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测试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等。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但提取时间长。

酸水解法适用于食品中游离态脂肪及结合态脂肪总量的测定,而碱水解法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此外,盖勃法也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在索氏提取法中,需要将粉碎或经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圆筒滤纸内,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烧瓶中,经蒸发去除乙醚,再称出烧瓶中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脂肪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抽提器的准备、抽提和回收溶剂等。

请注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根据具体的食品种类和脂肪类型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油脂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食品中油脂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食品中油脂含量的测定——重量法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食品中油脂含量测定方法——重量法。

该方法基于油脂在食品样品中的含量与样品重量之间的关系,通过
称重的方式来确定油脂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食品样品:选取需要测试的食品样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搅拌等,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2. 称取样品:根据实验需要,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并记录下
称重数值。

3. 脱脂处理:将称取的样品进行脱脂处理,以去除非油脂成分,如脂肪酸、蛋白质等。

4. 干燥处理:将脱脂后的样品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直至样
品完全干燥。

5. 称重样品:取出干燥后的样品,再次进行称重,并记录下称
重数值。

6. 油脂含量计算:根据称重数值的差异,计算出样品中油脂的含量。

计算公式为:油脂含量 = (称重样品重量 - 称取样品重量) / 称取样品重量 * 100%。

注意事项
1. 样品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多个样品进行平均计算。

2. 实验过程中应当保持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水分的蒸发等。

3. 在进行干燥处理时,应当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避免样品的变质或烧焦。

4. 实验结束后,应当及时清洗和归位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以上是食品中油脂含量测定的重量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般的油脂含量测定。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油脂分析项目之一。


项技术可以检测油脂以及植物油中脂肪酸凝固点的高度,是木质油中脂肪酸酯结构分析和评价油脂品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测定方法一般采用交流热量测定仪进行测量,包括把油脂表面及容器周围的
空气加热,加热温度慢慢上升,脂肪酸凝固点的计算结果可分别在加热开始前及凝固点时进行记录。

目前国内技术市场上多款油脂仪均具备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量的
功能,其中报价较低的仪器上市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外形设计比较小巧,使
用较为便捷,自有全自动温度控制法和扫描测量法可用于大范围温度范围内的测量。

该测试可为细化检测提供一个准确、重复性高、可靠的数据,这对于准确判定
油脂的质量,对于进出口动植物油脂的真伪查询和识别,以及研究新型脂肪酸结构等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出口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凝固点测定方法在油脂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为确保客观准确的油脂质量,我们应该针对空气中的碳氢键断裂对凝固点测定有正确的认识,该测试在质量控制上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

粗脂肪测定(油重法)名词解释

粗脂肪测定(油重法)名词解释

粗脂肪测定(油重法)名词解释一、粗脂肪测定概述粗脂肪测定,又称油脂含量测定,是衡量食物或其他样品中脂肪含量的重要方法。

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以及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粗脂肪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重法原理简介油重法是一种常用的粗脂肪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加热,使其中的油脂充分溶解出来。

然后通过蒸馏、冷却等步骤,将油脂与水分离。

最后,根据油脂的质量与样品质量的比值,计算出粗脂肪含量。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样品处理:首先对样品进行粉碎、过筛,以保证样品均匀。

然后将样品放入提取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搅拌、提取。

2.提取:将提取器中的溶液倒入蒸馏瓶中,加热蒸馏,使油脂充分溶解。

注意蒸馏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爆炸危险。

3.冷却:蒸馏结束后,将蒸馏瓶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使油脂与水分离。

可使用分液漏斗或吸管辅助分离。

4.称重:取出油脂层,用滤纸擦去表面水分,然后在精密天平上称重。

5.计算:根据油脂质量与样品质量的比值,计算出粗脂肪含量。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条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选用合适的溶剂,如正己烷、醇类等,以便有效提取油脂。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通过油重法测定的粗脂肪含量,可以反映食物或其他样品中的油脂含量。

这对于食品、饲料等行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人体营养状况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油重法还可用于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监测,以及研究油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方面。

综上所述,油重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粗脂肪测定方法,在食品、饲料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油脂测定

油脂测定
着火爆炸。 乙醚要挥发完全,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也
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试样包要完全津入乙醚中,可捆绑一个玻璃杯防
止其上浮。
第16页/共25页
四、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 法(油重法)
原理:
将样品置索氏脂肪抽提器中,反复经乙醚(或其他脂 溶剂)抽提,使脂肪完全溶解于溶包装和干燥:在上述已称重的滤纸包中装入3g左 右研细的样品,封好包口,放入105℃的烘箱中干燥3h 左右,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号依次放人称 量瓶中称重(b)。
第13页/共25页
3. 操作步骤
(3)抽提: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长镊子放入提取管底部, 注入一次虹吸量2倍的无水乙醚,使样品包完全浸没在乙醚 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流,在恒温水浴45 ℃中进行抽提。 抽提至抽取管内的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 油迹为止(约需6~12h)。抽提完毕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 包,在通风厨使乙醚挥发(抽提室温以12~25℃为宜)。提 取瓶中的乙醚另行回收。
在农业利用上作为提取油的原料来评价谷类和油料作 物种子的品质时,测定游离态油脂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种子中游离态的油脂测定法有油重法(直接法)和残 余法(间接法)。
乙醚提取—直接测定油重法是国家标准方法,不适宜 于大批样品的测定 。
间接测定残余法适合于大批样品的分析,分析效率较 高,测定结果与油重法较为一致。
结合态脂类用乙醚提取法不能完全提取出来。因此,将 试样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淀粉、蛋白质等加水分解, 使脂类呈游离状态,因而容易用溶剂提取。
如大豆,脂类含量相当高,其中含有较多的磷脂及结合 脂类,为了有效地提取并定量全部脂类,采用氯仿—甲 醇(CM)混合溶液提取法比较适合。
第5页/共25页
一、概述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植物油检验项目是对植物油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植物油的新鲜度、品质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植物油外观特征的观察和评估。

首先要检查植物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的植物油颜色应为透明或微黄色。

若出现浑浊、混浊或有悬浮物,可能表示植物油已变质或受到污染。

其次要观察植物油的气味,正常的植物油应有清淡的香气,若有刺鼻、酸臭等异味,可能表示植物油质量存在问题。

二、酸价检验酸价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

酸价越高,表示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越多,说明植物油质量较差或已变质。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来确定植物油中的酸价。

三、过氧化值检验过氧化值检验是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的指标。

氧化会导致植物油的品质下降,产生有害物质。

通过过氧化值的检测,可以了解植物油的氧化程度。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碘值法或亚铁离子法来测定过氧化值。

四、含水率检验含水率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水分含量的指标。

水分过高会导致植物油变质,降低其质量。

检验过程中,常采用称量法或滴定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含水率。

五、铁含量检验铁含量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铁离子含量的指标。

植物油中铁离子的含量过高,可能表示植物油受到了污染。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铁含量。

六、重金属检验重金属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指标。

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污染的土壤或生长环境进入植物油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含量。

通过以上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评估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植物油生产商和消费者可以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油,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利益。

同时,植物油的检验项目也为植物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一、要判断油脂的酸败程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灯座法:将油脂放在灯座中,进行温度升高,当油脂开始滴下时,就表示油脂已经发生了酸败。

2. 折光度法:将油脂的折光值放在原油折光值的1/2以上,则说明油脂已经发生酸败。

3. 吸气法:将油脂放在容器中,用气罐吸出油脂的气味,然后进行气味测试,如果发生异味,则表明油脂已经发生了酸败。

4. 水溶液法:将油脂与水混合,如果沉淀出来的油脂是乳白色的,则说明油脂发生了酸败。

二、针对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1.严格控制食用油温度:食用油的储藏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0℃,以免油脂发生酸败。

2.保持油脂的干净:定期清洁储藏室的外壁,将油脂放入干净的容器中,以防止外部污染导致油脂酸败。

3.控制油脂的接触空气:空气中含硫氧化物,易把油脂酸败,所以要尽量减少油脂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密封储存,保持油脂的新鲜。

4.避免油脂间的混合:避免将不同种类的油脂混合,以免出现油脂酸败的情况。

5.定期检测油脂:定期检测油脂的折光值及酸值,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则要更换新油及容器。

- 1 -。

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

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

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油脂相对密度是指油脂相对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用于衡量油脂的稠度、流动性和浓度。

因为油脂是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它的相对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温度和成分。

为了保证油脂质量和安全,对其相对密度进行准确的测定非常重要。

目前,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液滴比重法、浮力法、密度管法和气浮法等。

其中,常用的是浮力法和密度管法。

1. 浮力法浮力法是一种基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测定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来计算其密度。

为了测定油脂相对密度,需要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一定量的油脂,然后将其放入密度比油轻的测量瓶中,并通过测量器测定浮标的位移和重量来计算油脂的相对密度。

浮力法的优点是测量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各种油脂,但其缺点是需要精确计算瓶子和浮标的重量和体积,且需要用到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2. 密度管法密度管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来计算密度的方法。

为了测定油脂的相对密度,需要使用一种比油重的溶液,将油脂加入密度管中并与溶液混合,然后通过测量管内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液体的密度。

密度管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同时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

它的缺点是它需要时间和精确的手动观察液位上升的速度和变化,所以一些油脂成分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在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测量油脂时需要留意以下的事项。

首先,注意使用比较精准的仪器。

其次,在测量前必须要洗净密度瓶或密度管,保持清洁。

最后,在测试前,应该保证仪器处于相同的温度下,并且测量前进行标定,确保精准的测量结果。

总之,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对于保证油脂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我们需要在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说明,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同时,如果使用的油脂是需要用来做食品的,则必须遵守食品卫生标准,确保实验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入度测试方法介绍
用来测试润滑脂的软硬
不混合锥入度·混合锥入度(又称工作锥入度) 不混合锥入度(UP):不混合状态下测定的锥入度
混和(工作)针入度(WP) :把润滑脂填充到混和器里,有孔板往返60次混和后的针入度 稠度等级
NGLI 稠度分类 JIS 稠度分类 针入度范围 外观
No.000 000号 445~475
No.00 00号 440~430 No.0 0号 355~385 No.1 1号 310~340 No.2 2号 265~295 No.3 3号 220~250 No.4 4号 175~205 No.5 5号 130~160 No.6
6号
85~115
油离度测试方法介绍
主要影响因素 ·增稠剂含量
用来测试从润滑脂中分离油的特性
氧化安定度测试方法介绍
用来测试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
铜板腐蚀测试方法介绍
用来测试润滑脂对铜的腐蚀性
低温扭矩测试方法介绍
用来测试润滑脂的低温性能
其它性能测试方法介绍
滴点测试滴点为测定润滑脂由固态或半固态变成液态的温度。

把已填充了润滑脂的杯子放入试验管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测定润滑脂从杯子底部开口处滴下的温度。

润滑脂在不引起适当油分离或是液化的情况下可使用的最高温度指标一般为(滴点x0.7)
四球测试四球测试为测定润滑油脂承载能力的一种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将4个钢球在试验油盒中以等边四面体排列、上球固定在夹头中并由主轴带动旋转,下面3个钢球在试验油盒中固定在一起,通过杠杆对钢球施加一定负荷。

试验温度75℃±1.7℃;转速1200r/min±50r/min;负荷392N±2N(40kgf±0.2kgf);运转时间为1h。

试验结束后,测量下3球的磨痕平均直径。

蒸发损失测试挥发分为测定润滑油脂在试验皿中挥发的数量,测定固定油量(20g)在99℃、一定空气流量的环境下静置22h后的蒸发减少量。

机械安定性测试测定润滑脂在规定温和器中混和10万次后的针入度。

塑胶腐蚀测试塑胶腐蚀为测定润滑油脂对塑胶是否具腐蚀性(测试以发泡PS抹油80℃,24Hr)
其它性能测试水洗耐水度测试、夹杂物测试、泄漏度测试、外观粘度测试
润滑脂性能测试标准(中、美、德)
测试项目中国测试标准美国测试标准德国测试标准密度GB/T 1884 ASTM D1298 DIN 51757 颜色GB/T 6540 ASTM D1500 DIN 51578 润滑脂锥入度GB/T 269 ASTM D217 DIN 51804 润滑脂滴点GB/T 4929 ASTM D566 DIN 51801 润滑脂宽温滴点GB/T 3498 ASTM 2265 DIN 51801 润滑脂承载能力(PB)(四球法) GB/T 3142 ASTM D2783 DIN 51350 润滑脂极压性(PD)(四球法) GB/T 12583 ASTM D2783 DIN 51350 润滑脂极压性能(梯姆肯法) GB/T 11144 ASTM D2782 DIN 51350 润滑脂分油量(静态法) GB/T 0324 ASTM D6184 DIN 51817 润滑脂氧化安定性(双氧弹法) SH/T 0325 ASTM D942 DIN 51808 润滑脂机械安定性(剪切法) GB/T 269 ASTM D217 DIN 51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