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P22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P25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P28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P32 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科学概念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5.(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二、实验实验一: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每个小球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

实验二: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

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

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实验三: 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 秒表自制过山车模型小球实验方法:1、自制过山车模型。

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

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

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

“过山车”模型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5)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一、《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即将孵化时呈紫黑色,扁圆形,与芝麻差不多大。

2.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些水。

3.我们可以为即将孵出的小蚕建造一个“家”——纸盒,在盒盖上扎些小孔,是为了保持空气流通。

4.小蚕的孵化条件:空气流通、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

5.刚孵出的小蚕身体是黑褐色的,很小,身上有毛,长约2—3毫米,外形有点像蚂蚁,所以把它叫做“蚁蚕”。

6.养蚕窍门: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二、《蚕的生长变化》7.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还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8.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皮5次(茧外4次茧内1次)。

9.蚕体呈长圆筒形,青白色,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身体上有环节。

10.蚕的胸部有三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腹部有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气官。

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

11.蚕的头上有口器,有两片像“牙齿”的大颚,用来咀嚼桑叶。

这样的口器叫“咀嚼式口器”12.蚕用腹足爬行,爬行时身体作波浪式运动。

13.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也发黄发亮变透明了,这说明蚕要吐丝结茧了。

三、《蚕变了新模样》14.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褐色。

15.蛹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零下温度自℃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7、按照分歧的丈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分歧的温度计。

丈量物体温度时要按照分歧丈量对象,选择符合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亮,坚固,很平滑,温度低,会消融,有固定的外形,不会活动,是固体。

11、当情况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入手下手结冰,从液体状况变成了(固体)状况。

水在结冰过程当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消融了》13、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整理与复习(含单..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整理与复习(含单..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相同。

判断物体运_"圭匚、1-位置的变化: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摆动「两种方式:滑动和滚动。

斜面上的运动一1-运动快慢:坡度高,运动快:坡度彳氐,运动慢。

影响速度的因素:距离、时间和方向。

运动的速度~1相同距离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相同时间内,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r运动形式: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过山车运动-1-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 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 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 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 乙车是()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 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 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XX 在参照物的XX 方向XX 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书店900米北A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 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3.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6.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7.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8.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2.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4. 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5.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6. 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7. 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 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9. 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10.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1.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2.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点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6.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7. 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8. 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9.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4 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5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6 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7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8 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9 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10 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二)——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P22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P25 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P28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P32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P35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P37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P422.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P443.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P454.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P455.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P476.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P487.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P498.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