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切实加强防震抗震工作,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3.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 《XX省地震应急预案》5. 本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 预防为主,防抗结合;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5. 信息公开,有序处置。
五、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2)信息保障组:负责地震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3)社会动员组:负责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地震灾害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4)维护稳定组:负责地震灾害现场的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电力保障等工作。
(5)宣传教育组:负责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工作。
六、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2)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 震情发生阶段(1)迅速开展现场救援,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
(2)开展应急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地震灾害情况。
3. 灾后恢复阶段(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2)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七、现场处置方案1. 搜救被困人员(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搜救工作。
(2)采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先进设备,提高搜救效率。
(3)对被困人员进行医疗救护,确保生命安全。
2. 应急物资保障(1)及时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提供一个有效和系统的方案。
地震灾害常常带来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一个合理的处置方案对于减少损失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流程以下是地震灾害现场处置的基本流程:2.1 紧急救援第一时间,应组织紧急救援行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寻找被困人员并进行紧急救助;- 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并将伤者送往医院;- 组织疏散受灾群众,确保他们的安全;- 开展搜救行动,寻找失踪人员。
2.2 安全评估在紧急救援行动后,应进行场地安全评估,确保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此阶段需要评估以下因素:- 残余震动和可能的余震风险;-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 潜在的事故风险,如火灾、爆炸等。
2.3 救援组织安全评估后,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救援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救援行动和资源分配;- 搜救队伍:负责搜救被困人员和失踪人员;- 医疗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后续治疗;- 物资和装备支援组织: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
2.4 灾后恢复与重建一旦救援行动得到初步控制,应开始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暂时住所安排:为灾民提供临时住所,并确保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水、食物和医疗援助:组织提供足够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重建规划:制定长期的重建规划,包括修复破坏的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社区的重建。
3. 处置方案的要点在地震灾害现场处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紧急救援行动是第一要务,应全力以赴营救被困人员;- 安全评估是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安全的关键步骤;- 救援组织的协调和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灾后恢复与重建需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进行规划。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地震灾害现场处置的方案,包括了紧急救援、安全评估、救援组织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步骤。
学校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学校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一、地震灾害现场处置原则1. 人员安全第一:确保地震发生时,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是现场处置的首要任务。
2. 快速反应:地震发生后,现场处置人员应迅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3. 有序疏散:地震发生时,学校应组织师生员工有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等二次灾害的发生。
4. 紧急救援:对地震灾害现场受伤的师生员工,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援,并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5. 协同配合:地震灾害现场处置需要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二、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流程1. 地震发生时,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师生员工疏散。
2. 疏散过程中,应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二次灾害的发生。
3. 疏散结束后,学校应立即组织力量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现场安全。
4. 对地震灾害现场受伤的师生员工,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援,并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5. 学校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地震灾害情况,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6. 学校应组织力量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后续处置,包括对受灾师生的安置、对受灾设施的修复等。
三、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措施1. 疏散:地震发生后,学校应立即组织师生员工疏散,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
2. 救援:对地震灾害现场受伤的师生员工,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援,并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3. 清理:地震灾害现场处置结束后,学校应立即组织力量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现场安全。
4. 报告:学校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地震灾害情况,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5. 安置:对受灾师生,学校应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受灾师生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6. 修复:对受灾设施,学校应组织力量进行修复,确保受灾设施尽快恢复正常使用。
四、地震灾害现场处置组织机构1. 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地震灾害现场的处置工作。
2. 疏散组:负责组织师生员工疏散,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7篇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7篇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7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7篇),供大家参考。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7篇)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详细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如何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预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1事件特征1.1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分析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地震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地震的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间接危害包括水灾、火灾、毒气外泄及瘟疫等,其中以火灾与水灾最为普遍,地震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发生地震,室内物品晃动严重或倒落,人员感到眩晕,站立困难,形势危险。
1.2事故的基本征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征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忽然变化,温泉水温的忽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2应急组织及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综合管理部。
现场指挥:张文渊现场副指挥:庞斌、吴洪、陈明酬成员:艾光明、杨焕荣、叶汉文、潘立、刘海民、周雨树、胡艳、李超当现场指挥休假或出差时,由现场副指挥任临时现场指挥,全权负责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2 .2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2.2.1负责现场抢险人员组织,抢险和应急救助,防护用品的配备,准时向上级汇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2.2组织指挥震前或震中人员的疏散,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震前、震期和震后联系,了解有关信息,汇报有关情况,接受进一步指令。
2.2.3地震发生后,收集灾情,组织抢险,把握次生灾害。
向公司指挥中心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
2.2.4在临震和震后应急期,统一调动人员、设备、车辆、物资、能源等,迅速组织分公司员工及家属根据疏散路线到疏散集合地。
3 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应具备的条件3.1.1应急通信工具及上级电话号码。
地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地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简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为应对地震事故,必须严格按照预案组织紧急救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简单介绍地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事故发生后的预警措施地震预警对事故处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让相关单位和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减少伤亡和损失。
在预警措施中,首先应该进行危险源排查和危险区域的划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布警报。
为确保预警更加广泛地传达,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发布警报,例如传统的放哨、广播以及现在的短信等技术手段。
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当地震事故发生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成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
在应急处置中,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人员疏散在地震事故发生后,如果地震的震级较大,会使受灾区域内的房屋出现严重的裂缝和倒塌,因此应该立即进行人员疏散。
根据受灾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资源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按照预先规划的方案,通过广播、短信等多种方式向人员发出疏散指令。
2.协调相关单位、车辆、设备等资源,安排人员从灾区疏散。
3.在疏散途中,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人员安全。
医疗救助地震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在进行人员疏散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医疗救援的问题,避免加重伤员和患者的伤势。
为了确保医疗救援的效果,除了应急救援及时到位外,受灾地区应该做好如下准备:1.组建医疗救援队伍,采取快捷有序的方式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护和转运。
2.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物资,以及医疗服务所需的设施,如临时医疗点、医疗帐篷、消杀设备等。
3.按照规定开设医疗绿色通道,在执行任务时注意医疗救援员的防护安全。
民生保障地震事故过后,水电及其他生活物资的供应也需要得到保障。
1.组织抢修停水断电设施,确保受灾地区的供水和供电问题得到解决。
2.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募捐,并在受灾地区适时开展物资调度工作。
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及时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组织疏散和救援1.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地震发生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各部门和单位应提前确定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人员疏散的快速和有序。
二、建立临时救援指挥部和通信系统1.建立临时救援指挥部:临时救援指挥部应由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设立。
指挥部应根据灾情情况,负责召集会议、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发布紧急通知和指示、收集和分析信息等。
2.建立通信系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通信系统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应建立起多种通信方式,包括无线电、卫星通信、短信和互联网等,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接收。
三、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支持1.提供紧急救助: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应立即提供紧急救助。
包括抢救被困人员、止血、包扎伤口、清创消毒、转运伤员等。
2.提供医疗支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应设立临时医疗点,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时,应将严重伤员转移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医疗队和救援队的协同工作非常重要,以便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四、提供基本生活保障1.提供临时住所: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往往会有大量的房屋被毁坏,导致居民无家可归。
因此,应设立临时住所,提供基本的庇护。
2.提供饮食和生活物资:将食品和生活物资运送到受灾地区,确保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提供清水和药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五、重建和恢复工作1.评估和规划: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应迅速评估受灾情况,并制定重建和恢复规划。
根据评估结果,规划合理的重建方案,以确保灾区尽快恢复正常。
2.重建和恢复工作:包括修复和重建基础设施、房屋和公共场所,恢复供电、供水等基本服务,帮助受灾民众重新安置和就业,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
综上所述,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组织疏散和救援、建立临时救援指挥部和通信系统、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支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及重建和恢复工作。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1一、总则1、目的为保证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上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2、工作原则十六字方针:“统一有序、快速高效、沉着稳妥、周密细致”。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全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职责见总预案。
三、保障措施1、保卫处和后勤管理部门应对学校的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
对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如教学楼、实验楼、大礼堂等处的走廊)进行检查,保持畅通,并树立醒目的疏散通道标志。
2、财务部门要在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以备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使用,加强对资金和信贷帐目的应急管理。
3、综合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卫生科应储备一定量的生活必需品、药品,以及抢修、抢救的设备、车辆、备品备件等应急救灾物资。
4、基建处及后勤管理处对校内建筑定期检查,尤其对老旧建筑进行检查评估,如有安全隐患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修缮和应急保护。
四、应急响应(一)临震应急反应1、在上海市发布地震预报时,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地震预报情况,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临震应急”预案,并迅速作出部署。
2、通知学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各级指挥人员立即上岗,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3、学生处、工会、保卫处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对师生员工进行有组织的撤离和疏散。
4、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中心及物业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迅速落实生活必需品的配备和供应。
5、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级抢险队伍,有序地进行抢险救援准备工作。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1.地震应急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地震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项应急工作。
2.地震应急组:由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组成,负责实施各项应急工作。
二、预警系统1.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包括地震测报设备、地震监测站和地震预警系统等。
2.提高地震监测和分析的能力,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三、救援和救护措施1.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医疗队、行动队等。
2.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搜救和营救行动。
3.建立避难所,提供临时住所和生活保障。
四、应急物资储备1.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储备食品、水、药品、救护装备等。
2.建设紧急运输通道,保证物资的快速运输。
五、宣传与教育1.开展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
2.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普及渠道。
一、保护自身安全1.地震发生时,立即保护头部,用手捂住头部,躲避物品的砸击。
2.寻找避难所,避免在建筑物、高架桥等易发生坍塌的场所停留。
二、求生自救1.遇到地震立即停下一切活动,保持冷静。
2.避免使用明火,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关掉燃气、电气设备。
3.尽量远离高处、悬挂物和玻璃等易发生砸伤的物体。
4.遇到地震后出现建筑物倾斜或出现裂缝的情况,迅速撤离。
三、组织应急救援1.应急救援队由指挥员领导,按照预案进行救援活动。
2.组织人员进行搜救行动,找寻被困人员。
3.抢修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恢复生活用水和通信。
四、避免次生灾害1.预防地震后的次生灾害,警戒地质灾害。
2.组织清理地震垃圾,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五、提供灾后重建支持1.建立灾后重建工作组,负责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1 应急物资及药品
水、担架、夹板、医用品(纱布、绷带、红药水或紫药水等)
2 地震应急措施
2.1 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
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
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
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
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
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
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
所以,
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
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
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
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
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
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2.2 室外应急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
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
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的机率最大。
2.3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
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
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
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
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
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
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
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
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
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
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
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
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
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
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4 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
所以,救人硬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
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
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
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
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
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
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
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
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
若利用工具,
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
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
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