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2013作业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作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作业

专业英语作业(C2S3—P40)alog-DigitalConversionAnMany quantities have continuous value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ssure,许多变量都有连续的量值,如温度,压力,displacement, rotation, voltage, current, and intensity of light and sound.位移,旋转角,电压,电流以及光和声音的强度。

The task of quantizing the continuous values into a binary scale is call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ADC).将连续量化为二进制数字的工作称为模数转换(ADC)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 (DAC) is the inverse process,in which data in discrete values, are converted or restored to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form.数模转换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它将离散的数据转化或恢复为一个连续可变的形式。

The transducer is the name of the device that produces a voltage or a current proportional to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to which it responds.传感器是一种装置,它能产生与所反映的实际现象成比例的电压或者电流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模数转换Only two basic techniques exist for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ADC).ADC有两种基本方法One is to compare the analog voltage amplitude to a binary voltage scale in which the match yield the binary number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amplitude.一种方法是将模拟电压幅值和二进制电压作比较,在此比较过程中产生与幅值相对应的二进制数。

2013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案例真题-上下午-文字版

2013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案例真题-上下午-文字版

题1-5 某高层办公楼供电电源为交流10KV,频率50HZ,10/0.4KV变电所设在内,10KV侧采用低电阻接地系统,400/230V侧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且低压置采用保护总等电位联接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列出解答过程。

2013A1接触电流1、因低压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办公室有一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若已知干大的接触表面积,50HZ/60HZ交流电流路径为手到手的人体总阻抗Z T见下表人体碰触到该电气设备,交流接触电压为75V,干燥条件,大的接触表面积路径为人体双手对身体躯干成并联,接触电流应为下列哪项数值?人体总阻抗Z T表(A)50mA (B)75mA (C)150mA (D)214mA2013A2工频应力电压2.办公楼10/0.4kV变电所的高压接地系统和低压接地系统相互连接,变电所的接地电阻为3.2Ω,若变电所10kV高压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电流为150A,在故障持续期内低压系统接地体与变电所低压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工频应力电压为下列哪项数值?A 110VB 220VC 480VD 700V*2013A3低压电缆长度3. 办公楼内一台风机采用交联铜芯电缆YJV-0.6/1kV-3×25+1×16配电,该风机采用断路器的短路保护兼作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已知该配电线路保护断路器之前系统的相保电阻为65mΩ,相保电抗为40mΩ,保证断路器在5秒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为1.62kA,线路单位长度阻抗值见下表,若不计该配电回路保护开关之后线路的电抗和接地故障点的阻抗,该配电线路长度不能超过下列哪项数值?线路单位长度电阻值(mΩ/m)’注1注1:R′为导线20℃时单位长度电阻,R′=C j20S×103(mΩ),=2.82×10−6Ω·cm,铜ρ20=2.82×10−6Ω·cm。

C j为绞入系数,导线截面≤铝ρ206mm2时,C j取为1.0;导线截面>6mm2时,C j取为1.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气工程基础 (3)1.1 电路分析基础 (3)1.1.1 电路基本概念 (4)1.1.2 基本电路定律 (4)1.1.3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4)1.1.4 非线性电路分析 (4)1.2 电磁场理论 (4)1.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4)1.2.2 边界条件与电磁场能量 (4)1.2.3 静电场与恒定电场 (4)1.2.4 稳态磁场与电磁感应 (4)1.3 电机与变压器 (5)1.3.1 电机原理与结构 (5)1.3.2 变压器原理与设计 (5)1.3.3 电机运行分析 (5)1.3.4 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5)第2章自动控制原理 (5)2.1 控制系统概述 (5)2.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6)2.3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6)第3章电力电子技术 (7)3.1 电力电子器件 (7)3.1.1PN结与电力二极管 (7)3.1.2 晶闸管 (7)3.1.3 电力晶体管 (7)3.1.4 其他电力电子器件 (7)3.2 电力电子变换器 (7)3.2.1 整流器 (7)3.2.2 逆变器 (7)3.2.3 交流调压器与交流调功器 (7)3.2.4 直流斩波器 (7)3.3 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 (7)3.3.1 变频调速 (7)3.3.2 电力质量控制 (8)3.3.3 电力电子器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8)3.3.4 电力电子器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8)第4章电机控制技术 (8)4.1 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8)4.1.1 控制系统组成 (8)4.1.2 控制系统分类 (8)4.2 直流电机控制 (9)4.2.2 直流电机控制方法 (9)4.3 交流电机控制 (9)4.3.1 交流电机控制原理 (9)4.3.2 交流电机控制方法 (9)第5章电力系统自动化 (9)5.1 电力系统概述 (9)5.2 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 (10)5.2.1 监控系统 (10)5.2.2 保护系统 (10)5.3 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 (10)5.3.1 远动装置 (10)5.3.2 自动装置 (10)5.3.3 计算机监控系统 (10)第6章工业控制网络 (11)6.1 现场总线技术 (11)6.1.1 现场总线概述 (11)6.1.2 典型现场总线技术 (11)6.1.3 现场总线设备与系统设计 (11)6.2 工业以太网 (11)6.2.1 工业以太网概述 (11)6.2.2 典型工业以太网技术 (11)6.2.3 工业以太网设备与系统设计 (12)6.3 工业控制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12)6.3.1 网络组建 (12)6.3.2 网络维护与管理 (12)第7章嵌入式系统 (12)7.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2)7.2 嵌入式处理器 (13)7.2.1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13)7.2.2 嵌入式处理器的结构 (13)7.2.3 嵌入式处理器的功能指标 (13)7.2.4 嵌入式处理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13)7.3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13)7.3.1 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13)7.3.2 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 (14)7.3.3 嵌入式系统实践方法 (14)7.3.4 嵌入式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14)第8章电气设备检测与维护 (14)8.1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 (14)8.1.1 设备检测概述 (14)8.1.2 检测方法 (14)8.2 故障诊断与预测 (15)8.2.1 故障诊断技术 (15)8.3 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15)8.3.1 设备维护策略 (15)8.3.2 设备管理 (15)第9章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6)9.1 项目管理基础 (16)9.1.1 项目定义与目标 (16)9.1.2 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 (16)9.1.3 项目进度管理 (16)9.1.4 项目成本管理 (16)9.2 电气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 (16)9.2.1 设计阶段管理 (16)9.2.2 施工阶段管理 (16)9.2.3 设备材料管理 (16)9.2.4 变电所及配电系统管理 (16)9.3 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验收 (17)9.3.1 质量管理原则 (17)9.3.2 质量管理体系 (17)9.3.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7)9.3.4 工程验收 (17)9.3.5 竣工资料管理 (17)第10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前沿技术 (17)10.1 智能电网技术 (17)10.1.1 高级量测体系 (17)10.1.2 分布式发电接入 (17)10.1.3 需求侧管理 (17)10.1.4 储能系统 (18)10.1.5 电网信息安全 (18)10.2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 (18)10.2.1 分布式发电技术 (18)10.2.2 微电网技术 (18)10.3 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技术 (18)10.3.1 电动汽车技术 (18)10.3.2 充电设施技术 (18)1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18)10.4.1 新能源发电 (19)10.4.2 电力电子技术 (19)10.4.3 人工智能应用 (19)第1章电气工程基础1.1 电路分析基础1.1.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定义与分类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1.2 基本电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瓦特定理1.1.3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1.1.4 非线性电路分析非线性元件特性非线性电路的解析方法小信号分析法1.2 电磁场理论1.2.1 麦克斯韦方程组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定律位移电流定律1.2.2 边界条件与电磁场能量边界条件电磁场能量表达式1.2.3 静电场与恒定电场静电场的求解方法恒定电场的求解方法1.2.4 稳态磁场与电磁感应稳态磁场的求解方法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1.3 电机与变压器1.3.1 电机原理与结构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的主要结构电机类型及其特点1.3.2 变压器原理与设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变压器的参数计算与设计1.3.3 电机运行分析电机运行特性电机启动与制动电机调速方法1.3.4 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变压器的保护变压器的维护与检修第2章自动控制原理2.1 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特定对象的输出量随时间或输入量的变化而满足预定的功能指标。

2013年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案例考试真题上午卷

2013年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案例考试真题上午卷

2013年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案例考试真题上午卷案例题,是4选1的方式,各小题前后之间没有联系。

共25道小题,每题分值为2分,上午卷50分,下午卷50分,试卷满分100分。

案例题一定要有分析(步骤和过程)、计算(要列出相应的公式)、依据(主要是规程、规范、手册),如果是论述题要列出论点1、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题某工厂拟建一座110kV终端变电站,电压等级110/10kV,由两路独立的110kV电源供电。

预计一级负荷10MW,二级负荷35MW,三级负荷10MW。

站内设两台主变压器,接线组别为YNDL1。

110kV采用SF6断路器,110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为分列运行。

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母线上电缆出线8回,平常长度4km。

未补偿前工厂内负荷功率因数为86%,当地电力部门要求功率因数达到96%。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该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原则和依据,并通过计算确定主变压器的计算容量和选择的变压器容量小值应为下列哪组数值?( )A.计算值34MVA,选40MVAB.计算值45MVA,选50MVAC.计算值47MVA,选50MVAD.计算值53MVA,选63MVA2、假如主变压器容量为63MVA,Ud%=16,空载电流为1%。

请计算确定全站在10kV侧需要补偿的容性无功容量应为下列哪项数值?( )A.8966kvarB.16500kvarC.34432kvarD.37800kvar3、若该电站1OkV系统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试分析计算其安装位置和补偿容量计算值应为下列哪一选项?(请考虑出线和变电站两项因素)( )A.在主变压器1OkV中性点接人消弧线圈,其计算容量为249kVAB.在主变压器10kV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其计算容量为289kVAC.在1OkV母线上接人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其计算容量为249kVAD.在10kV母线上接人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其计算容量为289kVA4、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题某室外220kV变电站,地处海拔1000m以下,其高压配电装置的变压器进线间隔断面图如下。

电气配线作业指导书

电气配线作业指导书

电气配线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加强规范特殊施工过程控制,确保电气配线施工质量,指导电气配线作业施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配线工程施工。

3编制依据G 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 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T50397-2007《冶金电气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Y B9239-92《冶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过程控制内容人员资格参与本过程施工的电工应持“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证”上岗。

机械、机具、设备机械设备有电动压接钳、手动液压压接钳、电锯等。

主要工具有手工锯、剥线刀、电工刀、斜口钳、剥线钳、手压压线钳、套筒扳手、活动扳手、螺丝刀等。

作业条件电气设备盘、柜安装应经验收合格。

电气盘、柜下方电缆走线架已安装固定好,电缆已整理绑扎好。

对照电缆表,校核盘、柜内进出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盘、柜内端子板应固定牢靠、无损坏,绝缘良好。

材料电线、电缆的芯线连接金具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且不得采用开口端子。

工艺、操作要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按照配线图施工,接线准确无误。

电缆引入盘内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走向合理。

电缆在柜内固定应牢固,不能使盘内端子板受到机械应力。

电缆自柜内底板向上100m m处开剥,剥开后填充物应去除,线芯应回开无绞绕,剥口处用黑胶布缠绕。

电缆标识根据业主和监理单位要求,可采用张贴纸制电缆标签或电缆挂牌的形式纸制电缆标签用油性笔(有条件时采用计算机打印)注明电缆编号、始终端设备名称或编号及电缆规格型号,自电缆剥开处向下10~15m m用透明胶布包在电缆上,标签向外。

电缆挂牌宜采用椭圆形塑料牌,用油性笔写明电缆编号、始终端设备名称或编号及电缆规格型号。

再用棉绳绕挂在电缆剥开后黑胶布缠绕处。

2013年9月份考试电气安全第二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电气安全第二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电气安全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大小和符号均保持恒定,或按某种规律变化的一种误差,称其为:()。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绝对误差2. 电涌保护器的动作时限,一般应小于()。

A. 5ns B. 25ns C. 25ms D. 1s3. IT系统中发生一次接地故障时一般不要求切断电源,系统仍可继续运行,此时应由绝缘监视装置发出接地故障信号。

当发生二次异相接地(或碰壳)故障时,若故障设备本身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动作,则应装设()切除故障。

A. 隔离变压器 B. 空气开关 C. 剩余电流保护电器(RCD)D. 阻抗继电器4. 当电源线路上出现过电流或过电压时,电涌保护器快速响应模块呈现()电阻特性,泄漏电流很大。

A. 零 B. 高 C. 低 D. 50Ω5. 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2~40m;与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30m;与易燃和可燃液体储罐的间距不应小于25~90m;与液化石油气罐的间距不应小于40~90m。

油浸式变压器应有单独的变压器室,和变配电所内其他房间之间应有防火隔离措施,必要时应加防火墙。

A. 30m B. 25~90m C. 40~90m D. 12~40m6. IT系统内用以监测单相接地故障,采用的电击防护电器有()。

A. 过电流防护电器 B. 绝缘监测器 C. 低压断路器 D. 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即RC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包括:()。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绝对误差2. 在我国,关于高层建筑的界限规定也未完全统一。

根据行业标准JGJ3-199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下列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层的属于高层建筑。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大作业(最终定稿)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大作业(最终定稿)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大作业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班级:姓名: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3/12/18一、运料小车延时自动往复行程控制控制要求:运料小车起动后自动在a、b两地之间往复运行。

运行到b地装货20秒,运行到a地卸货15秒。

小车可在a、b两地之间任意处起动或停车,并可向任意方向运行。

控制电路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出完整的电气原理图和继电器接触控制线路图;(2)、设计出采用S7-200实现的PLC控制程序。

设计方案如下:1、电气控制原理图2、PLC控制接线图如下3、PLC的输入/输出点分配图如下:4、PLC控制梯形图二、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 M1、M2、M3,控制要求如下:(1)、按下启动按钮SB1时,电动机M1先启动,过10s后M2启动,再过10s后M3启动;(2)、按下停止按钮SB2时,电动机M3先停止,过10s后M2停止,再过10s后M1停止;设计方案如下:1、电气控制原理图2、PLC控制电路接线图3、PLC的I/O分配表4、梯形图三、通过编程实现跑马灯程序。

当I0.0输入高电平时,输出指示灯从Q0.0至Q0.7依次循环点亮;各指示灯点亮的间隔均为1.5s设计方案如下:1、PLC控制电路接线图2、PLC的I/O分配表3、梯形图四、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题目:(1)、设计出完整的电气原理图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图;(2)、设计出采用循环顺序方式实现的S7—200控制程序;设计方案如下:1、电气控制原理图2、PLC控制电路接线图3、PLC的I/O分配表4、循环顺序控制状态流程示意图5、梯形图五、某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如下所示(1)、试按逻辑设计法设计及其电器控制线路(2)、试编制采用S7-200PLC实现系统控制的程序要求全自动运行,每次工作循环之间停留时间为5S设计方案如下:1、根据上述动作状态图可画出逻辑关系图2、上图中运算原件的逻辑式如下KM1=(SB1*KM3+KM1)*SQ2KM2=(SQ1+KM2)SQ5*KM3=(SQ1+KM2)*(SQ5+KM3)KM3=(SQ2*SQ3+KM3)*SQ4 YA1=KM1 YA2=KM2 YA3=KM3 3、根据逻辑式画出电器原理图4、PLC控制电路接线图5、、PLC的I/O分配表6、梯形图。

10-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0-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样板示范内容: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2013 年示范工程样板点施工作业指导书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写依据 (3)3.作业流程 (3)4.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4)5.作业准备 (5)6.作业方法 (6)7.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8.工艺成品要求 (10)9.成品展示 (10)样板示范内容: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 电压等级的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作业,其他电压等级可参照执行。

2.编写依据表2-1 编写依据序号引用资料名称1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2GB 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GB 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4D L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5Q/C S G 10001—2004《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6Q/C S G 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7《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二册:变电电气安装》8Q/C S G11105.2—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9《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生2012[71]号3.作业流程作业(工序)流程见图3-1。

图3-1 作业(工序)流程图4.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4.1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按《指南》中与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安装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附件1 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 DD Q-Z W-05-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电气工程专业2013年作业说明:初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一”为填空题1-6题;“专业课作业二”为问答题1-3题。

中、高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为问答题全部;同时提交3000字左右“学习心得”一篇。

所有学员均需按要求提交“公需课作业”。

作业提交时间:以通知为准。

一.填空:1、常见的交流调速方法有:(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绕线电机串级调速或双馈电机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

2、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称作(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传输给转子电路的转差功率,与转差率S成正比)。

3、从能量转换的角度上看,转差功率是否增大,是消耗掉还是得到回收,可以把异步电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

4、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的全部转差功率都转换成(热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

在恒转矩负载时,该调速系统是以增加(转差功能)的消耗来换取(转速)降低的。

属于这一类的三种调速方法有:(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

5、在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中,除转子铜损外,大部分转差功率在转子侧通过(变流装置)馈出或馈入,转速越低,(能馈送的功率越多);属于这一类的调速方法是(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

6、在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中,转差功率只有(转子铜损),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转差功率(基本不变),因此效率(更高);属于此类的调速方法有(变极对数调速)和(变压变频调速)这两种。

二:问题答1、对于恒转矩负载,为什么调压调速的调速围不大?电动机机械特性越软,调速围越大吗?答:带恒转矩负载工作时,普通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时的稳定工作围为0〈s 〈sm,sm本来就不大,因此调速围也不大。

降压调速时,机械特性变软,但sm 不变,故调速围不变。

2、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为何要电压协调控制?在整个调速围,保持电压恒定是否可行?为何在基频以下时,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保持电压恒定?答:因为定子电压频率变化时,将导致气隙磁通变化,影响电动机工作。

在整个调速围,若保持电压恒定,则在基频以上时,气隙磁通将减少,电动机将出力不足;而在基频以下时,气隙磁通将增加,由于磁路饱和励磁电流将过大,电动机将遭到破坏。

因此保持电压恒定不可行。

在基频以下时,若保持电压不变,则气隙磁通增加,由于磁路饱和,将使励磁电流过大,破坏电动机,故应保持气隙磁通不变,即保持压频比不变,即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时,受绕组绝缘耐压和磁路饱和的限制,电压不能随之升高,故保持电压恒定。

3、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别属于恒功率还是恒转矩调速方式?为什么?所谓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是否指输出功率或转矩恒定?若不是,那么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究竟是指什么?答:在基频以下调速,采用恒压频比控制,则磁通保持恒定,又额定电流不变,故允许输出转矩恒定,因此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

在基频以下调速,采用恒电压控制,则在基频以上随转速的升高,磁通将减少,又额定电流不变,故允许输出转矩减少,因此允许输出功率基本保持不变,属于恒功率调速方式。

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并不是指输出功率或输出转矩恒定,而是额定电流下允许输出的功率或允许输出的转矩恒定。

4、分析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中,环宽h对电流波动与开关频率的影响。

答:电流跟踪控制的精度与滞环的环宽有关,当环宽选得较大时,可降低开关频率,但电流波形失真较多,谐波分量高;如果环宽太小,电流波形虽然较好,却使开关频率增大了。

这是一对矛盾的因素,实用中,应在充分利用器件开关频率的前提下,正确地选择尽可能小的环宽。

5、按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析电压频率协调的控制方式,画出:(1)恒压恒频正弦波供电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基频以下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基频以上恒压变频控制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电压频率特性曲线()U=f f6、在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需要给定积分环节,论述给定积分环节的原理和作用。

答: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是依据交流电动机稳态数学模型,按照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方式来保持气隙磁通恒定,需要电动机运行满足稳态条件要求,不能快速变化,所以要用给定积分器限制起动和制动的速率。

7、结合异步电动机三相原始动态模型,讨论异步电动机非线性、强耦合和多变量的性质,并说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异步电动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和多变量的性质,要获得良好的调速性能,必须从动态模型出发,分析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控制规律,研究高性能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案。

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是两种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系统通过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链定向,得到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然后按照直流电动机模型设计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利用转矩偏差和定子磁链幅值偏差的符号,根据当前定子磁链矢量所在的位置,直接选取合适的定子电压矢量,实施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的控制。

8、旋转变换的等效原则是什么?当磁动势矢量幅值恒定、匀速旋转时,在静止绕组入正弦对称的交流电流,而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电流为什么是直流电流?如果坐标系的旋转速度大于或小于磁动势矢量的旋转速度时,绕组中的电流是交流量还是直流量?答: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突出特点是,当三相ABC坐标系中的电压和电流是交流正弦波时,变换到dq坐标系上就成为直流。

9、坐标变换(3/2变换和旋转变换)的优点何在?能否改变或减弱异步电动机非线性、强耦合和多变量的性质?答:在三相静止绕组A、B、C和两相静止绕组α、β之间的变换,或称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间的变换,简称 3/2 变换,变换前后总功率不变。

通过坐标变换,可以使之降阶并化简,不能改变其非线性、多变量的本质。

10、论述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链定向的作用,等效的直流机模型,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与磁链控制规律。

答:在三相坐标系上的定子交流电流i A、i B 、i C ,通过三相/两相变换可以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交流电流iα、iβ,再通过同步旋转变换,可以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直流电流i m 和i t 。

控制使交流电机的转子总磁通Φ r 就是等效直流电机的磁通,则M绕组相当于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i m 相当于励磁电流,T 绕组相当于伪静止的电枢绕组,i t 相当于与转矩成正比的电枢电流。

模仿直流电机的控制策略,得到直流电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坐标反变换,就能够控制异步电机了。

现在d轴是沿着转子总磁链矢量的方向,并称之为 M(Magnetization)轴,而q 轴再逆时针转90°,即垂直于转子总磁链矢量,称之为T(Torque)轴。

这样的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就具体规定为M,T 坐标系,即按转子磁链定向(Field Orientation)的坐标系。

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与转矩分量是解耦的。

要实现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很关键的因素是要获得转子磁链信号,以供磁链反馈和除法环节的需要。

开始提出矢量控制系统时,曾尝试直接检测磁链的方法,一种是在电机槽埋设探测线圈,另一种是利用贴在定子表面的霍尔元件或其它磁敏元件。

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即利用容易测得的电压、电流或转速等信号,利用转子磁链模型,实时计算磁链的幅值与相位。

利用能够实测的物理量的不同组合,可以获得多种转子磁链模型。

11、转子磁链计算模型有电压模型和电流模型两种,分析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答:根据定子电流和定子电压的检测值来估算转子磁链,所得出的模型是电压模型。

采用电压模型法,由于存在电压积分问题,结果在低速运行时,模型运算困难。

根据描述磁链与电流关系的磁链方程来计算转子磁链,所得出的模型是电流模型,采用电流模型法时,由于存在一阶滞后环节,在动态过程中难以保证控制精度。

12、讨论直接定向与间接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特征,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磁链定向的精度受哪些参数的影响?答: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简称 DTC ( Direct Torque Control) 系统,是继矢量控制系统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高动态性能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在它的转速环里面,利用转矩反馈直接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矢量控制系统(Vector Control System),进行坐标变换的是电流(代表磁动势)的空间矢量,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的控制系统。

13、分析与比较按转子磁链定向和按定子磁链定向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特征,指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按转子磁链定向同步旋转坐标系mt中的数学模型与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完全一致。

通过坐标系旋转角速度的选取,简化了数学模型,通过按转子磁链定向,将定子电流分解为励磁分量smi和转矩分量sti,使转子磁链rψ仅由定子电流励磁分量smi产生,而电磁转矩eT正比于转子磁链和定子电流转矩分量的乘积striψ,实现了定子电流两个分量的解耦。

而按定子磁链定向将定子电压分解为两个分量sdu和squ,sdu控制定子磁链幅值的变化率,squ控制定子磁量矢量旋转角速度,再通过转差频率控制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sqi,最后控制转矩。

但两者均受到定子电流两个分量sdi和sqi的影响,使受电流扰动的电压控制型。

14、分析定子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与转矩的控制作用,如何根据定子磁链和转矩偏差的符号以及当前定子磁链的位置选择电压空间矢量?转矩脉动的原因是什么?抑制转矩脉动有哪些方法。

答:以正转(T*e > 0)的情况为例当实际转矩低于T*e 的允许偏差下限时,按磁链控制得到相应的电压空间矢量,使定子磁链向前旋转,转矩上升。

当实际转矩达到T*e 允许偏差上限时,不论磁链如何,立即切换到零电压矢量,使定子磁链静止不动,转矩下降。

稳态时,上述情况不断重复,使转矩波动被控制在允许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