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崔琳琳【摘要】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要求其具有多层结构,但这种结构也影响了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对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研究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消防服标准对热湿舒适性的评估方法及性能要求,介绍了服装舒适性5级评价系统在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测试与评价中的应用.总之,通过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全面、精确地进行消防服热湿舒适性的评价,但两类评价方法仍需不断完善.【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暖体假人试验;气候室受控着装试验【作者】崔琳琳【作者单位】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服装学院(中国)【正文语种】中文在服装、人体与环境构成的微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热湿传递过程,其中人体与环境间的热湿传递过程是通过服装进行的,因此服装不仅具备导热去湿作用,同时还具有隔热隔湿作用[1]。

导热去湿是指人体通过服装向外界环境发散热量与湿汽或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热量与水分,而隔热隔湿是指通过服装阻碍人体与环境间的热、湿传导。

服装热湿传递性能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消防服作为消防员的重要着装设备,其舒适性也受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据欧盟消防服标准EN 469规定,消防服需具备防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热与防热熔融物质、热蒸气烫伤性能,以及良好的防水性、阻燃性及热稳定性等性能。

现有消防服大都为4层面料结构,具有很高的热阻,能提供较优的热防护性能[2],但在获得热防护性能的同时,消防服的透气、透湿性能却大打折扣,影响了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

同时,消防服透气、透湿性能不足还会阻碍汗液的蒸发与排出,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汗液蒸发散热量减少[3],导致服装内积累过多的热量,从而降低消防服的防护效果,进而影响消防人员的作战能力与判断力,使伤亡率增大。

当人体温度超过正常体温1.5 ℃时,人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将会下降,导致其在危险环境中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增加[4]。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指导如何选定数字的原则,构成了定 义每一标尺的准则。
有四类数字或测量标尺:类别、顺序、 区间(等距)及比例标尺。
从类别标尺到比例标尺,数字的规则 变得更有约束性,同时增加了这些数字的 计算操作性。
四类心理学标尺的描述和能应用的分析方法总结 列于下表。
心理学标尺类型
标尺
原则
用法
可应用的统计方法
Hollies五级标尺
标尺 舒适性评价
1 完全不舒适
2
不舒适
3
舒适
4
较舒适
5 完全舒适
2、霍莉主观舒适评分表
舒适性评
在空调室的时间间隔/min
价术语
0
15
30
45
60 75
刚硬 静电感
粘腻 不吸汗
冷 滑腻
湿 紧贴 刺扎 粗糙 擦挂
说明 舒适性评分值:1-2-3-4-5 、完全舒适~非常舒适
3、热舒适标尺
在服装舒适性研究中,最有典型意义 的是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该标尺 研究织物手感。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七级标尺, 3在两端代表极值,0在中间代表二者都不。 如下例所示。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
感觉特征
柔软的 光滑 凉爽 轻 细的 脆的
滑腻的 天然的 极薄的 紧贴的 易碎的
花的 悬垂好的 瘙痒的
硬挺
极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非常 一定程度 二者都不 一定程度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优质课件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优质课件

指导如何选定数字的原则,构成了定 义每一标尺的准则。
有四类数字或测量标尺:类别、顺序、 区间(等距)及比例标尺。
从类别标尺到比例标尺,数字的规则 变得更有约束性,同时增加了这些数字的 计算操作性。
装后的生理、心理参数和服装微气候参数的综合评价。 人处在一定的热环境中,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 等方式,和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环境变量和人体变量 的不同组合,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热舒适感。 当对处在一特定环境下的着装人体进行热舒适感评 价时,若直接列出所有变量显然很不方便,更不利于对 不同环境的相互对比,用一个指标来包含尽量多的影响 因素显得非常必要。
获得主观感觉的唯一方法是应用主观评价 技术。对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 体生理学试验或现场穿着试验,对服装面料的 舒适性进行测定和评价
1.主观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⑴主观评价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 依赖于试验主题---人的主观公正性。
⑵人的观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⑶对主观评价所获数据实施统计 分析困难较大。
⑷主观评价所获得数据存在不一 致性。
2.主观评价的要素: ⑴采用一个或一组评定属性 ⑵属性的相关描述 ⑶属性的等级评价范围 ⑷属性的定量表征 ⑸相应的数据处理 ⑹主观评价等级和客观测量的结
果相比较
第二节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的应用
人体穿着不同的服装,在不同的大气条件 和运动状态下的热舒适性问题涉及面很广,对 于它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久,在纺织服装等测 试领域里,主观评价等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有着相当广泛的学术和商业价值。目前我们织
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要有非常 好的触觉舒适性。在客观评价中,通常用织物 的硬度、粗糙度和紧密度来表示触觉舒适性。 在主观评价中,对织物触觉舒适性的评价主要 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1. 什么是服装的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

它包括了服装对身体的贴合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适宜的重量感等方面的因素。

舒适性是衡量一件服装是否适合人体穿着的重要标准。

2. 为什么要进行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舒适的服装能够提高我们的穿着体验,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自在和舒适。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3. 如何研究服装的舒适性研究服装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客观测试则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测试服装的物理性能,例如透气性测试、吸湿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服装的舒适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装舒适性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服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材料应具有适宜的柔软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性,能够与肌肤良好地接触并提供舒适感。

此外,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如缝制方式、剪裁设计等。

人体的形状和运动也是考虑的因素,服装应能够与人体的运动相适应,不会限制活动或造成不适。

5.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应用前景是什么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户外活动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舒适的服装还可以降低身体不适和损伤的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运动内衣热湿舒适性测试研究及发展趋势

运动内衣热湿舒适性测试研究及发展趋势

Co f r o r i s o p r s Un e we r m o t Pr pe te f S o t d r a
LI Y u lng,LIY a — e ,SU N n U —i nm i Su
Ab t a t sr c :T h e e o m e t o he m a— e om f r r pe te fs or sund r e r w a nv s i a e a e d v lp n ft r lw tc o t p o r is o p t e w a s i e tg t d, nd a t s i g s s e ft m pe a u e a d hu i t a e n v r u li t um e a e e t d. ti o nt d o e tn y t m o e r t r n m diy b s d o it a ns r ntw spr s n e I s p i e ut
t s i e e r h on t e m a— e om f r op r is o p t de w e r e tng r s a c h r lw tc o tpr e te f s or s un r a . Ke r s:s r s und r e r;t r a— e o f r r pe te y wo d po t ew a he m lw tc m o tp o r i s;e a u to e ho v la in m t d
性具 有重 要 的现 实 意义 . 是 , 多 数 学 者 主要 针 但 大 对运 动 内衣及 其对 人 体 某 些 关 键 部 位 所 产 生 的压
力之 间 的关 系作 为研究 内容 , 对运 动 内衣 穿着过 而
的性 能 _ . 1 服装 在 人体 与 环境之 间 扮演 着交 换 能量 ]

纺织品的热舒适性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热舒适性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热舒适性研究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床上的被褥,从家居装饰的窗帘到出行时使用的汽车座椅面料,纺织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众多的纺织品性能中,热舒适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度和健康。

热舒适性是指人体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对自身热感觉的一种主观评价。

对于纺织品而言,其热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纤维材料的性能、织物的结构、厚度、透气性、吸湿性等。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热性能,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提供较好的热舒适性;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和尼龙则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不如天然纤维,但通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和纤维改性,也可以改善其热舒适性。

织物的结构对热舒适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通常具有较好的防风性能,但透气性可能较差,不利于热量和湿气的散发;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则透气性较好,但在保暖性能方面可能相对较弱。

此外,织物的厚度也会影响热传递的速率,较厚的织物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但在炎热的环境中可能会让人感到闷热。

在实际应用中,纺织品的热舒适性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服装领域,了解不同季节和环境下对服装热舒适性的需求,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面料和设计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在舒适与美观之间的平衡。

例如,在冬季,人们需要穿着保暖性能良好的羽绒服和厚毛衣;而在夏季,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和麻质衣物则更受欢迎。

对于运动服装来说,除了考虑热舒适性外,还需要考虑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以保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干爽和舒适。

在家居领域,床上用品和窗帘的热舒适性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寒冷的冬天,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被褥可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而在炎热的夏天,使用透气性好的窗帘可以减少室内的闷热感。

此外,汽车座椅面料的热舒适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长途驾驶过程中,舒适的座椅面料能够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温环境下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常常要反复经历出( 显) 汗蒸发干燥的过程,穿着于人体的服装也要反复经历吸湿放湿干燥的过程,此时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和潜汗状态下会有很大的不同.蒋培清等利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采用定量汗液蒸发时间的长短对不同织物显汗状态下的舒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吸湿性强的织物汗液蒸发时间更长,即带给人体不舒适的时间更长.并且通过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进行了验证,二者结果是一致的.为研究高温环境中运动状态下与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的差异,并为便于两者的比较分析探讨高温环境中服装材质对运动生理心理的影响,本文采用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同样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了同样的面料、同样的款式型号服装、同样的测试仪器、体型年龄一致的受试者、同样的测试指标、同样的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1. 1 服装材料与款式型号、测试仪器、受试者除增加了运动实验所需要的脚踏测功计外,服装材料与款式型号、测试仪器、受试者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脚踏测功计的型号为GRONINGEN CORIVAL 400.1. 2 实验方法。

由于运动状态下受试者热负荷很大,将人工气候仓的温湿度设置为( 29 0. 3) ℃,( 70 3) RH% ,仓内风速为0. 15 m / s.受试者进入人工气候仓,骑坐于脚踏测功计( 功率设定为80 W) ,5 min 后开始蹬踏测功计,蹬踏时保持车轮转速为60 转/分,持续蹬踏10 min 后停止,静坐休息15 min 后结束数据采集.第5、15、30 min 分别填写( 0 ~5) min、( 5 ~15) min、( 15 ~30 ) min 3 个阶段的综合主观热湿感觉值.其余实验方法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2 结果与讨论测试指标、数据处理方法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将所有受试者的30 min 采集数据进行平均,结果如表1 所示.测试参数包括人体皮肤温度ts、人体皮肤与服装间微气候区的温度t、湿度、微气候区水汽分压p、人体的代谢量m、人体汗液蒸发率e 以及主观感觉值SD.采用与高温环境中静立状态下的人体实验完全一致的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计算得到表2、3.由于对1 ~6 号服装的4 个变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xi/ xmax) ,处理后的值分别记为ts、p、m、e.从第1 主成分的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皮肤温度ts、水蒸气分压p、人体代谢量m越高,汗液蒸发率e越小,则第1 主成分的值越大,这说明第 1 主成分可以用来度量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第 1 主成分的值越大,表明越不舒适.高温环境中运动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值SD 与服装的第1 主成分Z1的关系为:SD = 0. 701 + 1. 109Z1 ( 1)相关系数r =0. 891,显着水平a =0. 017.尽管影响人体主观感觉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两者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第 1 主成分Z1的确可以用来衡量服装的热湿舒适性.为探讨高温环境中运动状态下服装的第 1 主成分Z1和服装织物基本性能的关系,以织物的质量X1、厚度X2、透气性X3、回潮率X4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得到回归方程:Z1= 1. 257 + 0. 723X2-0. 000 628X3 ( 2)F 检验: F = 5. 918,显着水平a = 0. 091; t 检验: t2= 3. 025,显着水平a = 0. 057; t3= -2. 12,显着水平a = 0. 1.服装的第1 主成分Z1和织物的厚度X2正相关、和透气性X3的负相关,即厚度越大、透气性越小第 1 主成分Z1越大,主观感觉值SD 越大,越不舒适.在运动状态下,厚重的织物由于相对不易产生对流效应,因而 5 号服装的皮肤温度较高,而 3 号服装则正好相反皮肤温度较低.在静立状态下皮肤与织物间空气相对静止织物透气性的影响不大,但在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衣内空气对流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则表现了出来,而在静立状态下有显着影响的吸湿性指标回潮率的影响则变弱了.3 结论1) 通过高温运动状态下人体实验获得的第 1 主成分可以用来度量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与人体主观值感觉相一致.2) 与人体高温静立状态下服装的吸湿性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具有显着影响不同,高温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空气对流效应,织物厚度和透气性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显着影响.3) 在高温运动状态下应选择轻薄和透气性良好的服装.参考文献[1]蒋培清,严灏景,唐世君,等.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的研制[J].针织工业,2004( 4) : 138 -141.[2]蒋培清,严灏景.亲水性疏水性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0( 4) : 14 -17.[3]JIANG P Q,YAN H J.Study on dynamic heat-moistur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summer fabrics using microclimatic method[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 Eng.Ed.) ,2004,21( 5) : 69 -72.[4]蒋培清,严灏景,唐世君,等.高温环境中服装材料选择的人体实验[J].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2004,19( 1) : 18-21.。

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消防体能训练服热湿舒适性评价

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消防体能训练服热湿舒适性评价

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消防体能训练服热湿舒适性评价作者:任佳园金剑郑晶晶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24年第01期摘要:為解决消防员日常训练时的热应激问题,探讨相变面料对人体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运用脑电图技术分别记录受试者在5种穿着状态下的脑电波,同时进行主观舒适感评价。

选取α波(8~13 Hz)和β波(14~30 Hz)的平均功率谱密度为脑电数据指标,以归一化处理后的舒适感评分为主观评价指标,利用功率谱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着装条件对人体脑波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客观脑电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α波和β波的功率谱密度可以作为脑电评价指标,穿着PCM消防体能训练服状态下α波强度最大,大脑积极情绪多于其他状态;β波强度最小,紧张烦躁情绪最少。

在主观评价实验中,当受试者认为穿着消防体能训练服带来的湿热感和不舒适感越强时,其α波强度会受到抑制,同时其β波强度越高。

α波、β波强度可以作为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心理生理学参数,脑电数据提供了更为客观和定量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热湿舒适性;消防体能训练服;相变面料;脑电图技术;功率谱密度;主观评价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65X(2024)01-0108-11为保证在进行高强度救援战斗时的作业效率,消防员要进行日常体能训练。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消防员要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体能训练,出汗量多,大量的生理热在训练服内积聚,以致体循环的能力降低,导致调热功能失调,严重时消防员会出现晕眩、痉挛等生理反应。

在对浙江省绍兴市嵊州消防救援大队和浙江省杭州市白杨消防救援大队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消防员在夏季每天要穿着体能训练服进行至少4 h的训练,春秋季延长至6 h,92%左右的消防员表示会经常出现训练后贴身服装被汗水透湿的现象。

闷热感、粘体感、湿热感是带给消防作业人员最大的困扰,消防员希望体能训练服的热湿舒适性能方面能够更加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尹思源翟世瑾张昭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中国)

摘要: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体、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服装材料、服装款式、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热习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机制复杂,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全面表征。通过系统地总结目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常用研究方法,并将其分为三类——主观评价法、客观测量法和数学模拟法,详细分析了三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有关未来舒适性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服装,热湿舒适性,稳态传热,动态传热

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所重视。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遮体御寒功能外,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舒适性与艺术性。服装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穿着者摆脱生理上的束缚感、增添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主要包含服装热湿舒适性、感觉舒适性、运动舒适性、视觉美观性等。其中,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体与服装之间复杂的物理、生理及心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涉及的研究领域众多。近年来,服装舒适性的研究结果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日常穿着服装、功能性服装及高科技新材料服装中。本文从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出发,主要介绍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研究方法,以及稳态和动态下的热湿传递,并指出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因素。当前,研究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将它们分为三类:主观评价法、客观测量法及数学模拟法。

1主观评价法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体对穿着服装舒适程度的一种主观反映。着装人体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与环境间不间断地进行着热量与水蒸气交换。当交换达到平衡时,人体会感到舒适、满意uJ。主观评价法是指受试者在试验环境中根据感觉评价标尺对所着服装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法受人种、区域、个人喜好、环境习俗等因素影响,故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需对大量的人群进行测试,从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运用主观评价法,首先要设计

试验调查表格,并对受试者进行选拔(受试者一般要经过专业培训且身心健康)。其次,试验环境也需要有先进的测试设备来满足特定的试验要求(根据不同的试验环境要求,对温度、湿度、风速等变量进行调节)。感觉评价标尺是衡量某种感觉强烈程度的标准。目前,用来评价不同指标的标尺各异,如Houghon的三点标尺、Goldmans的五点标尺、Becfort的七点标尺、ASHARE的七点标尺、Mcginnis的十三点标尺等¨1;用来表达感觉的术语也很多,如舒适感、热感、湿感、黏体感、闷热感等。最后,还要对所有试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最终评价。综上所述,主观评价法并非完全是主观的,研究过程中还需客观地进行辅助测试才能得出尽量真实的结论。该方法的优点是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最直接、最贴切,但由于评价个体的知觉敏感程度不同,对所测织物相关性能的感受也就不同,这样得出结论的精确度也就相对较低。因此,若希望能进一步完善主观评价法,则需与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此评价方法的准确J性o

70国际纺织导报2014年第9期

万方数据2客观测量法服装热湿舒适性领域中的客观测量法包括试验仪器测试及人体生理测试两种方法。试验仪器测试包括对纺织材料热湿性能及对服装整体热湿性能的测评;人体生理测试是指在受控的人工气候室内对着装人体进行生理数据(如耗氧量、心率、呼吸当量、体温等)的采集。2.1试验仪器测试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第一步通常是对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客观测试,包括热阻、湿阻、防水性、透湿性、保暖性、吸湿速干性、热湿传递性等∞J,其中最常见的是应用出汗热平板仪对织物的热阻和湿阻进行测试。纺织面料的热阻和湿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但当把面料制成服装后,服装的款式造型、松量等都会对服装的整体隔热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很难用面料的热阻和湿阻进行预测。暖体假人是评价整个服装系统热湿舒适性最有用的一种工具,可相对可靠、准确地测量干、湿散热。暖体假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假人为站立(不可移动)、不能出汗的假人;第二代假人是可移动(可步fS)但不能出汗的假人;第三代假人能够模拟出汗和人体运动。目前,有关暖体假人的测试技术已相当成熟,表1为暖体假人国际测试标准‘4I。暖体假人测量服装热阻有三种模式:恒皮温、恒热流及热舒适表1暖体假人国际测试标准1.ISO7920,评价服装热性能2.ASTMF1291,使用暖体假人测量服装热阻的标准测试方法3.EN—ISO1583l—2003,使用暖体假人测量服装基本热阻1.ENV342,防寒服标准2.。EN511,防护手套(暖体假手)3.ISODIS14505,评价车内热环境需要采用假人测试结果的标准1.ISO7730,PMV及PPD指数的测试标准2.ISODIS7933,热环境,通过预测热应力分析人体热债3.ISODISI1079,在寒冷条件下,通过服装热阻及局部冷却效应解释人体冷感表2暖体假人测量服装热阻计算模型注+:IT——服装总热阳(克罗值);,——i部位的表面积与假人表面积之比Q。——显热流量,W/m2;九。——i部位的平均皮肤温度,℃;瓦——环境温度,℃;,。。——i部位服装的总热阻(克罗值)。调节等。同时,服装热阻计算也有三种模型:并行模型、串行模型及全局模型。表2列出了三种模型的详细信息HJ。2.2人体生理测试假人试验并不能完全反应着装时的真实情况及主观感受,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改变时,人体会自主地调节身体的各项参数值来适应,

所以可通过研究着装状态下人体各项生理数值的变化来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让试验者在恒温恒湿的气候舱中穿着试验服装,测量并记录试验者的生理变化和穿着服装时的热感觉。此种方法很接近人体活动时的真实状态,但它存在弊端,极端条件下的试验可能会给受试者带来危险,且成本很高。

国际纺织导报2014年第9期7l

万方数据3数学模拟法数学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在虚拟环境下对人体一服装一环境系统的热湿传递进行模拟,从而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该方法试验成本较低,且重复性好,但模拟结果的契合程度还需运用客观评价法或主观评价法进行验证。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计算机模拟包括两个部分——人体体温调节模拟和服装的热湿传递模拟。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割裂。3.1人体体温调节模型人体体温调节模型利用数学方法描述人体对热环境的响应。FuGB]将人体的热模型总结为以下几类:单节点模型、两节点模型、多节点模型和多单元模型。虽然它们中的大多数在人体全身温度分布均匀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多节点模型和多单元模型在人体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时可得到更好的结果,这是因为当人体温度梯度较大时,模型能够提供有关人体温度场分布的详细信息。3.2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着装人体的热性能是复杂、动态的,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服装的干性热阻、服装的水气传递(出汗、雨水)、服装的热交换(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冷凝)、压缩(由高风速引起)、风泵效应(由人体运动引起)、透气(通过面料、通风和开口)、人体姿势等¨J。可通过建立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并估计热湿传递模型中需要的参数值评价服装的隔热透湿性能。3.2.1稳态模型在稳态工作条件下,物体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此时热流量和温度场均与时间因素无关,物体各点的温度分布只与该点的空间位置有关,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2.1.1双参数模型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通过服装以对流、辐射、传导及水气蒸发潜热的方式传递。对流、辐射及传导由皮肤表面和环境间的温度差决定,因此称作干热传递或直接散热;而水气蒸发潜热或潜热是皮肤与环境间的水气分压差驱动的湿传递,如图1所示。3.2.1.2热湿阻回归模型稳态条件下,服装系统的热阻和湿阻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如服装的通风、透风、风泵效应、吸水性等的影响,因此双参数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了服装通风这一因素,模型考虑了水蒸气和热量通过服装开口的直接散失。因此,在寒冷的环境中,服装热阻对保存人体热量的作用远d\-T不考虑服装通风时的理想值。在热环境中,蒸发散热比预期值更大。更加复杂的服装模型还应包括一些双参数模型所没有的特征,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服装热阻和湿阻的预测模型。3.2.2瞬态模型在稳态数学模型中,服装的热传递及湿扩散都是分开单独加以考虑的。然而,在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瞬态条件下,通过多孔织物的热湿传递过程通常是耦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存在各种相变的过程,如吸渺放湿、蒸发/冷凝,期间

必然涉及到热的交换¨J。描述服装热湿耦合现象主要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用于描述这一瞬态耦合过程的数值模型有基于一维偏微分方程的模型、热湿阻网络模型等。3.3人体一服装一环境系统模型如前所述,对人体体温调节和服装热湿传递性能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因此一些学者将人体热生理模型与服装模型整合在一起研究,形成能够全面评价着装人体热湿舒适性能的统一模型。刘迎曦¨驯等对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进行了改进;徐振清Ll0。11o等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72国际纺织导报2014年第9期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