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精)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精)
剂量记录
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以便对患者的辐射安全进行长期跟踪和 评估。
CHAPTER 04
放射医学实验室安全防护与管理
实验室布局与分区管理要求
实验室布局
安全通道
合理规划实验室空间,确保各功能区 互不干扰,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确保实验室内安全通道畅通无阻,方 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疏散人员
疏散周围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协助专业人员处理
协助专业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 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CHAPTER 03
放射医学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诊疗前患者准备与告知事项
患者准备
患者在接受放射诊疗前,应进行 必要的身体准备,如更换衣物、 去除金属饰品等,以减少对放射 线的吸收和散射。
CHAPTER 02
放射医学设备及其安全防护
常见放射医学设备介绍
X射线机
用于诊断和治疗,通过产生X射 线穿透人体组织,形成影像。
CT扫描仪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人 体进行断层扫描,重建三维图像

核医学设备
包括伽马相机、PET扫描仪等, 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与原理
屏蔽防护
采用铅板、混凝土等材 料屏蔽射线,减少辐射
泄漏。
距离防护
增加操作人员与放射源 之间的距离,降低辐射
强度。
时间防护
尽量缩短操作人员暴露 在辐射场中的时间,减
少辐射剂量。
个人防护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 铅围裙、铅眼镜等,减 少射线对操作人员的伤
害。
设备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 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

辐射防护培训

辐射防护培训

辐射防护培训方式 与效果评估
线上培训:方便快捷,适合远程学习 线下培训:互动性强,适合面对面交流 培训内容:涵盖辐射防护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际操作:观察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结果展示:展示案例的分 析结果,包括辐射防护培训的 效果评估、改进建议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总结案例的 经验教训,提出对未来辐射防 护培训的启示和建议
案例背景与目的: 介绍本次辐射防 护培训实践案例 的背景、目的和
意义。
案例实施过程: 详细描述辐射防 护培训实践案例 的实施过程,包 括培训内容、培 训方式、培训效
辐射防护培训实践 案例分析
辐射防护培训实践案例的背景和目 的
案例中涉及的人员和组织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涉及的辐射源和辐射类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中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和效果 评估
案例背景介绍:辐射防护培训 实践案例的背景信息
案例分析过程:详细介绍案例 的分析过程,包括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
线上培训成为主流
培训内容更加实用 和针对性
培训时间更加灵活
培训形式更加多样 化
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培训效果评估更加科学和客观 培训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
培训内容更加专业和全面 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培训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培训行业监管更加严格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辐射防护标准与规范的应用
添加项标题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 GBZ101-2002 )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67-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等
25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主要管理对象及范围
放射工作卫生 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防护器材与 含放射性产品卫 生管理办法
放射事故管理 规定
放射工作单位
生产、销售和 进口企业
22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 18871-2002 )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 子》(GB11712-89)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GB/T16142-1995)等为剂量估算提供基本 参数的标准也属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1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标准
2、放射卫生标准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共分6类: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三)公众照射的防护标准 (四)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 (五)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六)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发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和分析,以便了解辐射状 况和趋势,为采取相应措 施提供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
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 ,以便实时监测个人剂量 。
监测周期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状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 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
建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存储、转移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 全可控。
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
确保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 的辐射泄漏。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放射诊疗设备,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辐射泄漏 。
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如DNA损伤、癌症和遗传疾 病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必要的。
良好的辐射安全防护可以降低 辐射危害的风险,提高放射医 学实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危害认识的 深入,防护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01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指在放 射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 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过程。
02
它包括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 的屏蔽和防护设备、正确的操作 程序以及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保障 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 重要措施。
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辐射安全及防护环保法律法规培训

辐射安全及防护环保法律法规培训

辐射安全及防护环保法律法规培训一、辐射的定义及危害性辐射是指发射出的能量,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以及X射线等,这些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通过电离过程对生物组织产生损害。

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对生物组织的损害较小。

然而,长时间接触非电离辐射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损伤:辐射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基因物质,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引发遗传性疾病或肿瘤。

2. 生殖系统问题:辐射对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的发育和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的异常和不育问题。

3. 癌症风险:长期接触辐射会增加患白血病、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4. 其他健康问题:辐射还可能引起视觉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损害等各种其他健康问题。

二、辐射安全及防护法律法规为了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辐射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下是关于辐射安全及防护的主要法律法规:1.《辐射防护法》:该法律法规规定了对辐射作业和辐射源的管理要求,包括控制辐射剂量、监测辐射源、建立辐射防护设施等。

2.《职业病防治法》:该法律法规规定了从事辐射作业的职业人员的健康防护要求,包括进行定期体检、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等。

3.《环境保护法》:该法律法规规定了对环境中辐射的监测和管理要求,包括限制辐射源的排放、加强辐射源的管理等。

4.《核心安全法》:该法律法规规定了核能安全的管理要求,包括核电厂的设计、运营、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为辐射安全及防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对于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辐射安全及防护培训内容为了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辐射安全及防护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辐射安全及防护培训的主要内容:1.辐射基础知识:培训应包括辐射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危害性等基础知识,以增强学员对辐射的认识。

2.辐射防护原理:培训应重点介绍辐射防护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时间、距离、屏蔽等措施,帮助学员了解如何进行安全工作。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辐射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头,包括电磁波辐射、核辐射以及紫外辐射等。

辐射的存在给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其能量较高,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非离子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其能量较低,但长时间暴露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2. 核辐射:核辐射是由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取决于其剂量和辐射源与人体的距离。

高剂量的核辐射能直接破坏细胞核、DNA等,导致白血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3. 紫外辐射:紫外辐射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可以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三种类型。

紫外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炎症、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癌等方面。

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辐射的危害,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确保暴露时间越短越好。

对于长时间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2. 距离原则:远离辐射源,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距离越远,暴露到的辐射能量越低。

3. 屏蔽原则: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少辐射的强度。

比如穿戴专门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4. 监测原则:利用专业的辐射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辐射防护措施1. 电磁辐射防护:- 在工作场所设置围挡,限定辐射范围;-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电磁屏蔽材料,减少辐射的穿透;-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磁辐射源,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核辐射防护:- 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核辐射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栏杆和标识,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 定期进行核辐射监测和环境污染检测,确保环境安全。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
CHAPTER 06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污染防治、应急与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放 射医学领域的基本法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该条例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安全和防护进行了详细规 定。
业道德素养。
保护患者和公众安全
02
从业人员应将患者和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
施,确保患者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03
从业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
全、准确、高效的放射医学服务。
提高公众对放射医学安全认知
1 2
加强放射医学知识普及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公众普及放射医学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常识。
事故后期总结、改进和预防措施
01
事故后期总结
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应急响应措施
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2
改进措施
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包括完善
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等方面。
03
预防措施
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加强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定期开
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确 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培训与教育
接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提 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CHAPTER 02放射医学设备安全操作规范设备启动前安全检查流程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27页】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27页】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 核电站发生的反应堆堆芯熔毁事 故,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导
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福岛核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 的严重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 导致的外部电源丧失,引发反应 堆冷却系统失效,造成核泄漏和
辐射污染。
案例分析:事故原因与教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辐射工作场所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远离高辐射源和放射性物质,降低辐射水平。
工作场所布局
合理规划工作区域、控制区和非控制区,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照射 。
定期监测与评估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 标准。
个人防护措施与用品
01
02
03
防护服
包括放射性防护服、铅围 裙等,用于降低身体暴露 部位的辐射剂量。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
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遵守国家和地方标准
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辐射安全标准,确保辐射水平符合法规要求。
辐射安全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辐射水平
对工作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监 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可接受范围 内。
风险评估与控制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 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 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 辐射安全培训与教育 • 辐射安全案例分析
CHAPTER
01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辐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可以 通过电磁波、粒子等形式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第一部分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一、放射防护目的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

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

2、辐射防护最优化⏹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3. 个人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

⏹a) 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b) 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c) 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工作人员,可不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个人计量计佩带要求及监测周期⏹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放射科),通常应佩带在围裙里面。

⏹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如介入放射学操作),则还需在围裙外面衣领上另外佩带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只有当受照剂量很小且个人监测仅是为了获得剂量上限估计值时,剂量计才可佩带在围裙外面胸前位置。

⏹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和检修人员等),应佩带直读式个人剂量计,并按规定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剂量资料。

⏹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30日,也可视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

三、外照射防护⏹外照射系指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能够引起外照射的电离辐射源主要包括:①放射性核素,其中包括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中子源等。

②X射线机。

③粒子加速器。

④核裂变反应堆。

(一)外照射防护目的和出发点⏹目的:保护特定人(群)不受过分的直接或潜在的外照射危害。

⏹出发点:从防护目的的实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付出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二)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保证完满达到电离辐射源的应用目的,又使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即 ALARA 原则。

⏹1、最优化:在应用辐射源带来的利益和进行防护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斟酌权衡,以求最小付出和最大利益。

⏹2、剂量约束:为正常控制条件下不应超过的剂量水平。

⏹(三)外照射防护针对的主要射线及其源项⏹ 1 单能电子束和β射线:源于粒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素⏹ 2 能量较高的重带电粒子:源于粒子加速器⏹ 3 X、γ射线:源于粒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素⏹ 4 中子:源于粒子加速器、反应堆和放射性核素(四)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措施1、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2、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3、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蔽四、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一)目的: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体表进入体内。

(二)基本措施: 1.围封隔离; 2.保洁去污; 3.个人防护; 4.放射性废物处理。

(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1、非固定性污染:刚发生的污染,应立即去除,第1、2次去污效果较好,多次去除效果不明显。

水是最常用最普通的去污剂。

2、固定性污染:去除较难(四)放射性废水的处理低放射性废液:沉淀、贮存、衰变;核医学放射性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装置第二部分放射防护标准一、辐射防护相关国际组织⏹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二、照射类型⏹1、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

⏹2、医疗照射:受检者与患者接受包含有电离辐射的医学检查或治疗而受到的照射。

此外还包括知情而自愿扶持帮助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3、公众照射:除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包括经批准的源和实践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三、剂量限值内容⏹(一)基本限值⏹职业照射人员不超过下列限值:⏹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公众照射人员平均剂量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1 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二)管理限值⏹管理限值是由主管当局或单位职能管理部门制定的限值,但是,管理限值必须较基本限值严格,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三)参考水平⏹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

对于辐射防护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否确定了限值。

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提示应采取某种行动。

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

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记录水平是值得记录存档的水平。

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被认为有较大意义而应记录存档;低于此水平的可不予记录,在评价年剂量当量或摄入量时,可当作零看待。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简化监测结果的记录。

⏹调查水平是指需要进一步调查的水平。

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需要进一步调查,且追究产生的原因。

⏹干预水平是指需要采取干预行动的水平。

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应进行干预。

“干预”就是指遇到事故或其它异常情况时需要采取与正常操作程序不同的一些行动。

由于牵涉的因素很复杂,不可能对干预水平作出统一的规定。

⏹豁免水平:下列各种实践中的源经过审管部门认可以后,可以被豁免。

第三部分辐射事故简介(略)第四部分放射诊疗防护一、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要求1、放射防护应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1)实践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2、放射防护的目的:避免发生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医用X线机房防护设施技术要求机房的选址:尽可能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和周围场所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候诊位置选择恰当,机房布局、分区合理。

机房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的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不小于36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最小不小于3m2,口腔全景机不小于5m2。

4、X线机房屏蔽厚度要求CT机房面积一般应不小于30m2,高度符合放射防护要求,CT装置宜斜向安放,机房出入门应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

一般工作量下的CT机房屏蔽应有16cm混凝土或24cm砖或2mm铅当量的厚度,较大工作量时的机房屏蔽应有20cm混凝土或37cm砖或2.5mm 铅当量的厚度。

CT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应小于0.25mSv。

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工作指示灯,机房要保持良好通风,机房内不应堆放无关杂物,操作台应安置在屏蔽室外,应配备必要的辅助防护用品。

5、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正常使用中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对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受检者防护、机房周围辐射安全等进行防护评价。

6、X射线诊断质量控制设备要求验收检测: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应进行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由供货商、医疗卫生单位协助有资质的第三方共同实施。

状态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状态检测由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实施。

稳定性检测:状态检测合格的设备,在使用中,医疗卫生单位应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7、放射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消化道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和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采取适当的屏蔽防护。

施行X线检查时,应注意候诊受检者的防护;透视或摄影检查中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成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间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的情况下,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后,才能使用移动或携带式X射线机施行检查;携带式X射线机不宜用于常规透视。

在X射线检查中,对儿童等特殊受检者可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对有正当理由需要检查的孕妇应注意尽可能保护胚胎和胎儿;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放射诊断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8、应急准备与响应❶应急组织与职责❷应急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准备❸应急预案❹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事故应急预案应落实好以下内容:1)事故情况下对“放射源”的应急控制措施;2)完善放射事故报告程序;3)放射事故的登记及档案管理;4)事故情况下医学应急救治措施。

9、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管理1. 组织机构管理2. 制度管理及其实施3.职业人员健康管理:1)教育培训;2)个人剂量;3)健康检查;4)档案管理10、X射线诊断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综合采用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进行个人计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损伤现象,及时调整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