

也可以从反面、即不舒适的感觉来描述,有专家对舒适性做了如下定义:无痛、无不舒适感觉的一种中性状态。

2.2 生理上舒适性的组成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

第三章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3.1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 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 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 人体皮肤越干燥, 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维劳夫特纤维

维劳夫特纤维

维劳夫特纤维是近年才问世的国际最新型保暖性和舒适性均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所用的木材是专门经过生态培育的。

用溶剂法生产的该纤维可以保证不产生任何影响环境的污染。

该纤维截面为扁平状结构,长宽比达5:1,光泽好,手感柔软。

扁平状结构纤维比圆型截面纤维易在纱线上造成大量间隙,能使纱线和织物手感柔软、导湿透汽、膨松、保暖性好、穿着轻盈和舒适。

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且易洗涤打理。

按照人们普遍接受的服装舒适性是指:穿着这样的服装即不感到稍凉,也不感到微热,在心理和实际上总是处于舒适状态。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1、热湿感——要求服装有良好的透汽性,优良的导湿性,一定的保暖性。

2、压感——要求服装有一定的宽松性,不粘贴人体皮肤,有一定的运动机能性,不束缚人体的运动。

3、触感——要求服装有良好的接触舒适感,不刮伤、刺痒皮肤,于皮肤有良好的适应性。

维劳夫特纤维制成的服装,例如;维劳夫特纤维50%涤纶50%。

1、透汽性稍逊于中空涤纶,大大优于纯棉和丙纶等纤维。

2、30分钟导湿综合值远远高于纯绵、中空涤纶和丙纶。

3、保暖性;厚织物热阻值以维劳夫特/涤纶为最好,优于纯棉、中空涤纶和丙纶。

4、水汽吸收速率稍逊于纯棉而优于中空涤纶和丙纶。

5,在蓬松度方面,稍逊于中空涤纶而优于纯棉和丙纶。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维劳夫特/涤纶具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综合优点,制成的服装有非常良好的舒适性。

目前,国外该纤维的产品还很少。

当原料刚刚进人中国市场,我们就进行了国内首家实验性纺纱、织造的研究。

英国阿考迪司公司 (Acordis)选择我公司作为该原料的唯一国内代理商和产品出口商。

现将该纤维纺纱、织造的主要技术,简要总结如下:1、维劳夫特纤维纺纱工艺(以维劳夫特纤维和涤纶中空混纺纱为例)1-1纤维简介1-1-1维劳夫特纤维规格及物理性能纤维规格2.4dtex×38mm干强17-2lcN/tex 干伸长 19%-23%湿强9-12cN/tex 湿伸长 25%-30%吸湿95%-105% 截面 (长宽比)5:11-1-2 中空涤纶纤维规格 1.67dtex×38nm1-2两种工艺流程及对比实验1-2-1并条混棉维劳夫特纤维:AOO2D+FAO22(六仓)→A036C(梳针)→A076C→A186D型梳棉机中空涤纶:AO2D→FA022(六仓) →A036C(梳针) →A076C→A186D型梳棉机两种纤维条→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A454P粗纱机→1294B细纱机(或FA506)1-2-2 圆盘抓棉混棉维劳夫特纤维和中空涤纶A002D→FAO22(六仓) →A036C(梳针) →A076C+A186D型梳棉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A454P粗纱机→1294B细纱机 (或FA506)1-2-3维劳夫特和涤纶分别在并条机上混和与维劳夫特和涤纶在圆盘抓棉机上混和的对比实验,结果如表1、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的舒适 性能是指服装 这 种客观物质在生产、 选择、 穿着 过 程中 ,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 , 从而产生舒适感 觉的特性。服 装 已有数万年的历史, 最初只是遮体 御寒、 适应环境的用品。现代生活 中 , 服装 已 不再 是简 单 的穿 着 物 品 , 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产 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服 装的舒适性能和 安全卫生等性 能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服装作为人们生 活中不可 缺 少的用品之一, 人们在服装行为过 程中所体验到的 服装款式造型 功 能、 服装色彩情感以及图案题材语 言、 材料 舒 适性 等通 过 人们 的 视 觉、 感觉 所产生的美的、 愉悦的 心 理感受 , 即服装的舒适性感受是形 成服装舒适性重要的组成因素, 也 是服装美的实质。人们对舒适 性 的理解会因感受 条件的不同而 不 同。本文所论述的服装舒适性, 是 指服装与人体、 人体与环境相和谐 的关系的客观衡量, 即服装对人的 生理和心理的综 合作用的客观 效 果。服装的舒适 性就服装客体 因 素来说与面料性能、 服装色彩、 款 74

色彩的舒适美感 是组成服 装 舒适美感的不可缺少的、 最重要的 因素。 相同 款 式、 相 同面 料 的 服 装 , 由于 色彩配合的不同, 会产 生 朴素、 典雅、 秀丽、 鲜明、 华丽、 热烈 等不同的感情效果, 会使人们感到 不同的心理舒适性。 2 2 服装风格的影响 服装既是人的第二皮肤, 又是 表达人 类精 神生 活 的特 殊 语言。 人们不仅要在个 人生理上得到 满 足 , 而且在心理上也要得到相应的 平衡, 这 就 是人 们常 说 的服 装 的 社会效果 。 2 2 1 高贵感 贵重的材 料、 精良的 做工、 入 时的款式等都是 构成服装高贵 感 的缺一不可的因素。当然, 高贵的 服装, 不 一 定都 适合 人 体生 理 需 要 , 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心理渴求。 2 2 2 庄重感 服装的款式、 色彩等方面的朴 素、 淡雅、 简洁等因素常常反映 一 个人的文化修养 与气质。在一 般 的正式社交场合 , 仪表的端庄与轻 浮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上的舒适感。 2 2 3 时尚感 服装追求时尚导 致人们的 心 理产生奇特需求 , 产生了一种貌似 虚荣 的 舒适感。如, 风靡于 世 的紧身衣裙 , 如果要从生理卫生角 度分析 , 它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 在生理上 不 会感 到舒 适 , 其 透 气 76
[ 4]
使人体免受 伤害。环保服 装给人 以舒 适、 松弛、 回归 自然、 消除 疲 劳、 心情舒畅的感觉。 3 2 材料的性能特点 服装 材料的透气性、 透湿 性、 保暖性、 表面性能、 外观风格等均 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应注意, 材料的颜色因素也与 保温性有关。深色材料反光小、 吸 热多 , 浅色材料反光大、 吸热少, 所 以冬季宜用松、 厚、 深色的毛、 棉织 品做衣服 , 夏季宜选用细、 薄、 浅色 的麻、 丝织品做衣服。织物的织法 与吸湿性有关 , 针织比平织吸湿性 强。这些物 理因素影响着 服装的 舒适性。
2 心理因素对服装舒适 性的影响
服装与面料 以说是色彩的感 情效果。它可 以 使人们产生冷与 暖、 兴奋与沉静、 明快与忧郁、 华丽与质朴、 轻与重、 软与硬、 强与弱、 活泼与庄重的 感 觉。颜色的冷暖 , 在程度上存在着 差别。颜色的远近感 ( 进退感 ) 则 与颜色的深浅有关
[ 3]
性、 通风性、 含气性也无疑要受到 制约。 我国 战 国哲 学 家韩 非 说: 楚灵王好细腰 , 故国 中多饿人。 欧洲从法国文艺复兴 时期开始流 行一种紧身衣, 它把 躯干部分, 特 别是腰部裹得很紧 , 而年轻妇女尤 其喜欢 这种紧身衣。事实上这种 款式违背了人的生理卫生要求 , 其 危害不仅有碍皮肤呼吸与散热 , 更 为严重的是限制了人 体的呼吸运 动和新陈代谢。 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上 , 人们 着装目的不仅仅是为 了自身的欣 赏, 常常把服装作为满足个人受人 重视欲 望的工具。希 望被赞成是 世间最强烈的激发力量之一 , 人们 力图通过美的衣着向 社会显示自 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而使 自在 的我得到充分地表现 , 以此 满足自我精神上的享受
( 内层为棉 , 外层为涤 )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了材 料的吸湿性。近年来 高吸湿性纤 维、 超细纤维、 改型纤 维、 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 , 在一定 程度上改善了织物的吸湿性 , 从而 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 1 1 2 保暖性 服装材料的保 暖性是指 材料 阻止空气通过的能力, 也就是阻止 材料两面空 气热交换的能 力。冬 装 (包括严寒地区穿的服装 ) 要有 较强的 保暖 性, 以 防止 人 体被 冻 伤。服装材 料的保暖性取 决于纤 维、 纱线的结构 , 面料的厚度、 疏密 等, 也 就是 取决 于 它们 所 含静 止 ( 不能流动的 ) 空气的多少。例如: 棉纤维有中腔 , 其中含有较多的静 止空气; 而羊毛纤维外面有较多的 鳞片层, 在鳞片层和皮质层之间含 有较多 的静 止空 气 ; 腈 纶 纤维 卷 曲, 富含静止空气 ; 以及近几年开 发出来的多孔棉, 都是通过增加含 气性来提高保暖性的, 因此它们都 有较好的保暖性。 1 1 3 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气 体透过织 物的 能力。因为 人体皮肤每时 每刻在 进行呼 吸, 和外 界 进行 气 体的 交 换, 时刻都有皮屑脱落、 汗脂排出。 从卫生学角度来说, 服装材料的透 国际纺织导报 2006 年第 6 期
[ 2]

服装与面料 气性, 有 利 于面 料内 外 气体 的 交 换 , 有利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 1 1 4 柔软、 光滑度 柔软、 光滑度是指服装面料对 人体皮肤的触觉 舒适性。面料 越 柔软光滑, 人体感觉越舒适。尤其 是内衣、 睡衣以及其他紧贴肌肤的 服装, 柔软感是非常重要的。织物 的柔软度 与 纤维 品种、 纱线 的 捻 度、 织物的组织和后整理等都有关 系。如棉、 丝天 然织物 , 纱线的 捻 度越小 , 织物的组织越疏松, 织 物 也就越柔软。经过起毛 ( 绒 ) 整理 和柔软 整理 的织 物 也都 较 柔软。 纤维刚性强 , 纱线捻度过大等都会 使服装材料表面粗糙不光滑, 容易 造成皮肤的刺痒感, 服装舒适性就 降低。 1 1 5 伸缩性 织物受外力作用后被拉伸 , 去 除外力后能够恢 复到原状态的 能 力称为伸缩性。服用织物应该 具 有一定的伸缩性 , 以有利于人体的 基本活动。为了提高伸缩性, 运动 装、 内衣等多采用氨纶弹力织物。 氨纶在织物中大 多是以包芯纱 的 形式出现的。利 用特殊方式制 成 的化纤高弹织物 也具有较好的 伸 缩性, 使服装具有最佳的人体舒适 弹性。 1 1 6 化学性能因素 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 , 对 人体舒适性的影 响较大。不同 的 纤维纺成纱线 , 织成织物后, 还 需 经一定的后处理 及服装加工后 才 能到消费者手里 , 其间要使用一定 的化学物质 , 经过染色、 印花、 后整 理等过程。这些 化学物质中有 些 对人体健康有一 定的影响。服 装 材料应尽量选择天然纤维材料, 特 国际纺织导报 2006年第 6 期 别是 绿色 纺织产 品 ( 如天 然彩 棉, 不需染色 , 从而避免与化学染 料的接触 ; 罗布麻是绿色卫生保健 的天然纤维材料 ) , 尽量选择不含 或较少含化学物质和 较少经过化 学整理 的材料。有时 人体排泄出 的汗液与染料作用 , 也会对人体皮 肤产生一定的影响 , 而使服装的舒 适性降低。 1 2 人体生理机能对服装舒适性 的影响 孤立地谈论服装的舒适性 , 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脱离 现实的客观 性的。服装是与人体发生作用的, 人体着装后, 一般在热适中的条件 下, 身体热容量既不 增加, 又不减 少, 处于一种类似 耗散结构 的状 态, 人体就会感到舒 适, 就是既不 感到微 热又不觉得稍 凉。人体所 有部位具有相对的 正常 的皮肤 温度。有 人 曾做 过 实验 , 结果 表 明: 人体对热感觉的适中点是空气 温度处于 28 ~ 30! 的范围。为了 取得和保持这个适中点, 就必须调 动各方 面的因素加以 调节。不可 否认生理调节对服装 舒适性起一 定的作用。 1 2 1 食物的 质 和 量 的影 响 人们进食后, 会有大量热量产 生。不同的食物, 产生的热量各不 相同。有人观察后发现: 人若进食 蛋白质食物, 比吃普通食物所产生 的热 量高 30 % 左 右; 若食糖 类或 脂肪类食物 , 则高于普通食物 4 % ~ 6 % 。食物 能 够刺 激 机 体产 生 额外 热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也常常 可以明显地感 觉出来。这 在生理学上被称为食 物的特殊生 热作用。 现代人不但渴求服装 有最佳 的实用功能, 还要求具有艺术观赏 性和自我表现的个性, 除给自己生 活带来方便、 舒适外 , 还要求具有 赏心悦目的情趣, 美化自身的同时 美化社会。心理上的舒适 性包括 色彩、 光泽、 款式、 抗皱性、 挺括性、 抗起毛起球性、 与环境的适合性等 因素。 2 1 服装色彩心理的影响 服装色彩通过 人们的视 觉反 映, 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它不但 影响人的视觉神经 , 还进而影响心 脏、 内分泌机能、 中 枢神经系统的 活动。色彩的心理反映现象, 也可 75 1 2 2 肌肉运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对代 谢产生热 量的 影响最为显 著。任何轻微 的活动 都可能提高代谢产生热量 , 剧烈运 动和重体力劳动时 , 代谢产热量可 超过安静状 态的许多倍。生理学 按照代谢热量将活动强度 分为三 等: 轻度 活动 7 ~ 14 kJ/m in , 中等 度活 动 14 ~ 24 5 kJ/m in , 重度 活 动 24 5 ~ 35 kJ/m in 。可见 , 人 体 的肌肉活动也直接影响着 服装的 舒适性。 1 2 3 其他因素的影响 另外 , 人的性 别、 年 龄、 体 质、 遗传、 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使人对服 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例如, 一 套相同材料制成的服装, 在同样的 气温环境条件下, 两个人穿着就会 产生不同的舒适感 , 这就是每个人 生理机能所产生的不同反 映的结 果。
4 结语
服装不仅需要美观 , 更重要的 是要符合人体健康 , 一味地追求时 髦漂亮的服饰而不注重健 康的做 法是不明智 的。如果我们 能够扬 长避短, 将服装美与健康美结合成 一体 , 服装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 舒适性。 服装对人类的 文明起到 了促 进作 用, 是左右人们精神的 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服装舒适 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 , 服装的 舒适性永远是人们研究服 装的重 要课题之一。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