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在诗歌形式、语言表达上与传统诗歌有较大区别的诗歌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表现了更加多样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对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具有多种特点,包括自由的形式结构、灵活的语言表达、多元的题材与主题等。

与传统诗歌不同,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格律和韵律的要求。

同时,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的直观表达,语言上更加灵活多样,注重意象的独特呈现。

此外,现代诗歌还广泛涉及社会热点、个人体验等不同的题材与主题,展现出多元的创作风貌。

二、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关注形式表达:现代诗歌形式多样,可以是自由诗、散文诗、断句诗等。

读者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应关注诗歌的形式特点,如自由的排列、独特的断句方式等。

通过对形式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加鉴赏的乐趣。

2. 解读意象象征:现代诗歌常常以意象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读者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应注重意象的解读和象征的理解。

通过对象征意义的发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3. 分析语言表达: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常常采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独特组合。

读者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应注意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三、现代诗歌的赏析案例下面以一首现代诗歌为例,进行具体的赏析:《城市的烟火》——作者:李白烟花绽放在城市的天空,五颜六色,美丽绚烂。

如梦如幻,似乎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感受到了快乐与悲伤,这短暂而美好的瞬间,又像是城市的孤独与喧嚣。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市的烟火表达了城市生活的复杂情感。

诗人用“如梦如幻”来形容烟花的美丽和神秘感,通过短暂而美好的瞬间表达了快乐与悲伤的交织。

与此同时,诗人也点出了城市的孤独与喧嚣。

整首诗表达了对现代城市生活的矛盾与思考。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有什么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有什么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有什么1、诗歌的语言。

诗歌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诗人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有些诗歌,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如《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比较含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母亲”的形象则比较显豁。

3、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法、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等。

中国现代诗《赞美》鉴赏

中国现代诗《赞美》鉴赏

中国现代诗《赞美》鉴赏一、诵读提示二、整体感知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穆旦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

一路上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这段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现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惨痛现实,使他清楚地了解到中华民族苦难的生存现状。

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

《赞美》便是一曲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歌。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这大地是辽阔而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山峦,有数不尽的密密村庄,有美丽的河流和草原,有动听的鸡鸣和狗吠,在这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上,在低压的暗云下,滚滚的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

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苦难深重的民族的生活图景:说不尽的灾难、忧伤的眼睛、耻辱里生活的佝偻的人民……诗歌因为有了这样的描写,使它有了扎根的坚实土壤,获得了深广的现实内容。

诗人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爱,使他坚信一个伟大的事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

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凝聚着民族生存力的全部内容。

他勤劳善良,惯于隐忍,安于苦难,他千百年来耕耘着祖先的土地,承担着现实的忧患。

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进了抗战的行列。

这是一个觉醒了的民族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从此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对流血和死亡。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用心灵“拥抱每一个人”,尽管这拥抱并不能给他们真正的幸福和安慰。

但是毕竟“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出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陈屈亮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陈屈亮


梁实秋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的诗之已于他人者,在于它的丰富
的情感中带着一股不可抵抗的‘媚’。这妩媚,不可形容,你不会觉
不到,它直斥诸你的灵府。” 水莲花的意象恰赋予这妩媚以形魄,带
来一种灵秀之姿。
错 误 郑愁予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
▪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 恒 方 不 怨 独 然 她 满 时 窗 深 不 是 的 是 样"是、技可一守而的天刻外锁露美喜。归一美巧置类空女心飞留花春,丽悦人首丽的疑诗闺子舞意团光又的变"如"。的绝的现的歌痴的着锦一悠,成小这女对中代。的痴春青簇院长因了小"子的国派传的天石的愁深为无《美的,中的,统深的道春远日限错 "丽寂与日国 故 但 。 情 上 景 。 盼 的"误的寞柳上以诗 事 它 诗 却 的 。 终 夜 失》错的絮述继, 。 所 中 换 刘 于 盼 望一 "误城所"跫;夜主是 因 传 来 禹 的 。"诗"咏"音 我捉所,地人一 此 达 了 锡 心 因,""的弄以没 , 回等公首 , 出 漫 上 为《承怨了她有 甚 来待属 这 的 长 人受"春 "情我 我她的至 了"着于 首 更 又 归的词东似"",心连 ,骑 只、中 诗 深 百 来》可风有就是帷 达不着盼国 的 一 般 了说中"异好为幕 达过"马望人 外 层 无 ,是"小曲新像她也 的是周着的 壳 的 聊 但中小同妆上传不 马过游情国诗虽中的转的工宜天递揭蹄江路人,标国等瞬古窗之面捉消开声罢南"讲榜传待间代扉我妙下弄息,对了,宫着着统。,紧",朱了,的去她留,一学意所这怨掩含楼她没归看而而下个习识以无和"蓄,一有,来看言不了闺永西是,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歌,它通
过描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鉴赏:
1. 主题:深情描绘与反思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对中国土地上雪的描绘,通过这种自然现象,表达
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关怀和对战争的反思。

2. 意象:雪与土地
作者通过雪和土地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
反思。

雪象征着寒冷和灾难,土地则代表着人民和祖国的土地。

通过
描绘雪落在土地上的景象,作者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
厌恶。

3. 语言:朴素而深情
作者使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的语言既不华丽也不浮夸,而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来传达真挚的情感。

4. 节奏和韵律:优美而深情
这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非常优美,通过重复和押韵的手法,表达了作
者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种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 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作者通过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来自于作者的内心深处,也来自于他对中国人民的
深深关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深情而反思战争的诗歌,它通过朴素的语言和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他的泛神论的倾向, 他的泛神论的倾向,一方面是因为泛神 论思想跟他当时蔑视偶像权威、表现自我、 论思想跟他当时蔑视偶像权威、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的精神大体上合拍, 张扬个性的精神大体上合拍,另一方面也因 为泛神论所提供的“物我无间”的境界, 为泛神论所提供的“物我无间”的境界,正 适于诗人驰骋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适于诗人驰骋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把宇 宙万物拟人化,诗化, 宙万物拟人化,诗化,视之为有生命的抒情 对象。郭沫若所以会赞同“ 对象。郭沫若所以会赞同“诗人底宇宙观以 泛神论为最适宜” 泛神论为最适宜” 。
朦胧派
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 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 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紧握在地下; 根,紧握在地下; 相触在云里。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又像英勇的火炬。……

怎样欣赏现代诗歌

怎样欣赏现代诗歌

怎样欣赏现代诗歌篇一:如何欣赏现代诗第一,背景的理解。

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

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根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

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物,然后看这些意象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

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

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

此话不无道理。

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当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

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

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那么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

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诗言志。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根底。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老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风格、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

”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4、联想自然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如杨树林的《雄鸡》:高高的黑板前,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羽毛丰满了,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一片片心湖荡起了旋律,浪花中汇成同一个心曲。

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跃自如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

如曾卓的《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蕴味无穷。

6、凝练集中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原诗十八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

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了。

7、节奏和谐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体会诗歌节奏展示的美感。

这就要求把握好轻重感、韵律感,把作者所要强调交代的情感重音读出来,例如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开头写道的: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通过反复品读,可以从“神”“仙”“情”“梦”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丽山水的个性: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迷离奇妙,妙不可言。

神仙谁都没有见过,但云雾中影影绰绰出现的仙女形象,唤起了人们那种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梦也是不确定的,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就深刻地体会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爱和最美丽的梦境,从风姿绰约的桂林山水图中,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读出语言美的感受。

8、形象生动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

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

如曹增书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花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镜头。

9、意境优美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

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

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如沙鸥的《新月》: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爽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

10、虚实相生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

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

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鸡鸣起伏,雨点儿在屋瓦上,弹奏《十面埋伏》,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她怕我夹碎了,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牛鞭,抽醒几声蛙鸣,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于最高的尖尖山上,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除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

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

有些古诗押的是入声韵;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得不顺口。

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还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给人以抑扬。

(二)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

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要把握形象。

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

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

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3、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

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4、要品味语言。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

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

”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5、要分析技巧。

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