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孔子世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学案

孔子世家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陬.邑叔梁纥.圩.顶畜.蕃息一乘.车zōu hé wéi chù shèng 辟.席率.彼旷野孔子语.鲁大.师bì shuài yù tài二、阅读《孔子世家》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1)故因名..曰“丘”云根据或因为;起名字,命名(2)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繁殖;增长(3)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相当于“于”,被;被;在;通“返”,返回(4)孔子长九尺有.六寸通“又”(5)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
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三、阅读《孔子世家》第3、4、5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1)请.与孔子适.周请允许我;到(2)鲁君与.之一乘车给(3)窃.仁人之号自谦之词,虚有(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通”辨”;危害;揭露(5)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引出动作对象,不译;逐渐;增加(6)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用作动词,弹奏;向前,指学新的内容(7)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反复练习;技艺;增加(8)丘未得其为人作曲者的风范(9)几.然而长,眼如望羊..通“颀”,长,高;仰视的样子(10)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名词作动词,称王;表示反问,难道(11)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离开;拜了两拜, 表示恭敬,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他与齐景公建立联系。
四、阅读《孔子世家》第6、7 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1)楚救陈,军.于城父名词做动词,驻扎,驻军(2)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当权(3)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孔子世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孔子世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孔子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深切感受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本文就节选了《孔子世家》中他困于陈蔡之间的内容。
2【讲授】文本解读
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研读课文
1、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孔子的表现和回答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拨文言字句)。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的选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演变。
2. 通过对《孔子世家》的学习,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
三、教学步骤1. 孔子世家简介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孔子世家》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孔子世家》,重点学习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对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孔子世家》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大视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孔子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礼仪等观念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通过出题、作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孔子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及社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苏教版语文高二孔子世家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
《学而第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
•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 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 君以忠。”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雍也第六》
孔子、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哥 白尼、牛顿、达 尔文、培根、阿 奎拿、伏尔泰、 康德。
二、孔子其人其事
学者 师者 智者 仁者
三、《论语》名句警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 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八佾第三》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 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 必於是。”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 子怀刑,小人怀惠。”
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 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弗复也。
2014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学案《孔子世家》(苏教版选修)

编制:高立伟审核:陈玉玲时间:2014、2、23 级部审核——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感受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自学过程:一、不看注解,自读课文:1、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请标注出来。
2、遇有成语所出处,请在相应文字的右边写出该成语。
3、遇有特殊文言句式,请用直线划出来。
4、未读懂的字词句,请做上记号。
二、看注解,查字典,自读课文:1、第一遍未圈划出来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请用红笔圈划出来。
2、自己通过钻研或翻检工具书弄懂的字词,请将简要释义写在该字词的旁边。
3、借助注释、字典仍未读懂的字词句,请用红笔划出来。
4、在每一段的右侧,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段落大意。
5、如果你能读出孔子对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请在相关文字的右侧,用简要的文字写出来。
6、如果你能读出孔子的有关品德,也请在相关文字的右侧,用简要的文字写出来。
三、给你一支登山的手杖-----孔子其人其事(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2358]●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112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914]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成语典故。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了解孔子的影响和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阅读次数:4017]江苏四中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息、斥、益、固、绳、赞、服”等,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特点。
2、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985]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孔子世家》。
2.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阅读次数:172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阅读次数:85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第9课孔子世家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赐,而志不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约其文辞而指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所慎:齐,战,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病从者病,莫能兴: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2)固君子固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盖错误!(4)志丘未得其志也:而志不远矣:(5)故故所居堂弟子内:据鲁,亲周,故殷:3.虚词归纳(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孔子世家【1】

孔子世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品质,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得亲切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
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第二课时:
孔子被困陈蔡之间:
1、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①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路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
子路质疑孔子之道的内涵,这是对孔子之道的正确性提出了怀疑,孔子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伯夷叔齐和王子比干的事实从反面提醒子路思考——仁与智的有与否并不是“吾道”是与非、穷与达的要害。
②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子贡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子贡从能否为社会接受、能否为世所用的角度出发,暗示孔子之道不切实际,这是对孔子之道的实用性表示了怀疑,孔子对他进行了直接的批评,告诫子贡——应当多考虑如何完善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否则就会犯眼光短浅的错误,最终会丧失了自己的“道”。
③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颜回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
子路、子贡主张对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改变决不动摇。
颜回笃信孔子之道,认为“天下莫能容”恰恰证明孔子之道的先进性和正确性,而且道之“穷”正好可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能坚守自
己信仰和主张的真君子,孔子对他这种审时知世而又坚守其道、“一以贯之”的君子风范和品质人格十分欣赏,不仅表示赞同,而且感到欣慰,在谈话的最后,还是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2、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困于陈蔡之间,情况险急,身边的弟子们了都病饿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致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
这也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第三课时:
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
1、孔子整理文献:
①对“礼”的整理——孔子整理文献是因为这些文献已“废”“缺”;因为孔子的整理《书传》《礼记》等文献才得以保存;孔子是在“追迹三代”“观殷夏所损益”的基础上做整理继承工作的,并对“周礼”最为肯定;孔子整理的文献,当时已不能完全被印证。
②对“乐”的理解的分类吞理解,“各得其所”的自信,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悉心研究的基础上的。
③孔子对《诗》的删削和篇目确定,删削的原因是为了“去其重”,篇目确定的原则是“可施于礼义”并能“弦歌之”。
④孔子晚年“喜”“读”《易》并为其中的一些篇目作序的情况,“韦编三绝”强调了“喜”的程度和勤奋精神,“假我数年”的话则表现了“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
2、孔子从教授业:
概述其教学的内容和弟子的众多,后一段写其具体的教育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3、撰述《春秋》:
①孔子作《春秋》的缘由——使自己的主张和风解“见于后世”,并交代《春秋》所记史实的起讫年代。
然后用“据鲁”和“约其文辞”二句指出《春秋》的指导思想和表达特点。
并举《春秋》中的两个例子进行印证,最后两句,说明《春秋》的写作目的和成书后产生的影响。
②孔子对《春秋》的重视程度,先用对比说明孔子对此书字字推敲,他人无法改易,连以“文学”著称的徒子夏也“不能赞不辞”;然后叙述孔子将《春秋》传授给弟子时语重心长的叮嘱,孔子强调此书的“双刃剑”效应,意在告诫弟子首先必须“知丘”和坚守其道。