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12 人民版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人民版 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③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
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 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 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 原因 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 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 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 一个安定的环境
三、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经济的需求是 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 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 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教育也离不开经济建设,经
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
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 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 出高素质的人才。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教
育的发展。
①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 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 质 ,是离不开教育的。 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 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 经济的时代。
1950年美国对朝鲜 进行大规模军事干 涉,并派兵侵占我 国领土台湾,直接 威胁我国安全。
1950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 参战,保家卫国。
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
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 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 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PPT课件2 人民版

界
的 中
在许多方面成就瞩目,
成
特别是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 空间技术领域、运载火箭研
国 科
就
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方面,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
技
进平。
意 巩固我国国防;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宇宙空
义 间的奥秘,造福人类。
学思之窗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
杂交水稻项目又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
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
养活7500万人。
学习探究: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 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 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 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 么看待这种观念?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
材料二: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 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 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 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 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教学课件12 人民版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 制成原子弹、氢弹,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 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未暴露工作性 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 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 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 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 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一、科技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科技基础薄弱 (2)政府重视
“因为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 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 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 界先进科学水平。” ——1956年周恩来在党的知识分子问题 会议上的讲话
(3)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 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 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 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 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朱光亚起草的《致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 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 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 中国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4)国家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不但要有更多 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 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 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课件

03
高疾病预防和诊断的准确性。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 术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主要 来源。
核聚变能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 进展,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无 限可能。
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的进步将 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06
结论
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将在解决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 展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人 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环保技术
03
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减少了环境
污染和资源浪费。
推动经济发展
1 2
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人工智 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 的动力。
创新驱动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企业不断进 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
生物医学的进步
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如基因编辑、个 性化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 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 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环境保护的加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洁能源的发展、环境污 染的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科学技术
总结词
信息时代,高科技应用
详细描述
现代科学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涉及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社会形态。
03
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航天科技的成就
01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共18张PPT)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 氢弹、人造卫星等,意在加 强国防实力
(1)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 全 (2)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1)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 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 趋激烈 (3)中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 化
(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 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 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一箭多星 ”技术
(1981年)的国家之一
(3)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 运载火箭 (2)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神舟
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
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是首次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被誉为“第二 次绿色革命”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材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
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
2.成就
领域 核技
术
空间 技术
运载 火箭 研究
成就
(1)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之一
(1)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 试验通信 卫星,1986年,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
卫星发射成功 (2)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9 人民版课件

14 、自动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么你终究会获得回报,取得最后的成功。 17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懦弱,也没有永恒的坚强,万事靠自己,但是一定要放下懦弱,活的有尊严,活出你的坚强,才真正的体现你的自信和力量,你的活才更 有价值! 9 、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爱自己的人,好好珍惜,好好保护,终了一生。 3 、人生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激情,更需要信心。 1 、想急于得到所需的东西,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就会身遭不幸。遇事时要多动脑,多思考,才能成功。 16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3 、人生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激情,更需要信心。 14 、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19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 9 、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 1 、成功就是凭着勇气和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7 、勤奋的态度和主动积极的精神,再加上有眼力,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生活的习惯,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为自己创造出更多成功的机会。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 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 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 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 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 待这种观念?
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 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 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 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 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 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 待这种观念?
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 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讲义(PPT 46张)

你知道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 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吗?
“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 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 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 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 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①1983年,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它的诞 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 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②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三.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5)生物工程: ①2001年至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 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②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课堂巩固: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 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D
2、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三.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2.主要成果
(1)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①国防: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
②和平利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科研。如秦山、大亚 湾核电站。
③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 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 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 的国家之一。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 发展; 2、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 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亚起草的《致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四光(地质力学) 华罗庚(数学)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邓稼先(核物理学)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1911—2009)为我国航天事业做 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 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 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有15次在现
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 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 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 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 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它也 是中国科技界在“文革”中取得的一项具有代表 性的科技成就。1976年至1999年累计推广种植 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近 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 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 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社会和经 济效益十分显著。
随后,美国总统向全世界作了一个很温和 的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美国总统只是抱怨中 国政府不该把本应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 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
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65年9月17日,在世界上首次 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邓稼先生前,由于他功勋卓著,得到过许
多大奖。为此,许多人问他搞两弹得到多少奖 金,邓稼先对此总是笑而不答。在邓稼先病危 期间,远在美国的杨振宁赶了回来,到医院看 望。这次会面中,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情。
当时许鹿希回答,奖金是人民币10元。邓 稼先补充说,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邓稼先敏锐地意识 到核大国设计技术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这些 核大国有可能出于政治考虑,策划“世界性禁 核”,以保持自己核强国地位。如果中国不能 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就会丧失 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主动权,结果就可能是 “多年努力,将功亏一篑”。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
制成原子弹、氢弹,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 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未暴露工作性 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 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 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 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 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一、科技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科技基础薄弱
(2)政府重视
“因为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 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 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 界先进科学水平。”
——1956年周恩来在党的知识分子问题 会议上的讲话
(3)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 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 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 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 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999年9月18日,共和国50华诞前夕,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向23位当年为
“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隆重颁 奖授勋。钱学森、周光召、屠守锷……昔日风华 青年,已成白发老者。王淦昌、邓稼先、姚桐 斌……7位科学家永远不可能亲手捧起这枚沉甸 甸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把一生献给了 祖国的科技事业,带着无悔与眷恋走完了生命之 旅。
(4)国家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不但要有更多 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 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 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2、成就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
1964年10月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
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 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1924— 1986)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
上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 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 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弹’”,征询他 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 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 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 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 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 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 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 和大漠戈壁。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 功,但当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 “早试”会使中国锋芒毕露,“晚试”的目的 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晦、发展国内 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毛 泽东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 的,就要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 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 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 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轻轻地反问 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 还是害怕?”
邓稼先忍受巨大的疼痛,在病房里草拟、 修改了一份给中央的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极 为重要的建议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 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 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 中国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四光(地质力学) 华罗庚(数学)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邓稼先(核物理学)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1911—2009)为我国航天事业做 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 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 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有15次在现
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 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 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 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 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它也 是中国科技界在“文革”中取得的一项具有代表 性的科技成就。1976年至1999年累计推广种植 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近 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 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 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社会和经 济效益十分显著。
随后,美国总统向全世界作了一个很温和 的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美国总统只是抱怨中 国政府不该把本应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 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
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65年9月17日,在世界上首次 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邓稼先生前,由于他功勋卓著,得到过许
多大奖。为此,许多人问他搞两弹得到多少奖 金,邓稼先对此总是笑而不答。在邓稼先病危 期间,远在美国的杨振宁赶了回来,到医院看 望。这次会面中,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情。
当时许鹿希回答,奖金是人民币10元。邓 稼先补充说,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邓稼先敏锐地意识 到核大国设计技术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这些 核大国有可能出于政治考虑,策划“世界性禁 核”,以保持自己核强国地位。如果中国不能 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就会丧失 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主动权,结果就可能是 “多年努力,将功亏一篑”。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
制成原子弹、氢弹,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 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未暴露工作性 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 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 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 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 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一、科技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科技基础薄弱
(2)政府重视
“因为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 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 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 界先进科学水平。”
——1956年周恩来在党的知识分子问题 会议上的讲话
(3)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 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 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 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 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999年9月18日,共和国50华诞前夕,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向23位当年为
“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隆重颁 奖授勋。钱学森、周光召、屠守锷……昔日风华 青年,已成白发老者。王淦昌、邓稼先、姚桐 斌……7位科学家永远不可能亲手捧起这枚沉甸 甸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把一生献给了 祖国的科技事业,带着无悔与眷恋走完了生命之 旅。
(4)国家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不但要有更多 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 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 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2、成就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
1964年10月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
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 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1924— 1986)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
上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 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 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弹’”,征询他 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 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 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 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 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 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 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 和大漠戈壁。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 功,但当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 “早试”会使中国锋芒毕露,“晚试”的目的 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晦、发展国内 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毛 泽东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 的,就要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 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 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 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轻轻地反问 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 还是害怕?”
邓稼先忍受巨大的疼痛,在病房里草拟、 修改了一份给中央的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极 为重要的建议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 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 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 中国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